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战争论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战争论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46.85 6.0折 78 全新

库存35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卡尔· 冯· 克劳塞维茨,果麦文化 出品

出版社上海文化出版社

ISBN9787553524351

出版时间2021-12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78元

货号29344581

上书时间2024-11-01

兴文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战争论》是西方近代军事理论经典,是作者克劳塞维茨在总结以往战争尤其是拿破仑战争的基础上创作而成。经过数百年的历史考验,其中的核心思想至今日仍经久不衰。书中包含的智慧和思辨方式,被广泛用于政治、经济、外交等领域。作者克劳塞维茨直言,本书的科学性就在于探讨战争的实质,指出战争同构成它们的那些事物之间的联系。我们绝不想回避哲学的结论,但当它们不足以说明问题时,作者宁愿放弃它们,而采用经验中相应的现象来说明问题。



商品简介

  
  《战争论》是西方近代军事理论经典,是作者克劳塞维茨在总结以往战争尤其是拿破仑战争的基础上创作而成。经过数百年的历史考验,其中的核心思想至今日仍经久不衰。书中包含的智慧和思辨方式,被广泛用于政治、经济、外交等领域。作者克劳塞维茨直言,本书的科学性就在于探讨战争的实质,指出战争同构成它们的那些事物之间的联系。我们绝不想回避哲学的结论,但当它们不足以说明问题时,作者宁愿放弃它们,而采用经验中相应的现象来说明问题。



作者简介

  
  卡尔· 冯· 克劳塞维茨(Karl von Clausewitz)
  1780.6-1831.11
  德国军事理论家,柏林军官学校校长,普鲁士军队参谋长。
  曾参加反拿破仑战争,经历过奥施塔德会战、林尼会战等著名战役。
  耗费12年写作《战争论》,被誉为"西方兵圣"。
  1831年11月因病逝世。之后他的妻子玛丽整理出版了《卡尔?冯?克劳塞维茨将军遗著》,其中就包括《战争论》。


  译者
  綦甲福,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语言文学专业博士,德国埃森人文科学研究所、杜伊斯堡-埃森大学访问学者。原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德语语言文学专业教授,现任青岛大学外语学院德语系主任。主要从事应用语言学、跨文化交际、翻译理论与实践、德国文化与国情的教研工作。
  阮慧山,生于八闽之地的建溪之畔,就学于北方,德语、翻译理论与实践专业。后或辗转于大江南北、或客居于异国他乡。曾任教师、翻译、经理等职,然蹉跎多年,一事无成。唯有寥寥译作,虽自知谬误纰漏之处甚多,亦或可聊以自慰。



目录
作者自序

关于修改《战争论》计划的两个说明

初版序

篇 论战争的性质

章 什么是战争

第2章 战争中的目的和手段

第3章 军事天才

第4章 论战争中的危险

第5章 战争中的劳累

第6章 战争中的情报

第7章 战争中的阻力

第8章 结束语

第二篇 论战争理论

章 军事艺术的区分

第2章 关于战争理论

第3章 军事艺术和军事科学

第4章 方法主义

第5章 批判

第6章 关于史例

第三篇 战略概论

章 战略

第2章 战略要素

第3章 精神要素

第4章 主要的精神力量

第5章 军队的武德

第6章 胆量

第7章 坚忍

第8章 数量上的优势

第9章 出敌不意

0章 诡诈

1章 空间上的兵力集中

2章 时间上的兵力集中

3章 战略预备队

4章 兵力的合理使用

5章 几何要素

6章 军事行动中的间歇

7章 现代战争的特点

8章 紧张与平静

第四篇 战斗

章 概要

第2章 现代会战的特点

第3章 战斗概论

第4章 战斗概论(续)

第5章 战斗的意义

第6章 战斗的持续时间

第7章 决定战斗胜负的时刻

第8章 战斗是否须经双方同意

第9章 主力会战:主力会战的决战

0章 主力会战(续):胜利的影响

1章 主力会战(续):会战的运用

2章 利用胜利的战略手段

3章 会战失败后的撤退

4章 夜间战斗

第五篇 军队

章 概要

第2章 兵团、战区和战局

第3章 兵力对比

第4章 各兵种的比例

第5章 军队的战斗队形

第6章 军队的一般配置

第7章 前卫和前哨

第8章 先遣部队的行动方法

第9章 野营

0章 行军

1章 行军(续)

2章 行军(续)

3章 舍营

4章 给养

5章 作战基地

6章 交通线

7章 地区和地貌

8章 制高

第六篇 防御

章 进攻和防御

第2章 进攻和防御在战术领域的相互关系

第3章 进攻和防御在战略领域的相互关系(续)

第4章 进攻的向心性和防御的离心性

第5章 战略防御的特点

第6章 防御的手段

第7章 进攻和防御的相互作用

第8章 抵抗的方式

第9章 防御会战

0章 要塞

1章 要塞(续)

2章 防御阵地

3章 坚固的阵地和营垒

4章 侧面阵地

5章 山地防御

6章 山地防御(续)

7章 山地防御(续)

8章 江河防御

9章 江河防御(续)

第20章 沼泽地防御和泛滥地防御

第21章 森林地防御

第22章 单线式防御

第23章 国土的锁钥

第24章 侧翼活动

第25章 向本国腹地撤退

第26章 群众武装

第27章 战区防御

第28章 战区防御(续)

第29章 战区防御(续):逐次抵抗

第30章 战区防御(续):不求决战的战区防御

第七篇 进攻(草稿)

章 与防御相关联的进攻

第2章 战略进攻的特点

第3章 战略进攻的目标

第4章 进攻力量的削弱

第5章 进攻的顶点

第6章 消灭敌人军队

第7章 进攻性会战

第8章 渡河

第9章 对防御阵地的进攻

0章 对设防营垒的进攻

1章 山地进攻

2章 对缺乏纵深的防线的进攻

3章 灵活机动

4章 对沼泽地、泛滥地和林地的进攻

5章 寻求决战的战区进攻

6章 不寻求决战的战区进攻

7章 对要塞的进攻

8章 对运输队的攻击

9章 对在宿营地中的敌人军队的进攻

第20章 牵制性进攻

第21章 入侵

附录 关于胜利的顶点

第八篇 战争计划(草稿)

章 引言

第2章 绝对战争和现实战争

第3章 战争的内在联系与目的

第4章 对战争目标的进一步确定:打垮敌人

第5章 对战争目标的进一步确定(续):有限目标

第6章 政治与战争目标

第7章 有限目标的进攻战

第8章 有限目标的防御战

第9章 以打垮敌人为目标的战争计划

内容摘要

  
  《战争论》是西方近代军事理论经典,是作者克劳塞维茨在总结以往战争尤其是拿破仑战争的基础上创作而成。经过数百年的历史考验,其中的核心思想至今日仍经久不衰。书中包含的智慧和思辨方式,被广泛用于政治、经济、外交等领域。作者克劳塞维茨直言,本书的科学性就在于探讨战争的实质,指出战争同构成它们的那些事物之间的联系。我们绝不想回避哲学的结论,但当它们不足以说明问题时,作者宁愿放弃它们,而采用经验中相应的现象来说明问题。



主编推荐

  
  卡尔· 冯· 克劳塞维茨(Karl von Clausewitz)
  1780.6-1831.11
  德国军事理论家,柏林军官学校校长,普鲁士军队参谋长。
  曾参加反拿破仑战争,经历过奥施塔德会战、林尼会战等著名战役。
  耗费12年写作《战争论》,被誉为"西方兵圣"。
  1831年11月因病逝世。之后他的妻子玛丽整理出版了《卡尔?冯?克劳塞维茨将军遗著》,其中就包括《战争论》。

  译者
  綦甲福,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语言文学专业博士,德国埃森人文科学研究所、杜伊斯堡-埃森大学访问学者。原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德语语言文学专业教授,现任青岛大学外语学院德语系主任。主要从事应用语言学、跨文化交际、翻译理论与实践、德国文化与国情的教研工作。
  阮慧山,生于八闽之地的建溪之畔,就学于北方,德语、翻译理论与实践专业。后或辗转于大江南北、或客居于异国他乡。曾任教师、翻译、经理等职,然蹉跎多年,一事无成。唯有寥寥译作,虽自知谬误纰漏之处甚多,亦或可聊以自慰。



精彩内容

  
  关于修改《战争论》计划的两个说明
  1827年7月10日的说明
  我认为,已经誊写清楚的前六篇只是一些还很不像样子的素材,必须重新改写。改写时,要在全书各处都能清楚地看到两种不同的战争,只有这样,一切思想才会获得更精确的含义、更明确的方向和更具体的运用。这两种不同的战争是:以打垮敌人为目的的战争(这可以是让敌人在政治上无助,或者使他无力抵抗,迫使对方签订任何一个和约)和仅仅以占领敌国边境一些地区为目的的战争(这可以是为了占有这些地区,也可以是把这些地区作为在签订和约时有用的交换手段)。当然,在这两种战争之间必然有一些过渡性的战争,但是这两种战争完全不同的特点必然贯穿在一切方面,其中互不相容的部分也必然会区分出来。
  除了指出上述两种在战争中实际存在的差别以外,还必须明确地肯定这种实际上同样是必不可少的观点:战争无非是国家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延续。处处都坚持这个观点,我们的研究方向就会一致,一切问题也就比较容易解决。虽然这个观点主要在第八篇中才得以充分展现,但在篇中已经透彻地加以阐明,而且在改写前六篇时也要发挥作用。对前六篇做这样的修改,将会剔除书中的一些糟粕,弥补一些漏洞,而且可以把一些一般性的东西归纳成具有比较明确的思想和形式。
  第七篇《进攻》(各章的草稿已经写好)应该看作是第六篇的映射,并且应该根据上述更明确的观点立即进行修改。这样,这一篇在以后就可以不必再修改了,甚至可以作为改写前六篇的标准。
  第八篇《战争计划》(即对组织整个战争的总论述)的许多章节已经草拟出来。但这些章节甚至还不能算作真正的素材,而只是对大量材料进行粗略加工。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能在工作中明确重点。这个目的已经达到。我想在完成第七篇以后,立即着手修改第八篇,修改中主要是贯彻上述两个观点,并且对所有材料进行简化,但同时也要使它们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我希望这一篇能够澄清某些战略家和政治家头脑中的模糊观念,至少要向他们指出问题的关键在哪里,以及在一次战争中到底应该考虑什么问题。
  如果在修改第八篇的过程中能使我的思想更加明确,又能恰当地确定战争的重大特征,那以后就可以比较容易地把这种精神带到前六篇,让战争的这些特征在那里也随处可见。只有这样,我才会着手改写前六篇。
  假如我过早去世因而中断了工作,那么现有的一切当然只能是一堆不像样的思想材料了。它们将会不断地遭到误解和肆意的批评。在这些问题上,每一个人都认为自己的想法很完美,可以写下来发表,并认为它们就像一加一等于二一样毫无疑问。如果他们也像我一样花费这么多精力,长年累月地思考这些问题,并且经常把它们同战争史进行对照,那他们在进行批评时就会比较慎重了。
  尽管这部著作还没有完全成形,我仍然相信,一个没有偏见、渴望真理和追求信念的读者,在读前六篇时不会看不见那些经过多年的思考和对战争的热心研究所获得的果实,而且还会在书中发现一些在战争理论中可能引起变革的重要思想。
  未完成的说明,估计写于1830年
  在我死后,人们将会发现的这些论述大规模战争的手稿,像目前这个样子,只能看作是对那些用以建立大规模战争理论的材料搜集。其中大部分我是不满意的,而且第六篇还只能看作是一种尝试,我本来准备对这一篇进行彻底改写并另找论述的方法。
  但是我认为,在这些材料中一再强调的主要问题对考察战争来说是正确的。通过面对实际生活、从自己的经验和同一些优秀军人的交往中得到的教益,这些问题是我经常进行多方面思考的成果。
  第七篇是谈进攻,这些问题只是被仓促地写了下来。第八篇谈战争计划,我原打算在这里特别阐述一下战争中的政治和人的有关问题。
  我认为篇第1章是全书完成的一章。这一章至少可以指明我在全书都想遵循的方向。
  研究大规模战争的理论(或称战略)有特殊的困难。可以说,只有极少数人对其中各种问题有清楚的概念,即了解其中各种事物之间的必然联系。在行动中,大多数人仅仅以迅速的判断为根据,而判断有的很正确,有的就不那么正确,这是由人的才能高低决定的。
  所有伟大的统帅就是这样行动的,他们的伟大和天才部分地表现为他们的判断总是正确的。因此,在行动中人们将永远依靠判断,而且单靠判断也就足够了。但是,如果不是亲自行动,而是在讨论中说服别人,那就必须有明确的概念并指出事物的内在联系。由于人们还很缺乏这方面的素养,所以大部分的讨论只是一些没有根据的争执,结果不是每个人各持己见,就是为了顾全对方而和解,走上毫无价值的折中之路。
  在这些问题上有明确的观念并不是毫无用处,而且一般说来,人们都倾向于要求明确性和找到事物间的必然联系。
  为军事艺术建立哲学理论非常困难,人们在这方面所做的许多失败的尝试使大多数人得出这样的结论:建立这样的理论是不可能的。因为这里研究的内容无法通过固定法则来涵盖。如果不是有很多毫无困难就可以弄清楚的原则的话,我们或许会同意这种看法,并放弃建立该理论的任何尝试。这些原则是:防御带有消极目的,却是强而有力的作战形式,进攻带有积极目的,却是比较弱的作战形式;大的胜利同时决定着小的胜利,因此战略的效果可以归结到某些重心上;佯动是比真正的进攻较弱的一种兵力运用,因此只有在特定条件下才能采用;胜利不仅指占领地区,还包括破坏军队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后者在大多数情况下只有在会战胜利后的追击中才能实现;经过战斗而取得的胜利效果总是的,因此从一个战线和方向突然转移到另一个战线和方向,只能看作是一种迫不得已的下策;只有在具有全面优势或者在交通线和退却线方面比敌人占优势时,才能考虑迂回;同样,只有在上述情况下才能占领侧面阵地;进攻力量在前进过程中将逐渐削弱。



媒体评论

  
  克劳塞维茨的战争学说,无论从形式上还是内容上看,都是有史以来有关战争的论述中的见解。--普鲁士将军施利芬
  目前我正在读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哲理推究的方法很奇特,但书本身是很好的。--恩格斯
  克劳塞维茨的巨著《战争论》,可能在许多年里,将要成为一切认真从事战争与和平研究的人的基本典籍。--英国军事历史学家迈克尔·霍德华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