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93.54 5.6折 ¥ 168 全新
库存6件
作者[美]巴巴克·塔夫雷什 著,魏晓凡 译 ,戴建峰 校译
出版社金城出版社
ISBN9787515523569
出版时间2023-08
装帧精装
开本其他
定价168元
货号29616908
上书时间2024-11-03
前言
大卫·马林(DAVID MALIN)
世事变化真大。
我最早的一批影像作品拍摄于20 世纪50 年代中期,都是黑白的,我在暗房中处理它们的底片,还用放大器来冲印。当时已经有彩色胶片了,但既昂贵,又不受认可。用彩色胶片拍摄夜空更是几乎没人想到,人们觉得复杂、不值得。
至少,对普通的摄影师而言,夜间的世界总是缺少色彩,而且寡淡无趣。但现在,我们拥有了一本赞美暗夜的书,其主旨就是呈现夜空多彩多姿的美,还有夜空下的人间风景。如今,要摄取激动人心、色彩斑斓的夜间图像,或者拍摄日食这类发生在白昼期间的“暗夜”图像,只要一台数码相机,以及一些操作技巧、构思能力和处理技术就行了。
当然,这些景色一直都在,只要我们有一双会观察的眼睛。可惜,我们的眼睛在夜间并没有这种能力,太阳落山之后,人眼中的世界就失去了色彩。由一轮皓月反射出来的光芒,替代不了白天直接照来的阳光。月亮的光太微弱了,不足以让我们从月下的风景中捕捉艳丽的色彩,也无法让夜空变蓝。月光下的世界,只能呈现出深浅不一的灰色。然而,色彩并没有真的消失,草地和树叶仍是绿色的,大峡谷的岩壁也仍然保有温暖的红黄色调,我们只是看不到这些隐藏起来的颜色。令人欣慰的是,现代数码相机可以带领我们进入这个意料之外的世
界,带来全新的视觉愉悦感。我们可以通过这些精美的照片,礼赞夜空下的世界。
书中的一些照片是依靠来自繁星本身的光完成成像的,在某种程度上,你可以把它们看作一种既壮观又不寻常的风景。也许,你还会对著名城市或古代遗迹在夜幕中的样子兴趣盎然,要让它们显现,人工照明必不可少。还有许多照片把城市风光与月亮结合在一起,要么展现月光投射到地面的场景,要么月亮本身就是这幕戏中一个角色;还有一些图像,云是重要的角色,光会从云彩上方或后方照过来;另外,至少有一幅图像,由夕阳下的山影主导,让我们仿佛能从中嗅到这些山影投来的气息。
在这本制作精美的书中,所有的图片都相当引人注目,其中有一些,至少在我个人看来,已经初具艺术作品的水准。它们让我怦然心动,想一想,在野外,只凭一部带三脚架的相机、一些创意和短短几秒钟的曝光,就诞生了这样的作品。但是,不管怎么看,这些照片都不只是对我们周围世界的简单映射,它们像精彩的戏剧一样,会让你在看完之后很久还依然会回味和思考。
这些图片激荡心灵,带给我的思考都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关联到了同一个主题:人类的生活如何改变着这颗星球——这里包括好的改变,也包括坏的改变。坏的方面,最突出的问题是资源的浪费。这些照片中,虽然绝大多数关注自然风景,但仍然看得出十分明显的“光污染”特征。为本书提供照片的夜空摄影师,基本都是无畏的旅行者。他们不得不去寻找那些拥有真正深暗夜空的地方,以呈现出真正的自然之美。人工光源一旦照亮了天空,基本可以肯定存在能源的浪费。
说点儿更积极的话题,这些照片也可以催生其他的一些想法,比如让我们思考,它们所呈现的自然界为什么拥有如此迷人的色彩。比如,为什么日全食时,地平线看起来是黄色的?月亮在月全食期间为何呈现如此深红的色调?答案是阳光穿过了地球的大气层,并被过滤和散射,导致其中波长较短的蓝光成分消失了。书中有几页图片呈现了光被散射的例子,以及由此带来的美景。被散射的太阳光和太阳风也赋予彗尾以微妙的色彩和优雅的曲线,并能在日落很久之后的夜空中创造一种巨大而又飘渺的辉光,被称为“对日照”(gegenschein)。为什么极光五颜六色并且蜿蜒缭绕?为什么我们在赤道附近看不到极光?为什么大海有时闪烁碧蓝幽光?谁才是真正掌管着这个世界的力量?本书中有许多激动人心的画面,它们蕴含的思绪和问题远非几句话可以概括。真诚希望您能通过本书获得享受,而且别忘了书的末尾还附有相关的夜空摄影技术说明。
世事变化真大!
本书汇集了25个国家40多名顶尖摄影师的摄影作品,收录超过200张照片,为我们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壮丽夜空,包括震撼世界的天体事件,星空下的世界文化遗产,一些国家和地区著名的地标,还有远离城市光污染的自然以及自然与城市文明融合的场景。作者巴巴克·塔夫雷什是国际项目“夜空下的世界”的创始人,他精心策划了这本摄影集,其中很多图片是以前从未发表过的,用以展示夜晚天空的真实光彩,并提供专业的夜空摄影指南与天文科普,帮助你捕捉美丽的天空影像。
作者简介:
巴巴克·塔夫雷什(Babak Tafreshi),夜空摄影大师,天文学家无国界组织(AWB)的董事会成员,2007年创立“夜空下的世界”(TWAN)项目,2009年获伦纳特·尼尔森奖,这是世界上最知名的科学摄影奖,以表彰他对全球夜空摄影的贡献。他的作品以夜空为背景,架起地球与天空、艺术与科学、文化与时间的桥梁。
译者简介:
译者
魏晓凡,男,1980年生人,博士研究生,中国传媒大学学术期刊责任编辑。出版著作《天文爱好者SkyMap手册》,译作《天文迷的夜空导游图》《宇宙之旅》《宇宙奇景1001图》《星河之外:宇宙真容探秘记》《洞察宇宙:摸得着的天文史》等。
校译
戴建峰,天文学家无国界组织与夜空下的世界的中国摄影师成员,国际暗夜协会北京分会成员,北京天文馆天文沙龙指导教师,美国Stocktrek和视觉中国签约摄影师。其作品融合艺术与科学、历史、文化、自然、环保等诸多元素,在国内外多次获奖,作品常见于新华社、央视、NASA、《美国国家地理》等国内外各大新闻网站与杂志,五次荣登NASA天文每日一图。
前言
导言
第1章 同一个世界,同一片星空
天空有着无尽之美,它拥抱着我们的地球,是所有国家、所有宗教的标志物上方的永恒穹
顶,它证明了地球和人类是一体的,是统一的。天空通过时间和空间把我们连接起来,带
我们回溯自己的源头,向我们展示未来的道路。天空让我们与祖先们对话,也让我们跟世
界各地的人们联系在一起。
第2章 星空下的世界遗产
地球上最引人注目的一些文化标志物和自然风光,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
这些标志性景物上方的天空,会让观者产生一种本能的共鸣,同时也展现了在不那么常见的光线环境下,这些世界遗产的别样风姿。
第3章 黑夜遮蔽的世界
这些夜景,呈现了隐藏在夜晚世界中的美丽。我们可以通过这一章学到天文学和观星的基础
知识:从不同季节的银河和各个星座,再到行星和天球的运动,以及天球南半部的奇观,还
有星星的颜色和壮丽的极光。
第4章 震撼人心的天象
仅在我们的太阳系之内,甚或地球的大气层之内,也有无数的天文事件发生,这些事件在我
们的头顶创造了一座“自然剧场”。从大彗星到壮观的日食,从月亮和行星优雅的“合”,
到非同寻常的大气现象,这些事件往往会产生巨大的政治和文化影响,同时还可以增强公众
对天文学的认识。
第5章 暗夜的脆弱美
我们如果失去了夜空,就失去了自身与过去和未来的联系。这一章编选的照片揭示出了暗夜保护工作是多么重要,它作为自然遗产保护工作的一部分,给我们呈现出天然的星空与超过
半数人口体验到的那种全是光污染的灰色城市天空之间有着多么令人震惊的差异。
第6章 珍爱共同的星空
这是一趟寻找世界上顶级的夜空的旅行,不论是国际级的暗夜公园,还是正在逐渐增加的其
他各类观星胜地、天文旅游目的地,都能帮我们寻回那本该繁星璀璨的夜晚。
本书摄影师小传
如何拍摄夜景照片
图片提供者名单
编著者小传
致谢
本书汇集了25个国家40多名顶尖摄影师的摄影作品,收录超过200张照片,为我们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壮丽夜空,包括震撼世界的天体事件,星空下的世界文化遗产,一些国家和地区著名的地标,还有远离城市光污染的自然以及自然与城市文明融合的场景。作者巴巴克·塔夫雷什是国际项目“夜空下的世界”的创始人,他精心策划了这本摄影集,其中很多图片是以前从未发表过的,用以展示夜晚天空的真实光彩,并提供专业的夜空摄影指南与天文科普,帮助你捕捉美丽的天空影像。
作者简介:
巴巴克·塔夫雷什(Babak Tafreshi),夜空摄影大师,天文学家无国界组织(AWB)的董事会成员,2007年创立“夜空下的世界”(TWAN)项目,2009年获伦纳特·尼尔森奖,这是世界上最知名的科学摄影奖,以表彰他对全球夜空摄影的贡献。他的作品以夜空为背景,架起地球与天空、艺术与科学、文化与时间的桥梁。
译者简介:
译者
魏晓凡,男,1980年生人,博士研究生,中国传媒大学学术期刊责任编辑。出版著作《天文爱好者SkyMap手册》,译作《天文迷的夜空导游图》《宇宙之旅》《宇宙奇景1001图》《星河之外:宇宙真容探秘记》《洞察宇宙:摸得着的天文史》等。
校译
戴建峰,天文学家无国界组织与夜空下的世界的中国摄影师成员,国际暗夜协会北京分会成员,北京天文馆天文沙龙指导教师,美国Stocktrek和视觉中国签约摄影师。其作品融合艺术与科学、历史、文化、自然、环保等诸多元素,在国内外多次获奖,作品常见于新华社、央视、NASA、《美国国家地理》等国内外各大新闻网站与杂志,五次荣登NASA天文每日一图。
导言
巴巴克·塔夫雷什(Babak Tafreshi)
这本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夜空摄影集,收录了来自20 多个国家的40 多位顶尖摄影师的杰作。他们历时多年,在星空下度过了数千个夜晚,为我们记录下了这些经常被错过的夜间景色。
这本摄影集是精心策划的,内容缤纷多样,所收录的照片的拍摄地点涉及六大洲的40 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不乏地球上某些最为偏远的角落。读者可以乐享这些真实的夜景照片,请记住它们每一张都是原创,完全符合纪实摄影的原则,即使借助数字技术,也绝不会把使用不同镜头参数、拍摄自不同地点的素材给混合起来。照片中的星星和月亮,绝无人工修饰或增减!其中,大部分照片是单次曝光完成的,或者是由一系列单次曝光照片缀合而成的数码全景照片。偶尔可以见到几张通过多次曝光合成的照片,那是出于技术限制,或者出于教育功能方面的考虑,且都在图注中进行了充分解释。本书中的大部分照片都是最近几年拍摄的新作,但是也收录了几张旧照,这些老作品距今不超过30 年,且内容都属于极为壮观的天体现象。老作品都是用胶片拍摄的,就像下页的两张图那样。
为隐匿的大地和星光闪耀的天空拍摄照片,带来的愉悦超越了摄影本身的技术和艺术上的享受,它为我们架起了一座通往整个宇宙的桥梁。我生长于20 世纪90 年代前期的德黑兰,13 岁时第一次用一架小型望远镜观察了月亮,那次经历改变了我的人生。此后不久,我就爱上了夜空拍摄。我带着一部简单的手动快门胶片相机,在远离了城市灯光的伊朗乡间旅行,与我同行的是奥辛·扎卡里安(Oshin Zaharian),他也是本书照片的贡献者之一。观测天体的活动,提醒着我们地球在宇宙中所处的位置,也揭示出夜空像芸芸众生头顶上方的一整片屋顶,拥抱着地球。2001 年6 月,我到非洲旅行,拍摄了南半球的星空,也拍下了一次日全食。我的旅伴是两位分别来自德国和法国的探险家,格诺特·迈泽尔(Gernot Meiser)和帕斯卡·德米(Pascale Demy),他们开发了从欧洲到赞比亚的旅行路线,当时还正在制作一部关于追逐日全食的文化之旅的纪录片。在卡富埃国家公园(Kafue National Park)野营时,还有来自其他几个国家的一群摄影家加入了我们的队伍。在一个星光灿烂的夜晚,我坐在营火旁边,听着远处偶尔传来的狮子吼声,内心暗暗惊讶于我们这群人拥有不同的肤色和语言,但对夜空的共同情感让成长于不同文化之中的我们友好相处和相互理解。
此后的多年里,我也遇到过很多志同道合的天空摄影师,这让我有了一个想法,把我们零散、即兴的摄影活动汇集起来,变成一项国际性的活动,发出一种世界性的呼声。2006 年,我的同事麦克·西蒙斯(Mike Simmons)成立了“无国界天文学家”(Astronomers Without Borders,简称AWB)组织,让上述想法得以实现。这个非营利组织的宗旨是:通过对天文学的共同兴趣把人们团结起来。该组织的第一项任务就是开展“夜空下的世界”(The world at Night,简称TWAN,2007年创立)项目,这也是我的心愿。很快,一支梦之队组建起来,两年之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和国际天文联合会(IAU)把“夜空下的世界”指定为2009 年“国际天文年”的第一个专项活动。这样的认可,为我们铺平了道路,我们得以在世界各地举行一系列的展览和演讲活动。时至今日,“夜空下的世界”的团队依旧持续奉献着新的作品,并以图像的方式向公众讲述团队成员们的故事。全世界有数以百万计的人欣赏到了来自这项活动的照片,这些照片鼓励人们重拾那一片被绝大多数现代人遗忘了的夜空。“夜空下的世界”呼吁大家关注宇宙之美,关注人类在地球上的生存。通过认识“光污染”并了解其改善方法,这些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被轻视的问题可以重新受到重视。回首看来,“夜空下的世界”发展壮大的故事是一次奇异之旅,而它的成果则给全世界的夜空摄影活动树立了标杆。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