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远望中国发展——十大领域的战略分析
  • 远望中国发展——十大领域的战略分析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远望中国发展——十大领域的战略分析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36.86 5.4折 68 全新

库存7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国有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1333662

出版时间2023-06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68元

货号29570706

上书时间2024-11-02

兴文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前言

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中国未来30年发展的国家行动指向。中国未来的发展充满期待、变动、挑战和机遇。本书是一本研究论文集,十多位研究者沉入现实,亲近问题,在多领域对中国未来发展做出指向性的研究,从不同视角发表真知灼见。

例如,中国经济的区域布局将来有什么变化,国家科技政策的重点将来放在哪里,中国制造的母机系统格局将来如何改造,农村农业农民现代化道路如何认识、如何选择,中国中医药健康产业将来如何持续发展,中国的生态足迹处于怎样的状态、有何发展趋势,如何在数字技术基础上改造废弃物处理流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如何发展才能更具持续性,中国经济现代化将展现怎样的愿景,如何将国民经济转向以国民素质为基础的轨道上来,等等。

与本书相关的研究始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光华思想力”项目中的“远望15年中国发展研究”课题。该研究的侧重点在于关注国民经济发展的趋势性问题及中央政府干预的重点。中央政府用中央规划的方式来组织和协调国民经济的发展。从1953年开始,我国已实施十三个五年计划或规划,目前正在实施第十四个五年规划。“远望15年中国发展研究”主要以三个五年规划为远望周期,选择关键议题,进行战略分析。为什么要远望未来,因为未来充满了我们过去熟悉但将来陌生的问题,因为未来是国家、企业、家庭等生存和更好地生存的延续。

个人、家庭、企业、社团、政府、政党、国家,这些人类的个体及群组,无论构成形态如何,其目标都是生存和更好地生存。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自身并无知觉,人类将“未来”加给了地球,于是有了“智慧地球”的期待。地球上的植物、动物、无生命物,都被人类这种高等动物赋予了未来的意义,于是有了地球的足迹,有了碳协议、碳达峰、碳中和。人类还制造出机器人,来承担其不愿做、做不了、做不好的事情。机器人延续着人类文明。

地球上的人类群组都在不同的层次设想没有到来的时间里那些没有到来的事情。什么时候将发生什么事情?我们要不要做这样的事情?做这样的事情对生存和更好地生存是否有利?……这些问题人类不能不面对,不能不对此有所作为。如果不作为,人类的生存和更好地生存就将受到威胁。有人说,人类是趋于消亡的,但人类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避免消亡,并且使自己尽可能健康快乐。

如今,我们面临的是信息社会中的数字技术时代。以后的远望周期将越来越多地遇到因数字技术而得以重塑的各种问题。在远望过程中,我们将持续地想象未来、创造未来、经营未来。现在面临的是数字技术,虚拟空间,智能机器人,无人工厂,没有管理者的管理,以及星空通信、探索与旅行。无论你是否喜欢,未来的场景都在一步步靠近我们。

例如,建设起一个又一个相互关联并能自由穿梭的虚拟社区,在其中生活和工作。人们用虚拟现实的头盔、增强现实的眼镜、智能手机或更新的沉浸式工具在虚拟社区里交往、办公、游乐,去看虚拟戏剧,去听虚拟音乐会,在线欣赏艺术作品,进行艺术品创作,在线试穿服装;还可进入虚拟办公室,坐在一起讨论问题,进行网上办公。这样的未来场景,你喜欢吗?这样的未来场景,有什么问题吗?

又如,建设不同的数字态观光旅游平台,人们除实地旅游以外,还可线上自由观光。资料显示,截至2021年8月,进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世界遗产共有1 154项,其中世界文化遗产有897项。若将实地旅游的目标设定为世界文化遗产,假定平均15天游览一项,就得37年。这样的实地旅游,世上很难有人能够做到,但数字态观光旅游平台可以实现。将来人们可以使用数字技术工具在线观赏鹿特丹的风车村、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宫、印度的泰姬陵、埃及的金字塔、美国的独立大厅、澳大利亚的卡尔顿园林等;可以用数字孪生技术还原不复存在的文化遗产,如北京的圆明园、希腊罗得斯岛的太阳神巨像、伊拉克的巴比伦空中花园等;还能创造出太空三维全景式视觉效果,线上访问国际空间站,越过月球、土星或系外行星,飞向更遥远的星空。这些未来场景,你期待吗?

再如,自动驾驶的数字技术将成为汽车构成中的关键部分,汽车进入“数字技术驱动”时代。客户购买汽车时可以自己决定配有哪些装备,有的汽车企业在新车上已经装备好自动驾驶所需的硬件,如摄像头、传感器等,但需要什么样的自动驾驶服务,取决于另外购买什么样的服务软件。客户若订购自动驾驶系统,有的欧洲汽车企业则要收取199美元/月的费用。汽车电池的容量是额定的,若超过,则需另外付费。将来的汽车企业看起来更像是经营数字技术的企业,汽车只是数字技术的应用场景而已。大众汽车集团预测,21世纪20年代末,软件收入将成为集团第二大收入支柱,2030年与软件相关的销售额将达到1.2万亿美元。如果你是汽车制造商或经销商,对这样的未来设想,有何感触?

还有,未来医学将不再是基于疾病的治疗医学,而是基于健康的健康医学。中医药有个宗旨,就是“治未病”,这是中华民族坚守了两千余年贡献给人类的基本理念。现在,西医药专家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现代医学专注于治疗疾病,努力治愈疾病,或改善病情,尽力避免变坏;未来的目标是保持健康、提高功能,尽力变得更好,让人享受得更多。在保证健康的前提下,有病才治病,而不是为了治病建造医院或实现盈利。现在的技术可以远程诊断、治疗以及进行健康咨询;按照患者的治疗需要,人工制造骨骼、气管、肠道等;而手机将成为一个能够持续记录健康参数并在身体出现异常时做出反应的“器官”。面对这种趋势,你将作何感想?

上述的未来场景还有很多。远望它们有什么用呢?关键在于这些未来场景能否牵引现在的发展。如果这些未来场景与现在无关,那就无用;如果有关,那就有用。如果能从未来场景中受到启迪、提出一些问题,例如,现在的业务要不要往这个方向发展?如果要,有这个能力吗?如果特别想往这个方向发展,能力不够怎么办?……如此,远望未来就有了其牵引作用。问题在于,远望未来,能望多远?是未来3年、5年、8年、15年,还是30年、45年、100年?远望是为了今天的生存,远望的能力将影响今天的判断和决策。

举个黑马系列的例子。将黑马排列起来,近处的黑马比较大,看得比较清楚;远处的黑马比较小,看得不大清楚。越往远看,黑马就越来越小,越来越看不清楚,看上去就不像马了,而是像狗、像猫、像老鼠,最后看上去就是个黑点。这里,每一匹黑马,在战略上都被看作一个梯阶。从大黑马到小黑点,假设有二十余个梯阶,那么,远望就会引发三个问题:第一,从第一匹大黑马往远看,你能看得到、看得清、看得准的是哪些梯阶?第二,你看不到、看不清、看不准的又是哪些梯阶?第三,你将对哪些梯阶的问题做出判断和决策?

三个问题中,比较难的就是对于那些看不到或看不清或看不准的梯阶,要想办法看得到、看得清、看得准;更难的是要在看不到、看不清、看不准的情况下,对那些梯阶的问题做出判断和决策。这些判断和决策将影响今天的业务行为。这就是战略牵引作用。

在看不到、看不清、看不准的梯阶上,还要进行判断和决策。怎么办?这就需要人们在以往的事实和数据的基础上进行谋划、推论、推测,甚至猜测。这些行为就取决于人的经历、经验、学识、悟性、才智,取决于从别处学习、比较、借鉴的能力,进而进行有根据的判断或无根据的猜测,并承担由此所带来的所有收获与风险。每个人、每家机构都在力求进行更有价值的远望。

本书既是战略研究,又是对策建议,同时还是用以探讨和争论的文本。今后,我们将进一步沉入现实,亲近问题,远望未来,倾力求解,继续做好战略性研究。

 

张国有

2023年5月



导语摘要

本书从经济空间结构调整、科技的长远基础、高端制造、乡村现代化、中医药产业发展、中国生态足迹、废弃物收集处理数字化、“一带一路”的持续点、2035经济愿景、教育作为第一国策等十个领域,多角度展示了中国未来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问题典型现实,见解独到深刻,对于更加深入地理解当前的中国以及把握趋势、做好应对,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张国有,经济学博士,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北京大学信息技术高等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曾在北京大学经济系、经济学院、光华管理学院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等。曾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北京大学副校长、北京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管理理论、战略经营、文化机制、数字经济等。



目录

着眼未来,改善经济空间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李国平
未来中国科技发展的某些战略构思 张国君 侯锐 郭传杰
高端制造: 机床产业的态势及中国高档数控机床的发展方向 苏铮
发展合作共有制经济,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王曙光
以康养民众为宗旨,促进中医药产业的持续发展——以甘肃为例进行中医药产业链发展分析 张国有 韩晶岩 金华 蒲永杰 陈映龙
可持续发展: 中国的生态足迹及其趋势 王会东
环境治理: 废弃物处理流程的数字化改造——以危险废物收集处理为例进行的思考 张国有
持续发展“一带一路”上的国际经贸合作区 武常岐 
面向2035: 经济现代化的思考 武亚军
国家战略: 将“发展教育,增强国民素质”作为国策 张国有
十个领域未来发展的战略关注点 张国有
后记



内容摘要

本书从经济空间结构调整、科技的长远基础、高端制造、乡村现代化、中医药产业发展、中国生态足迹、废弃物收集处理数字化、“一带一路”的持续点、2035经济愿景、教育作为第一国策等十个领域,多角度展示了中国未来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问题典型现实,见解独到深刻,对于更加深入地理解当前的中国以及把握趋势、做好应对,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主编推荐

张国有,经济学博士,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北京大学信息技术高等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曾在北京大学经济系、经济学院、光华管理学院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等。曾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北京大学副校长、北京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管理理论、战略经营、文化机制、数字经济等。



精彩内容

十个领域未来发展的战略关注点

                               张国有

 

九、 中国现代化愿景构思中的经济步骤

现代化是全球范围内以先进状态为标杆相互比较、不断激励的进化过程。这一过程的核心问题有三个:一是在什么范围内?是全球还是一国、一地?这里先以全球为范围。二是先进的标杆是什么?相比之下,什么产品效率更高、什么规则更合适、什么理念更具前瞻性等,谁先进谁就代表了“现代”。三是如何进步转化?相互比较、相互学习、相互激励,而不是强迫、威胁和发动战争。就生产工具而言,蒸汽机、纺纱机比手工纺车现代化,电力牵引机车比蒸汽牵引机车现代化,电子计算机比算盘、计算尺现代化。就生产方式而言,流水线比作坊现代化,无人工厂比多人工厂现代化,3D打印比积木制造现代化。就生活环境而言,砖瓦结构比土坯房现代化,城市比乡村现代化,大城市比中小城市现代化。上述先进的现代化产品、工具、方式、场景等被学习、采纳、保留、传续、再创造,非现代化的一切被替代、淘汰,成为物质遗产或非物质遗产。近代中国的现代化就是在全球范围内与美国、苏联、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等先进国家相互比较、不断激励、引进输出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经济现代化是什么?也是在经济领域的全球范围内以先进状态为标杆相互比较、不断激励的进化过程。经济现代化是社会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总体性的现代化进程。其中包括生产者、生产技术、生产工具、生产材料、生产关系、分配制度、交换方式、消费习惯等在内的先进程度,以及相互学习、创造、引进、输出的过程。数字技术、机器人、数据要素、流量索酬、电子货币、游戏空间消费等虚拟经济形态是经济现代化的其中一个特征。人们目前追逐的“元宇宙”是现代化的一个场景。除虚拟经济以外,实体经济也有一些现代化特征,例如,农业的无土栽培、工业的智能制造、交通运输的高速铁路、买卖的电子商务、交易的电子支付、餐饮的外卖服务等。如果谁现在还拿现金支付,谁就不被认为“现代”。

现在常说的经济现代化还有一个角度,就是着重考虑经济发展的愿景、道路、模式的现代化问题。例如市场机制与政府干预何者为主、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如何兼顾、规模高速扩张如何转为高品质发展、知识技术如何转化为人力资本、如何协调各国关系获得所需的外部资源、如何凝聚国民力量实现国家愿景,等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宏观上经常考虑和颇具争议的就是共和国发展的愿景、道路、模式,以及如何规划的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已有七十余年的历史。七十余年中,如何构思、规划国家现代化、经济现代化,成为人们常常特别关注的事情。

20世纪50年代,建设现代工业、现代农业是国家现代化的核心。1957年毛泽东同志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中说:“将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现代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党和国家领导人明确提出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方向。那时的经济现代化主要指的是工业和农业。那时的中国比较落后,被形容为“一穷二白”。那时,人们对工业现代化的印象就是烟囱林立,炼钢、炼铁、采煤、造汽车。人们对农业现代化的印象就是要用拖拉机代替耕牛,施用化肥,合理密植等。交通上要修公路、通汽车,而不是使用马车、驴车。商业上要建百货大楼,而不仅仅是小店铺。这些都是那个时代对经济现代化的设想。毛泽东同志提出的现代化中还有“现代科学文化”,分解开来就是科学技术现代化和文化现代化。如果是这样,那就是当初的“四化”,但当时强调的重点还是经济中的工业、农业现代化。

工业、农业等经济现代化的道路怎么走,中央、各部门及地方都高度重视。1957年2月,毛泽东同志在最高国务会议上讲到工业化道路,以及农业、重工业、轻工业的发展比例问题。他说:“工业化的道路,苏联有一条。我们现在走的是不是完全跟苏联相同?我想有些不同。……重工业、轻工业、农业的投资比例,应该比较过去有一点改变。苏联是九比一,即百分之九十的重工业,百分之十的轻工业和农业,对于农业刮得太多。这里有个问题,就是农民的积极性不高,市场就不繁荣。重工业的市场在什么地方?在轻工业和农业。我们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比例是八比一,实行的结果是七比一,比苏联好。我看这个比例,第二个五年计划还要考虑一下。重工业还是优先发展,但要走新的道路。他说,一切国家都要学,美国也要学,这是肯定了的。但是我们主要还是学习苏联。学习有两种态度。一种是什么都学,教条主义,坏经验、不适用的东西都搬来。这种态度不好。我们讲的是学习苏联先进经验。”

20世纪,上半个世纪搞革命,下半个世纪搞建设。如何搞建设,对中国未来几十年上百年的发展如何构想,中国领导人在20世纪50年代曾有过大致的描绘。1957年3月,毛泽东同志在南京党员干部会议上讲到国家建设好需要多少年的问题。他说:“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好要多少年呢?我看大概要一百年吧。要分几步来走:大概有十几年会稍微好一点;有个二三十年就更好一点;有个五十年可以勉强像个样子;有一百年那就了不起,就和现在大不相同了。要一百年,我就不在这个世界上了,就不能享福了。要进行艰苦奋斗、白手起家的教育。我们现在是白手起家,祖宗给我们的很少。让我们跟全国人民一道,跟国家一道,跟青年们一道,干他个几十年。这个世纪,上半个世纪搞革命,下半个世纪搞建设。现在的中心任务是建设。”同上书,第1612页。毛泽东同志的描绘代表了中央的意图。现在看来,这是当初的现代化“四步走”构想。尤其重要的是提出上半个世纪搞革命、下半个世纪搞建设、今后的中心任务是搞建设这样的指导思想。虽然提及下半个世纪搞建设,但遗憾的是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并没有真正这样做。

现在中央的愿景和20世纪中央的设想基本吻合。当初的“四步走”设想,第一步的“十几年”,大致是1957年之后,经过三个五年计划十五年左右的时间,国家会稍微好一点,时间段为1958—1972年。第二步的“二三十年”,大致是再经过三个五年计划十五年左右的时间,总共前后三十年左右,国家会更好一点,时间段为1973—1987年。第三步的“五十年”,大致是在三十年的基础上再经过二十年左右时间的建设,国家像个样子,时间段为1988—2008年。第四步的“一百年”,大致是从2008年后再发展五十年,国家“那就了不起”,时间段为2009—2059年。这里的国家“那就了不起”,大致是现在所说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按“四步走”的设想,我们现在行走在2009—2059年第四步时间段内的第十四个年头。

20世纪50年代的“四步走”设想,后来做了几次修订。到了60年代,1963年11月至12月,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号召全国人民“奋发图强,自力更生,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和50年代相比,这个设想增加了“现代国防”。到了20世纪70年代,1975年1月,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提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可以按两步来设想:第一步,用十五年时间,即在一九八〇年以前,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在本世纪内,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国民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这个设想,四个现代化的内容没变,但顺序发生了变化,农业现代化被放在了第一位,体现了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协同国防与科技,在2000年之前,全面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基本意图。到了80年代,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确定: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部署大体分三步走。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一九八〇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这个任务已经基本实现。第二步,到本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下个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80年代的设想,与以前不同的是将国家现代化推移到21世纪中叶实现。到了21世纪,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提出,在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后,“从二〇二〇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21世纪的设想,与以往不同的是将现代化分成基本实现现代化和建成现代化强国。2022年10月举行的党的二十大,承继了党的十九大所确立的国家现代化目标及步骤。所不同的是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来推动实现第二个百年的奋斗目标,并特别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同时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的主要特征体现在五个方面,即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现代化目标步骤上有个不同的方面,就是到二〇三五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而1987年党的十三大提出的是到下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就此看,这个目标的实现提前到了二〇三五年。而后到本世纪中叶,把中国建设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经济现代化是一个具体的、自然的、随机的过程。从1957年到2021年,观察经济中工业、农业的现代化进步,比较简便直观的办法就是去做可比实物量的比较。因为实物量不存在价值、价格的时期转换。这里选择1957年可比的实物量与2021年比较,来观察经济现代化的进步

工业产品领域,1957年还没有集成电路、程控交换机、移动通信手持机、微型计算机设备、工业机器人等产品。交通运输建设领域,1957年还没有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等。上述无论哪个产品领域的增扩倍数,都超过甚至远远超过人口的增扩倍数,说明人均可享用的产品规模大幅增加,同时也体现了经济现代化进步的效率和效益。

经济现代化进程中,GDP总量是个很有参考价值的分析指标,中国的经济现代化需要GDP总量统计,但不需要以它为经济努力的目标。今后的发展更要看重国民的就业状况、人均收入、人均收入增长率、人均收入差距、国民受教育程度、国民健康水平、国民创新动力、国民文明行为、国家法治程度等。中国的经济现代化要建立在国民素质和国民能力发挥的机制上。中国更需要在GDP总量之外的诸多方面去借鉴、追赶和超越先进国家。

四个现代化中,工业、科技、国防现代化都有了明显的进步。相比之下,农业现代化的差距比较大。中央一再强调,“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一并推进”。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广大农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中央将农业现代化、农村现代化又一次推到了前列。

农业现代化、农村现代化的基础是乡村居民的现代化。让生于乡村中的居民实现现代化,让城市中的现代化居民到乡村中来,形成乡村成规模的现代化人群,以乡村现代化的人群去促进农业的现代化和农村的现代化,才是农业现代化、农村现代化的根本。如何促进乡村人的现代化问题,将成为中国经济现代化的战略性问题。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