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46.69 7.5折 ¥ 62 全新
库存7件
作者中国监狱工作协会 编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ISBN9787519751807
出版时间2021-07
四部分类子部>艺术>书画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定价62元
货号29293516
上书时间2024-11-03
本书为中国监狱工作协会所编,结合中国裁判文书网近几年来关于抢劫案件的数据,通过数据分析抢劫案件犯罪人员的基本特征以及判决结果,对此类犯罪的特点进行深入研究,从抢劫犯罪人员的特征入手,分析犯罪原因,并制订教育矫正对策和方案;通过富有针对性的对策以及一系列寓情于理的文案,唤醒抢劫侵财类罪犯的良知,让他们从灵魂深处认识到个人犯罪的危害,让他们从旁观者、回顾者的角度知悉自己走上犯罪道路的必然性与主要原因,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真心悔改,重拾良知,学会克服侥幸及胆大妄为心理,进而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和职业观。
总 序
惩罚与改造罪犯是党和政府赋予监狱的神圣职责,也是监狱人民警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具体表现。监狱安全是国家总体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造好罪犯对维护监狱安全稳定也有标本兼治的良好效果。监狱应该积极探索精准、科学、系统改造罪犯的方式方法,使罪犯在有限的刑期内得到有效的改造和矫正,尽可能地降低其刑释后的重新犯罪率,这样才能更有效地维护社会的安全稳定,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需要,进一步增强人民的安全感。监狱履行自己的职责使命,为维护稳定的社会秩序发挥重大作用,这是新时代对监狱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新时代,监狱的在押罪犯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涉黑涉恶类罪犯剧增,无期、死缓罪犯增加,二次服刑罪犯执迷不悟甚至“数进宫”,狱内犯情愈加复杂。《刑法修正案(八)》实施后,限制减刑罪犯出现,罪犯实际服刑时间大幅延长,给监狱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监狱开展有效、高效的教育矫正研究和探索迫在眉睫。实施科学系统的循证矫正理念矫正罪犯,显然符合时代的发展;在监狱践行改造宗旨、回归主责主业的进程中,遵循“循证矫正”的理念是大有裨益的,用有针对性的矫正内容进行有效的教育矫正,可以有效避免隔靴搔痒、“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等弊端。用系统、有效、高效的矫正方案,启发罪犯深刻意识到自己进监狱的原因及导致自己进监狱的根源问题,从而让他们认同、配合监狱的矫正活动,在参与中逐步改变他们的认知,进而改变其不良行为习惯或恶习,解决其犯因性问题,终树立起正确的、健康的、积极的人生价值观念。
2012年9月,司法部在江苏省宜兴市举办循证矫正研讨班,向全国监狱系统作出了开展研究探索循证矫正改造罪犯的工作部署,并选定了部分监狱作为先行试点,云南省小龙潭监狱就是试点单位之一。2017年,司法部研究室下达关于研究探索循证矫正的研究课题,云南省小龙潭监狱以“'三十二字'循证矫正工作体系的探索与实践”为项目课题获得批准立项。在接下来的一年多里,课题组汇集基层监狱人民警察的智慧和实践工作经验,在有关专家学者的指导下,进行案例遴选、归纳和理论提升,按期完成了课题研究工作。经司法部研究室和相关专家学者严格评审,该研究课题以较高的评价顺利结项。为进一步丰富国内矫正项目方面研究,推动监狱矫正事业发展,中国监狱工作协会从司法部研究所若干结项课题中遴选出云南省小龙潭监狱“'三十二字'循证矫正工作体系的探索与实践”这一优秀研究成果,并召开会长办公会对该矫正项目课题进行了认真研究。会议认为,该矫正项目成果丰富、结构完整、务实创新,对推动矫正项目的进步与发展,推动罪犯教育改造工作,都有积极的开创性意义,决定以中国监狱工作协会的名义将其出版,扩大研究成果的影响力,推动研究成果的转化。这也是中国监狱工作协会在工作方式上的一次探索和创新。
2018年10月,为进一步落实中国监狱工作协会会长办公会会议精神,中国监狱工作协会在云南省小龙潭监狱召开“矫正项目系列研究成果”研讨座谈会。会议以到监区现场考评和集中座谈研讨两种方式进行,中国监狱工作协会领导同志带队深入监区一线进行详细的调研指导和现场考评。座谈会上,中国监狱工作协会组织国内矫正领域的相关专家进行了专业的点评和指导,同时指出该系列矫正项目的研究为中国罪犯矫正工作提供了样板、贡献了智慧,具有较强的理论价值和推广价值,要求将该矫正项目成果转化,编撰成循证矫正系列矫正项目丛书。
循证矫正系列矫正项目丛书包括:《三十二字循证矫正工作体系操作指南》《吸食型毒品罪犯矫正项目》《牟利型毒品罪犯矫正项目》《暴力侵害公民财产罪犯矫正项目》《暴力侵害公民生命健康罪犯矫正项目》《暴恐类罪犯去宗教矫正项目》《邪教类罪犯矫正项目》《涉黑涉恶罪犯矫正项目》《利用职权侵占公私财物类罪犯矫正项目》《盗窃类罪犯矫正项目》《平安服刑认知提升项目》。
这套循证矫正系列丛书源于实践、高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既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又对实践有指导意义。《三十二字循证矫正工作体系操作指南》开创性地构建了循证矫正具体的操作流程及各步骤具体操作方法。系列矫正项目除的脱盲(国家标准语)教育、法律道德认识提升两个公共矫正模块外,直接针对各类型罪犯的犯因进行模块化矫正。每个矫正项目中均有相应的矫正方法、技巧介绍、说理教育,让罪犯能结合理论与实践,学有所知,学以致用。矫正项目立足于监狱,按需定项;形式上立足于单个的警察,有矫正目标、矫正重点与难点、矫正作业等,警察易讲易教;内容选择与编写上立足于罪犯实际,内容丰富、文字通俗、好懂易学、不枯燥不深奥,好用实用,学到的道理能够较容易地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这套循证矫正系列丛书对循证矫正中国化、本土化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能够使矫正对象增长知识、改变想法、有所启发,甚至发生心灵的巨变;对监狱工作人员的工作也富有助益。在此特向课题组诸位同志以及帮助、指导编撰工作的各级领导、各位专家学者致以衷心的感谢。这套丛书的出版,得到了法律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也深表谢意。
中国监狱工作协会
2021年4月
前 言
遏制犯罪是人类社会历来为关注的问题之一。从法律角度来看,刑法是遏制犯罪有效的利器,触犯刑法受到制裁的确对犯罪具有很强的震慑和警示作用。然而,事实证明,仅靠刑法很难使犯罪绝迹,甚至某些罪犯历经刑罚处罚后,反而犯罪技能越发高超、反侦查技巧越发娴熟,监狱中“二进宫”“三进宫”案例不胜枚举。
暴力侵害公民财产(抢劫侵财类)案件发案率高,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一直以来都是重点打击和研究的对象之一,但对其研究则多集中在个案及浅表层面,局限于个体犯罪行为。罪犯被送入监管场所接受改造后,对其犯罪行为的深入研究更是鲜有人问津。抢劫侵财类罪犯和盗窃侵财类罪犯有何区别,和杀人伤害类暴力型罪犯有何不同,对于此类罪犯的教育矫正手段和方法与其他类罪犯又有何不同等,这些问题仍然没有说清楚,抑或分析不彻底、认识不全面,甚至在一些教育矫正工作者的认识中,抢劫侵财类罪犯和故意杀人、强奸的罪犯归为一类,笼统称为暴力型罪犯,抑或在教育矫正中与盗窃、诈骗、敲诈勒索等罪犯一起,含糊不清地统划为财产型罪犯,导致矫正工作“一刀切”,针对性与精准度降低。故对于抢劫侵财类罪犯的认知、定位及教育矫正,应当摒弃陈旧思维定式、重新精准剖析,进行深入的研究。
法律的惩处在打击震慑犯罪活动中固然能起到很大作用,但切实做到全面降低犯罪率,还需要源头预防和末端治理,形成源头、中段、末端的全链条治理。所谓“末端治理”,是指对那些被判刑后送入监狱的犯罪分子实施教育矫正,通过系列教育矫正的手段,使罪犯洗心革面,刑满后不再危害社会,成为自食其力的守法公民。因此,犯罪分子被投入监狱后的教育矫正越来越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重视。
在教育矫正的探索中,抢劫侵财类罪犯的矫正因为其独特性、复杂性和社会影响性,成为监狱确保监管安全稳定中的重大课题。在对抢劫侵财类罪犯的矫正探索中,涉及三个方面的问题。其一,进行犯因性分析,即分析抢劫侵财类罪犯走上犯罪道路的原因,分析决定他们选择这种犯罪手段而不是其他犯罪手段的根源。其二,进行矫正研究。罗列犯罪原因,把主观原因及客观原因区分出来,确定在现有条件下可以通过教育矫正解决的犯罪原因,对这些造成犯罪的原因进行排序,区分重要程度、关系紧密等。其三,设定消除这些犯罪原因的解决方案。
为加强对抢劫侵财类罪犯的针对性矫正工作,在对该类在押罪犯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中国裁判文书网近几年来的关于抢劫案件的数据,通过数据分析抢劫案件犯罪人员的基本特征以及判决结果;对此类犯罪的特点进行深入研究,从抢劫犯罪人员的特征入手,分析犯罪原因,对引起犯罪的原因进行归纳总结,总结经验,并制定教育矫正对策和方案。
本书通过富有针对性的对策以及系列的、寓情于理的文案,结合知识讲授与活动穿插的方式,唤醒抢劫侵财类罪犯的良知,让他们从灵魂深处认识到个人犯罪的危害,让他们从旁观者、回顾者的角度知悉自己走上犯罪道路的必然性与主要原因。后,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真心悔改,重拾良知,学会克服侥幸及胆大妄为的心理,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和职业观。
具体而言,本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将抢劫、绑架类暴力型罪犯与强奸、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类暴力型罪犯区分开来。因为二者犯因、犯罪目的不同,差异明显:前者使用暴力仅是犯罪手段,侵财才是其犯罪目的;而后者使用暴力是犯罪手段,更是犯罪目的。
二是在法律认知提升部分,并没有默守成规地对照刑法条款讲述犯罪的构成要件、量刑幅度等,而是分析法律为什么要保护这些权利,讲述财产权的重要性,让罪犯从根源上意识到自己的犯罪给受害人造成的危害。
三是创造性地加入“五心”(恻隐之心、是非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敬畏之心)认知提升矫正部分,通过讲解其概念、作用、表现等入手,系统、全面地梳理了人性、良知与犯罪的相关内容,通过系列矫正活动唤醒罪犯的良知,消除罪犯之间的矛盾,增强其刑法体验,达到引导罪犯真诚认罪、悔罪的目的,并引导罪犯坚守道德和法律底线,学会化解矛盾与人融洽相处的方式方法。
四是分别讲述好逸恶劳、胆大妄为、侥幸心理等可能引发暴力犯罪的心理成因,并引入职业匹配的矫正部分,让罪犯明确“红线、底线”,知道自己的缺点和犯罪原因,明白自己的特点、优点,不妄自菲薄,不破罐子破摔,能做到知耻而后勇。
近年来,人们对暴力侵害公民财产(抢劫侵财类)罪犯矫正的研究越来越重视。本书从人性良知与犯罪、胆大妄为、侥幸心理等角度进行针对性矫正也是一种突破性的探索。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