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33.89 6.8折 ¥ 49.8 全新
库存156件
作者汪曾祺
出版社四川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41166839
出版时间2023-10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49.8元
货号29635093
上书时间2024-11-03
“我们有过各种创伤,但我们今天应该快活。”——汪曾祺。
本书精选汪曾祺的散文四十篇作品:
草木篇——在一草一木间遇见万物可爱。
美食篇——在一茶一饭间治愈焦虑不安。
旅程篇——走过一程山水,探寻世界广阔。
故人篇——怀念亲朋故友,感悟时间之美。
收录《葡萄月令》《端午的鸭蛋》《跑警报》《金岳霖先生》等名篇,收录十幅汪曾祺先生珍贵水墨画,随书附赠汪老书法书签。读一点汪老的散文,你会更热爱这个世界。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其主要作品有《受戒》《大淖记事》《黄油烙饼》《葡萄月令》《人间草木》 等。
汪曾祺的文字干净而传神,质朴而简白,通晓畅达,既没有结构上的苦心经营,也不追求题旨的玄奥深奇。满含对生活的热爱和深情,让人不由喜欢上这个有趣的老头儿。
第一辑 草木有本心
人间草木 03
北京的秋花 09
淡淡秋光 15
岁朝清供 21
菌小谱 24
冬天的树(节选) 30
草木春秋 31
云南茶花 41
紫薇 44
蜡梅花 48
第二辑 把酒话桑麻
端午的鸭蛋 53
栗子 57
四方食事 60
五味 70
昆明的果品 75
葡萄月令 82
葵·薤 89
生机 95
家常酒菜 99
吃食和文学 106
第三辑 风物忆吾乡
跑警报 119
昆明的花 128
香港的鸟 134
桥边散文 137
故乡水 146
岳阳楼记 156
菏泽游记 161
露筋晓月 169
文游台 172
他乡寄意 179
第四辑 相看是故人
多年父子成兄弟 187
我的母亲 192
我的父亲 197
大莲姐姐 206
悬空的人 209
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 213
金岳霖先生 223
老舍先生 229
蔡德惠 235
地质系同学 239
“我们有过各种创伤,但我们今天应该快活。”——汪曾祺。
本书精选汪曾祺的散文四十篇作品:
草木篇——在一草一木间遇见万物可爱。
美食篇——在一茶一饭间治愈焦虑不安。
旅程篇——走过一程山水,探寻世界广阔。
故人篇——怀念亲朋故友,感悟时间之美。
收录《葡萄月令》《端午的鸭蛋》《跑警报》《金岳霖先生》等名篇,收录十幅汪曾祺先生珍贵水墨画,随书附赠汪老书法书签。读一点汪老的散文,你会更热爱这个世界。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其主要作品有《受戒》《大淖记事》《黄油烙饼》《葡萄月令》《人间草木》 等。
汪曾祺的文字干净而传神,质朴而简白,通晓畅达,既没有结构上的苦心经营,也不追求题旨的玄奥深奇。满含对生活的热爱和深情,让人不由喜欢上这个有趣的老头儿。
《论语·乡党》:“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中国的切脍不知始于何时。孔子以“食”“脍”对举,可见当时是相当普遍的。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提到切脍。唐人特重切脍,杜甫诗累见。宋代切脍之风亦盛。《东京梦华录·三月一日开金明池琼林苑》:“多垂钓之士,必于池苑所买牌子,方许捕鱼。游人得鱼,倍其价买之。临水斫脍,以荐芳樽,乃一时佳味也。”元代,关汉卿曾写过“望江亭中秋切脍”。明代切脍,也还是有的,但《金瓶梅》中未提及,很奇怪。《红楼梦》也没有提到。到了近代,很多人对切脍是怎么回事,都茫然了。
脍是什么?杜诗邵注:“鲙,即今之鱼生、肉生。”更多指鱼生,脍的繁体字是“鱠”,可知。
杜甫《阌乡姜七少府设鲙戏赠长歌》对切脍有较详细的描写。脍要切得极细,“脍不厌细”,杜诗亦云:“无声细下飞碎雪”。脍是切片还是切丝呢?段成式《酉阳杂俎·物革》云:“进士段硕尝识南孝廉者,善斫脍,榖薄丝缕,轻可吹起。”看起来是片和丝都有的。切脍的鱼不能洗。杜诗云:“落砧何曾白纸湿”,邵注:“凡作鲙,以灰去血水,用纸以隔之”,大概是隔着一层纸用灰吸去鱼的血水。《齐民要术》:“切鲙不得洗,洗则鲙湿。”加什么佐料?一般是加葱的,杜诗:“有骨已剁觜春葱”。《内则》:“鲙,春用葱,夏用芥。”葱是葱花,不会是葱段。至于下不下盐或酱油,乃至酒、酢,则无从臆测,想来总得有点咸味,不会是淡吃。
切脍今无实物可验。杭州楼外楼解放前有名菜醋鱼带靶。所谓“带靶”即将活草鱼的脊背上的肉剔下,切成极薄的片,浇好酱油,生吃。我以为这很近乎切脍。我在1947年春天曾吃过,极鲜美。这道菜听说现在已经没有了,不知是因为有碍卫生,还是厨师无此手艺了。
日本鱼生我未吃过。北京西四牌楼的朝鲜冷面馆卖过鱼生、肉生。鱼生乃切成一寸见方、厚约二分的鱼片,蘸极辣的作料吃。这与“榖薄丝缕”的切脍似不是一回事。
与切脍有关联的,是“生吃螃蟹活吃虾”。生螃蟹我未吃过,想来一定非常好吃。活虾我可吃得多了。前几年回乡,家乡人知道我爱吃“呛虾”,于是餐餐有呛虾。我们家乡的呛虾是用酒把白虾(青虾不宜生吃)“醉”死了的。解放前杭州楼外楼呛虾,是酒醉而不待其死,活虾盛于大盘中,上覆大碗,上桌揭碗,虾蹦得满桌,客人捉而食之。用广东话说,这才真是“生猛”。听说楼外楼现在也不卖呛虾了,惜哉!
下生蟹活虾一等的,是将虾蟹之属稍加腌制。宁波的梭子蟹是用盐腌过的,醉蟹、醉泥螺、醉蚶子、醉蛏鼻,都是用高粱酒“醉”过的。但这些都还是生的。因此,都很好吃。
我以为醉蟹是天下第一美味。家乡人贻我醉蟹一小坛。有天津客人来,特地为他剁了几只。他吃了一小块,问:“是生的?”就不敢再吃。“生的”,为什么就不敢吃呢?法国人、俄罗斯人,吃牡蛎,都是生吃。我在纽约南海岸吃过鲜蚌,那是绝对是生的,刚打上来的,而且什么作料都不搁,经我要求,服务员才给了一点胡椒粉。好吃么?好吃极了!
为什么“切脍”,生鱼活虾好吃?曰:存其本味。
我以为“切脍”之风,可以恢复。如果觉得这不卫生,可以仿照纽约南海岸的办法:用“远红外”或什么东西处理一下,这样既不失本味,又无致病之虞。如果这样还觉得“膈应”,吞不下,吞下要反出来,那完全是观念上的问题。当然,我也不主张普遍推广,可以满足少数老
饕的欲望……
若世界真还公平,他的文章应当说比几个大师都还认真而有深度,有思想也有文才!“大器晚成”,古人早已言之。最可爱还是态度,“宠辱不惊”!
——沈从文
像曾祺这样下笔如有神的作家,今天是没有了。他的语言炉火纯青,已臻化境。
——张兆和
他带给文坛温暖、快乐和不凡的趣味。笼统地说,美,应该是所有作家创作的品质,但是我觉得在汪曾祺的笔下,美有不可多得的特质,它是健康的、快乐的、平和的、向上的,但同时又蕴含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感动、不动声色的幽默,这是汪曾祺小说总能够带给我们的感受。
——铁凝
汪曾祺的腔调就是业已灭绝的文人气,就是业已灭绝的士大夫气,这种气息在当今的中国极为稀有。
——毕飞宇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