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动态图形设计
  • 动态图形设计
  • 动态图形设计
  • 动态图形设计
  • 动态图形设计
  • 动态图形设计
  • 动态图形设计
  • 动态图形设计
  • 动态图形设计
  • 动态图形设计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动态图形设计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52.34 7.7折 68 全新

库存34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倪洋

出版社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ISBN9787558624001

出版时间2022-1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68元

货号29492401

上书时间2024-11-01

兴文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艺术对动静变化的揭示,往往是永恒的主题。人类原本就生活在动态的环境中,并且不断地成长生存。一切有关于动的形态,借由人类的智慧与技术,逐渐影响我们对它的认知与认同。从城市里安装在高楼大厦上的巨型荧幕,到每个人手里的智能设备,如今电子屏幕涵盖了现代人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可穿戴设备、语音技术以及智能设备等方面随着信息传播媒介的不断进化,人类对信息的体验感受越来越丰富和立体。而运动是引起人们视觉注意有效的方法之一。
为何要“动态”,这是我们每次创作前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在创作动态作品时我们并不想表现出技术的痕迹,人们关注动态,但不会关注动效是如何制作的,设计师不需要炫耀各种特效,我们永远不能将技术作为作品的基础,内容与体验才是永恒持久的。对于交互作品,如何把握住由静态向动态转移的过程尤为重要。“动态”不仅是设计师对设计过程的“动态”把握,也是对用户不断变化需求的“动态”把握,更是对发展的社会语境的“动态”把握,只有在此之上的动态设计才是有意义的,我们才可以拥抱不同设备与平台所带来的机会。
何时要“动态”?文中章带领我们一起凝望运动图形发展历程中几颗特别闪耀的星辰;第二章动态元素分析帮助我们建立通往作品内在律动的桥梁;第三章剖析了基本运动规律,并解构了转场。阅读完这三章我们可以结合创作反思一下 “动态”的时机。
如何呈现“动态”,是我们重点探讨的部分。文中第四章讨论了节奏的控制,其中无限循环部分展示了魔幻的德罗斯特效应,时间和空间上距离甚远的艺术遥相呼应,在重复的现象之下,又暗含着一条连续演化的脉络。第五章将文字的运动结合图形的转换,我们将学会分解、聚散、嫁接、融合、渐变等结构方式变化,以及二维与三维空间的转换;第六章探索音乐旋律的视觉再现,视觉与音乐符号的转换也表达了设计师对数字信号、数据、代码的深刻反思。
视觉传达设计的范畴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而不断拓展,动态图形设计是一种基于时间轴的视觉传达设计,它综合了现代图形设计和影像设计的美学原则,将影像、图形、图像、文字、声音都集为一体。动态品牌设计、动态海报设计、动态信息设计、交互界面设计等都成为现代视觉设计领域的重要组成。动态图形设计具有很强的实验性,我们设计的媒介一直在演变,设计需要改进与解决问题,适应不断变化的需要。本书第七章的案例呈现了部分学生的作品,展现了这些不墨守成规的设计新生代对动态设计的理解,希望提供回归设计本质思考与创新实践可能性的参考,也试图让作品每一细节都成为灵感激发的原点,成为情感的寄托之所。
撰写此书恰逢上海疫情爆发之际,每日与图形交流弥补了社交隔离带来的生活空白,无声无息中几个小时,几天,几周就过去了,日出日落只被三餐打断,虽然时、天、周、月的时间刻度慢慢抹去,我也静心完成了此书。编辑张璎复工天就兴奋地与我交流出版事宜,而我的研究生赵婕留在学校足不出户,耐心地为此书一次一次排版,努力实现我提出的“静态的流动感”,相信读者也能在抽象的符号、点点的细节间,一起感受图形的运动、思想的流动。



作者简介

倪洋,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设计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纽约大学交互艺术专业访问学者、美国波尔大学美术学院访问学者、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访问学者。
出版多部教材:《网页设计》、《平面构成》、《影视后期合成特效》等,其中《网页设计》指定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十二五”规划教材;《网页设计》(第四版)获得上海市普通高校优秀教材奖。翻译专著《摄影小史》(瓦尔特·本雅明著)、《摄影与摄影批评家:1839年到1900年的文化史》(玛丽·沃纳·玛利亚著)。2014年、2017年、2021年先后获得上海师范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奖。
先后主持jiaoyubu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高校数字化艺术设计项目;多幅动态海报作品编入艺术类杂志,多篇论文发表于核心期刊;参与企业数字化项目与多媒体设计实践工作。



目录



内容摘要

(一)运动图形发展简史

对运动图形表现语言的探究,一方面是研究物、技术、艺术与现实之间的关联;另一方面也是寻找过去的艺术与现在的联系,窥探未来的艺术发展之路。探寻之路,仿佛凝视本雅明比喻的“星座”:天空中的星聚合在一起,看起来仿佛一个平整的平面,但实际包含了巨量的时空差异,星座形成了时间和空间的奇妙聚合,不同的过去与现在并置挤压在一起,时间被转换为空间,瓦解了惯常的线性历史。

在众多的视觉和媒体景观中,来自不同时间的影像被并置、压缩、重新联结成新的图景。我们一起凝望运动图形发展历程中几颗特别闪耀的星星,它们不能代表整个星空,却发散出独特的光芒。

1.洞穴壁画

现代艺术的发展与史前艺术的发现存在某种关联,史前艺术史家们试图从各种角度揭开谜团。我们发现,洞穴艺术基本上是在线条图案再现概念的基础上按照某种秩序在平面上展开的。那原始初民为什么要把自己的知觉经验表现在石壁上?创作的原动力是什么?表现的是什么?

原始美术的源头多让人联想到沉浸在幽暗洞穴中的原始壁画,当人们拿着火把走入深邃的洞穴之时,不免感受到火与油脂交融的时空信息。一幅幅画卷似乎更应该被称为原始动画,层层的画面叠加在一起寓意流动的时间,表达了先民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1940年,在法国韦泽尔峡谷,四位少年玩耍时意外地发现了拉斯科(Lascaux)洞穴。洞穴内有丰富的壁画,为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的作品,距今18000-10000年。以拉斯科史前洞穴为例,以同样的风格绘制的符号在遗址上一次又一次出现。这些符号是非常基本的图形,如直线、圆形和三角形,但很多更复杂的设计也在诸多地点出现。跨地域和时间出现的雕刻符号,具备了符号化和文字化倾向,这些雕刻从单纯的“图”变成了“语”。

拉斯科洞穴壁画另一大特点是物象重叠。洞穴壁画中动物的具体动作形态很有限,但它们大部分看上去非常写实,而且很多反复绘制的动物头部或肢体在一定条件下甚至会产生动画效果,如同史前的“电影银幕”。在火把摇曳的亮光中,马看起来不再是静态的,马尾巴、四蹄或头部会随着火把光影的变化呈出多姿的样貌,如同电影的效果,它们“活”在洞穴的岩壁上。

考古学家还发现,壁画往往位于距洞口数公里的洞穴深处。艺术品在洞穴中的具体位置,常常是回声最大的区域。法国考古学家伊艾戈·雷茨尼科夫和米歇尔·多瓦以三个八度音的音调试验洞穴的回声,实验证明回声最大处很可能藏有绘画或雕刻。这似乎暗示绘画、雕刻与音乐有着天然的联系。(如图2)

岩壁为图像服务,是作画者窥视另一个世界的通道,视觉的符号性、听觉的关联性和跨越时空的能力在洞穴艺术中体现出来,也是人类精神的第一次集中而卓越的体现。

……



主编推荐

倪洋,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设计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纽约大学交互艺术专业访问学者、美国波尔大学美术学院访问学者、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访问学者。
出版多部教材:《网页设计》、《平面构成》、《影视后期合成特效》等,其中《网页设计》指定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十二五”规划教材;《网页设计》(第四版)获得上海市普通高校优秀教材奖。翻译专著《摄影小史》(瓦尔特·本雅明著)、《摄影与摄影批评家:1839年到1900年的文化史》(玛丽·沃纳·玛利亚著)。2014年、2017年、2021年先后获得上海师范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奖。
先后主持jiaoyubu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高校数字化艺术设计项目;多幅动态海报作品编入艺术类杂志,多篇论文发表于核心期刊;参与企业数字化项目与多媒体设计实践工作。



精彩内容

艺术对动静变化的揭示,往往是永恒的主题。如今科技环境发生了变化,信息传达的范围、速度与效率都产生了质的飞跃。各种思潮与技术的介入使得图形设计变得多元化与跨学科发展。动态图形设计打开了时间维度,它跨越了视觉传达、动画、数字媒体和新媒体、视频艺术诸多领域,逐渐成为了一种新兴的设计艺术形式。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对于动态设计更是充满了强烈的求知欲,笔者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编著此教材,将文字与图形设计放置在时间的维度下探讨,创新性地引入听觉的视觉化表达,层层推进综合项目的应用。希望该教材能引导读者主动地思考图形设计与动态艺术之间的关系,带领读者一起感受图形的运动、思想的流动。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