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148.54 5.5折 ¥ 268 全新
库存5件
作者徐华
出版社凤凰出版社
ISBN9787550636163
出版时间2022-05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268元
货号29549814
上书时间2024-11-02
前言
二十世紀初以來,“《文選》學”呈現由傳統向現代的歷史轉型,階段以駱鴻凱《文選學》(1928年授課)、高步瀛《選學舉要》(1930年發表)、周貞亮《文選學講義》(1931年授課)等先賢著作爲代表,注重從傳統的研究方式向系統研究轉化。第二階段爲六七十年代,日本神田喜一郎、清水凱夫等提出“新《文選》學”,在中國學界引起較大反響與争議。其所提出的“新《文選》學”四大課題,包括《文選》真相的探明,理清先行理論對於《文選》的影響,理清各個時代對《文選》接受、評價的變遷,徹底地探討版本、訓詁學的歷史。於現代選學的發展亦不無啓發意義。第三階段爲二十世紀末至本世紀初,許逸民、傅剛、王立群諸位先生對“《文選》學”研究方向提出新思考。許逸民先生認爲《文選》學研究當擴大視野,拓寬領域,打通傳統與現代,可在《文選》注釋學、《文選》校勘學、《文選》評論學、《文選》索引學、《文選》版本學、《文選》文獻學、《文選》編纂學、《文選》文藝學八大方向共同發力。縱觀百年間,《文選》學的研究從注釋、詞藻、考據、評點的“專學”,推進到了以文本爲核心,關聯文學、文獻、文化的“系統之學”,可以説是一種必然的學術趨勢。尤其是新文獻的層出迭見,舊文獻的失而復得,獲取文獻渠道的暢通,都爲我們提供了前所未具的條件。在這一背景下,《文選》文獻的深度整理與目録文獻的編輯,就具有更重要的基礎性意義。
前人所編寫的《文選》學書目,目力所見有蔣鏡寰《文選書録述要》一卷(1932年)、普暄《文選書目》(1934年)、駱鴻凱《文選學·源流第三》和《廣選》(1936年)、劉紀澤撰《文選書録》一卷(存目)、臺灣學者邱燮友《選學考》(1959年)、林聰明撰《昭明文選考略·歷代昭明文選學著述考》(1974年)等。近年來圍遶選學某一領域還編纂有:饒宗頤《敦煌吐魯番本文選叙録》、傅剛《文選版本叙録》、屈守元《文選導讀·清儒文選學著述舉要》、趙俊玲《文選評點研究》附《文選諸評本提要》、羅國威《文選研究文獻輯刊序》等。其他還有一些書目類文獻中涉及《文選》目録提要的如《四庫全書總目提要》(1781年)、王重民《敦煌古籍叙録》(《文選》十一種,1958年)等。此外,《文選》學目録索引類的著作如日本牧角悦子《文選研究論著目録》(1986年)、魏淑琴《中外昭明文選研究論著索引》(1988年)、俞紹初與許逸民主編《中外學者文選學論著索引》(1998年)、王瑋《現當代〈文選〉研究論著分類目録索引》(2020年)等。
與《文選》相關聯著作或零散資料的搜集彙編自清代以來有康熙年間汪師韓《文選理學權輿》整理了“前賢評論”,録後世論及《文選》及注者十五類。咸豐年間傅上瀛《文選珠船》,彙集前賢關於《文選》文體、作家、作品的評論。當代則有劉志偉先生等編撰的《文選資料彙編》系列,目前見書的包括《賦類卷》《總論卷》《序跋著録卷》三種。
《历代选学文献综录》作为“《文选》文献丛编”之一种,对梁代迄今中国历代选学著作进行全面清理,作者徐华教授对历代《文选》要籍进行整理、提要,内容包括作者生平、学术 背景,著作版本、存佚情况,著作体例、内容价值、存在的缺失等等。书目包括部分选学孤本、稀见本以及虽非专门选学但关系极其密切的著作。本书为研究《文选》的学者提供目录 文献之津梁,是一部能较完整了解选学文献资料的目录类工具书。
徐华,1973年生,现为华侨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古代文学尤其是中古文学、古典文献学教研。
目録
前言
凡例1
上編選學叙録(556種)
一、 梁代(1種)
《文選》三十卷昭明太子蕭統編
二、 隋唐五代(26種)
1. 《文選音》(《文選音義》)十卷蕭該撰佚
2. 《文選音義》曹憲撰佚
3. 《文選注》六十卷李善注存
4. 《文選音義》十卷李善撰佚
5. 《文選辨惑》十卷李善撰佚
6. 《文選音》十卷許淹撰(《文選音義》十卷
釋道淹撰)佚
7. 《文選鈔》六十卷公孫羅撰殘
8. 《文選鈔》三十卷佚名撰佚
9. 《文選音》(《文選音義》《文選音决》)十卷
公孫羅撰殘
10. 《文選集注》三十卷吕延濟等五臣注存
11. 《文選注》馮光震撰佚
12. 《選譜》十卷裴行儉撰佚
13. 《文選著作人名目》三卷常寶鼎撰佚
14. 《文府》二十卷徐堅撰佚
15. 《續文選》二十卷皇甫彬、徐安正、孫逖、張環撰
未成書
16. 《大和通選》三十卷裴潾撰佚
17. 《續文選》十三卷孟利貞撰佚
18. 《續文選》三十卷卜長福撰佚
19. 《擬文選》三十卷卜隱之撰佚
20. 《駁文選異義》二十卷康國安撰佚
21. 《文選抄韵》一卷不著撰人佚
22. 《小文選》九卷不著撰人佚
23. 《文選注》六十卷陸善經注殘
24. 《文選注》佚名撰殘
25. 《文選集注》佚名編殘
26. 《李善注文選拔萃》佚名抄存
三、 宋金元(33種)
...........
《历代选学文献综录》作为“《文选》文献丛编”之一种,对梁代迄今中国历代选学著作进行全面清理,作者徐华教授对历代《文选》要籍进行整理、提要,内容包括作者生平、学术 背景,著作版本、存佚情况,著作体例、内容价值、存在的缺失等等。书目包括部分选学孤本、稀见本以及虽非专门选学但关系极其密切的著作。本书为研究《文选》的学者提供目录 文献之津梁,是一部能较完整了解选学文献资料的目录类工具书。
徐华,1973年生,现为华侨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古代文学尤其是中古文学、古典文献学教研。
上編一、 梁代(1種)
歷代選學文獻綜録
一、 梁代(1種)
《文選》三十卷昭明太子蕭統編
提要
蕭統(501—531),字德施,小字維摩。南蘭陵(今江蘇丹陽)學界對齊梁蕭氏的故里存在一定争議,或認爲是常州、武進,或認爲是丹陽。今據俞紹初《昭明太子集校注》(中州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錢永波、昌萬海、紀東《南朝齊梁蕭氏故里研究》(趙昌智、顧農主編《第八届文選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廣陵書社2010年版)。人。梁武帝蕭衍長子,梁簡文帝蕭綱、梁元帝蕭繹長兄。天監元年(502)十一月,蕭統被立爲太子,中大通三年(531)去世,謚號“昭明”。
《文選》,初爲三十卷,見載於《梁書·昭明太子傳》《南史·昭明太子傳》《隋書·經籍志》。其書亦隨唐人重《文選》而遠播域外,編寫於日本十世紀的書目中就已有《文選》三十卷本。
關於《昭明文選》的編纂時間和編纂過程,歷來是文選學史上一個未解的謎團。傳統的説法認爲是昭明太子主編,衆多選樓學士如劉孝綽、王筠等參與。這一觀點主要是通過考察昭明太子的人生軌迹以及學士們東宫盛衰聚散的時間來得出的。以何融《文選編撰時期及其編者考略》(《文選學研究》上册,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0年版)、俞紹初《文選成書過程擬測》(《文學遺産》1998年第1期)等爲代表。俞紹初文章提出了《文選》成書三階段説:階段是天監十五年設置東宫十學士,至天監十七年梁武帝《歷代賦》注成。此爲收集資料階段。第二階段從天監十八年至普通元年,爲編纂的前期,主要是選文定篇。編成《正序》十卷、《詩苑英華》二十卷。加上梁武帝的《歷代賦》十卷。第三階段自普通四年東宫新置學士到大通三年因“蠟鵝事件”,太子失寵,是爲《文選》的實際編纂階段。其説可謂影響廣泛。
日本清水凱夫在《清水凱夫〈詩品〉〈文選〉論文集》(1995年出版)中提出昭明太子“撰”衹是表示名義上的編者的可能性是充分存在的。“本來,帝、王編著書籍,名義上的占大多數。”實際的編者應該是劉孝綽。
王立群《文選成書研究》(2005年出版),認爲《文選》是據摯虞《文章流别集》、李充《翰林論》、劉義慶《集林》等前賢總集的二次選編的再選本。《文選》是蕭統親選的總集。“昭明太子十學士”編纂《文選》説難以成立。
正如《梁書·昭明太子傳》中所記:“太子自加元服,高祖便使省萬機,内外百司奏事者填塞於前。太子明於庶事,纖毫必曉,每所奏有謬誤及巧妄,皆即就辯析,示其可否,徐令改正,未嘗彈糾一人。平斷法獄,多所全宥,天下皆稱仁。性寬和容衆,喜愠不形於色。引納才學之士,賞愛無倦。恒自討論篇籍,或與學士商榷古今。閒則繼以文章著述,率以爲常。於時東宫有書幾三萬卷,名才并集,文學之盛,晋、宋以來未之有也。”在没有更多證據的情况下,實不可否定昭明太子的主編地位。《文選》成書的時間也當以天監十四五年到普通六七年這十年的時間爲接近。普通七年以後,太子母去世、學士分散都削弱了編輯這部大型總集的條件。
當然,前人所提出的問題,也同樣需要引起高度重視,如認爲:“陸倕卒於普通七年,按‘不録存者’的通例,不合。”“昭明太子是否存在掛名的可能?”“《文選》是初選還是二次選本?如果是二次編選,工作量要小得多。是否還應以人才聚散爲考察根據?”等等。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