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488.15 7.2折 ¥ 680 全新
库存18件
作者[美] 约瑟夫·M.唐纳利 著,[美] 约瑟夫·M.唐纳利 编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ISBN9787519297336
出版时间2022-10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680元
货号29555112
上书时间2024-11-02
序
珍妮特·G.特拉维尔( Janet G. Travell)和大卫·G.西蒙斯(David G. Simons)的册《上肢肌筋膜疼痛与功能障碍:触发点手册》于1982年出版,10年后出版了第二册《下肢肌筋膜疼痛与功能障碍:触发点手册》,1999年出版了册的第二版。这本手册对理解和处理肌肉骨骼方面的疼痛,完全是一场开创性的革命,但同时也引发了巨大的批评性评论。肌筋膜触发点理论掀起了处理肌肉骨骼疼痛的革命,在过去30年中,珍妮特·G.特拉维尔博士在此领域不断探索,大卫·G.西蒙斯博士随后也加入其中,但是肌筋膜触发点理论却从未被系统全面地表述过。在册中,特拉维尔详尽介绍了自己的独特见解,即:肌肉疼痛可以表现为牵涉至远端的一种疼痛。牵涉性疼痛现在已知是由中枢神经系统介导,并与内脏器官、关节以及肌肉相关的疼痛,但在当时此理论不被理解,也不被接受。此外,特拉维尔博士认为肌筋膜触发点既可引起局部肌肉疼痛,还可引起远端牵涉性疼痛。她通过触诊来确定触发点,但她并没有通过实验室检查,如影像或电诊断等客观方法,来确定触发点。疼痛可以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的概念在医学会议上遭到嘲笑,并被斥为荒谬。特拉维尔所引发的这场学术风暴的核心矛盾在于,一方面主流医学专业无法理解肌肉牵涉性疼痛的概念,并且他们也不会去仔细地检查肌肉;另一方面,在特拉维尔和西蒙斯的理论中缺乏一种以证据为基础的关键方法用于描述触发点疼痛以及他们所提到的这种疼痛模式。特拉维尔博士对牵涉性疼痛的描述是基于几十年来对患者的观察和她对患者所描述疼痛的细致记录,但她所有的描述都是定性的,而不是定量的。在当时,疼痛医学的科学水平也没有先进到足以让人理解牵涉性疼痛。直到在1999年册第二版出版时,周围和中枢疼痛的病理学机制才开始被揭示,而肌筋膜触发点的客观标志物也才开始被发现,明显的是肌筋膜触发点的电生理改变,现在称为终板噪声(endplatenoise)。即便如此,几十年来依然一直存在争议,许多人声称终板噪声只不过是正常的终板电活动。尽管有这些问题,那些治疗肌骨疼痛的从业者还是热切地阅读特拉维尔和西蒙斯的著作。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对肌筋膜疼痛病理生理学认识的增加,这些著作获得了标志性的地位。
自从《上肢肌筋膜疼痛与功能障碍:触发点手册》第二版出版以来,近20年过去了,医学有了很大的进步和变化,特别是疼痛领域关于外周和中枢敏化的理论(适用于肌肉)。这主要归功于西格弗里德·门斯(Siegfried Mense)及其同事的努力和贡献,而由于大卫·韦列茨基(David Yarnitsky)和其他学者的努力工作,疼痛的中枢调节现象现在也已被大家所公认。
伤害性感受现在被理解为一个复杂的理论,包括多模式感觉输入的整合、大脑中枢的相互联系,以及与运动系统的功能协调。此外,更多关于肌筋膜触发点解剖和生理学的了解是通过以下研究进行的:杰伊·沙(Jay Shah)及其同事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进行的触发点环境的微透析分析、斯奇达(Sikdar)和他在北弗吉尼亚州的同事详细介绍的触发点的超声波特征、哈伯德(Hubbard)及其同事以及洪(Hong)及其同事关于触发点的电诊断特征所做的工作。筋膜在肌筋膜起源性疼痛中的重要性正在经历翻天覆地的变革。筋膜解剖学和生理学的知识正在迅速增加,但筋膜和肌肉如何相互作用产生疼痛仍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释。此外,也是重要的一点,医学已经朝着循证、科学支持的方向发展,而不再是我们过去常常强调的一门艺术,当然这并不是要否认历史和贬低体格检查在患者疼痛中的作用。在诊断和治疗方面,仍然需要对患者进行直观的评估,我们称之为医学艺术。在这个知识发生巨大变化和扩展的时候,版本的《肌筋膜疼痛与功能障碍:触发点手册》出现了。
本书是对西蒙斯和特拉维尔著作的第三次修订,带来了《肌筋膜疼痛与功能障碍:触发点手册》的版。
本书围绕全身肌筋膜疼痛与功能障碍的修复展开全面的论述,并有大量清晰的配图,是帮助骨科、疼痛科和康复科医师认识和治疗骨骼肌或肌筋膜疼痛的优秀工具书。
杜冬萍,市六医院疼痛科主任,中华医学会麻醉分会疼痛委员会委员。
郑拥军,华东医院疼痛科主任。
马柯,新华医院疼痛科主任。
部分 肌筋膜疼痛与功能障碍介绍章 疼痛科学与肌筋膜疼痛第二章 触发点神经生理学第三章 肌肉和筋膜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中的作用第四章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持续因素第五章 心理社会因素第二部分 头颈部疼痛第六章 斜方肌第七章 胸锁乳突肌第八章 咬肌第九章 颞肌第十章 翼内肌第十一章 翼外肌第十二章 二腹肌与颈前肌群第十三章 皮肤:面肌第十四章 皮肤Ⅱ:枕额肌第十五章 头夹肌和颈夹肌第十六章 颈后肌群:头半棘肌、头□□肌、颈半棘肌、多裂肌和回旋肌第十七章 枕下肌群第十八章 头颈部疼痛的临床思考 第三部分 上背、肩膀和手臂疼痛第十九章 肩胛提肌第二十章 斜角肌第二十一章 冈上肌第二十二章 冈下肌第二十三章 小圆肌第二十四章 背阔肌第二十五章 大圆肌第二十六章 肩胛下肌第二十七章 小菱形肌和大菱形肌第二十八章 三角肌第二十九章 喙肱肌第三十章 肱二头肌第三十一章 肱肌第三十二章 肱三头肌和肘肌第三十三章 上背部肩臂疼痛的临床思考第四部分前臂、手腕和手的疼痛第三十四章 腕伸肌和肱桡肌第三十五章 指伸肌和示指伸肌第三十六章 旋后肌第三十七章 掌长肌第三十八章 前臂的腕屈肌和指屈肌第三十九章 拇内收肌和拇对掌肌第 四十 章 骨间肌、蚓状肌和小指展肌第四十一章 肘部,腕部和手部疼痛的临床考虑第五部分 躯干和骨盆疼痛第四十二章 胸大肌和锁骨下肌第四十三章 胸骨肌第四十四章 胸小肌第四十五章 肋间肌和膈肌第四十六章 前锯肌第四十七章 上后和下后锯肌第四十八章 胸腰椎旁肌第四十九章 腹肌第五十章 腰方肌第五十一章 腰大肌、腰小肌和髂肌第五十二章 盆底肌第五十三章 躯干和骨盆痛的临床思考第六部分 臀部、大腿和膝盖疼痛第五十四章 臀大肌第五十五章 臀中肌第五十六章 臀小肌和阔筋膜张肌第五十七章 梨状肌、闭孔内肌、孖肌、闭孔外肌和股方肌第五十八章 股四头肌和缝匠肌第五十九章 长收肌、短收肌、大收肌、耻骨肌和股薄肌第六十章 腘绳肌第六十一章 腘肌第六十二章 臀部、大腿和膝盖疼痛第七部分 腿、脚踝和足部疼痛第六十三章 胫骨前肌第六十四章 腓骨长肌、腓骨短肌和第三腓骨肌第六十五章 腓肠肌 第六十六章 比目鱼肌与跖肌第六十七章 胫骨后肌第六十八章 长趾伸肌第六十九章 长趾屈肌第七十章 足固有肌第七十一章 腿、踝关节和足部疼痛的临床考虑第八部分 肌筋膜疼痛和功能障碍的治疗注意事项第七十二章 触发点注射和干针第七十三章 手法治疗的注意事项第七十四章 治疗运动注意事项第七十五章 治疗方式的思考第七十六章 姿势因素第七十七章 鞋具的选择
本书围绕全身肌筋膜疼痛与功能障碍的修复展开全面的论述,并有大量清晰的配图,是帮助骨科、疼痛科和康复科医师认识和治疗骨骼肌或肌筋膜疼痛的优秀工具书。
杜冬萍,市六医院疼痛科主任,中华医学会麻醉分会疼痛委员会委员。
郑拥军,华东医院疼痛科主任。
马柯,新华医院疼痛科主任。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