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智达仁--传授心法述要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通智达仁--传授心法述要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62.33 8.0折 78 全新

库存3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周昌乐

出版社厦门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1571101

出版时间2018-1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78元

货号26485195

上书时间2024-11-01

兴文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这是一部关于传授治心方法的读物,专门为致力于化导民众健康幸福生活而撰写。作者从当代科学背景与修身养性实践相结合的研究角度,围绕中华心法学说及其修持方法,展开全面生动的通俗性梳理,并重新阐述心法思想及其修持途径在健康幸福生活中的指导意义。全书共分九章,首次全面系统总结自先秦孔子至清初颜元为止的中华心法思想发展脉络,归纳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思想家及其学派所形成的主要心法体系,展现中华心法体系所蕴涵的辉煌成就。本书可为中国传统文化科研工作者、高等院校教师、研究生开展有关心法研究提供参考,也可作为指导民众开展修身养性活动的实用教材。

作者简介
周昌乐,世称乐易先生,号歌天,北京大学理学博士,厦门大学教授,跨界思想家。先后被聘为文、理、工、医、哲等五个不同学科门类的博士生导师。自幼秉承传统国学,精通易理,深谙禅法,承继圣道,长期开设“跨界论道”通识课程,是“乐易心法”创始人、乐易读书活动倡导者,致力于化导民众健康幸福生活。从事跨学科交叉领域的学术研究工作,主要开展心智仿造、圣学发微、禅法实证等方面的研究。现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福建省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福州古琴研究会名誉会长、清华大学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浙江大学语言与认知研究中心学术委员、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讲座教授,受聘为浙江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重庆大学、汕头大学、苏州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十余所高校兼职教授。

目录
序言:传法碎语

章 引论


节 心法传授概说


第二节 科学治心原理


第三节 中华心法简史


第二章 圣道中和


节 中庸至诚达德


第二节 礼乐涵养作用


第三节 易传退藏洗心


第三章 道通玄境


节 庄子逍遥无待


第二节 宋子虚无守静


第三节 老子无为清虚


第四章 心性渐明


节 孟轲浩然至善


第二节 荀况解蔽除恶


第三节 李翱明觉复性


第五章 禅宗顿悟


节 禅宗顿悟法门


第二节 禅机宗风激扬


第三节 禅悟特色途径


第六章 内丹炼化


节 内丹心法形成


第二节 丹法分派学说


第三节 金丹修炼原理


第七章 穷理反躬


节 圣学中兴发端


第二节 程颐持敬穷理


第三节 朱熹性理大成


第八章 尽心成行


节 宋明心学流变


第二节 姚江终致良知


第三节 明清心法余绪


第九章 结论


节 中华心法归旨


第二节 治心效应实证


第三节 心性证悟勘验


附录:治心微言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这是一部关于传授治心方法的读物,专门为致力于化导民众健康幸福生活而撰写。作者从当代科学背景与修身养性实践相结合的研究角度,围绕中华心法学说及其修持方法,展开全面生动的通俗性梳理,并重新阐述心法思想及其修持途径在健康幸福生活中的指导意义。全书共分九章,首次全面系统总结自先秦孔子至清初颜元为止的中华心法思想发展脉络,归纳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思想家及其学派所形成的主要心法体系,展现中华心法体系所蕴涵的辉煌成就。本书可为中国传统文化科研工作者、高等院校教师、研究生开展有关心法研究提供参考,也可作为指导民众开展修身养性活动的实用教材。

主编推荐
周昌乐,世称乐易先生,号歌天,北京大学理学博士,厦门大学教授,跨界思想家。先后被聘为文、理、工、医、哲等五个不同学科门类的博士生导师。自幼秉承传统国学,精通易理,深谙禅法,承继圣道,长期开设“跨界论道”通识课程,是“乐易心法”创始人、乐易读书活动倡导者,致力于化导民众健康幸福生活。从事跨学科交叉领域的学术研究工作,主要开展心智仿造、圣学发微、禅法实证等方面的研究。现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福建省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福州古琴研究会名誉会长、清华大学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浙江大学语言与认知研究中心学术委员、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讲座教授,受聘为浙江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重庆大学、汕头大学、苏州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十余所高校兼职教授。

精彩内容

有人说我们所处的是一个道德价值沦丧的时代,其实这样说法并不确切,我们并不缺乏道德说教(古今中外的道德准则俯拾皆是),我们缺乏的是确信道德价值的能力:一种价值评判能力。而这种能力,唯有通过心性道德修养才能够切实有效建立起来。

应该明白,社会道德沦丧之乱,始于人心。人心涣散(这里人心涣散是指:唯有谋取私利,缺少社会关爱和奉献精神),是故社会乱象环生。要防微杜渐,关键还在于人心。在理想的社会中,人们应该自觉唤起本善之性,人心清明向善,人人都富有奉献仁爱的精神。

或许有人不相信人性本善,看到了太多人性不善的一面,对于人性救助感到无望。我们则坚信人性本善,只是因为不良文化价值观念的熏染,加上外在物化的结果,才有了是非之心,然后心生恶念。因此,只要还其本善心性,所谓除情显性,就可以达成无善无恶的至善之境。须知,无善无恶是真善,一有是非之心,便生恶念。

在我们国度,导致人心趋恶表现,主要是受到不良传统文化思想观念的顽固沿袭和侵染。具体说,现今社会种种不良社会现象、人心趋恶表现,主要来自于中国古代宗法制度和封建迷信等文化思想观念的长期沿袭影响,这些观念包括:(1)重君轻规;(2)成风;(3)公私不分;(4)喜爱特权;(5)信仰缺失;(6)道德空洞;(7)私欲膨胀;(8)行为失范;(9)人身依附。宗法制度陋习文化观念的家族意识会导致公共精神的丧失,从而导致公共事业无人问津,民众百姓“各人自扫门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的这种袖手旁观现象也就比比皆是了。

遗憾的是,虽然我们已经进入现代文明社会,但上述这些中国传统的陋习文化和思想观念依然有着广泛的影响。因此,在这个物欲化的社会中,那些素质低下的民众(跟拥有财富与社会地位无关),普遍存在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偏差,严重违背中庸之道,具体表现有如下五个方面。

(1)强调人脉关系,只关心家庭和亲属,持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道德观(即所谓孝道),事不关己则自私、冷漠、怯懦。自私,只关心自身利益的得失;冷漠,使得围观者众多,而见义勇为者鲜见;怯懦,则必然畏缩,不敢伸张正义。结果就是缺乏社会诚信和责任感,个人的体面和尊严也就无从谈起。

(2)生活的目的就是想方设法抬高自己、贬低他人,攀比、讲排场、挣面子。没有勇气追求理想,而让贪婪吞噬了自己高贵的灵性。把生活当作谋生,只是一味去索取。习惯接受廉价和免费的事物,总想不劳而获。贪婪成性也是导致贪官泛滥的根本原因。

(3)没有优雅举止和基本礼貌,缺乏仁爱、智慧和义勇。执迷于物质占有而忽视精神追求。追逐技术与物品而不顾尊严,对于坦率、正直和诚实却漠不关心。极力避免冒险,缺乏探索精神,明哲保身。

(4)思维简单化,喜欢走,缺乏创造力。宗法制度强调下属服从上司、晚辈听从长辈、个人顺从群体。尊重权威、唯命是从,对上则奴颜卑贱,对下则耀武扬威,全无平等观念。抑制个性发展,热衷于跟风时髦,山寨盗版泛滥,缺乏创新文化氛围。

(5)不懂精神灵性、自由信仰和心智健康的概念。教育只是注重成绩,成为应试教育的奴隶,结果造就一群精致的投机分子,只想捞好处,从不关心回报社会,不明白奉献是生活的真正意义。

于是,在当今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一方面,物欲的泛滥带来的却是精神的枯萎,使人们的心灵缺少应有的慰藉;另一方面,信息交流的便捷换回的更是自由的丧失,让人们的生活疲于奔命。面对这样的困境,我们如何能够摆脱物欲找回一片清新、在喧嚣的尘世里寻一方净土,然后任情自在呢?

在我看来,要彻底拯救我们社会的人心时弊,唯有靠中华心法的修持途径,才能给出完善解救之道,以帮助提振广大社会民众的生活信心,提升幸福感。人们一旦心性修持完善,才能更加自如地应对日益加快的生活节奏,赢得属于民众自己的健康幸福生活。因此,中华心法修持途径,无疑为医治在当今物质极大丰富的背景下精神内心日趋枯竭的时代病症,提供了一剂良方。须知,不管在什么样的社会处境中生活,民众都应该自信、自立、自悟其本善心性,才能不为一切外境所迷惑和奴役,从而获得心灵的彻底自在。这就是中华心法之所以重要的根本原因!

噫吁戏!先圣睿智,立成法行而不言;历代贤达,尊道德行而有言;现今学人,治学术言而不行。思古慨今,不亦悲乎!希望这部传授心法述要的读物,不仅能够引领读者了解中华心法思想内容,而且能够有助于广大学人从中汲取优秀心法思想和修持途径,并切实加以尊而行之。如此,则我心稍安,所付辛勤,也值得其所,可望有助于民众健康幸福生活矣!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