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孔子邂逅企业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10.92
3.7折
¥
29.8
全新
库存4件
作者高轶飞 编著
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
ISBN9787511346438
出版时间2014-08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29.8元
货号23523473
上书时间2024-11-01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目录
一、仁者爱人
二、见利思义
三、为政以德
四、克己复礼
五、无信不立
六、学而不厌
七、知人善任
八、敬事而信
精彩内容
1.以“仁”为本,企业管理的核心仁者爱人。
“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也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主流、主旋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将“仁”与企业的具体情况相结合,对之加以新的诠释,对企业管理大有裨益。
在《论语·公冶长第五》文中有一段孟武伯与孔子的对话记录最
值得回味。
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
?”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
”“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这段话讲的是孟武伯向孔子请教的故事。一次,孟武伯问孔子:“子路做到仁了吧?”孔子说:“我不知道。”孟武伯又问仲由。孔子说:“仲由嘛,在一个诸侯国里,可以让他带领军队,但我不知道他能不能做到仁。”孟武伯又问:“冉求怎么样?”孔子说:“冉求这个人,可以让他在一个有千户人家的公邑或有一百辆兵车的采邑里当总管,但我也
不知道他能不能做到仁。”孟武伯又问:“公西赤又怎么样呢?”孔子说:“公西赤啊,可以让他穿着礼服,站在朝廷上,接待贵宾,但我也
不知道他能不能做到仁。”从这个故事不难看出,孔子对管理者能否做到“仁”是非常看重的。他说他的三个徒弟,可以掌管大国的军队,可以治理小国的采邑,可以做朝廷的外交官,但在具备基本的行业知识之外,只有真正做到了“仁”才能称得上是一个成功的管理者。
孔子的学说称为仁学,孔子最推崇的就是仁德。
具有仁心仁德,是做人的最高原则。人人都欲求富贵,如果用不仁的方法去求富贵,那是君子所不取的。人人都不希望贫贱,如果用不仁的方法摆脱贫贱的地位,那也是君子所不取的。人有名声,就是以仁德博得好名声,以仁德得到赞誉。离开了仁,就没有别的成就自己的办法。
君子把仁当作立身之本,当作自己的生命,当作自己的光荣使命,一时一刻都离不开仁的原则。平常的时候,是如此,危急的时候,也是如此,颠沛流离的时候,仍然如此。无论何时何地,都不离开仁,没有须臾之间离开仁,没有一顿饭的工夫离开仁,把仁当作和生命相伴随的命根子。
那么,“仁”究竟指的是什么呢?孔子在另外一
次与弟子的对话中就透彻地解释了“仁”的含义: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孔子的学生樊迟向孔子请教什么是“仁”时,孔子回答说:“爱人。”简简单单两个字,孔子就简单而深刻地回答出了“仁”的本质,即“仁”就是人与人之间彼此平等,彼此相爱。
当“仁”的这种精神境界融人到我们的企业管理中时,我们就会发现它与众不同的作用和表现,我们可以把员工看作是有理智、有情感、有自尊心的对象,任何工作都应该以维护人的利益为出发点,也应该以人的利益为终结点。管理企业也是一样,我们应该以人为中心,而非以物为中心。这就是孔子以“仁”为最高标准的管理思想的精髓所在。
孔子的“仁者爱人”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根本。西方更重制度,而中国古来注重以人为本。孔子反对把人降格为“野兽”,提倡关注人本身,不要神化人,也不能用制度来压迫人。“克己复礼”则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克己”是道德的修养,“复礼”是法礼的修养。企业要引导
高管和员工内外兼修,达到内外和谐。
P1-3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