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风眠中西绘画艺术论稿
  • 林风眠中西绘画艺术论稿
  • 林风眠中西绘画艺术论稿
  • 林风眠中西绘画艺术论稿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林风眠中西绘画艺术论稿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58.6 4.2折 138 全新

库存29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林风眠 著 、屠宁宁 编

出版社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ISBN9787558622519

出版时间2022-1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138元

货号29478746

上书时间2024-11-03

兴文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抒情的诗篇    吕蒙
林风眠是我国老一辈的著名画家。1900年,他出生于广东梅县,祖父和父亲都是贫农,除种田外还兼做石工。1918年,他参加勤工俭学,到法国和德国学习绘画。他回国后,1925年任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长,1927年创办国立(杭州)艺术院,任院长及教授。全国解放后,他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副主席、市政协代表等。他热爱祖
国,是爱国主义画家;他热爱自己祖国的人民,是人民的画家;他热爱大地的一草一木,是大自然的歌赞者。
林风眠对中西绘画造诣很深,留学法、德期间和回国之后,曾创作过许多反封建的油画,当时受到赞扬的《人道》《痛苦》,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对中国传统绘画他也极尽钻研。他喜爱隋、唐的青绿山水,研究和临摹过敦煌的石窟壁画,甚至宋代瓷器、汉代石刻、战国漆器、民间木版年画、皮影等等,他都一一从中吸取营养。为了丰
富自己的美术修养,他也虚心学习社会科学、文学和音乐等等,平素特别喜欢李白和王维的诗。李白的豪放的诗情,常在他某些画面上表现出来;王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他另一些风景画的诠释。他尊崇中外绘画和民间艺术的优秀传统,但他也极力反对因袭前人,墨守成规。他主张东西方艺术要互相沟通,取长补短,以自己民族文化为基础,吸取他民族的所长,发展新的中国艺术。从林风眠这本画集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他这种艺术观点的实践。林风眠的画,不论是花卉、人物、风景,每个画面就像一首首抒情的诗篇。他经常喜欢画乡村秋景,画浅滩芦苇,画鹭鸶、麻雀,画鸡冠花、绣球花等等,题材一再重复,但每幅画都有自己的面貌,各有不同的意境或情趣。我们伫立在他的作品前面,就会被他的艺术魅力所吸引,使你反复回味,不忍离去,真是意犹尽而味无穷。他很善于捕捉阳光的效果,你看他所画的枫林,挺拔壮实,有时阳光从树叶间筛落下来,使树叶染上各种透明的色素;有时运用逆光的手法,让树叶镶上一道道
耀眼的金边,再配上一泓透明的水波,映挂着一行行迷人的倒影……这是多么宁静美丽的秋天景色啊!从他的这些作品中,难道你不觉得秋天的丰硕可爱吗!《睡莲》画的虽是荷塘的一角,满满的构图,由近及远,通过你的联想,展现在你面前的是一片明媚无边的天地,在和谐的绿色调子中,几朵亭亭玉立的白荷伸展着,真有出淤泥而不染的感觉,令人心旷神怡!《秋鹜》画晚归的水鸟,作者用水墨渲染,畅快淋漓。芦苇在晚风中摇曳,乌云在高空中翻滚,远处留出一线空白,画面出现了紧迫的节奏感,几只水鸟展翅疾飞,急急乎要归去,这心情似乎穿透了你的心!他的戏曲人物和古装仕女,都有一种娴静的东方特有的美,又借助有韵律的衣袖,使画面显出流畅的运动感,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给观众一种奇妙的感受。他所画的小鸟,显出稚气和天真,有如人格化的儿童。他笔下的静物花卉,各具特色,如鸡冠花的浓艳热烈,绣球花的高洁沉静,大理花的热情奔放……洋溢着青春的活力。此外,他也偶尔为瓷厂画些瓷盘,把绘画和人民生活结合起来,所画瓷盘往往寥寥几笔,形象单纯,非常质朴可爱。
林风眠生长于山村,他从童年起就熟悉山林禽鸟,对大自然的一切都很有感情。他喜欢旅行,即使是车窗外的风景也能使他恋恋不舍。所以当他表现这些题材时,画里就充满着抒情感和现实感。他在新中国成立后,到过工厂农村,到过建设工地和边疆林区、草原牧场,搜集了不少素材,试作了一些新作。在他的许多手稿中,可以见到雄伟的水坝、高耸的铁塔、奋力创业的劳动人民和各种劳动工具等等,他一丝不苟地做了大量记录。从此可以窥见他对新社会的热爱和他在创作上的一番雄心壮志—很可能这是他在创作上的一个转折的开端。可惜,世事往往不如人意,在他将进行探索艺术的新天地时,由于主观
和客观的因素,一时竟未能成熟地结出新的果实。他在创作上极其严谨,当他需要理解描写对象时,下过不少写生和默记的功夫。在一些速写稿上,他往往密密麻麻地用文字记上物象的色彩和特征。但在进入加工创作时,他仅在这些形象积累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印象和意愿去着意表现—去繁就简,不做表面的如实的描绘,而是抓住地区、气候、对象的特质,用传神之笔突出形象,用夸张的色彩制造气氛和情调,以求艺术的再现。因此,在艺术上,他的个人风格是很突出的。他在每件作品的创作中,都追求绘画的意境,讲究神韵,讲究技巧,讲究真实性与装饰性的统一。他的构图经常密不透风,但不觉局促;他善于运用响亮的色彩,在强烈中显示出柔和,在单纯中蕴含着丰富,又对立,又统一。他在创作上不受前人成法的限制,综合了中
西绘画技法和材料工具,这也是他的独创风格的一个方面。他的早期作品多用淡雅的色调和圆润的曲线,后来又用油画水粉的浓郁色彩和粗犷的笔触;近年来,他的某些作品又出现民间年画和皮影艺术的特色……在一个作者身上,既有独树一帜的风格,又有变幻多姿的探索,不断地开创着自己的艺术道路,这是难能可贵的。在艺术的征途上,我们愉快地看见印记着作者旺盛的创造力,也印记着他的勇气、毅力、勤奋和谦逊。
    今天,文艺园地又百花竞艳,林风眠所创造的这朵有特色的花又与我们见面了,这是分外值得高兴的!我们要继往开来进行新的长征,要洋为中用,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就需要多方面的借鉴,于是我们把这本画册献给广大的读者。
"



导语摘要

本书着眼于林风眠对整个中国艺术的贡献,对近现代中国艺术的发展和走势所起到的承上启下的引领者之地位,以及创造时代艺术的精神等几个方面。全书分为上中下三编,以图文混排的形式,力求全方位呈现其各个创作时期的思考方向和绘画特点,具体包括自序、回忆与怀念、东西艺术之前途、一九三五年的世界艺术、中国绘画新论、印象派的绘画、艺术家应有的态度等章节,结尾附艺术家年表。整体编排结构完整,对于广大美术爱好者来说,具有较高的文化收藏价值。 



商品简介

本书着眼于林风眠对整个中国艺术的贡献,对近现代中国艺术的发展和走势所起到的承上启下的引领者之地位,以及创造时代艺术的精神等几个方面。全书分为上中下三编,以图文混排的形式,力求全方位呈现其各个创作时期的思考方向和绘画特点,具体包括自序、回忆与怀念、东西艺术之前途、一九三五年的世界艺术、中国绘画新论、印象派的绘画、艺术家应有的态度等章节,结尾附艺术家年表。整体编排结构完整,对于广大美术爱好者来说,具有较高的文化收藏价值。 



作者简介

著者林风眠,原名林凤鸣,广东梅县人,著名画家,曾任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常务理事。“中西融合”早的倡导者和为主要的代表人,中国美术教育的开辟者和先驱。1927年受蔡元培之邀赴杭州西子湖畔创办国立艺术院(中国美术学院)任校长。代表作品有《春晴》《江畔》《仕女》《山水》《静物》等。著有《中国绘画新论》,出版有《林风眠画集》等。



目录

序 
抒情的诗篇
重温林风眠先生艺术观点,吸收其中有益因素
上 编 回忆·兴趣 1
回忆与怀念 2
谈艺笔记 6
我的兴趣  12
中 编 结合·创造 15
原始人类的艺术  16
中国绘画新论  34
印象派的绘画  54
一九三五年的世界艺术(节选)  68
中国雕刻向何处去  112
东西艺术之前途  114
下 编 态度·使命 125
怎样研究绘画  126
知与感  128
美术界的两个问题  131
我们所希望的国画前途  134
艺术家应有的态度  136
美术馆之功用  138
艺术的艺术与社会的艺术  141
抒情·传神及其他  142
什么是我们的坦途  144
美术的杭州  147
致全国艺术界书(节选) 155
艺术教育大纲  159
作品欣赏 163
林风眠艺术年表 174
后 记 177



内容摘要

本书着眼于林风眠对整个中国艺术的贡献,对近现代中国艺术的发展和走势所起到的承上启下的引领者之地位,以及创造时代艺术的精神等几个方面。全书分为上中下三编,以图文混排的形式,力求全方位呈现其各个创作时期的思考方向和绘画特点,具体包括自序、回忆与怀念、东西艺术之前途、一九三五年的世界艺术、中国绘画新论、印象派的绘画、艺术家应有的态度等章节,结尾附艺术家年表。整体编排结构完整,对于广大美术爱好者来说,具有较高的文化收藏价值。 



主编推荐

著者林风眠,原名林凤鸣,广东梅县人,著名画家,曾任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常务理事。“中西融合”早的倡导者和为主要的代表人,中国美术教育的开辟者和先驱。1927年受蔡元培之邀赴杭州西子湖畔创办国立艺术院(中国美术学院)任校长。代表作品有《春晴》《江畔》《仕女》《山水》《静物》等。著有《中国绘画新论》,出版有《林风眠画集》等。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