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打字机:一个世纪的汉字突围史
  • 中文打字机:一个世纪的汉字突围史
  • 中文打字机:一个世纪的汉字突围史
  • 中文打字机:一个世纪的汉字突围史
  • 中文打字机:一个世纪的汉字突围史
  • 中文打字机:一个世纪的汉字突围史
  • 中文打字机:一个世纪的汉字突围史
  • 中文打字机:一个世纪的汉字突围史
  • 中文打字机:一个世纪的汉字突围史
  • 中文打字机:一个世纪的汉字突围史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文打字机:一个世纪的汉字突围史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69.48 7.1折 98 全新

库存147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美)墨磊宁(Thomas S. Mullaney),新民说出品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59853547

出版时间2023-01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98元

货号29493385

上书时间2024-11-01

兴文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序 一

 

徐冰

 

可以说,墨磊宁教授这本书中的每一页内容,都是我感兴趣的。他从“中文打字法”百年来在全球的尴尬处境,从技术语言学视角,通过对打字机演化史的分析,使思想的触角,触到人类文明分歧的深处。对当下不同文明之间撕裂根源也具有反思意义。

全书围绕中文打字机在不同历史阶段,对技术发展细节变化的论述,暗示了一个概念:文明分歧,不仅是各文明之间或东西方文明之间的问题,还有一种更具原发性的分歧,即汉字文化圈与整个世界文明之间的错位。书中以各种生动事例告诉我们,汉字文化圈长期“被另类”于全球文明之外的怪异文化之列。

确实,汉字在过去几百年里,都不能融入以“雷明顿”为代表的全球打字系统,而游离于所有语言系统之外。深究其原因,其实是与人种生理发音的不同有关。世界上主要语言发音都是黏着语或屈折语,说话一串一串的,词性由音的变化规定着。而唯有汉语(也包括中国个别少数民族地区语言)是孤立语,单音节发音。这让中文成为一个音对位一个字符的体系。其实世界上许多原始文字的雏形都是象形的,但由于发音的变化,只能发展成拼音文字的形式。别小看这一点不同,却把“方块中文”与其他所有文字区别开来,从而开始了汉字文化圈与其他语言文化圈的分道扬镳,也就有了围绕打字机功能设计上说不尽的故事。

由于上述原因,汉字成为了的(除水书、女书等中国少数民族文字外)、还活着的古老文字并使用至今。长时间来,这使我和使用这一古老文字的人群,在为此自豪的同时,又有负重之感,似乎我们拉了世界文明的后腿,也制约了本民族现代化的进程。然而,今天人类已步入了AI、硅基、太空时代,而我们仍然使用着古老的“图纹符号”在交流,一写字,就在画“小图”。我们真的生活在穿越中,这又常给我带来一种喜悦感。

确实,汉字方块书写的特别,左右了中国文化的独特内涵。由于方块字的整齐,中国人看重对称的美感,就有了对仗、律诗的品味,以及中文写作的独有魅力。汉字音、意、形的丰富关系,使中文写作与阅读,成为一种多维的体验。写一句话:“一个人感觉寒冷,……”这故事里的“寒”字又套着一个故事:屋中,由于冷,一个人用草把自己裹起来,地上是冰——(篆书“寒”字)。

由于中文众多的字符,使每一个开始接受教育的人,都要用几年时间摹写几千个字形,这使中国形成了特有的拷贝文化。古体诗中讲究的“用典”,与现代版权法是冲突的,就像图形文字与字母文字,在打字机原理上反映出的冲突一样。中国人写了几千年的方块字,一定影响着这个民族的性格、文化性格和看待事物的方法,甚至今天的中国是这个样子的原因。

庞大的中华帝国千年维系在一起,不能不说与模块化的、顽固的方块字有关。读这种文字,不仅是获取信息的“读”,更多的是“悟”,这反映在它大量“四字成语”的方式上。四个字,几乎就是一段故事、一幅画、一个道理或一个概念。它不代表事物的细节,只代表这一类事物。从而这种文字具有概括性与包容性,适用于世界上的人群和它的多样文化,都能用它表示并注入各自的文化内容,又在大一统之下和谐交流。

书中讲述了历史上对方块字多次的破除运动,都没有较过方块字的执拗。文字学家、发明家的努力,始终纠缠于完整字义的方块中文与无意义的字母之间的不能和解。林语堂等人曾试图把汉字字素作为字母,拼在方块中,能像西文字那样重复使用。但哪知,汉字几千年形成的图形的复杂与审美的讲究,几乎成了品味精要的艺术。机械打字将字素(偏旁部首)在一个方形区域内的散乱摆放,在视觉上是不可接受的。中文笔画之间的穿插,就像树枝在枝干间的生长,已似自然天成的结果,而非机械排列所能及。

中国人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在中国却没有成规模使用。因为中国人不可能为了方便把单字打散,牺牲方块字的内涵与美,因为方块字几乎成了我们的命根子。(活字印刷对汉字的不便还有更多原因,我在《天书的过程》一文中有所论述。)汉字不可拆解,是由于构成汉字的每一个字素都有含义,不同于外文字母在组词中的作用,我个人的创作实践对此深有体会。1993年开始创作的“英文方块字”,我试着把英文字母写成中国书法用笔的风格,硬是把线性书写的西文与方块中文字弄在一起,出现了一种中文外表实为英文的表里不一的书体。我那时曾与日本计算机专家尝试输入英文字母,由电脑组成方块字。那时的电脑技术不能胜任汉字书写的复杂与敏感,出来的字不好看……几十年过去了,电脑字体专家们仍在为此做着努力,就更不用说打字机时代的机械拼装了。

我对此另外的体会,是1987年的《天书》创作。不少人都不明白这些“字”如此像汉字却没有内容。其实是因为,这些“伪汉字”的字素是携带内容的;我把类似“木”的符号与“水”的符号拼在一起,你一定会说这个字是表示自然的;把“工”与“刀”部拼在一起,你一定认为这个字是说人造物的。这让你自己首先相信,明明有这个字。这就像看到一张熟面孔,却叫不出他的名字。我利用了汉字的本性,让这些字更像它们自己。这是方块汉字与字素之间特有的“秘密”。

读到此书结语,我高兴地看到,墨磊宁教授将有下一本关于数字时代汉字输入的写作。独特的中文,在全球技术一体化的语境下,又将是一种怎样的特殊角色与作用?汉字在全球文明进程中,似乎总是承担着对机体健康生长有益的“怪基因”的作用;对整体文明推进起着调节或弥补缺失部分的作用;是“杠精”的角色,以使文明在被反问中,更平衡地往下走。

就像墨磊宁教授书中提到的:“随着中文计算机时代的来临,常用字法、拼合法和代码法这些曾经相对独立的模式之间本已松动的边界如今完全消融了,各种以其为基础的策略和实体也开始走向融合,汇聚成为新的技术语言形态。……中文输入是一种检索—组合过程,而非打字的打字—组合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计算机时代的中国就是一个速记员的国度。”从技术结果的表现上看,西文还在打字,中文已摆脱了“打字机”的体系,进入了看不见的电脑语言的运营中。

在机械时代,中文的复杂无疑成为一种“阻碍”,数字时代却成为一种可用因素,为“算法”识别、“算力”提速,提供了更多有用的识别信息。这体现在如今拼音、联想、词块、五笔等丰富多样的输入手段中,使中文输入快捷于拼音文字的输入速度。

可以说,在数字时代的今天,按键写作才开始交到了汉语圈所有需要写字的个人手里,之前只是行政公文才有权使用。上世纪90年代初,我的一位作家朋友曾组织过一次“作家换笔大会”,许多“爬格子”的作家从此扔掉了手中的笔。现在想来,这事还真具有历史节点性的意义——打字机出现200多年后,汉语圈才摆脱了个人手写的历史。

7年前我与团队开始了“AI电影项目”的实验,这个项目是艺术家与人工智能科学家合作开发的一个没有电影人(如导演、编剧、摄影师或演员等)参与的电影生成系统。在此提到此项目,我是想分享工作中的一次经历,有一回,我对电脑生成的剧本不满意,程序员说:“没关系,两天后电脑给你提供200个剧本。”这就是今天的“打字机”,它不仅帮你查错、修正语法,还替你写作。

人们很容易从手写中判断是谁的字迹;母亲可以从三个女儿的三封打字信件的节奏与轻重中分辨出,哪一封信是哪个女儿写的;到了电脑时代,就只剩下根据写者字体选择的不同,来判断写者的偏好。我相信,将来连按键的动作都不需要,连字体选择的机会都没有了。

对一段历史的分析与陈述,可帮助人们对未来走向的判断。这,正是墨磊宁教授这本书的意义所在。

 

2022年10月8日



导语摘要

    19世纪下半叶,在中国国门被强行打开、卷入世界洪流之时,以打字机、电报为代表应用的信息技术革命正在席卷西方。西文打字机不仅是时髦的书写工具,更是现代性的象征。

    以雷明顿打字机为代表的西文打字机开始征服全球,希伯来文、阿拉伯文、俄文、暹罗文等字母或音节文字纷纷自我裁剪、迎合潮流,唯独处理不了中国的汉字,这种5000年来一直坚持音–意–形一体的方块字。优越惯了的西方开启了全方位的围剿,蔑称“汉字没有现代性”!汉字是“无法培养科学”的“落后文字”!外界不绝的嘲讽和质疑,引发国内如潮的批判与否定,废除派喊出“汉字不死,中国必亡”!

    要证明汉字具有现代性,就必须发明中文打字机。然而,常用字多达5000个的汉字,该如何才能全部搬上键盘?一代代发明者,于狼狈、尴尬、挣扎、局限中实验和尝试,这场前赴后继的宏大“失败”,只为创造中文打字机——这个现代信息技术重要,却被严重忽视和曲解的发明。藉由它,诞生了如今的中文输入法,人机交互必不可少的工具。

    这是一段汉字反抗西方字母文字霸权的历史,更是一个古老文明面对全球现代化的故事;填补了活字印刷术和电脑时代中文输入法之间漫长而巨大的认知空白。



作者简介

作者


(美)墨磊宁(Thomas S. Mullaney),美国新生代汉学家,哥伦比亚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任斯坦福大学历史系教授,研究领域为中国近现代史。


译者


张朋亮,西南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翻译硕士,译有《天气预报》《全球化与澳门》等作品。


审校


刘钊,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国际文字设计协会理事,译有《字腔字冲》,审校有《笔下流金》等。


朱奎,任职于中央美术学院,文字设计作品有《天空体》《中国古典音乐》《满文二十四节气》等。



目录

引言:中文里没有字母


字母时代的中文


生存还是毁灭,不是这个问题


奇特的延续性


鸿沟中的现场记录


我们能否听到中文打字机说了什么?


关于史料来源


章 格格不入 


雷明顿时代之前的亚洲


技术语言想象力的坍缩


“雷明顿的全球版图”


“嗒记”和中文巨兽


第二章 谜一样的中文 


让排字工人坐下来:活版、常用字和语言包围战


如何拼写汉字?拼合活字与汉字的重新构想


明文的争斗:代码、符号主权和中文电码


二重中介:1871 年中文电码


委身于密文世界:超中介实验


第三章 全新的机器 


文书机器:谢卫楼与台中文打字机


基督的身体:谢卫楼中文打字机的常用字逻辑冲突


3000 字不到的现代性:周厚坤和他为中国民众设计的打字机


拼合活字的回归:祁暄与拼合式中文打字机


中文打字何去何从?


第四章 没有按键的打字机叫什么? 


从活字到活字打字机:舒震东打字机


开拓国内市场:商务印书馆与新产业的形成


消失的“男打字员”:中文文秘工作的性别尴尬


作为具身记忆的中文打字机


等待卡德摩斯:“中文注音字母”打字机的兴衰


世界博览会:介于模仿和他异之间的中文打字机


第五章 掌控汉字圈 


介于两种技术语言世界之间:假名、日语汉字和日文打字的两难历史


日产中文打字机,或是现代汉字圈的开端


侵权与爱国:俞斌祺和他的中文打字机


帝国的文书:日本打字员在中国


同文、同种、同打字机:“CJK”的战时起源


共谋与机遇:日军占领下的中文打字员


仿日以救中:双鸽牌打字机


第六章 QWERTY 已死! QWERTY 万岁! 


奇异的键盘


康熙可休矣:民国的“检字法问题”和输入的起源


问“道”


古代中国何以忽视了这一点:中文的本质与汉字检索


寻“戀”而不得法:杜定友和检字心理学


从搜索到搜索式书写


操作明快打字机:林太乙作为中国之女性“人人”


明快打字机的“失败”和输入的诞生


第七章 打字抵抗 


中国首位“模范打字员”


中国第二次白话文运动


中文打字和“民众科学”


去中心化,中心化?


打字抵抗


结语:通往中文计算机历史与输入时代 


参考资料


 



内容摘要

    19世纪下半叶,在中国国门被强行打开、卷入世界洪流之时,以打字机、电报为代表应用的信息技术革命正在席卷西方。西文打字机不仅是时髦的书写工具,更是现代性的象征。


    以雷明顿打字机为代表的西文打字机开始征服全球,希伯来文、阿拉伯文、俄文、暹罗文等字母或音节文字纷纷自我裁剪、迎合潮流,唯独处理不了中国的汉字,这种5000年来一直坚持音–意–形一体的方块字。优越惯了的西方开启了全方位的围剿,蔑称“汉字没有现代性”!汉字是“无法培养科学”的“落后文字”!外界不绝的嘲讽和质疑,引发国内如潮的批判与否定,废除派喊出“汉字不死,中国必亡”!


    要证明汉字具有现代性,就必须发明中文打字机。然而,常用字多达5000个的汉字,该如何才能全部搬上键盘?一代代发明者,于狼狈、尴尬、挣扎、局限中实验和尝试,这场前赴后继的宏大“失败”,只为创造中文打字机——这个现代信息技术重要,却被严重忽视和曲解的发明。藉由它,诞生了如今的中文输入法,人机交互必不可少的工具。


    这是一段汉字反抗西方字母文字霸权的历史,更是一个古老文明面对全球现代化的故事;填补了活字印刷术和电脑时代中文输入法之间漫长而巨大的认知空白。



主编推荐

作者

(美)墨磊宁(Thomas S. Mullaney),美国新生代汉学家,哥伦比亚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任斯坦福大学历史系教授,研究领域为中国近现代史。

译者

张朋亮,西南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翻译硕士,译有《天气预报》《全球化与澳门》等作品。

审校

刘钊,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国际文字设计协会理事,译有《字腔字冲》,审校有《笔下流金》等。

朱奎,任职于中央美术学院,文字设计作品有《天空体》《中国古典音乐》《满文二十四节气》等。



精彩内容

引言:中文里没有字母

吾等中国人欲言:夫打字机之区区长处,未足以引吾等弃吾国四千余年其秀异之经典、文学、历史于不顾。打字机乃适乎英文之发明,而非英文适乎打字机者也。

——《以西方视角看待东方》,载《中国留美学生月报》,1913年

我们正在见证中国的辉煌崛起,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又成为这一历程的一个新节点。观察者们已很熟悉过去20年中国在经济上取得的巨大成就,对其在科学、医学和技术等方面的进步可能也有所了解。然而之前从未有一个场合,能让中国向世界全面展现其在21世纪的实力和自信。8月8日是一个绝好的舞台。此次的圣火传递是奥运会历史上时空跨度长的一次(全程约13.7万公里,历时130天)。此外,仅开幕式当天,就有大约1.5万名表演者参与,耗资3亿美元。1如果把整个奥运会考虑在内,包括在北京以及其他城市大规模修建的基础设施,总预算将达到440亿美元。2

人们津津乐道于这一奇观的巨大成本——演员开支、电费、食宿费、服装设计费、场务以及张艺谋导演的薪酬等等——这么说或许有些奇怪,但这场盛会可能只有一个真正具有颠覆意义的时刻,它耗资少,也容易被人们忽视。那就是在“鸟巢”田径赛场的跑道上进行的各国代表团的入场式。

按照奥运会的传统,个入场的是希腊代表团。希腊是奥运会的发源地,这项活动初是为了致敬古希腊社会,及其作为西方民主、科学、理性和人文精神发源地的崇高地位。此外,奥运会入场式还以另一种巧妙的方式表达了对希腊的敬意:各国代表团入场时所遵循的字母顺序。在《西方文化的起源》(Origins of Western Literacy)一书中,埃里克·哈夫洛克(Eric Havelock)将希腊字母称为一项具有革命性意义的发明,优于所有既往的书写系统,包括作为希腊文和其他所有字母文字起源的腓尼基文。3著名历史学家、哲学家、美国现代语言协会(Modern Language Association)的前主席沃尔特·翁(Walter Ong)认为,希腊人对腓尼基字母的采用和改造是一种民主化的力量,因为“年龄尚小、词汇量有限的孩童也能学会希腊字母”4。也有一种争议较大的观点是从神经学角度出发的,认为希腊字母的发明激活了人类一直处于休眠状态的左脑,从而开辟了人类自我实现的新纪元。5鉴于希腊为人们带来了“我们伟大的字母”,每隔两年,人们都会在夏季奥运会和冬季奥运会的开幕式上向其致敬。

1921年,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首次以书面形式确定了各参赛国的入场规则。6该章程提道:“参赛的各国代表团在入场时,必须在队首展示带有国家名称的标牌以及国旗。”同时还有一条附注:“(参赛各国按照字母顺序入场)”7。直到1949年,为了进一步彰显奥运会的世界性理念,人们对相关章程稍做调整,并一直沿用至今。

修订后的章程规定,主办国有权按照主办国语言的字母顺序组织开幕式的入场式。8这次修订表明,国际奥委会用实际行动让这一国际盛会的规则变得相对化,从而实现了一种普遍化。

在1964年东京奥运会上,假如当时日本决定采用日语汉字(日文里一种来源于中国汉字的字符)或假名(日文的表音部分,包括平假名和片假名)的顺序,全球的电视观众或许就能目睹一种非西方的、非字母文字的入场顺序,不过他们当时还是采用了英文字母顺序。直到1988年的汉城奥运会,这一庄严的奥林匹克传统仪式才首次采用了非西方的字母顺序。韩语中个音节是?(ga),所以排在希腊之后是加纳(??,Gana),然后是加蓬(??,Gabong)。9

2008年,希腊代表团按惯例首先进入“鸟巢”。电视解说员鲍勃·科斯塔斯(Bob Costas)、马特·劳尔(Matt Lauer)、汤姆·布罗考(Tom Brokaw)以及其他嘉宾对这次开幕式做了全程讲解。他们滔滔不绝,谈论的话题非常广泛,诸如儒学、唐朝的世界主义、太极、明朝的航海家和探险家郑和、书法、中国西北部敦煌石窟群的佛教壁画,以及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等等。10谈话中偶尔也会跳出一些不合时宜的措辞。虽然有些可爱的失误,但紧跟实况的解说员还是不多见的。

然而,这种热闹的解说和第二个国家代表团——几内亚代表团入场时那段长达45秒的彻底宕机形成了鲜明对比。解说员们突然乱了阵脚。

 

科斯塔斯:接下来入场的是几内亚代表团。因为中文里没有字母,所以,如果以为各国代表团会按照以往通常的顺序依次入场的话,您可能需要再琢磨一下了。

劳尔:是的,不好使了。这次是根据每个国名的汉字笔画数来定的(轻声一笑),所以你可能会看到一个以“A”开头的国家后面跟着一个以“R”开头的国家,反之也有可能。因此,我们将在屏幕下方提供图示,帮助大家理解……哪个国家即将入场。

 

希腊(Greece)、几内亚(Guinea)、几内亚比绍(Guinea-Bissau)、土耳其(Turkey)、土库曼斯坦(Turkmenistan)、也门(Yemen)、马尔代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