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40.6 6.2折 ¥ 66 全新
库存10件
作者张清华
出版社春风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31359333
出版时间2022-0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66元
货号29493371
上书时间2024-11-02
张清华,文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9年),北师大国际写作中心执行主任,当代文学创作与批评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诗歌委员会副主任。主要从事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与批评,著有《中国当代先锋文学思潮论》《内心的迷津》《中国当代文学中的历史叙事》《天堂的哀歌》《文学的减法》《存在之镜与智慧之灯》《猜测上帝的诗学》《穿越尘埃与冰雪》等著作 14 部。涉猎诗歌与散文随笔写作,出版散文随笔集《海德堡笔记》《隐秘的狂欢》《怀念一匹羞涩的狼》,诗集《形式主义的花园》《一只上个时代的夜莺》等。曾获省部级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南京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奖、华语文学传媒大奖 2010年度批评家奖等。曾应邀讲学德国海德堡大学(2000-2001年)、瑞士苏黎世大学(2006年,2012年)等。
引
言 从启蒙主义到存在主义:上升还是下降?
一、作为先锋文学思潮的“启蒙主义”与“存在主义”
二、从启蒙主义到存在主义:当代先锋文学思潮的
演变轨迹
…
三、中国当代先锋文学思潮的基本特征
四、先锋文学思潮的限度、悖论与谬误
章
启蒙主义文学思潮:阶段
一、背景:社会正义的重建与人性价值的回归
二、先锋思潮的前引:对六七十年代非主流诗歌的追溯
三、先锋的诞生:“朦胧诗潮”论
四、走向人性与心灵的空间:“意识流”小说思潮论
第二章启蒙主义文学思潮:第二阶段
一、背景:文化时代的焰火
二、寻根思潮的发端:杨炼等人早期的文化诗歌探索
三、寻根小说思潮的缘起与发展的三个阶段
四、悖论与转机:寻根文学思潮的内在矛盾与出路
第三章
现代主义文学思潮
一、背景:文化哲学与现代美学思潮风起云涌
二、观念的“爆炸”:新小说思潮的漫延
三、诗歌现代主义运动:“第三代诗歌”的一个概要
四、现代主义戏剧实验
第四章
新历史主义文学思潮
、背景:历史理性的瓦解与困惑中的追问
二、“第三代诗歌”的新历史主义意识
三、“新历史主义小说”思潮的演变轨迹
四、“新历史主义小说”的基本特征
第五章
存在主义文学思潮:关怀终极的一支
一、背景:哲学的转向与精神的蜕变
二、追问存在的海子及其追随者的悖论…
三、先锋小说中的存在主题
四、文化接力者的生存寓言
第六章
存在主义文学思潮:思索当下生存的一支
一、另一个背景:“从群众中回家的个人”.
二、“新写实”及其界邻者的生存图景
三、从“新状态”到“新生代”
四、历史蜃楼的崩溃与堕回地面的舞蹈
第七章
女性主义文学思潮
一、背景:女权抗争的需要与结构主义的启示
二、女性主义的诞生与女性主义诗歌
三、“女性主义小说”的阶段:性别自觉
四、“女性主义小说”的第二阶段:话语自觉
第八章
先锋文学思潮的分裂与逆变
一、背景:相对主义时代的文化分裂与喧嚣
二、后现代主义的理论幻象
……3
后记
祭奠20世纪的风声
修订版后记
又版后记
一、背景:社会正义的重建与人性价值的回归
启蒙主义出现的前提是一个文化蒙昧时代的存在。在现代中国,启蒙主义曾出现在风起云涌的20世纪初,它的长期酝酿的结果,是爆发了以科学和民主的精神之光启愚昧和专制之蒙的伟大的五四新文化运动。由于历史与文化的差异,现代中国的启蒙主义与18世纪欧洲的启蒙主义有两个显著的不同,其一,欧洲的启蒙主义是自我的启蒙,其思想来源于自己的文化传承与发展,是光荣、自足和自信的,而中国的启蒙主义则是借欧洲现代文化之光启自己的“中世纪”之蒙,其思想主要来源于异族,且是在深重的外来侵略与民族危机中发生的,因而它不幸地与文化殖民主义构成了一对双胞胎,它既显现了现代化的希望之光,同时又潜埋下了背反的民族屈辱;其二,欧洲的启蒙主义思潮基本上仅限于18世纪反对封建蒙昧的理性精神及其学说,而对中国而言则更具广义内涵,它不但承担着反对专制主义制度与意识形态的使命,而且担负着追赶世界现代文明进程的急切重任,因此,欧洲启蒙主义乃至文艺复兴以来一切民主的精神传统,以及包括浪漫主义、现代主义(五四时期主要是指“象征主义”或“表象主义”,即Symbolism)在内的现代文化,对于中国而言均具有“启蒙”的价值和功能,在实践的意义上,都属于启蒙的范畴。
历史所具有的某种执拗而顽固的循环逻辑,使20世纪七八十年代之交的中国再次面临了相似的情境。在半个多世纪的“启蒙一革命”的途程中,由启蒙主义的希望之光和文化殖民地化的危机所构成的一对可怕的矛盾,使现代中国在选择其命运与道路时,始终处于两难境地,在选择社会与文化变革的道路中,“革命”渐渐被掏空了内涵,使中国人不断地逃避着“革命”的内质而只高举它的外壳,最终,“革命”的暴力形式却走向了极端,终于发展成一场横扫一切既存文明成果的“文化大革命”,以至于在七八十年代之交不得不再次进行一场再建现代文明的“解放思想”的运动。这就是作为当代中国先锋文学思潮与运动的前引或先导的“启蒙主义文学思潮”出现的历史与人文背景。
社会正义的丧失和人性价值的崩毁,是几十年“左倾”思潮与极左政治所造成的恶果,前者使人们丧失了最基本的法律与道德保障,使善恶被颠倒,使“真理”和“人民”的名义被盗用,“以太阳的名义”,黑暗得以“公开地掠夺”①。在这种取消了最基本的法律与道德正义的社会环境中,私欲和暴力便假借了“革命”和“阶级斗争”的堂皇名义,借助简单二元对立的粗暴的思维方式,横扫和剥夺了人的基本权利和尊严。上述两者分别是极左动乱年代中社会整体和个体的人所蒙受的灾难与不幸的最内在和根本的原因。在这样的前提下,重建社会正义和呼唤人性价值的回归,便成为70年代末与80年代初最富勇气和远见卓识的作家所要表现的最重要的主题。
使真理呈现光亮的前提是对谬误的清理。从文学自身的角度看,对封建蒙昧意识的批判最早应上溯到60年代初,在已发现的文学材料中,最早表现出清醒的批判与自省意识的是一批生长在民间与地下的诗人,他们是黄翔、食指、芒克、岳重(根子)、多多、哑默、方含等,其中以黄翔为最早,食指和被称为“白洋淀诗派”的芒克、根子和多多的影响为最大,他们最早的一批作品均产生自60年代或70年代初。②之后在70年代,又相继涌现北岛、江河、顾城、舒婷等一批后来被称为“朦胧诗派”的主力诗人。60年代至70年代中期,应视为一个以个人为主体的“沉思默想期”或“启蒙精神的播种期”,怀疑、诘问、悲愤和思索是他们作品的主题,在今天看来,尽管他们的勇气、胆识和深刻程度都足以让人震动和敬仰,但在那个年代,这些作品基本上还只能存在于他们个人或小圈子的秘密中,难以成为社会共同的思想与精神财富,因而也就难以发挥应有的社会启蒙作用。
……
张清华,文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9年),北师大国际写作中心执行主任,当代文学创作与批评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诗歌委员会副主任。主要从事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与批评,著有《中国当代先锋文学思潮论》《内心的迷津》《中国当代文学中的历史叙事》《天堂的哀歌》《文学的减法》《存在之镜与智慧之灯》《猜测上帝的诗学》《穿越尘埃与冰雪》等著作 14 部。涉猎诗歌与散文随笔写作,出版散文随笔集《海德堡笔记》《隐秘的狂欢》《怀念一匹羞涩的狼》,诗集《形式主义的花园》《一只上个时代的夜莺》等。曾获省部级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南京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奖、华语文学传媒大奖 2010年度批评家奖等。曾应邀讲学德国海德堡大学(2000-2001年)、瑞士苏黎世大学(2006年,2012年)等。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代表作》由中国当代著名文学评论家、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孟繁华教授和中国当代著名文学评论家、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写作中心执行主任张清华教授联合主编。入选丛书的作者均为中国当代文学研究领域的重要资深学者,都曾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产生过推动性或轰动性的影响,如谢冕、洪子诚、陈思和、陈晓明等。而入选的作品,也均为他们文学研究的代表性著作,大部分作品均为高校现当代文学本科生、研究生课内外必读、选读作品,有的则是考研参考书目作品。这些作品已经成为了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当代先锋文学思潮论》是张清华文学研究的代表作,是研究中国先锋文学的重要专著。书中的内容曾在20世纪90年代引起很大反响,被很多高校列为当代文学专业的学习参考书。本书极富个人色彩,创造性地将史料考证、作品审美分析与理论思辨结合起来,生动、深入且诗意地论证了中国当代先锋文学思潮的来龙去脉、审美特征及内在逻辑关系,提出了许多颇具学术价值的新见。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