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70.39 8.0折 ¥ 88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梁家荣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219839
出版时间2023-05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88元
货号29580963
上书时间2024-11-02
本书是作者2015年出版的《本源与意义:前期海德格尔与现象学研究》之续篇。本书继续运用现象学传统所发展出来的溯源与释义方法,以疏理海德格尔、胡塞尔与尼采这三位对当代哲学影响巨大的哲学家思想中的一些主要概念,包括本质、形而上学、心情、感受、意志、永恒回归、视角以及科学等;透过深入的文献追踪与文本分析,追溯这些概念在西方哲学史上的渊源来历,挖掘其所植根的本源经验,彰显其因时代变迁而隐藏的思想脉络与深层意义。本书对当代西方哲学的研究极富参考价值。
本书是作者2015年出版的《本源与意义:前期海德格尔与现象学研究》之续篇。本书继续运用现象学传统所发展出来的溯源与释义方法,以疏理海德格尔、胡塞尔与尼采这三位对当代哲学影响巨大的哲学家思想中的一些主要概念,包括本质、形而上学、心情、感受、意志、永恒回归、视角以及科学等;透过深入的文献追踪与文本分析,追溯这些概念在西方哲学史上的渊源来历,挖掘其所植根的本源经验,彰显其因时代变迁而隐藏的思想脉络与深层意义。本书对当代西方哲学的研究极富参考价值。
梁家荣,中国香港人,现任教于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兼任郑承隆基金亚洲现象学中心主任;曾任教于同济大学人文学院与中山大学哲学系。著有《仁礼之辨:孔子之道的再释与重估》《本源与意义:前期海德格尔与现象学研究》以及中英文期刊论文数十篇。
章 存在与本有——“此有之‘本有’在于它的存在”释义
一、萨特对“存在主义”之界定
二、人不具有本质?
三、颠倒形而上学的观念
四、海德格尔之别于萨特
五、解开“本质”之引号
六、此有之本有是其是有
七、“本有上”等副词何义
八、比较海德格尔与传统的“本有”概念
九、本有与可能性
第二章 是有与形而上学——海德格尔对纯粹理性批判的解释
一、“奠基形而上学”释义
二、康德对形而上学之限定
三、包姆伽藤的“形而上学”概念
四、一般形而上学和特殊形而上学
五、是有论与形而上学
六、是有者与事物
七、结语
第三章 此有与心智——海德格尔与赖尔对理论化之批评
一、引言
二、此有与意识
三、共同的敌人:笛卡尔
四、赖尔对理论化之批评
五、海德格尔对理论化之批评
六、结语
第四章 心情与世界——《是有与时间》的情感论
一、基本用语释义
二、感遇性与心情
三、怀情的感己
四、心情与意向性
五、此有之被碰击和依存于世
六、结语
第五章 身体与感受——拉特克利夫的存在论感受与海德格尔
一、“感受”一词之多种用法
二、拉特克利夫的“身体感受”概念
三、拉特克利夫的“存在论感受”概念
四、海德格尔对“感遇性”之限定
五、感遇性与身体性
六、结语
第六章 意求与力量 ——尼采的“意志”概念与海德格尔的解释
一、一切皆生成
二、“意志”释义
三、尼采的“意志”概念
四、意志与决意性
五、意志与感触、情感和感受
六、意志与命令
七、结语
第七章 瞬间与无限——尼采的永恒回归学说与海德格尔的解释
一、永恒回归学说之背景
二、永恒回归学说在尼采思想中的意义
三、海德格尔对永恒回归学说的解释
第八章 生存与认知——施行主义、视角主义、尼采
一、施行与表象
二、自律
三、认知
四、保存自身
五、视角主义
六、解释
第九章 感受与意向——胡塞尔关于感受之意向性理论
一、引言
二、胡塞尔所谓“感觉”释义
三、感受感觉
四、感受行为
五、结语
第十章 逻辑与格知——《逻辑研究》中的“科学”概念与纯粹逻辑学
一、“认知”概念
二、“格知”概念
三、逻辑学作为格知论
参考文献
后记
本书是作者2015年出版的《本源与意义:前期海德格尔与现象学研究》之续篇。本书继续运用现象学传统所发展出来的溯源与释义方法,以疏理海德格尔、胡塞尔与尼采这三位对当代哲学影响巨大的哲学家思想中的一些主要概念,包括本质、形而上学、心情、感受、意志、永恒回归、视角以及科学等;透过深入的文献追踪与文本分析,追溯这些概念在西方哲学史上的渊源来历,挖掘其所植根的本源经验,彰显其因时代变迁而隐藏的思想脉络与深层意义。本书对当代西方哲学的研究极富参考价值。
梁家荣,中国香港人,现任教于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兼任郑承隆基金亚洲现象学中心主任;曾任教于同济大学人文学院与中山大学哲学系。著有《仁礼之辨:孔子之道的再释与重估》《本源与意义:前期海德格尔与现象学研究》以及中英文期刊论文数十篇。
“混沌”是尼采思想中一重要概念,海德格尔曾多次讨论,例如他引用了《愉悦的科学》里的一句话,“相反,世界之整体性格永远是混沌”(KSA3:468),从而指出,“把是有者整体当作混沌之基本观念……在永恒回归学说前对尼采已经是指导性的”(NI:349)。“混沌”概念也被保留在尼采的后期思想中:“世界根本不是一有机体,而是混沌”(KSA13,11[74]);“跟现象世界对立的,不是‘真实世界’,而是感觉混沌(Sensationen-Chaos)之乏形式的、不可方陈的世界”(KSA12,9[106])。
在尼采那里,混沌是外界之整体性格,但将之称为对“是有者整体”之观念却不无问题,因为在尼采看来,世上根本没有是有者。但除此“一家之言”外,海德格尔之解释相当深刻。首先,他清楚地指出,“混沌”概念意在排除“统一性”和“形式”(NI:349),以我们的说法就是排除相同性。更重要者,他正确地陈明,在尼采那里,“混沌”是一“排拒的观念”,其作用类似“否定神学”(NI:353)。换言之,“混沌”完全是一反面的概念,不是用来正面陈述世界是什么,而只是用来指示对于世界有何不可陈述:说世界是混沌,就是说世界全然莫可陈述,因为语言和意义都预设相同性,而“混沌”恰恰指乏相同性和乏形式。
在尼采看来,“概念、种类、形式、目的、法则——‘同一情况之世界’”(KSA12,9[144]),都是我们强加到混沌世界之上的,因为这样外界才变得可计算和可掌控。虚构相同性,然后强加给世界,就是尼采所谓“解释”之意义。如上所言,尼采之“解释”相当于施行进路之“达义”。而尼采之“混沌”,就相当于瓦雷拉等所谓“无序的周围背景”。从两方面看来,意义都是生物所施行出来的。
从上文可见,施行进路很多想法都类似于尼采。对于施行进路在生存与心智之间所看到的“深度延续性”,尼采应该很能认可。如果相对于传统认知科学与联结主义,施行进路对认知或心智之探索,特色在于以生物为模型,那么尼采就可谓此一进路之先行者。当然,尼采没有提出像“操作的封闭性”那样形式化之概念来界定生物,但就以泛生物元理,即适用于一切生物之元理(例如保存自身)来说明认知能力这个大方向而言,尼采与施行进路则是完全一致的。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