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49.75 7.2折 ¥ 69 全新
库存8件
作者季进,新民说出品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59852564
出版时间2022-12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69元
货号29503912
上书时间2024-11-01
陈子善
认识季进兄已有二十多个年头了,结识的机缘是他来沪拜访钱谷融先生。他是范伯群先生的高足,专诚来沪请钱先生主持他的博士论文答辩,记得我们一起陪钱先生吃过饭。他的博士论文研究“文化昆仑”钱锺书,后来出版了,书名《钱锺书与现代西学》,听说很快又要出修订版了,好大好深奥的学问,我连想都不敢想。但平常接触中,他不故作深沉状,不侈谈时髦理论,而是很随意,很热情,很好交往。后来,钱先生去苏州踏青或散心,他都安排得很妥帖。有一张钱先生与范先生的合影,二老在苏州东山启园茶室喝茶时爽朗地大笑,就是他抓住时机抢拍的,拍得真好。
季进兄在苏州大学文学院执教后,学术视野不断拓展,学问也与日俱进,在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和海外汉学研究等领域都大有建树。他远涉重洋到了哈佛,就把李欧梵先生的藏书弄到苏大,设立了“李欧梵书库”。他哈佛回来后主编的“海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译丛”和“西方现代批评经典译丛”两套大书,颇受学界关注。这些年他又出版了《另一种声音:海外汉学访谈录》、《季进文学评论选》、《英语世界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综论》(与余夏云合著)等著作,又跟王德威、刘剑梅合作主编了《当代人文的三个方向》、《文学赤子》等文集在香港出版,学术影响是越来越大了。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他与夏志清先生的夫人王洞先生合作,花费了五年心血,编注了五卷本《夏志清夏济安书信集》,已经由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台湾联经出版公司和北京活字文化公司正式出版。这项耗费他不少心力的整理、注释工作是嘉惠中外学林的大工程,其学术价值和文学史意义自不待言。
与一些读理论读得多了,文章反而越来越不会写或是越写越让人看不懂的学院派不同,季进兄近年来在紧张的教学工作之余,在埋头于各项研究课题之暇,还喜欢写些深入浅出的读书札记和怀人忆事之文。辑、第二辑、第四辑中的这些文字有长有短,或介绍海外名家、学术大佬的新著,或回忆与海外学人的学术交往,记一己之心得,抒个人之情感,均娓娓道来,言之有物,字里行间不仅透露出他学术训练有素,也在无意中显示了他的兴趣和爱好,因而读来很是亲切有味。无论是夏济安的情感故事,还是夏济安与陈世骧的手足情深,无论是宇文所安的桃李天下,还是夏志清的率真坦诚、韩南的谦谦君子,读来都令人感动,心生欢喜。第二辑和第三辑中的文字,也许学术性更多一些,但读来也不显枯燥。季进兄这些年热心于推动中外学界的对话,着力于中国当代文学的海外传播研究,也乐于及时译介品评海外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成果,扮演了一个文学传播与文学交流中间者的角色,这大概也是季进兄以“文学的摆渡”作为书名的用心所在吧?书名虽然借用了书中一篇文章的题目,其实应该是颇有深意在的。在文本中旅行,带着文本去旅行,文本中的旅行,文本在旅行……都离不开摆渡,这是可以有多种多样的解读的。
其实,学者写的读书札记也好,怀人忆事之文也罢,我把它们统称为学者散文或学术随笔。因为作者是学院中人,学有专攻,所以无论写什么,都会自觉不自觉地从他的专业出发,以他的学养为关照,这就与一般的读书札记和怀人忆事之文有所不同,往往带给读者的不仅是新的愉悦,还有新的感悟。二十多年前,我编过一本《未能忘情:台港暨海外学者散文》(上海教育出版社一九九七年三月初版),在序中强调学者散文的作者在写这类散文时,未必会用长篇大论来宣示自己的人文关怀,“却往往将自己的体验和省察,自己的知识分子情怀融入情景交汇的随笔小品之中,因而更富于启示,更能动人心弦”。这个观点我至今没有改变,有必要趁这次为季进兄《文学的摆渡》作序的机会,再重申一遍。我历来主张做学问的不能只有一副笔墨,除了从事其符合专业领域规范的学术论文和专著的写作,也不妨写一些既接地气又见其真性情的文章,这是思想和文笔的新的操练。虽然我自己并未很好地做到,但据我有限的见闻,像李欧梵先生在香港报刊上发表的关于西方古典音乐的漫谈,像吴福辉先生在《汉语言文学研究》季刊上开辟的“石斋语痕”专栏,都是值得称道的好例子。而今我又读到季进兄这本《文学的摆渡》,不能不感到意外的欣喜。
让我们跟着季进兄这本颇具可读性的《文学的摆渡》,去作一次有趣的文学探索和文本旅行吧!
壬寅年处暑于海上梅川书舍
本书借由作者的海外访学经历和治学经验,围绕中国现当代文学海外传播而展开,涉及中国文学史的重写、文本的翻译与传播,以及跨文明的文学对话等论题,分为四辑。辑写夏志清、夏济安的人生际遇和治学理念;第二辑写书,论及《沈从文传》《史诗时代的抒情声音》《哈佛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等新型现代中国文学史书写;第三辑是综论,以海外的“《解密》热”现象、阿来《尘埃落定》的英译与传播等为例,论述“作为世界文学的中国文学”,呈现中国文学“走出去”的复杂性和多维度;第四辑写人,论及宇文所安、李欧梵等海外汉学教授,是对海外学术大家的简单素描。
本书借由作者的海外访学经历和治学经验,围绕中国现当代文学海外传播而展开,涉及中国文学史的重写、文本的翻译与传播,以及跨文明的文学对话等论题,分为四辑。第一辑写夏志清、夏济安的人生际遇和治学理念;第二辑写书,论及《沈从文传》《史诗时代的抒情声音》《哈佛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等新型现代中国文学史书写;第三辑是综论,以海外的“《解密》热”现象、阿来《尘埃落定》的英译与传播等为例,论述“作为世界文学的中国文学”,呈现中国文学“走出去”的复杂性和多维度;第四辑写人,论及宇文所安、李欧梵等海外汉学教授,是对海外学术大家的简单素描。
季进,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兼任苏州大学海外汉学(中国文学)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和中国文学海外传播研究,代表性著作有《钱锺书与现代西学》《另一种声音:海外汉学访谈录》《英语世界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综论》《季进文学评论选》等,主编有“海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译丛”“西方现代批评经典译丛”“苏州大学海外汉学研究丛书”等。
序
辑
历史时空中的日常生活书信
《夏志清夏济安书信集》编注札记
落日故人情
寻访夏济安和陈世骧
夏济安,一个失败的浪漫主义圣徒
夏氏书信中的普实克
夏志清的博士论文及其他
“抒情传统”视域下的《中国现代小说史》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怀念夏志清先生
第二辑
奥德赛的行旅
金介甫《沈从文传》读札
抒情的理论与伦理
王德威《史诗时代的抒情声音:二十世纪中期的中国知识分子与艺术家》读札
无限弥散与增益的文学史空间
王德威《哈佛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读札
通过碎片来重建整体性的可能
张英进《中国现代文学指南》读札
文学·历史·阐释者
顾彬《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读札
作为文本、现象与话语的金庸
韩倚松《纸侠客:金庸与现代武侠小说》读札
妖娆的罪衍,负面的现代
叶凯蒂《上海情爱:妓女、文人与娱乐文化(1850-1910)》读札
第三辑
作为世界文学的中国文学
以中国当代文学的英译与传播为例
海外的“《解密》热”现象
阿来《尘埃落定》的英译与传播
贾平凹《高兴》的英译与传播
文学的摆渡
中国文学海外传播札记
第四辑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宇文所安荣休庆典侧记
让内心充满丰富的感觉
李欧梵老师印象
中国文学研究的一座丰碑
韩南教授的学术遗产
后记
本书借由作者的海外访学经历和治学经验,围绕中国现当代文学海外传播而展开,涉及中国文学史的重写、文本的翻译与传播,以及跨文明的文学对话等论题,分为四辑。辑写夏志清、夏济安的人生际遇和治学理念;第二辑写书,论及《沈从文传》《史诗时代的抒情声音》《哈佛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等新型现代中国文学史书写;第三辑是综论,以海外的“《解密》热”现象、阿来《尘埃落定》的英译与传播等为例,论述“作为世界文学的中国文学”,呈现中国文学“走出去”的复杂性和多维度;第四辑写人,论及宇文所安、李欧梵等海外汉学教授,是对海外学术大家的简单素描。
季进,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兼任苏州大学海外汉学(中国文学)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和中国文学海外传播研究,代表性著作有《钱锺书与现代西学》《另一种声音:海外汉学访谈录》《英语世界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综论》《季进文学评论选》等,主编有“海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译丛”“西方现代批评经典译丛”“苏州大学海外汉学研究丛书”等。
这本小书收录了我这些年关于海外学界的一些学术札记或记人之文,话题都离不开中国文学的摆渡与传播,于是命名为《文学的摆渡》。所收文章粗分为四辑。辑围绕夏志清夏济安兄弟而展开,《历史时空中的日常生活书信》、《落日故人情》、《夏济安,一个失败的浪漫主义圣徒》、《夏氏书信中的普实克》等都是整理编注夏氏兄弟书信集而衍生的副产品,《夏志清的博士论文及其他》、《“抒情传统”视域下的〈中国现代小说史〉》等则是对夏志清夏济安学术脉络的追溯。第二辑是一些重要的海外学术著作的阅读札记,包括了金介甫、王德威、张英进、顾彬、韩倚松、叶凯蒂等人的著作,希望在评述中能有所对话。第三辑则是中国当代文学海外传播的个案讨论与理论反思,《作为世界文学的中国文学》和《文学的摆渡》两篇记录了关于中国当代文学海外传播的一些思考,特别是《文学的摆渡》这篇,原本是为《南方文坛》“译介与研究”栏目写下的“主持人语”,日积月累,竟然也有数万字之多,零零碎碎,不成体系,却让我有机会对中国当代文学海外传播方方面面的问题略陈浅见,而《解密》、《尘埃落定》、《高兴》等作品海外传播的个案分析,或许可以与这些理论反思加以对读。第四辑的几篇都是写人之文,一是宇文所安教授荣休庆典的侧记,一是李欧梵老师印象记,一是韩南教授的纪念之文,它们与辑中的《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一样,都是对海外学术大家的简单素描。这些文章或学术或八卦,或严肃或轻松,或考证或阐释,或纪实或抒情,不敢说其中有什么采铜于山、孤明先发的高见,读者诸君若能从中感受到些许如雨中荧焰、明灭闪烁的识见,那就于愿足矣。
文学的世界幽微精妙,密响旁通,文学的摆渡无处不在。一方面,文学的摆渡本来就是主客交互的显影和折射,人世间种种精彩与不堪尽在其中。夏氏兄弟借着蝇头小字,诉说衷肠,品评人事,这些日常的书写使他们可以各自坚守,度过人生无数黑暗的道口。他们以文字的书写来摆渡现实的困顿,甚至面对历史的风暴,摆渡于是成为改天换地时代里无依无靠者后的依靠。当年夏志清远渡重洋,以为只是不经意的时空地理上的一次摆渡,谁能想到后来大半辈子都只能借着文字不断摆渡回梦中的母国,借着文字的批评或赞誉,把学术和生活紧紧地纠合在一起。另一方面,中国文学的烟波浩渺、繁华三千,也需要无数的文学摆渡者,从作家到学者,从文本到理论,从译者到编辑,从讲堂到民间,构成了环环相扣的中国文学海外传播的文学摆渡,把中国文学流播向世界。这样的文学摆渡,其实已经不是线性的轨迹,而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内爆的景观。我们无法再把中国文学当作一个“世界之外”的孤立存在。作为世界文学的中国文学,意味着需要透过各种变化的关系来理解中国,也理解文学。中国文学从中国到世界的摆渡,不是简单的方向选择或格局提升,而是将自身再问题化。离开原地,往返于路途,探求认同,摆渡意味着应该在运动和流变中来看待中国文学海外传播的大问题。摆渡并无定向,它只是不断地唤起问题,让我们或面对他人,或直面自己,或理解历史,或迎接挑战,凡此种种,形塑了文学的伟大或渺小,幽暗或光明。
时值中秋,我们吟诵“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期盼“海上明月共潮生”的盛景,这可能也是文学摆渡的理想境界。可是,今日的月光又有多少旧时月色呢?大概也只能感慨往事不堪回首月明中。显然,文学的摆渡并不总是一帆风顺、凯歌高奏,而更多的是将中国文学联通到无限的可能性,中国与世界,进步与落伍,前卫与传统,摆渡使文学的景观变得不是那么非黑即白,而是日趋复杂和丰富,见证了一个内爆和分裂的世界。
后,感谢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厚爱,感谢陈子善老师的赐序提携,感谢余夏云、臧晴、胡闽苏、曾攀、王晓伟、姚婧、李梓铭等人的支持。这些文章曾先后发表于《读书》、《中国比较文学》、《国际汉学》、《中华读书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文汇读书周报》、《书城》、《文艺争鸣》、《南方文坛》、《当代作家评论》、《文汇报》、《青年文学》等报刊,在此一并致谢。
季进
二〇二二年九月十日
辑、第二辑、第四辑中的这些文字有长有短,或介绍海外名家、学术大佬的新著,或回忆与海外学人的学术交往,记一己之心得,抒个人之情感,均娓娓道来,言之有物,字里行间不仅透露出他学术训练有素,也在无意中显示了他的兴趣和爱好,因而读来很是亲切有味。……第二辑和第三辑中的文字,也许学术性更多一些,但读来也不显枯燥。季进兄这些年热心于推动中外学界的对话,着力于中国当代文学的海外传播研究,也乐于及时译介品评海外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成果,扮演了一个文学传播与文学交流中间者的角色。
——陈子善(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我们吟诵“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期盼“海上明月共潮生”的盛景,这可能也是文学摆渡的理想境界。可是,今日的月光又有多少旧时月色呢?大概也只能感慨往事不堪回首月明中。显然,文学的摆渡并不总是一帆风顺、凯歌高奏,而更多的是将中国文学联通到无限的可能性,中国与世界,进步与落伍,前卫与传统,摆渡使文学的景观变得不是那么非黑即白,而是日趋复杂和丰富,见证了一个内爆和分裂的世界。
——季进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