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传统海洋哲学初探——有机论海洋观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传统海洋哲学初探——有机论海洋观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23.78 4.9折 49 全新

库存8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刘义杰

出版社深圳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ISBN9787550727533

出版时间2019-12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49元

货号28522227

上书时间2024-11-03

兴文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前 言

当下有关海上丝绸之路的著述,不说汗牛充栋,也到了浩如烟海的地步。然而,要写一本既有学术价值,又兼有科普性质的读本,却令人无从下手。因此,从领受任务到与出版社签约,我一直没有找到自己觉得可以落笔的地方,实在有“逼上梁山”的感觉,于是硬着头皮来写这样一部可以说与众不同的读本。

海上丝绸之路与陆上的丝绸之路不同,它依托的运载工具是船只,有了船,才有了海上交通,也才有了海上丝绸之路。从我国古代造船和航海技术史的角度考察海洋交通的历史变迁,就会发现一个完全不同的海上丝绸之路。

从我国造船史的角度看,海上丝绸之路上的海船,似乎并非一开始就是我们自己建造的海船。以唐朝的安史之乱作为分界点,唐朝中叶以前的海船可能大多是从徼外来华的番船,由它们构成海上丝绸之路上的主要船只。因为这些来自徼外的海船的体型都大于国产的海船,于是就出现了将徼外来华的大型船只专称为“舶”的现象。唐朝中叶以前,我国文献中描述的海船,以鉴真东渡经历中所见所闻为显著,那时,在我国对外交往的主要港湾—广州港中,停泊的都是被称为“南海舶”的波斯舶和昆仑舶等番舶。随着我国造船技术的进步和航海罗盘的应用,海上丝绸之路中的海船就逐渐被我国自主建造的具有水密隔舱功能的海船所替代,到北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

宋中叶以后,“海舟以福建船为上”已成为共识。从此,海上丝绸之路中的海船,不管东西两洋,都以福船为主,而这一判断是基于大量的考古现。从造船技术的进步和船型的变化将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历程分成两个阶段,过去似乎从未有过这样的认识。

有了远洋的海船并不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全部,远洋航行需要有船舶的操纵技术,也就是航海需要导航技术。明代后期成书的海道针经《顺风相送》中有这样一段话用来形容海上航行的艰难险阻:“行路难者,有径可寻,有人可问。若行船难者,则海水连接于天,虽有山屿,莫能识认。其正路全凭周公之法,罗经、针簿为准。”众所周知,指南针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但很多人都不清楚指南针为何成为可以改变人类历史进程的伟大发明。就像这个无名氏在这本海道针经的序言中所说的,海上航行比陆上行走要困难千百倍,但因为有了“罗经”和“针簿”,海洋才可以被跨越,可以交通往来。这里所谓的罗经,指的是航海罗盘,而实际上是专指将指南针装置在有刻度的可以指示方位的圆盘上的一种导航工具。有了航海罗盘,才有了宋代以后海上丝绸之路的兴盛。但人们对航海罗盘的认识存在着一个巨大的误区。首先,一般人甚至一些研究者并不知道航海罗盘是一种什么样的导航工具;其次,受到教科书的误导,以为“司南”就是指南针,就是航海罗盘。而事实上,“司南”从来没有出现在海船上,也没有任何考古发现过“司南”。对人类历史进程发挥过巨大作用的指南针从发现到发明再到制作成航海罗盘,本身是一个漫长且有序的过程,不是凭片言只语臆造出来的。我国中医用磁石入药,在鉴别磁石磁性强弱的过程中发现了一种特殊的物理现象,即经过磁石吸引的铁针具有了指向的特性,发现了指南针。首先应用指南针的是看风水的堪舆先生,是他们将指南针装置在传统的式盘上,发明了堪舆罗盘。到北宋初年,装置有指南针的堪舆罗盘成为风水先生的主要堪舆工具,然后是造出福船和擅长航海的福建航海家将堪舆罗盘移植到了船舶上,终发明了航海罗盘。从结构上看,航海罗盘是极简化的堪舆罗盘。我国乃至世界航海导航技术中航海罗盘的这一发明过程,也是未曾有叙的。

航海罗盘发明与应用的过程,就是海上丝绸之路进步的历程。航海罗盘的发明与海上丝绸之路自北宋起发展到一个新高度,在时间节点上的吻合,说明二者之间可能存在着因果关系。

有了一艘好船,有了一只航海罗盘,我们可以远航了!您要到哪里?

您怎么到那里?您知道您到了哪里?这是航海家需要解决的问题。那么航海家,也就是火长是如何做到的呢?就像上面引文中所说的那样,除了航海罗盘之外,火长还需要“针路簿”来导航。针路簿,也叫针经、针本、针谱、针簿等等,是火长手中掌握的除航海罗盘之外的另一个宝贝。针路簿是我国航海家创作的一种极有特色的航海指南工具书,即所谓的“各洋

舟子皆有秘本”,这种航海指南极少让外人见到,往往仅在家族和乡亲间相互传抄。而在我国海南岛地区,也有一种专门用于南海诸岛及周边海域导航用的针路簿,但海南渔民往往将他们使用的这种航海指南称作更路簿。从用途和性质上看,针路簿和更路簿一样,都是航海指南工具书。将海道针经进行全面的解读,让读者了解我国古代航海家是如何利用航海罗盘开辟了一个复杂的海上网络,形成世界历史上独具特色的海上丝绸之路,这似乎可以构成本书的一大特点吧。

在针路簿、更路簿之外,还有一种更加神秘的导航术过去也很少被认识到,因为迄今为止,全世界仅发现了三套这样的东西,那就是我国古代航海家在航海中使用的航海图—山形水势图。大家熟悉的《郑和航海图》其实不是真正的海图,不能起到导航的作用,它是用来介绍郑和前六次下西洋的过程和状态的,是一种航海示意图。但真正具有导航价值的山形水势图也有自己的发展过程,它是从与《郑和航海图》相类似的海图发展过来的。我们将这些航海图与山形水势图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和分析,可以让大家了解到我国古代航海家在驰骋大洋时是如何凭借航海罗盘、海道针经和山形水势图将海道向外拓展的。

有了适于远航的福船,有了航海罗盘、海道针经和山形水势图,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不断地在这些技术支持下向远端延伸。因为我国古代航海家使用航海罗盘进行导航和定位,所以从南宋以后,逐渐将我国面向的大海依罗盘方位分成东西二洋。东洋所指,就是位于我国东面的朝鲜半岛、日本列岛、琉球群岛、菲律宾群岛、加里曼丹岛以及爪哇群岛;西洋是一个更大的空间概念,虽然从我国沿海起航的船舶要开往印度洋各地,在离开我国南海之前,航海罗盘的针位基本都是南向,但在进入马六甲海峡后,航海罗盘的针位基本以西向为主,所以,我国古代传统意义上,将马六甲海峡东口以西的海区都统称作西洋,就如郑和七下西洋一样。我们按传统海域划分法,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所开辟的海道按照东西二洋的分布进行介绍,使得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整体面貌更加清晰和完整,这个可

算是本书又一个特点吧。

本书完全从“航海技术”的角度介绍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概况,没有航海人物的描绘、没有海港的兴衰、没有海洋政策的演变,也没有海上丝绸之路交易物品的介绍,当然也就没有触及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如何对我国乃至世界历史进程产生的影响,但是,在不同视野下的海上丝绸之路具有各自不同的风采,值得我们用不同的眼光去领略它。

后,我想向一个亦师亦友的好人宋正海致谢。在我刚参加工作不久,我就有幸担任他与另外两个作者合写的大作《中国古代海洋学史》的责任编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过去的三十多年,我在很多方面得到了宋正海先生的提携和帮助。本丛书由宋先生主持,让我来写《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我虽自知才学疏浅,力不能胜,但所谓“师有事,弟子服其劳”,总要勉力而为,也算有了一次感谢宋正海先生的机会吧。

刘义杰

2018年5月4日



导语摘要

本书从航海技术的角度介绍了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概况,从远古到近代,尤其侧重古代造船和航海技术史及交通路线方面。本书以新的角度呈现一个大异于传统视角的海上丝绸之路,分别从番舶与福船、指南针与航海罗盘、针经与更路、东洋与西洋的海道等方面加以分述。读者可以从中清楚地了解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历程及其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作者简介

本书作者刘义杰,1958年生。1982年2月,毕业于厦门大学,获历史学学士学位。原为海洋出版社副总编辑,现为福建师范大学特聘教授、2018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图像资料的收集、整理与研究”(18ZDA186)首席专家、中国海外交通史研究会副会长。研究方向为中国海外交通史、中国古代航海史、海洋史、中国造船史,专著有《〈顺风相送〉研究》(2017年)等,发表过数十篇有关航海技术史及造船史方面的论文。



目录

绪论:乘桴浮于海………………………………………………………… 1


章 番舶与福船


一、舟船起源………………………………………………………………… 8


二、番舶…………………………………………………………………… 15


三、福船…………………………………………………………………… 21


四、海师…………………………………………………………………… 28


第二章 指南针与航海罗盘


一、指南针的发明………………………………………………………… 33


二、堪舆罗盘……………………………………………………………… 39


三、航海罗盘……………………………………………………………… 45


四、火长…………………………………………………………………… 51


五、指南车及其他指南工具……………………………………………… 55


目录


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


第三章 针经与更路


一、海道针经……………………………………………………………… 58


二、看懂海道针经………………………………………………………… 67


三、山形水势图…………………………………………………………… 69


四、山形水势图解读……………………………………………………… 88


五、更路簿………………………………………………………………… 98


第四章 东洋与西洋


一、东洋海道……………………………………………………………… 112


二、西洋海道……………………………………………………………… 131


三、印度洋海道…………………………………………………………… 143


结语…………………………………………………………………147


参考文献… ……………………………………………………………… 150


绪论



内容摘要

本书从航海技术的角度介绍了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概况,从远古到近代,尤其侧重古代造船和航海技术史及交通路线方面。本书以新的角度呈现一个大异于传统视角的海上丝绸之路,分别从番舶与福船、指南针与航海罗盘、针经与更路、东洋与西洋的海道等方面加以分述。读者可以从中清楚地了解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历程及其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主编推荐

本书作者刘义杰,1958年生。1982年2月,毕业于厦门大学,获历史学学士学位。原为海洋出版社副总编辑,现为福建师范大学特聘教授、2018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图像资料的收集、整理与研究”(18ZDA186)首席专家、中国海外交通史研究会副会长。研究方向为中国海外交通史、中国古代航海史、海洋史、中国造船史,专著有《〈顺风相送〉研究》(2017年)等,发表过数十篇有关航海技术史及造船史方面的论文。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