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24.93 5.4折 ¥ 46 全新
库存69件
作者(清)张潮 撰,尢君若 评注
出版社中华书局
ISBN9787101102093
出版时间2014-08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6元
货号23552642
上书时间2024-11-03
张潮,字山来,号心斋,又号三在道人,安徽歙县人,生于清顺治七年(1650)。其父张习孔历官刑部郎中,外放山东督学佥事,诰授奉政大夫。张习孔晚年侨居扬州,建诒清堂从事藏书、著述、刻书活动。他一生潜心理学,著有《诒清堂文集》、《周易辨志》、《檀弓问》、《云谷卧余》、《七劝口号》、《家训》、《系辞字训》、《使蜀纪事》等。
张潮出生后,张习孔于顺治乙丑(1649)登进士第,此后家境渐佳,因此张潮从小生活优渥。他虽然自幼多病,但天资聪颖,“幼颖异绝伦,好读书,博通经史百家言”。张潮深受父亲的影响,一直以父亲的教导和期望为准则。张习孔的《家训》中说:“吾家训之首,惟望汝曹以孝弟礼义。先敦乎此,则大本既立,天必佑之…… 孝有大小,有偏全,扬名显亲上也。”张潮从小致力于科举,十三岁开始学习八股文。
十四岁初试不第。十五岁受业于温陵孙清溪门下,补诸生。然而,随着年岁增长,科场连败,张潮始终也没能取得功名,只做过翰林孔目这样的从九品小官。从康熙三年(1664)到康熙十四年 (1675),整整十二年间,张潮历尽坎坷艰辛。追忆这一段经历,他在《八股诗自序》中感慨:“嗟乎!遥记自乙卯溯于甲辰,积十有二载,星次为之一周,时物于兹迭变,人生几何,谁堪屡误?又况此十二年苦辛坎坷,境遇多违,壮志雄心,销磨殆尽。自是而后,安能复低头占毕以就绳墨之为文哉?” 康熙十三年(1674),张潮遭遇家难,他的《因树屋书影》批语中说:“予少时获睹书影,甲寅之变,书皆不存。”科场困顿,又经此变故,此时的张潮开始转向著书、编书、刻书的道路。然而,放弃科举,也就意味着无法通过做官来实现扬名显亲的理想,张潮只好以文名来自我宽慰。如其在《幽梦影》中所言:“文名可以当科第,俭德可以当货财,清闲可以当寿考。”(二〇则) 张潮继承了父亲在扬州的诒清堂之后,以著述与刻书为主,变家刻为坊刻,从此成为清初徽州府籍的坊刻家之一。他不仅致力于编书、刻书,自己也撰写了许多诗文、词曲、杂文等作品。与此同时,他还结交了冒辟疆、余怀、吴肃公、魏溪、彭士望、宋曹、徐芳、卓尔堪等一大批颇有文名的朋友,共同从事文学创作与编刻事业。
这一时期的张潮生活无忧,座上客多,“著作等身,名走四海”,以至于“虽黔滇粤蜀僻处荒徼之地,皆知江南有心斋居士矣。……四方士至者,必留饮酒赋诗,经年累月无倦色”。这种专务交游的生活,为张潮带来了名声,刺激了他的文学创作,但也为他将来的经济与生计带来了隐忧。《幽梦影》四五则说:“不治生产,其后必致累人;专务交游,其后必致累己。”可见其晚年对此也颇有感触。
张潮受晚明文学家影响,看重人生的“真”与“ 趣”,重性情,求趣味,爱美人、好奇书,喜山水、乐园林,追求恣意潇洒的生活状态。他的《杂兴》鲜明地表达了自己的愿望与追求:“有酒须进文人喉,酒气拂拂十指流。有花须插佳人头,云英雾鬓欢绸缪。有兴须同高士游,雄谈往复堪相酬。有剑须挂烈士鞲,不平肯为人间留。
” 当然,张潮也并不是一个只关心风花雪月的人,长期以来的儒家教育使他也非常关心民间疾苦,写过许多感时伤事之作。康熙二十四年(1685),由于钦定治河方略不当,再加上连日大雨,造成洪水泛滥,百姓伤亡损失颇重。张潮便写了《苦雨行》,以表达自己的同情和愤慨。当时的人评论这首诗说:“乙丑夏秋,雨淫堤溃,民之死亡者过半。
山来此歌字字描写的确,觉楮墨之间,犹有余哀。” 这种对民生多艰的怜惜和对社会不公的控诉在《幽梦影》中也有所体现,如第六〇则: “天下器玩之类,其制日工,其价日贱,毋惑乎民之贫也。”其中的沉郁不平之气,虽山水烟霞不能掩盖。
张潮的命运以康熙三十八年(1699)为转折点,这一年,五十岁的他因政治原因被告发人狱,致使先人所留剩余无几。
对此,他在康熙三十九年(1700)作的《虞初新志·总跋》中有所记述:“予不幸,于己卯岁,误堕坑阱中,而肺附中山,不以其困也而贳之,犹时时相嘬啮,既无有有道丈人相助举手,又不获遇存隐娘辈一泣愬之。惟暂学羼提波罗蜜,俟之身后而已。因附记于此,俾世之读我书者,兼有以知我之境遇而悯之。世不乏有心人,然非予之所敢望也。”这一次打击,不仅令张潮悲愤愁苦,也使他的生活陷入了窘迫困境。他在写给孔尚任的信中说:“弟自前岁误堕坑阱中,先人所遗尽为乌有,因自号为‘三在道人’。仅存田宅与此身,余者俱不可复问。”(《尺牍偶存》卷七《寄孔东塘》)在《复沈契掌》信中,他又详细解释了“三在 ”的含义:“若弟百无一有,近年自号三在,其一,田尚在,不须买米;其二,屋尚在,不须僦住;其三,此身尚在,未就木也。”虽然看上去态度豁达,但其中悲愤可想而知。
张潮自幼多病,晚年境况堪忧,身体越来越差,但生活中令人烦恼的事情却并未减少。对于这些,他在写给友人的信中多有提及,如: “及腊月中旬拙妻卧病……然数日之内,连遭二丧,惨可知矣。弟既已破家艰窘,万状不意,冬月又有无妄之灾,书室中为强暴女流所蹂躏,詈骂污秽,不堪听闻,幸官长廉明,不波及于弟。” (《尺牍偶存》卷十一《复王丹麓》) 种种难堪和不如意,渐渐成了张潮晚年生活的底色。但即便在这样窘迫的情况下,他还是坚持不懈,先后编成了《檀几丛书》余集、《昭代丛书》乙集和丙集,以及《虞初新志》二十卷。这种穷愁艰难的处境,在《幽梦影》中也偶尔闪现,露出一线影子,如:“惠施多方,其书五车;虞卿以穷愁著书。今皆不传,不知书中果作何语?我不见古人,安得不恨!”(一四则)《昭代丛书》丙集刊刻完成之后,他原本还有丁集之想,只可惜身体和境况都已无法支持。康熙四十六年(1707),《奚囊寸锦》刻成。此后,就再无关于张潮的记述了。
张潮的一生都献给了刻书和著述,他所辑刻的书约有十三种,其中著名的是《虞初新志》、《檀几丛书》和《昭代丛书》等,自著书约有二十九种,著名的是《幽梦影》。在谈及刻书之事时,他说:“种种拙选只为扬芳,匪图射利。”又说:“我一人读之而乐,则天下之人读之而乐,从可知矣。天下之人读书而乐,则千万世之人读之而乐,亦可知矣。夫至天下与千万世人皆读之而乐,则著书者之心与聚书者之心不咸大慰乎哉!” 明清之际是清言小品发展的高峰时期。这类作品一般语言简洁,多以论断为主,内容包罗万象,既有立身处世的格言、个人对事物的品评、对生活情趣的描述,也有对生命与自然的思考,也被称为隽语、法语、清记、清话、语录等。这一时期涌现出了许多作品,比较出名的是屠隆的《娑罗馆清言》、陈继儒的《小窗幽记》、洪应明的《菜根谭》、陆绍珩的《醉古堂剑扫》和吕坤的《呻吟语》。《幽梦影》继承前人余韵,引领清代李渔、袁枚等人的创作,可以说是承前启后的桥梁。
周作人曾称赞《幽梦影》说:“既是那样的旧,又是那样的新。”这 “新”是张潮刻意求新、求奇的结果。他以自己对生活的领悟,从一种新奇的角度写出了人类共通的领悟和审美体验。
从内容上来说,《幽梦影》一书中不仅有琴棋书画、山水园林、读书交游、谈禅论道、插画赏月、对美人、饮美酒等文人爱好,更有作者对人生、处世的所思与所得,也有对日常生活的体会和观察。张潮认为: “情必近于痴而始真,才必兼乎趣而始化。”(第六七则)表现在写作上,他善于截选生活的片段,以一种“标本”式的展示来分享给读者,生活中的琐碎寻常之事,通过他的描写,就从简朴中显现出趣味,于平凡中照见高雅。如:“凡声皆宜远听,惟听琴则远近皆宜。”(第五二则) “宜于耳复宜于目者,弹琴也,吹箫也;宜于耳不宜于目者,吹笙也,管也。”(〇六则)另外,个人的坎坷经历,也使得张潮对世情与人心理解得更为深入,书中多有此类新的理解。如:“立品须发乎宋人之道学,涉世须参以晋代之风流。”(五五则)“观手中便面,足以知其人之雅俗,足以识其人之交游。”(七四则)这些内容,既有“情之幽微”的体现,也有“理之乍显”的表露。从中既可以看出作者学问之渊博、趣味之高雅,也可以观察到他的个人情怀与追求。
从艺术性上来看,《幽梦影》中典型的便是对审美感受的描绘。
张潮对生活有着敏锐的观察能力和感受能力,善于调动不同感官体验来描述一件事情。如写声音对记忆的影响,他就说: “闻鹅声如在白门,闻橹声如在三吴,闻滩声如在涮江,闻骡马项下铃铎声,如在长安道上。”(第四一则)通过典型环境下的声音,勾起人们对环境的联想。
林语堂先生评价说:“大自然有的是声音、颜色、形状、情趣和氛围;人类以感觉的艺术家的资格,开始选择大自然的适当情趣,使它们和自己协调起来。这是中国一切诗或散文的作家的态度,可是我觉得这方面的表现乃是张潮在《幽梦影》一书里的警句。
” 《幽梦影》并非一时一地之作,而是由作者把平日里的所得随笔写下,陆续交给朋友传阅评点,后收集而成。张潮在给孔尚任的信中曾说:“拙著《幽梦影》,今年亦欲付梓……今一面付梓,留木以待,补评尚可增入耳。”(《尺牍偶存》)由此信的写作时间,可以猜测本书约在康熙三十六年(1697)次付梓。
《幽梦影》全书共有219则,点评579则。这些点评或是对原文内容的申发,或是评者自己观点的表达,风格轻松诙谐,颇有现代“论坛” 气象,如点评中不乏后评者对先评者观点的附和或反驳。习惯了SNS 与论坛跟帖的读者,读此当有会心之处。这种在原文中夹杂评语的方式,创造了新的评点模式,在当时就获得了成功。正如杨复吉在为《幽梦影》写的跋中所说:“令读者如入真长座中,与诸客周旋,聆其馨欬,不禁色舞眉飞,洵翰墨中奇观也。”张潮在选取《幽梦影》评语时曾说: “其辞须不过誉,即与鄙意相反或者嬉笑怒骂皆无不可也。”(《尺牍偶存》卷五《与朱赞皇》)这一标准,使得一些不赞同张潮的评语也都保留了下来。如江含徵在评论五六则时就说:“心斋不喜迂腐,此却有腐气。”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张潮的心胸与气度。
《幽梦影》之后,颇有一些效仿之作,如清代朱锡绶的《幽梦续影》和近人郑逸梅的《幽梦新影》,但不论是其思想内容还是艺术成就,均无法超越原作。
《幽梦影》的传世版本有一卷本和二卷本之分。
一卷本为道光世楷堂《昭代丛书》本、沈宗畸《晨风阁丛书》集本、襟霞阁主人辑《国学珍本文库》本。二卷本有国家图书馆藏西谛本、民国有正书局排印本、国学扶轮社辑《古今说部丛书》本、葛元照辑《啸园丛书》本、冯兆年辑《翠琅玕馆丛书》本、保粹堂辑《艺术丛书》本、黄肇新辑《芋园丛书》子部本等。
本书以通行的道光世楷堂刊《昭代丛书》本为底本,参考了近年出现的数种整理本。对原文中的错讹之处,一般直接改动,个别需要说明的问题,则在注释中加以说明。为方便读者理解,本书按原文分则排序,每一则都有相应的注释、译文和点评。本书的每则注释对所涉及的人物都给予了基本介绍,但重复出现的人物,则只在首次出现时详注,之后再遇,一般只出简注。译文以直译为主,全书结合对原文的理解加以点评。
由于注者学力疏浅,本书定然存在不少错误和不足之处,恳请读者朋友不吝指正。
尤君若 于2014年暮春
《幽梦影》是清代文学家张潮所著的随笔体格言小品文集。其内容丰富,文笔优雅洒脱。天上地下、行云雨露、花鸟草木、湖光山色,看似信手拈来,娓娓侃谈,实则深蕴理趣,令人遐思。《幽梦影(插图本)》在写作的过程中即得到清初120余位大学者和艺术家的赞赏和评点,影响极大,意义深远!
《幽梦影》是清代文学家张潮所著的随笔体格言小品文集。其内容丰富,文笔优雅洒脱。天上地下、行云雨露、花鸟草木、湖光山色,看似信手拈来,娓娓侃谈,实则深蕴理趣,令人遐思。《幽梦影(插图本)》在写作的过程中即得到清初120余位大学者和艺术家的赞赏和评点,影响极大,意义深远!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