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伯温 大明第一帝师
  • 刘伯温 大明第一帝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刘伯温 大明第一帝师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19.24 4.8折 39.8 全新

库存89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刘叶青

出版社辽宁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5103262

出版时间2022-03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39.8元

货号29374604

上书时间2024-11-02

兴文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序言

1311 年,在浙南大地上诞生了一位对元明鼎革产生深刻影响的历史人物——刘基。刘基,字伯温,自幼熟读诗书,深受儒家思想的浸润,广泛涉猎天文、地理、军事、文学等知识,很快成长为忧国忧民、抱负远大的青年才俊。从二十五岁到五十岁仕元期间,他受到元朝腐朽没落势力的排斥、诬陷和打击,仕途坎坷,壮志难酬。为官二十五载,历经四起四落之坎坷,终于认清元末政坛的末路,于五十岁入朱元璋阵营。在腥风血雨的战役中,刘伯温审时度势,出谋划策,在龙湾之战、鄱阳湖之战、平江之战等诸多战役中,朱元璋终都大获全胜。大明建国之初,国号的选定,大明律、大明历的颁行,明皇宫的建设,都城与孝陵的选址,科举制与军户制等方面,都有刘伯温的深度参与。中国历史长河中,有许多为后人津津乐道的君臣组合,但朱元璋和刘伯温则极为特殊。如果没有遇到朱元璋,刘伯温可能郁郁终生,以文学家的身份进入历史;如果朱元璋未能遇到刘伯温,他能否从游民和乞丐顺利成为一国之君,未可知也。他们两个人互相成就,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是师生关系。刘伯温是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帝师。明武宗称他为“渡江策士无双,开国文臣”,追赠刘伯温“太师”,谥“文成”,配享太庙。
刘伯温是中国历史上有重要影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军事家。他的文章和勋业都卓绝一世。刘伯温做官则为民谋福,谋求救时之政,弃官则隐居故里潜心著述,探索出路。著作《郁离子》以寓言的形式表达了刘伯温经世治国的主张,也开出了治世之良方。与朱元璋次见面时,他献上《时务十八策》,辅助朱元璋历经八年问鼎天下,还有治国、惩贪、驭臣、养民等策略。在大明初建之时,每当朱元璋有难题,刘伯温都在幕后出谋划策,史书多次提到二人密室低语。基于此,民间流传许多刘伯温的离奇传说,甚至将他神化,说他能够预知未来之事。而历史长河中真实的刘伯温性情耿介、胸怀天下,善于智取、急流勇退,喜游山水、爱著文章,他波澜壮阔的一生将会带给读者许多思索。



导语摘要

《刘伯温:大明帝师》是一部历史人物传记,主人公是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帝师刘伯温。刘伯温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谋略家,他辅助朱元璋称帝的故事至今为人津津乐道。本书还原了一个真实的刘伯温,介绍了刘伯温在元末及明朝初年的传奇一生。刘伯温通过在元朝坎坷为官的经历,五十岁加入朱元璋阵营开始施展才华,协助朱元璋建立大明朝并制定各种规章制度等方面表现出其超人的才华。他们两个人互相成就,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是师生关系,因此也成就了一段历史佳话。



商品简介

《刘伯温:大明帝师》是一部历史人物传记,主人公是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帝师刘伯温。刘伯温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谋略家,他辅助朱元璋称帝的故事至今为人津津乐道。本书还原了一个真实的刘伯温,介绍了刘伯温在元末及明朝初年的传奇一生。刘伯温通过在元朝坎坷为官的经历,五十岁加入朱元璋阵营开始施展才华,协助朱元璋建立大明朝并制定各种规章制度等方面表现出其超人的才华。他们两个人互相成就,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是师生关系,因此也成就了一段历史佳话。



作者简介

刘叶青,女,1984 年生,河南省嵩县人。毕业于辽宁大学文学院,擅长中国传统文化研究、明史研究。现供职于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文法学院,是学院“豫闽台”文化研究所成员,讲授《大学语文与应用文写作》和《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参与编著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大学语文》,已有文化类研究课题十余项,在《大众文艺》《教育教学论坛》《青春岁月》《魅力中国》等期刊发表论文多篇。在长期的传统文化研究当中,对明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目录

序言 ……001
章 英俊少年
一、名门世家……002
二、伯温父母……006
三、年少好学……008
四、金榜题名……013
第二章 初入仕途
一、走马上任……019
二、开局不利……023
三、弃官归里……029
四、游历山川……035
五、隐居桐庐……041
第三章 宦海沉浮
一、游历金陵……049
二、北上大都……052
三、初为人父……056
四、二次辞官……058
第四章 屡立奇功
一、红巾四起……062
二、护卫台州……067
三、羁居绍兴……075
四、平定处州……077
五、不再仕元……081
六、著《郁离子》……085
第五章 辅佐明主
一、元璋突围……099
二、三请伯温……105
三、谋士奇略……110
四、龙湾大捷……114
五、归乡丁忧……119
第六章 一代帝师
一、洪都之战……124
二、决战鄱阳……127
三、东战士诚……131
四、攻取元都……140
五、南征北伐……144
六、大明建国……150
第七章 设计大明
一、大明律法……158
二、八次北征……166
三、党派之争……169
四、趁机请辞……171
五、秘密选相……175
六、再次请辞……179
第八章 巨星陨落
一、再起波澜……185
二、临终嘱托……190
三、伯温后世……192
四、伯温思想……196
附录 ……205
后记 ……213



内容摘要

《刘伯温:大明帝师》是一部历史人物传记,主人公是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帝师刘伯温。刘伯温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谋略家,他辅助朱元璋称帝的故事至今为人津津乐道。本书还原了一个真实的刘伯温,介绍了刘伯温在元末及明朝初年的传奇一生。刘伯温通过在元朝坎坷为官的经历,五十岁加入朱元璋阵营开始施展才华,协助朱元璋建立大明朝并制定各种规章制度等方面表现出其超人的才华。他们两个人互相成就,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是师生关系,因此也成就了一段历史佳话。



主编推荐

刘叶青,女,1984 年生,河南省嵩县人。毕业于辽宁大学文学院,擅长中国传统文化研究、明史研究。现供职于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文法学院,是学院“豫闽台”文化研究所成员,讲授《大学语文与应用文写作》和《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参与编著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大学语文》,已有文化类研究课题十余项,在《大众文艺》《教育教学论坛》《青春岁月》《魅力中国》等期刊发表论文多篇。在长期的传统文化研究当中,对明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精彩内容

朱元璋与陈友谅交战,取得大胜,是为著名的龙湾大捷,在元明易代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刘伯温是本次战役的为重要的谋士。
至正二十年(1360),陈友谅暗置伏兵,以察看作战地形为由,将徐寿辉诱骗至太平附近的采石镇,将其杀害。陈友谅自立为帝,国号汉,改年号为大义,以江州为都城。当时正是盛夏时节,天热多雨,登基仪式就让陈友谅给赶上了。大雨不期而至,很多人的冠服都被淋得透湿,所以一些必要的规矩,礼节都省了。陈友谅在完成了登基仪式之后,便派人到张士诚处知会,并请求张士诚能够在东线配合一下,联合对抗朱元璋。张士诚只是在心里一笑了之,不过后象征性地表示了一下而已。其实,张士诚心里正打着如意算盘,就在这里坐山观虎斗,看着热闹,既不援助陈友谅,也不帮朱元璋。因为张士诚并无一统天下之志,只想守着自己所占据的地盘,偏安一隅罢了。
陈友谅倚仗兵力和实力强大,要东取应天。由于陈友谅势力太强,而且他的战船非常大,大得惊人,远远胜过朱元璋,而朱元璋担心一旦陈友谅和张士诚联合,自己腹背受敌,那就糟糕了。刘伯温出的计谋是诱敌深入,“诱之深入而伏兵邀取之”。刘伯温的诱饵是康茂才。因为康茂才是陈友谅的老朋友,两个人有着不错的交情。康茂才以前是元将陈野先的部下,他帮着陈野先守集庆。后来包括集庆在内的陈野先地盘全部被朱元璋攻下,陈野先带领手下只好投降,但这是诈降。陈野先投降后,为郭天叙所用,不久后陈野先杀了郭天叙逃出去和元军会合。元军不知道陈野先之前是诈降,几个不明真相的元兵就把陈野先给杀了。同样是一起来投降的康茂才就比较受朱元璋青睐,他真心实意地投降了朱元璋,被封作秦淮翼水军元帅。不过按照刘伯温的谋划,他还要假投降一次。
康茂才按照刘伯温的指示,偷偷派信使跑到汉军阵营里表示愿意把他的军队带到金陵城守卫薄弱的地方,和陈友谅来一次里应外合,彻底把朱元璋消灭。陈友谅大喜。信使还说:“康将军在江东桥驻守,江东桥为一座独木桥。”信使回来后,康茂才把情况一五一十跟朱元璋做了报告。朱元璋马上下令叫人把江东桥拆了,建成一座铁石桥。陈友谅的事业发展得太顺利了,在这件事情上缺乏冷静的思考,误信了康茂才。
三更半夜,天黑月高。陈友谅带着十几万汉军悄悄向金陵城外的江东桥出发。那是他和康茂才约好里应外合的地方。但他惊奇地发现这座桥不是信使讲的那样是一座木桥,而是一座铁石桥,他并没有怀疑康茂才是在说谎。他宁愿相信那只是康茂才的一点疏忽,他继续着和康茂才的约定,却迟迟不见康茂才的出现。待他清醒时,方知为时已晚。康茂才率领伏兵从侧后方猛攻毫无准备的汉军。黑暗中陈友谅根本摸不清状况,也不知道这里还有多少伏兵。他想到的个念头是千万不要掉入朱元璋的埋伏圈。而对陈友谅来说,更不幸的事情又发生了——天突然下起了雨。
于是红旗举起,朱元璋命令部队前往攻打陈友谅立于龙湾的营寨,诸军无不奋勇争先。正在大战之际,陈友谅又亲率大军赶来参战,双方刚开始全面接战,雨恰好就停了。
于是朱元璋命人把鼓敲响,西边的人听到鼓声便将黄旗挥舞起来。接着,冯国胜、常遇春的伏兵迅速杀出,徐达的部队也很快赶来,张德胜、朱虎的水师也一同前来。眼看四面八方全是朱元璋的部下,他们内外合击,一下子就把陈友谅给打蒙了。当时双方军队的数量差不多,可谓旗鼓相当,只是由于龙湾地区地势狭窄,陈友谅的汉军又大多处于战船上,大兵无法展开,所以才吃了大亏。
打了没一会儿,陈友谅的阵脚就开始大乱,于是败局一发不可收拾。已经上岸的汉兵不得不赶快回到船上准备撤退,偏巧此时潮水消退,很多大船都被迫搁浅,一时动弹不得。陈友谅遗弃巨舰百余艘,乘小舟逃回江州。一战下来,汉军被杀的、淹死的不计其数,光是被俘的就达两万多人。而且,朱元璋还缴获了巨舰名“混江龙”“塞断江”“撞倒山”“江海鳌”者百余艘及战舸数百,可谓是大获全胜。
刘伯温进言,要直接进攻陈友谅的老窝江州。为此,朱元璋召开军事会议,决定溯江西伐。他在“龙骧”巨舰上高高竖起一面大旗:“吊民伐罪,纳顺招降。”朱元璋这一手干得漂亮,自从徐寿辉被陈友谅杀死后,不少徐寿辉旧部投奔朱元璋。那些无法逃离的徐寿辉属下则盼望着陈友谅早日倒台,因此对朱元璋的仗义之举很感动。陈友谅为人嫉贤妒能,自从杀害徐寿辉后,部将多有不服。朱元璋审时度势,算准陈友谅将帅不和,军心离散,不失时机地举起道义大旗,向陈军发起猛攻。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