• 糖尿病下肢病变中医治疗思路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糖尿病下肢病变中医治疗思路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24.47 7.6折 32 全新

库存4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曹烨民,张朝晖 主编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ISBN9787513225359

出版时间2015-09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32元

货号23770853

上书时间2024-11-03

兴文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周围血管病中医小丛书:糖尿病下肢病变中医治疗思路》为《周围血管病中医小丛书》之一,主要介绍目前国内权威的11位中医外科名家——陈淑长、奚九一、胡慧明、郑则敏、栾兴志、杨鹤侪、赵尚华、倪毓生、迟景勋、尚德俊、吕仁和临床糖尿病下肢病变的实践与经验,重点讲述各位名家对糖尿病所致不同下肢病变的认识,以及从不同角度提出的理论、治疗手段、实践经验,并有病案赏析和名家小传。内容简明实用,理论联系实际,适合从事糖尿病下肢病变相关临床、教学、科研的中医外科人员阅读,亦可供高等中医院校中医外科专业师生参考使用。

目录


章 糖尿病足基础知识

节 糖尿病足的流行病学

第二节 糖尿病足的临床特征和常规检查

一、糖尿病足的临床表现

二、理化检查

三、周围血管检查

四、神经系统检查

五、皮肤温度觉检查

六、压力测定

七、骨关节检查

第三节 临床诊断

一、诊断标准

二、诊断时注意事项

第四节 分类与分级

一、临床分类

二、临床分级

第五节 西医治疗

一、糖尿病足的综合治疗

二、糖尿病足的局部处理

第六节 并发症

一、急性并发症

二、慢性并发症

第七节 现代技术在糖尿病足防治中的应用

一、血管重建:挽救肢体,避免截肢或降低截肢平面

二、血管内超声消融术

三、基因治疗



第二章 中医文献对糖尿病足的记载



第三章 糖尿病下肢病变中医治疗思路与方法

节 病因病机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二、病因病机

三、结语

第二节 辨证治疗

一、古今糖尿病下肢病变证候分类汇总

二、糖尿病足的辨证论治

第三节 治疗方案

一、糖尿病足治疗方案

二、糖尿病皮肤病变与中医治疗

三、糖尿病足坏疽手术及截肢治疗

第四节 糖尿病下肢病变的护理

第五节 常用方药

一、常用外用药物

二、常用内服方



第四章 糖尿病下肢病变理论与实验研究

节 糖尿病下肢病变的分类、病因、病机、辨证相关研究

一、糖尿病下肢病变分类的研究

二、中医证候的研究

第二节 糖尿病足肌腱变性坏死症——筋疽诊断的相关研究



第五章 糖尿病下肢病变中医名家临床实践与经验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周围血管病中医小丛书:糖尿病下肢病变中医治疗思路》为《周围血管病中医小丛书》之一,主要介绍目前国内权威的11位中医外科名家——陈淑长、奚九一、胡慧明、郑则敏、栾兴志、杨鹤侪、赵尚华、倪毓生、迟景勋、尚德俊、吕仁和临床糖尿病下肢病变的实践与经验,重点讲述各位名家对糖尿病所致不同下肢病变的认识,以及从不同角度提出的理论、治疗手段、实践经验,并有病案赏析和名家小传。内容简明实用,理论联系实际,适合从事糖尿病下肢病变相关临床、教学、科研的中医外科人员阅读,亦可供高等中医院校中医外科专业师生参考使用。

精彩内容
  《周围血管病中医小丛书:糖尿病下肢病变中医治疗思路》:
  第五节西医治疗
  一、糖尿病足的综合治疗
  (一)血糖控制
  控制糖尿病,运用饮食治疗,口服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将血糖控制在接近正常水平。
  1.饮食治疗饮食治疗是糖尿病足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科学的饮食可减轻β细胞负担,使血糖稳定,并能减少血管并发症,有利于坏疽愈合。临床上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科学的分配饮食,既要有利于控制高血糖、高血脂及高体重,减少糖尿病大小血管并发症,也要保证患者的正常生理需要。尤其是年高体弱的坏疽患者,更要合理分配饮食,给予足够的营养,增强患者机体抵抗力,为促进坏疽愈合创造有利条件。同时临床上需随时根据生化检查结果,及时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并给予支持疗法,在不影响心肾功能的前提下,适当加大静脉液体输入量,促进毒素排出。
  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很多,但主要是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三大营养素,当然还有纤维素和各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等。成年人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成分比例以往多主张低碳水化合物、高蛋白、高脂肪为主,结果容易导致患者发生血管并发症。近些年来对糖尿病人食物成分的比例分配有了很大改进,多数学者主张在总热量范围内适当增加碳水化合物和纤维素饮食,减少脂肪和高胆固醇饮食,可改善糖耐量,有利于控制糖尿病及预防大血管并发症,并减少肢端坏疽发生。对伴有心、肾并发症者,应减少钠盐摄人,以减轻心肾负担,有利于恢复心肾功能。因此,各种营养素对糖尿病坏疽均有一定的影响。
  2.口服降糖药目前常用的口服降糖药分为磺脲类、双胍类、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苯甲酸衍生物五种。
  磺脲类药物临床应用广泛,目前在各类降糖药物中占重要地位,其作用机制主要为促进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其次有促进外周组织胰岛素的利用。磺脲类降糖药特别适用于消瘦的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胰岛B细胞功能较差的患者。除单独应用外,还可与双胍类、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吡格列酮联合应用。肾功能不全者糖适平(格列喹酮)和胰岛素治疗。对于老年患者,应尽可能避免低血糖的发生。在应用过程中应注意监测肝肾功能、血糖等变化。特别需要强调的是,磺脲类药物之间不宜同时应用。
  双胍类降糖药的作用机制为增加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抑制肠内葡萄糖的吸收,抑制肝糖输出,增加胰岛素敏感性。适用于1型、2型糖尿病患者。但1型糖尿病患者及重度的2型糖尿病患者,不能单独使用此类药物治疗,而应与其他降糖类药物联合使用。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作用机制为在肠内跟寡糖竞争与α-葡萄糖苷酶结合的机会,从而阻止肠道对多糖的吸收和利用,可明显降低餐后血糖,其有效率为50%-60%,一般不会引起低血糖反应。主要用于餐后高血糖者。
  苯甲酸衍生物为餐时血糖调节剂,能快速短效促胰岛素分泌,适用于餐后高血糖者。该类降糖药起效快,服药后立即可以进餐,在餐后1小时血糖高峰时,刺激分泌的胰岛素也同时达到高峰,能有效地控制餐后高血糖。而且该药作用时间短,当餐后2小时血糖下降后,该药的作用已基本消失,此时胰岛素分泌的量也相应减少,这就避免了下次餐前发生低血糖。但因其作用时间短,餐后2小时以后基本无作用,因此使用该类药物必须在基础血糖正常时才能单独使用。
  吡格列酮为胰岛素增敏剂,作用于细胞核受体,调节细胞的基因表达,从而改善肝、脂肪细胞的胰岛素抵抗。可以明显改善肥胖患者及糖耐量减低患者的机体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