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34.83 6.0折 ¥ 58 全新
库存93件
作者南朝 著,真故图书 出品
出版社台海出版社
ISBN9787516835739
出版时间2023-07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58元
货号29596365
上书时间2024-11-02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里的“王”指向一个藏在历史深处的家族:琅琊王氏。他们鼎盛300多年,在幕后操纵着一个王朝的兴衰。即使高坐御塌上的皇帝,也只是他们家族的代理人。他们被誉为“中古第一家族”。
本书钩沉史料,全景式记录这个家族的崛起之路,并揭示了他们基业长青的关键所在:成大事者,慢半拍。
深藏九地之下,才能蓄积冲天之势
这个家族的奠基人是卧冰求鲤的主角王祥,一千多年来,他被打上愚孝的烙印。但我们不知道的是,孝顺的名气传出去不久,他就被邀请做官。他无意于从低阶幕僚做起,隐居深山,几十年不出。直到名气传遍天下,他才接过曹魏的橄榄枝。甫一出山,就位居九卿。
在别人狂热的时候清醒,才能看清大局
公元307年,八王之乱引发西晋内斗。当其他豪门前仆后继地卷入混战,想要分一杯羹的时候,家族第三代的代表人物王导却冷眼旁观,悄悄把目光投向了一直被忽视的江东,开拓出全新的发展基地。
避其锋锐,寻机而动,才能后发制人
公元318年,靠着王导辅佐才建立东晋的司马睿,登基伊始,就打压琅琊王氏。王导不争不怒,步步退让,直到皇帝的政策伤害到几乎所有豪门的利益时,他才暗示堂兄王敦起兵讨伐,彻底控制王室,开创了门阀时代。
南朝,深研魏晋史十年。从《三国志》《晋书》《世说新语》等只言片语的记载,以及出土文物资料中,拼出了琅琊王氏这个中古第一家族惊心动魄的崛起过程。
序 章 “卧冰求鲤”的权力逻辑 / 001
第一章 八王之乱与灭门危机
王导:将相之器 / 014
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 / 021
王羲之的父亲 / 026
乱世中,百姓看到灾祸,野心家看到机会 / 031
第二章 隐秘的盟友
司马睿:后下手为强 / 036
找到关键角色,事就成了一半 / 041
第三章 衣冠南渡,深入江东
深入江东 / 046
大家族的乱世生存法则 / 048
收服人心的艺术 / 051
第四章 江东四大家族
华亭鹤唳 / 058
成大事者,要咽得下狼狈 / 064
幕后高手 / 068
如何低调地秀实力 / 070
第五章 匈奴南下,帝国黄昏
得天下者,必先得山西 / 075
生命是一个播种的季节,收获是不在这里的 / 080
造反的理由 / 083
豪强与部曲 / 086
第六章 永嘉乱起,中原沦陷
致命的流寇主义 / 090
清谈误国 / 093
江东管仲:在别人疯狂的时候清醒 / 097
第七章 另起炉灶,经略江南
南北之争的三条路线 / 108
王敦:强人崛起 / 112
以弱胜强的逻辑 / 117
志大才疏,难将作矣 / 121
第八章 豪门当政,寒族出力
被侮辱的江东士族 / 127
乱世中的蝴蝶效应 / 133
“溪狗”陶侃 / 142
被打压的寒门武人 / 147
第九章 江东杀机
微妙的升迁 / 150
应变的智慧:以柔克刚,以静制动 / 155
第十章 战荆州
掌握资源分配权,才能收揽人心 / 166
战功越高,打压越狠 / 176
越是复杂的问题,越需要简单的解题思路 / 182
第十一章 代管天下
跟盗墓贼抢生意的皇帝 / 190
把最棘手的问题留给时间 / 194
传统就是规矩,规矩就是合法性 / 197
第十二章 东晋立国
嫡长子继承制的优越性 / 202
有时升迁很可能是试探 / 205
千古风流,吹笳退敌 / 209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 215
第十三章 琅琊王氏,功高震主
成大事者,慢半拍 / 219
以下治上,以贱治贵 / 224
颍川庾氏的崛起 / 232
第十四章 重振君权,打压豪门
“闻鸡起舞”的结局 / 238
司马懿的血脉 / 244
法家的底层逻辑 / 247
为政不难,不得罪于巨室 / 252
第十五章 政变的导火索
王敦借荆州 / 255
襄阳争夺战 / 259
曹操式枭雄 / 262
第十六章 挥师东下,剑指南京
蜂目而豺声,忍人也 / 269
隐秘的合谋 / 272
一个看不清自己的人,只能任人宰割 / 277
言宜慢,心宜善 / 283
第十七章 门阀时代,政出王氏
战争的胜负,早在开战前就已决定 / 289
我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 / 294
处柔守慈,守慈曰强 / 296
后 记 门阀时代的风流与黑暗 / 303
附 录 参考书目 / 307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里的“王”指向一个藏在历史深处的家族:琅琊王氏。他们鼎盛300多年,在幕后操纵着一个王朝的兴衰。即使高坐御塌上的皇帝,也只是他们家族的代理人。他们被誉为“中古第一家族”。
本书钩沉史料,全景式记录这个家族的崛起之路,并揭示了他们基业长青的关键所在:成大事者,慢半拍。
深藏九地之下,才能蓄积冲天之势
这个家族的奠基人是卧冰求鲤的主角王祥,一千多年来,他被打上愚孝的烙印。但我们不知道的是,孝顺的名气传出去不久,他就被邀请做官。他无意于从低阶幕僚做起,隐居深山,几十年不出。直到名气传遍天下,他才接过曹魏的橄榄枝。甫一出山,就位居九卿。
在别人狂热的时候清醒,才能看清大局
公元307年,八王之乱引发西晋内斗。当其他豪门前仆后继地卷入混战,想要分一杯羹的时候,家族第三代的代表人物王导却冷眼旁观,悄悄把目光投向了一直被忽视的江东,开拓出全新的发展基地。
避其锋锐,寻机而动,才能后发制人
公元318年,靠着王导辅佐才建立东晋的司马睿,登基伊始,就打压琅琊王氏。王导不争不怒,步步退让,直到皇帝的政策伤害到几乎所有豪门的利益时,他才暗示堂兄王敦起兵讨伐,彻底控制王室,开创了门阀时代。
南朝,深研魏晋史十年。从《三国志》《晋书》《世说新语》等只言片语的记载,以及出土文物资料中,拼出了琅琊王氏这个中古第一家族惊心动魄的崛起过程。
我最早想写门阀这个题材,是看到两个很有意思的故事。
第一个故事出自《世说新语》:
谢公与人围棋,俄而谢玄淮上信至,看书竟,默然无言,徐向局。客问淮上利害。答曰“小儿辈大破贼”。意色举止,不异于常。
谢安跟客人下棋的时候,突然收到了一封加急信,看完之后就淡淡地放在一边,继续回到棋局。
客人见他什么都没说,忍不住开口问道:淮水那边的事情怎么样了?
客人忍不住是有道理的,因为写信的人叫谢玄。
他不只是谢安的侄子,还是东晋的建武将军,此时正领兵与前秦苻坚的百万之师大战于淮水一线。这就是后来名垂青史的淝水之战,将直接关乎东晋的国运存亡。
在前线领兵的是谢玄,但战争的整体谋划、排兵布局都是谢安一手操办。若说现在东晋天下有谁最关心战局胜负,也非他莫属。
现在谢玄写信来,一定是战局有了结果。但他看了信,神色却没有任何变化,“意色举止,不异于常”。
直到客人追问,他才风轻云淡地说了一句:
小儿辈大破贼归矣。
孩子们赢了,已经在回来的路上了。
在这样一件事情上如此举重若轻,谢安气度之恢弘潇洒,可以想见。这个故事被隆重地放在《世说新语·雅量》篇,以彰显谢安气量宽宏,喜怒忧惧不行于色。
另一个故事也源自《世说新语》,那就是王导杀王澄,我们在本书第八章已经讲过。琅琊王氏的王澄从荆州南下江州,去今天的南昌见同族兄弟王敦,却被他派人掐死。
因为具体动手杀人的是王敦,所以很多人都认为他是主谋,并将杀人动机解释为嫉妒。其实大家都想错了,真正的幕后主使是王导。
王导杀人,自然也不是出于嫉妒,而是因为经过他和王敦艰辛耕耘,江东的事业刚刚有起色。王澄名气、官职都在两人之上,却志大才疏,对琅琊王氏整个家族以及江左局面,都是隐患。
所以王导给王敦写信,偷偷告诉他:
不可复使羌人(指王澄)东行。
不要让他再来南京了。
这个故事有意思的地方在于,这件事似乎完全不符合王导的行事风格。历史记载中的王导克制谦退、风度悠然,大多时候都是一副笑而不语的姿态。即使不喜欢自己的政敌,比如庾亮,也只是拿扇子掩住自己的口鼻,含蓄隽永地说一句“元规尘污人”。庾亮那边的灰尘真大啊。
但王导杀王澄这件事大概率是发生过的,从他杀伯仁这件事上也能找到佐证。他平时虽然不大臧否人物,不显山露水,但每到关键时刻,心机之深沉、残酷,下手之果断、狠辣,又在所有人之上。
谢安、王导是门阀时代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正好代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前者风流潇洒,后者深沉暗黑。这似乎也正是魏晋时代给人留下的印象,华丽而黑暗。
这看起来有些自相矛盾,其实两者本来就水乳交融。王导、谢安两人的形象也是如此。王导有阴沉暗黑的一面,大多时候却是旷达超脱,闲庭信步。谢安是风流宰相,心机却同样深不可测。
第一个故事其实在《晋书》中还有个后续:
既罢,还内,过户限,心喜甚,不觉屐齿之折。
就是说客人走后,谢安回到屋子。心中的狂喜终于释放出来,可能走路都是跳着的,以至于脚上木屐的木齿撞在门槛上折断了,还浑然不觉。
《晋书》最后评价道:其矫情镇物如此。
也就是有意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让他人猜度。
越是让人无法猜度,也就越令人遐想,用今天通俗的话来讲,也是一种“饥饿营销”。
当时人视谢安为宰辅之选,说“安石不肯出,将如苍生何”,这与谢安的矫情镇物不能说没有关系。
我讲这两个人的故事,是想说明,历史真正吸引我的是人的复杂性,更具体地说,是人在复杂境遇中的应对,以及命运流转。
很多人研究历史,读历史,是在寻找规律、真相。
但这不是我的目标,至少目前不是。
研究魏晋南北朝的史学大家不可胜数,陈寅恪先生、唐长孺先生、周一良先生、田余庆先生等等。在这些人面前,没人轻易敢说自己也在研究规律、真相。我非科班出身,积累也非常有限,就更不敢有这个奢望。
更重要的原因,“真相”是一个很暧昧的词,尤其是对历史来说。不管是材料限制,还是学识局限,有时真的很难说清一个人到底是好是坏、是黑是白,或者说一个王朝的覆灭到底是不是源自某个非常具体的原因。
历史更多是一个复杂的、近乎不可捉摸的过程。
我想写的文本,不是一件事的结局到底怎样,而是它如何从开始走到了结局的这个过程。写人的重点也在他跟自己的环境是怎么互动的,怎么被塑造,又如何去反作用于环境。这个过程是非常迷人的。
北大历史系教授赵冬梅有这样一句话:
我认为历史学者能够提供给大家的就是有关过程的复杂故事。
我虽然不是学者,但于此深以为然。写作也是朝着这个方向在努力。
《门阀》会是一个漫长的、复杂的故事,记录了琅琊王氏、颍川庾氏、龙亢桓氏、陈郡谢氏等几大家族的百年博弈。
现在大家看到的是第一部,从南渡江东写到了王敦的第一次兵变。琅琊王氏就此掌握了东晋的朝政,开创了门阀与皇权共治的模式。接下去,他们将遭遇其他几大家族的挑战,故事也就更加复杂、迷人。
很多人看故事喜欢赶快跳到结局,但我觉得正像历史本身一样,过程永远比结局精彩,更有味道。愿你阅读愉快,享受这个过程。
南朝
2023-2-15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