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骨伤科临床研究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39.5
8.8折
¥
45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施杞等主编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ISBN9787117111614
出版时间2010-09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45元
货号20500078
上书时间2024-11-03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本书供中医骨伤科专业及相关专业研究生、进修生等学习使用。本教材遵照卫生部教材办公室、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关于编写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卫生部“十一五”规划研究生教材的要求与制定的教学大纲编写而成。
《中医骨伤科临床研究》一书编写过程中,作者们本着“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使本书不仅阐述了传统中医骨伤科学的理论与临床知识,而且体现了中西医相关的理论知识及研究进展。针对目前中医骨伤科学专业研究生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结合本专业研究生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结构、骨伤科学现代进展及毕业研究生反馈的信息,确定了本教材的具体内容,力求做到既涵盖中医骨伤科临床诊治方法,又能反映本学科临床研究的动态与进展。
目录
第一章 骨伤科临床研究方法
第一节 骨伤科医学模式及其演变
一、自然哲学模式
二、生物医学模式
三、生物工程-社会-心理医学模式
第二节 临床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一、流行病学与临床流行病学
二、临床流行病学研究的方法学
三、临床流行病学-DME方法的基础
四、中医骨伤科临床研究与临床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第三节 临床试验设计与方法
一、试验目的
二、试验设计
三、受试者的选择与退出
四、观测指标
五、对照组选择
六、给药方案
七、不良反应
八、临床随访
九、试验中止
十、病例报告表
十一、伦理学要求
第四节 循证医学方法
一、循证医学的定义
二、循证医学的发展历程
三、循证医学实践的意义
四、循证医学实践的步骤
五、循证医学在骨伤科的应用
六、中医药治疗颈椎病系统评价示例
第五节 实验研究设计
一、实验研究立题
二、实验设计原则
三、实验设计要素
四、实验设计内容
五、实验动物模型的设计
六、预初实验与正式实验
七、实验结果分析与总结
第六节 骨伤生物力学研究方法
一、骨材料力学参数测试方法
二、骨结构力学分析
三、关节力学实验方法
四、肌肉力学实验测试
第七节 中医伤药研究
一、伤药的起源(原始社会、夏、商、周、春秋,远古—公元前476年)
二、伤药的萌芽(战国、秦汉,公元前475—公元220年)
三、伤药的兴起(三国、两晋、南北朝,公元220—581年)
四、伤药的形成(隋、唐、五代十国,公元581—960年)
五、伤药的发展(宋、辽、金、元,公元960—1368年)
六、伤药的兴盛(明、清时期,公元1368—1911年)
七、伤药的危机和新生(1911年至今)
第八节 手法的应用与研究
一、手法概论
二、手法的应用原则
三、手法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四、临床常用手法
五、手法的生物学效应研究
第九节 导引的应用与研究
一、导引概论
二、导引的分类
三、导引的作用
四、导引练习的注意事项
五、常用导引方法
第二章 骨折临床研究
第一节 骨折病因病机研究
一、中医学对骨折病因病机的认识
二、骨折病因病机研究进展
三、常见骨折病因病机研究
第二节 骨折诊断研究进展
一、骨折诊断研究
二、骨折并发症诊断研究
……
第三章 脱位临床研究
第四章 筋伤临床研究
第五章 骨病临床研究
内容摘要
本书供中医骨伤科专业及相关专业研究生、进修生等学习使用。本教材遵照卫生部教材办公室、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关于编写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卫生部“十一五”规划研究生教材的要求与制定的教学大纲编写而成。
《中医骨伤科临床研究》一书编写过程中,作者们本着“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使本书不仅阐述了传统中医骨伤科学的理论与临床知识,而且体现了中西医相关的理论知识及研究进展。针对目前中医骨伤科学专业研究生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结合本专业研究生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结构、骨伤科学现代进展及毕业研究生反馈的信息,确定了本教材的具体内容,力求做到既涵盖中医骨伤科临床诊治方法,又能反映本学科临床研究的动态与进展。
精彩内容
章 骨伤科临床研究方法
第二节 临床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临床流行病学(clinical epidemiology)是流行病学与临床医学相结合而形成的一门新兴的临床医学基础科学,它同时还吸收社会医学、卫生统计学等有关理论,创新了临床科研的严格设计、衡量和评价的临床科研方法学,从患者的个体诊治扩大到相应患病群体的研究,探讨疾病的病因、诊断、治疗和预后的整体性规律,力求研究结果的真实性,获得研究的结论有充分的科学依据和防病治病的重要实用价值,是临床医生从事临床医学科学研究和指导临床医疗实践,用以制订计划、解释结果和指导临床决策的方法学。
临床流行病学的理论原则和方法学均可广泛应用于临床各个学科和专业,包括中医骨伤科,目的在于促进临床医学的进步,合理的利用有限的医药资源,提高医疗质量,因而具有临床医学的普遍意义。
一、流行病学与临床流行病学
在人类历史中,传染病对人类健康长期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流行病学是研究有关传染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及预防的学科。主要研究传染病的三相分布(人群、地域、时间)及其影响因素。对于病因的认识也以病原体作为主导地位。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传染病逐渐减少,生活条件得到改善,社会老龄化,生活压力以及环境污染等因素,使人类疾病谱发生了明显的变化。20世纪50年代,流行病学的研究范围已扩展至非传染性疾病如肿瘤、心血管疾病等。20世纪60年代以后,流行病学的原理和方法已直接应用到临床诊断和治疗,作为临床决策的依据。在新世纪,几乎所有的疾病和伤害都已成为流行病学研究的对象,而且完全超越传统流行病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流行病学与临床医学的结合诞生了新的学科——临床流行病学。
1938年,美国耶鲁大学JohanR.Puang首先提出“临床流行病学”这一概念,其主要内容是倡导应用流行病学的群体研究方法,重视疾病的社会性和社区性,强调流行病学与临床的紧密关系。
临床流行病学与传统的流行病学在方法学上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都以群体作为研究对象,运用调查、统计、分析的方法去揭示疾病的分布规律以及影响分布的因素,从而制订相应的防治对策。
二、临床流行病学研究的方法学
面对临床医学实践中的复杂情况,应用流行病学和统计学的规律和方法,并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建立了临床医学研究的设计、衡量和评价(design,measurement and evaluationin clinical research,DME)的临床科研方法学。DME首先是由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McMaster University,Canada)的学者提出的。它扼要而明确地概括了临床医学研究的程序和方法,是临床流行病学的陔心部分。1983年,我国在华西医科大学、上海医科大学、广州中医学院建立了三个“设计、衡量和评价(DME)”国家培训中心,并启动更多医学院校建立DME教研室或开展教学、培训工作。
……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