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402.94 6.7折 ¥ 599 全新
库存3件
作者夏林
出版社天地出版社
ISBN9787545538373
出版时间2021-01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599元
货号29209772
上书时间2024-11-01
取景框里的诗和远方
1
每个人心中都装着诗和远方。
远方有多远?我在境外走过远的路,北到芬兰的罗瓦涅米,已经进入出现极昼现象的北极圈,看得到拉雪橇的驯鹿;南到智利的圣地亚哥,从北京出发要辗转乘坐飞行30个小时的航班。
都说美的风景在路上。
从巴西热带雨林里的伊瓜苏瀑布,到冰岛皑皑雪原上的蓝湖温泉,从伊斯坦布尔海峡边的蓝色清真寺,到美如帆影的悉尼歌剧院,从墨西哥玛雅文明日月金字塔,到高棉古都的王城旧址吴哥窟……
人在旅途的诸般感受是难以言述的,只有置身其间,才能体验到这个大千世界的五色斑斓。
维也纳霍夫堡皇宫对面的玛丽亚·特利莎广场,有一座皇家艺术史博物馆。那富丽堂皇的拱顶式殿宇,浩如星海的国宝级馆藏,让人不难体会到统治欧洲数百年之久的哈布斯堡王朝博大深厚的底蕴。博物馆内珍藏着古埃及帝王的石棺、古希腊大理石的雕塑,还有中世纪欧洲皇室的御用奢侈品,如柯西莫一世使用过的镶嵌珠宝的纯金盐碟,就是著名工匠留下的艺术杰作。博物馆的核心区域是艺术画廊,从拉斐尔、提香、勃鲁盖尔、丢勒、委拉斯凯兹到鲁本斯、伦勃朗、维米尔,大师的绝版原作比比皆是,几乎囊括了15世纪到18世纪古德意志、尼德兰、弗拉芒和文艺复兴时期、巴洛克时代所有著名画派的代表作。
走在艺术殿堂光线幽暗的长长甬道里,仿佛是从尼罗河顺流而下,一路上的旖旎风光让你目不暇接,人类文明星汉灿烂的夜空令人浮想联翩。
至今还清楚地记得在罗马教廷感受到的惊诧,我就是在那里次亲眼见到了米开朗琪罗的名作《哀悼基督》。那是用一整块意大利卡拉腊大理石琢刻成的不朽雕塑,就陈放在圣彼得大教堂的主殿一侧。在大师的凿刀下,冰冷坚硬的岩石变成光滑丰腴的人体,竟然有了肌肤的温度和弹性。
剑桥大学有座著名的木桥,桥头有块《再别康桥》的诗碑:“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在康桥边读到徐志摩的诗句,一时间仿佛光阴倒流,这位有故事的民国诗人离我们不再那么邈远。
走进日本奈良的唐招提寺,穿过朴素广沉的金堂回廊,仰望大气雄浑的斗拱飞檐,似乎能触摸到那个远去的盛唐朝代。鉴真和尚东渡扶桑后主持建造的这座千年古刹里,至今存放着他圆寂时结跏趺坐的干漆像。大师西去,琼花犹在,鉴真和尚家乡扬州的琼花,就被移栽在御影堂前的供华园里。1000多年过去,每逢春季,团团簇簇的洁白琼花仍在唐招提寺盛开绽放。
拜访获得诺贝尔奖的诗人聂鲁达的海滨故居那天,我走过一间间展室,仿佛一步步走进了这位写过《船长的诗》的智利外交家的内心世界。从法国赠送的航海望远镜,到加勒比海盗船上的船首女神像,还有房前安放的那艘面朝大海的桅杆木船,主人出任驻外使节的生涯中带回的每一件纪念品,似乎都在讲述同一件事:每天迎着朝阳扬帆出海,才是伴随诗人一生的心愿……
为了能居高临下鸟瞰一座城市的全貌,我常常一阶阶地登上当地教堂的塔楼,尼康D3X相机的尼龙背带每次都被汗水湿透。
在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我乘电梯来到穹顶层,又沿仅容一人侧身通过的狭窄楼梯盘旋而上,共攀爬相当于20层楼高的312级台阶后,方登临塔顶,如愿以偿地拍摄到了全景照片。让我深有体会的是,只有站在教堂的塔楼之上,才能看清巴洛克艺术之父贝尼尼主持建造的柱廊广场的设计宗旨——这个位于圣城中心的世界美罗马广场,能够容纳30万教众,由284根圆柱和88根方柱排列组成的椭圆形柱廊,像两只敞开的巨大臂弯,使远道来的朝圣者顿生被紧紧拥抱的温暖。
科隆大教堂,是我徒步攀登过的的宗教建筑。那天我终于来到高耸在565级台阶上的顶楼,喘息未定地眺望从天际流淌过来的莱茵河,蓦然对哥特式建筑的寓意有了切身的体验。这座“世界上完美哥特式教堂”,全部用磨光大理石垒砌,陡峭的尖拱窗耸峙成拱廊式屋顶,托举起凌空升腾的双塔楼顶,充满挺拔向上的力量。不难看出,这样的设计理念,一定是为了把芸芸众生的视线引向天际,满足尘世间与上帝沟通的渴望。
喜欢那些山环水绕的异乡古镇。东临太平洋的阿卡罗阿,湖畔人家透着英伦水乡式的闲适;阿姆斯特丹郊外的羊角村,流水绕柴扉,人家尽枕河;德国古堡之路上的罗滕堡,中世纪的城墙围绕五颜六色的老城古屋,宛如环抱着一个美丽的童话;哈尔施塔特,这座阿尔卑斯山雪峰脚下的小镇,精巧的基督教堂尖顶钟塔临水耸立,波光粼粼的绿色湖面上,不时有高傲的天鹅游弋,这幅构图经典的风景照片,被风光摄影界昵称为“天堂明信片”……
登上克鲁姆洛夫小镇的制高点古堡塔,俯瞰被伏尔塔瓦河环抱着的一片橙黄色屋顶,让人不免有恍如隔世之感,瞬息间方又惊觉,这穆夏装饰画般的美景,竟存在于真真切切的现实生活中。
久居城市,守着一张排满稿笺的办公桌,我曾经很久都没有抬头看过天上的白云。摄影,却把人和大自然一下子拉近了。拎台相机上路,你会开始不由自主地关注起天气,观察每天的朝晖夕照,留心身边的春花秋月,特别期盼有白云蓝天相伴。
旅行摄影甚至使人对异域的色调越发敏感起来。稍加留意就不难看出,不同城市的颜值是不一样的,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肤色和肌理:布拉格的建筑色彩鲜亮,夕阳辉映中呈现一片耀眼的金红;伯尔尼的城市基调清淡,古朴中有一份高贵的典雅;波茨坦无忧宫的宫墙一派娇嫩的鹅黄,名称和颜色都让人赏心悦目;哥本哈根的皇家建筑则风格内敛,宫殿的屋脊一律浅淡的青铜色;印度的泰姬陵远远看去,是一个用通体洁白的大理石镶嵌成的梦,但细细观察,圆弧形拱顶大理石的表面,还有层细腻的花纹,在落日的斜晖下凹凸有致,呈现出淡雅的浅浮雕之美。
如果说阅读的理由是可以摆脱平庸,那么对我而言,旅行的好处,就是能暂时离开那张等因奉此的办公桌。
在新西兰流连忘返的日子,从南岛到北岛,从黎明到黄昏,从峡湾间的百丈飞瀑,到雪山上的千里暮云,南行一路,领略了苍莽大地的磅礴静美。
还有罗马尼亚的那个傍晚,在锡比乌市政广场酒吧闲坐小酌,突然听见教堂晚祷的钟声“铛铛铛”地敲响,内心蓦然体验到无法言说的一片空灵……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在多瑙河之夜,船舶穿过中欧平畴沃野,头顶一片繁星闪烁,我方才意识到,在城市里,已经很久很久没有见过如此璀璨的星空了。
走过很多路,见过很多人,到过许多城堡,看过许多风景,一生里有这些旅行经历,是一笔很难估值的人生财富。
2
“诗和远方”中的诗是什么?无非是人世间的诗情和画意——或许是旅途中油画般的路边风景,或许是驿站里短暂的诗意栖居。
旅途中总会看到美丽得惊人的风景,让我沉浸其中。但人又是健忘的,犹如炎炎夏日掬捧在手掌中的泉水,当你感受沁凉的水花滑过指尖的瞬间,幸福的感觉便涌向全身,而旅途结束了,记忆也就淡忘了,恍如指缝间漏掉的水,唯剩下若有若无的印渍。时过境迁,只有重新翻看照片的时候,你才会忽然想起,自己还到过这样美好的地方,看到过这样充满异乡情调的小城,竟然还在这样清爽雅致的街道上散过步。于是,记忆重又鲜明起来,幸福的感觉再次涌到心间。
岁月是一场没有回程的旅行。网上有句话:“保存葡萄好的办法是把葡萄酿成酒,保存日子的好办法是把日子过成诗。”我不知道有多少人能把日子过成诗,但对自己来说,保存生命之旅记忆的好办法,就是把“诗和远方”放进取景框。
生活不仅仅是我们活过的日子,更是我们能记住的日子。媒体人爱说一句话:“一图胜千言”,说的是一张照片的信息含量往往很大。人总要有自己的过去,照片是你过去的载体。拎台相机走天下,从现在起,就开始养成随手拍摄并标注日期、筛选存储的习惯,虽是举手之劳,却将使你获益终身。
其实令人心旌摇荡的,还是拍照时曾经有过的瞬间激情。
我喜欢布拉格,每每想到这是米兰·昆德拉著作我所钟爱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所写的地方,心就无比惆怅,沉浸在对东欧往事的遐想之中。记得在布拉格的那个傍晚,为了拍下一张契合心境的照片,我曾在桥头堡上苦苦等候了三个小时,直到黄昏降临,未褪的夕晖把长长的桥面映出秋水一般忧郁的幽蓝色,才终揿下快门。事后朋友们在社交网络上看到这张照片,都觉得调子挺独特,但别人所不知晓的,是我自己当时感受的那份内心体验。
有些时刻,你内心的感受是难以言述的。
说到底,旅行拍摄的照片,犹如一页页日记,是留给自己珍藏的一份记忆。日记是给自己写的,照片也是给自己拍的,唯有你自己,才知道每张照片背后的故事。如果事后翻开,还是喜欢,还能回味无穷,那你就成功了。这些被镜头保留下来的美好瞬间,像日记一样叠放起来,就是在存放你的一份心路历程。
因为,你拍下的异国风情,就是你的这一段人生背景,生命的晚秋也因旅途的风景而美丽。
3
摄影如人生,有时候就是看运气。
在波罗的海,有一座我向往已久的沿岸城市——塔林,爱沙尼亚的首都。可是抵达那天,却遇上了绵绵秋雨,准确地说,是下个不停的哗哗秋雨。面对一座湿漉漉的古城,唯有把相机裹在雨衣里,徒呼奈何。没想到下午在返回邮轮的时候,雨突然停了,海边一时艳阳高照,蓝天如洗。就在饥肠辘辘的人们都往船舱涌的时候,我注意到,伸展到海水里的泊位上,我们乘坐的诺唯真逍遥号,和另一艘邮轮肩并肩地停靠在一起,而且船身体量大小相等,蓝白相间的色彩趋同,视觉上极富平衡对称的图案感。而被雨水洗刷得镜面一样光滑的地上,倒映着身穿五颜六色雨衣的游人,又恰好组成衬托巨轮的一道近景。
这个构图奇妙的镜头,真是上苍的眷顾!我一时间惊喜莫名,赶忙后退几步,端起相机——人生就是这样,努力还要加运气。
世事难料。有的时候,风雨如晦的天气,反倒给拍摄带来意想不到的机遇。有幅大提琴手在斯特拉斯堡大教堂前孤独拉琴的照片,就是一场大雨后的意外收获。
2019年6月,我第二次来到斯特拉斯堡,又情不自禁地找到大教堂,看看被雨果称为“上帝之树”的这座哥特式建筑之作有什么可拍的新角度。但教堂门前仍是游人太多,正午亮晃晃的阳光下,拍不到一张满意的片子。但没过多久就天气突变,刚刚还艳阳高照,突然就风疾雨骤,冰雹从天而降,把商店餐馆的玻璃窗打得乒乒乓乓作响,满街的游人夺路而逃、一哄而散。这场大雨本来把继续拍摄的可能性冲刷得一干二净,但雨来得快,走得也快,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一个天赐机遇随后出现了:一位大提琴手优哉游哉地走到教堂门口,独自端端正正坐下,姿态优雅地拉起琴来。他身穿白衬衣,背衬着雕琢精致而又光线晦暗的教堂铜门石壁,这幅近乎完美的构图,就是刻意摆拍都做不到,况且,这一幕可是出现在平日永远是游客熙熙攘攘的教堂正门前,“千载难逢”地罕见。
谁能想到,机遇竟是在这样一场风雨冰雹之后不期而至。
机遇又总是短暂的。我推开避雨咖啡座的大门,冲进携来山野青草腥味的雨雾,趋前揿下快门,但也只容我拍了三张,围观留影的游人就一拥而上把画面冲乱了。
回程翻看相机液晶显示屏,我知道抓拍到了一张独家照片。我说不清楚这画面传递的是什么,但能感觉到一种与众不同的独特,甚至是一种深刻的孤独之美。我也不知为什么,就是喜欢雨后初霁的欧洲城市出现的这个瞬间画面。
在悉尼湾,还有次不期而遇的惊喜。那天夕阳西下,结束一天的拍照后,我在海边漫步,一回头,正看见一对新人在岸边准备拍摄婚纱照,女方长长的婚纱拖曳,两人对视的剪影浪漫,背景里的歌剧院贝壳似的篷脊,在夕晖下闪耀着象牙般的光华,漂亮非凡。这意外的场面有点儿动人心弦,正是我所要的。
你喜欢,你专注,你投入,机会就到了,运气就来了。“时来天地皆同力”,只要你有一份执着守候的挚爱,全世界都会为你敞开大门。
一边走,一边拍,邂逅过惊喜,更遇到过失望。
巴西的里约热内卢,濒临蓝色大西洋,有个漂亮的瓜纳巴拉海湾。登高远眺,湾内是停泊的众多游艇,海天相接处是海滨大道、浪漫沙滩。特别是那座伟岸的面包山,从海面突兀耸起,轮廓边缘圆润,锥体造型奇特,令人过目难忘。这幅景象,多年来都在内心里惦念着。2019年夏天,我带上广角和长焦镜头,千里万里赶到这里,终于站到基督山的观景台上时,却赶上了雾霾天气。举目四望,科帕卡巴纳海滩没有了蓝天白云的映衬,面包山隐没在晦暗的阴霾里,海天一片黯然。
就这样,心里想着一张明信片般的风景照,日夜兼程找到那里,却只看到一片影影绰绰、平淡无奇的海滨风景,大失所望,无功而返。
人生就是这样,难得完美,总有缺憾。
更何况走的路多了,你就会知道,远方等待你的,并不都是诗情画意。
我曾经有过一次航拍新天鹅堡的经历。德国城堡众多,知名度的当属新天鹅堡。远远眺望,尖耸的白色塔楼高低错落,被阿尔卑斯群山拥抱着,被纤尘不染的湖泊依偎着,被童话的传说围绕着,特别是每临秋林尽染的季节,城堡裹上五彩霓裳,几乎变成了一个梦幻的人间仙境,难怪会成为迪士尼城堡的原型。
但我是乘坐直升机飞临这座城堡的,从空中以燕鸥的视角鸟瞰下去,却发现新天鹅堡的屋脊不正,有明显拼接的折痕;院内至今留着空地,原设计图纸上的主塔建筑没能修建就半途而废。飞机降落,登临城堡后,听到的是一个和中国宋徽宗遭遇极为相似的悲情故事。城堡主人是巴伐利亚国王路德维希二世,为了能够生活在自己的骑士与公主的梦幻世界里,他不理朝政,日夜监工,而且边设计、边施工、边拆改,折腾得国库耗尽、民怨沸腾、众叛亲离,结果竟然上演了被抛尸湖边的悲剧。
新天鹅堡告诉了我们什么?她告诉我们,童话故事只在梦幻世界存在,人世间其实是没有童话的。
4
酷爱钢琴的摄影家安塞尔·亚当斯(Ansel Adams)说过这样的话:“我们不只是用相机拍照,我们带到摄影中去的是所有我们读过的书、看过的电影、听过的音乐、走过的路、爱过的人。”
他说得对极了。
《霍比特人今何在》在网上发表后,有网友留言评价照片说:“张张都像明信片。”这当然是过誉之辞。在和编辑记者交流摄影心得时,有同行也问我:你拍照时注重的是构图还是色调?
回答这类问题时,我总是建议他们多去看看画展。不言而喻,构图和色调都是选择的艺术,也就是说,面对大千世界释放快门的时候,你总要决定你的取景框里该留下什么,该放弃什么。我觉得,构图是一种直觉,色调也是同样,画面怎么舒服就怎么取舍。而这种直觉,或许就是在经常看看画展、转转画廊之间产生的。我自己确实很喜欢看画,特别是世界名画,出境旅行只要有机会,就去当地的美术馆、博物院走一走。找到一幅慕名已久的画作,是一种莫大的满足。
感谢生活,是走出国门的机会,让我能面对面地欣赏到拉斐尔的《雅典学院》、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勃鲁盖尔的《雪中猎人》、丁托列托的《苏姗娜出浴》、伦勃朗的《夜巡》,凡·高的《向日葵》,马蒂斯的《舞蹈》,克里姆特的《吻》……有时候,一幅“眼熟”的名画突然真真切切地出现在面前,心脏就像被骤然击中了一样,顿时都有心潮澎湃之感。
为了追寻与《蒙娜丽莎》齐名的荷兰大师维米尔的油画《戴珍珠耳环的少女》,我在阿姆斯特丹临时改变行程,驱车百里去了趟海牙,找到了贵族气派十足的莫瑞泰斯皇家美术馆。8月的那个下午,当我终于如愿以偿,站在名作真迹前的时候,真有喜不自禁之感。都说这幅画有难解之谜,我却自信能够读懂画布上的少女,我说的是她蓦然回首间意味深长的微笑、似喜还嗔的表情。我读过特蕾西·雪佛兰依据这幅肖像画写出的同名长篇,这位英国女作家对画上人物作过细腻入微的剖析,并令人信服地讲述了17世纪发生在这幅名画背后的故事。小说获得了极大成功,出版后在《纽约时报》的畅销书排行榜上连续半年高居榜首。
高更的作品辨识度很高,那次在圣彼得堡,艾尔米塔什博物馆画廊上刚一出现《拿水果的女子》,我便像遇见了熟悉的老朋友,一眼就认定这是出自高更的手笔——只有他的画,才有那种海岛上椰风蕉雨的独特韵味。和许多同代人一样,我也是缘于《月亮和六便士》才喜欢上高更的。英国作家毛姆的这本惊世骇俗的小说,从年轻时起就留给我一种特别的印象,这种印象有点儿像热带杧果,色彩鲜丽而又汁液淋漓,酸爽甜腻的滋味一经品尝,便永生难忘。
欧洲的油画犹如中国的唐诗,是西方文明的精粹所在。照相机发明之前的漫长岁月里,西方的绘画在线条的运用、色彩的搭配和画面的构图上进行的探索,已经走过500年漫长的路,早就达到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境地。即便是近代的抽象画派,看上去似乎毫无章法,其实在构图上用心很深,极其考究。开创“格子画”的蒙德里安,他的价值连城的画作虽然简单到仅剩蓝、红、黄的色块组合,但你不妨试试,把画面上的任何一根水平或垂直线条的位置改动一下,只要原比例一变,整幅画的构图马上就不协调、不舒服了。
当然,名画给我们的启示不仅仅是技法。如果我说从中还学到了人生的哲学,处世的感悟,也绝非夸大其词。高更在塔希提岛漂泊时画的后一幅画,名字令人过目难忘——《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一个衣衫褴褛穷困潦倒的人,一个在南太平洋深处岛屿上离群索居的人,却能提出哲学家对人类命运的终极追问,说起来简直让人难以置信。
在法国巴黎,我非常庆幸地提前做了攻略,没有错过欧洲画坛印象派领袖莫奈的作品展。置身橘园美术馆,在360度弧形展厅里,欣赏着犹如中国卷轴山水画一样的幅幅《睡莲》,真的仿佛能感受到四季的更迭,时间的往返,生命的轮回……
5
一边走路,一边拍照,还有一本随身翻阅的喜欢的书,这样的日子是美好的。
在飞暹粒的航班上,我开始捧读《吴哥之美》。那次炎热的东南亚之旅,白天穿行在吴哥窟的旧址间,注视着紧紧缠绕着王城遗址建筑恣意生长的参天大树,倾听废墟上寂静无声的岁月;晚上回到酒店,又一页一页地翻看这本文字优雅的游记。一连多日,内心都沉浸在台湾学者蒋勋的舒缓而深情的述说中。
蒋勋是自由撰稿人。和他一样高产的旅行作家还有三毛,她的《万水千山走遍》,我年轻时就称羡不已。当然,后来只有当我终于来到书中描述的拉美大地,领略了伊瓜苏瀑布吼若奔雷的气势,才真正读懂了她的游记。有些地方,总要我们自己亲自走过,才能知道它真实的样子;有些风景,只有身临其境,才能了然它的美丽。
我其实一直很羡慕蒋勋和三毛这样的游记作家,所以现在每到一地,也按他们的规则行事,用旅行签约作者的标准要求自己——以快速度大体了解所到之处,并用文字和照片把足迹精准记录下来,在平板电脑上编辑成篇,至于在哪里发表,先不去管它。
行走在欧洲,有过两次认真记述的大河之旅。白天拍摄照片,晚上整理成篇,从不拖泥带水,新闻生涯的职业训练让我在这个时候获得了回报。旅行结束了,两辑《欧洲大河之旅摄影手记》也结集付梓。
莱茵河之旅,随身带了一本雨果的散文集。沿着这条流程1320千米的西欧大河,从头至尾走下来,眼见着从阿尔卑斯山北麓汩汩流淌下来的化雪水,一路碧波荡漾,流过瑞士美如明信画片的湖光山色,流过法兰西斯特拉斯堡鲜花拥簇的街道,流过德意志两岸的中世纪古堡,后在风车矗立的荷兰下游平原,变成北去的一河浊水,汇入寒凛的浩瀚北海。经历这样的旅程,不由得对西欧的江河地貌有了全新的认知。
多瑙河之旅,就是从维也纳郊外的瓦豪河谷出发,经梅尔克、萨尔茨堡、布拉迪斯拉发到布达佩斯。那一次的旅行路线,正是13世纪时,哈布斯堡王族沿多瑙河流域向东拓疆掠土的路线。那是一次重返神圣罗马帝国的溯源之旅,森然排列在岸边的古堡要塞,勾勒出昔日伟大帝国的疆界,大理石宫殿里的青铜武士,见证了南欧望族的千秋往事。这样的旅行,不啻在历史的长河中穿行。
这就是为什么一路旅行,还要手不释卷地读书和记录。因为你在不断拍照,拍到了照片就要写图片说明,写文字说明就要了解你面对的陌生城市的地理位置,好还要知道与之相关的历史人物的前尘往事。边旅行,边阅读,边整理,手头一本和你的旅途有关的人文地理书籍,自是必不可少的。
这样,不论在欧洲、亚洲旅行,还是去非洲、美洲或澳洲远足,都是走在一幅广袤的历史文化版图上。旅行结束了,你对脚下这片土地的了解也大大深化了。
古罗马时代的思想家圣奥古斯丁有句名言:“世界是一本大书,那些从来没有旅行过的人,仅仅读了这本书的一页。”当然,迄今你我所能翻开的,还仅是这本大书的寥寥几页而已。
夏林
2020年元月于北京宣武门新华园
每一个手持相机的人,都有自己偏好的风格。作者夏林对摄影着迷,每次出行总是不忘拎上相机。行色匆匆,在光与影里不期而遇,处处留心,随手去拍,用镜头记录着这多姿多彩的大千世界。十余年来,他走过几十个国家和地区,拍了无数照片。如今,他精选了上千幅超美大图,沿着他曾经走过的足迹,集结成此书,以飨读者。《人在旅途——夏林海外摄影随笔》中的每一幅照片,都会成为境外世界和他内心记忆相通的契合点,都能缀连一名中国记者出访异域的心路历程。
夏林
新华社高级记者,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主任。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新闻界奖“韬奋新闻奖”获得者。已出版摄影画册《行色匆匆——夏林海外摄影随笔》。
自序
巡航莱茵河
泛舟多瑙河
欧洲的十字路口——斯特拉斯堡
小桥进人家,红船绿头鸭——荷兰羊角村剪影
航拍镜头里的新天鹅堡
推开一扇通往天堂的大门——梅尔克修道院
布达佩斯——一座追梦金色年华的城
渔人堡上红霞飞
维也纳宫阙,一曲用凝固音符谱写的华彩乐章
伏尔塔瓦河上的捷克
船近地中海
波罗的海沿岸国家摄影手记
莫斯科印象
新西兰纪行
悉尼湾,一支风情万种的歌
日本关西的霏霏冷雨
梵刹庭院多禅意山寺樱花始盛开
金枫时节读华章
唐招提寺——和唐诗一样韵律优美的奈良古刹
日本关西的霏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