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28.35 4.6折 ¥ 62 全新
库存6件
作者王万洪, 拜昆芬, 康扎西
出版社新华出版社
ISBN9787516652817
出版时间2021-0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62元
货号29202239
上书时间2024-11-01
序 言
一
通观《文心雕龙》全书,其以超越时代的远大世界观和宇宙意识,将天地、自然、万物均视作 “郁然有采”的形文与声文,将人类的写作视为模仿自然而得来的情文。而刘勰论述写作的人文起点,是上古神话传说中的始祖伏羲。于是,伏羲成为人类历史上个通过仰观俯察的方式创立人文 (八卦)的始祖。其后的皇帝、尧舜、大禹、伯益、后稷、文王、周公、孔子顺次而出,各自为人文的发展立下了不朽功勋。上述人物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都不是今天文学、审美意义上的作家,而是建立了不朽功勋的帝王、政治家和杰出的思想家,刘勰以这样的标准来选择进入《原道》篇的卓越人文创造者,即便孔子,也被称为 “素王”。所有帝王、政治家、思想家进行人文创造的起点和依据,都是同一个东西—
—《易》。传说伏羲始画八卦,文王推演之,孔子定其书———这样看来,《文心雕龙》主张一切的人文均原始于《易》;伏羲以其 (画制八卦)的伟大创举,成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孔子以其删述六经的伟大创作,成为人文领域的真正素王。而本书采用伏羲为巴人祖先的说法,也就是说,将本书的研究对象、将巴蜀文化名人对《文心雕龙》成书的影响,在《史记》等历史文献有明确记载的禹夏时代、五帝时代基础上,上推到了伏羲时代。
而与巴蜀文化密切相关的伏羲、五帝系列人物、大禹、夏代文学名家名作、司马相如、王褒、扬雄、李尤、诸葛亮、陈寿等,居于《文心雕龙》重 要的素材来源之列 ,是全书论述文学起源、文学审美、文学范式、创作纲领与经典作家、优秀作品、创作技法、文学史论、文学批评的核心对象。
二
在当代 ,怎样创新地投入《文心雕龙》的研究 ,是一个严峻的问题。
说严峻 ,是因为这本享誉世界的名著已经有了数百部研究著作、上万篇专题论文、数亿字研究文字 ,全世界取得的成果之多 ,几乎已将该书版本、校勘、注释、今译、范畴研究与理论研究做到了 “山重水复疑无路 ”的地步 ,后人要想再从《文心雕龙》研究中沿袭前人之路 ,实在是难以走通了。
于是 ,必须进行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的更新和转变。
据李建中教授介绍说 : 2007年的 “龙学 ”年会上 ,他与陶礼天教授曾进行过深入长谈 ,从那以后 ,李老师专注于从关键词角度切入研究 ,陶礼天教授专注于从文学地理学角度展开研究 ———这两个角度 ,是目前 “龙学 ”研究界的视野 ,取得了转变思路、拓展空间、创新方法的成就。①
笔者认为 :《文心雕龙》的研究 ,必须 ,也必然返本归宗 ,从历史文献、古籍文献中去探究其根本渊源。这一说法有以下依据 : ,持续数十年的源出儒家、道家、玄学、佛学群说或三家合一诸说 ,早已产生了数百篇专题论文、数十部相关著作 ,从主导思想异同、哲学思想渊源角度深入研究之,目前仍在继续 ,且成果越来越多。第二 ,美学、文学、范畴研究 ,无一不探究根源 ,阐释新意。第三 ,版本、校勘、注释、今译研究 ,无不刨根究底,探本溯源。所以 ,李老师提出的关键词视野研究思路 ,正是上述研究现状的更往上溯源、探本、证史的研究 ,是从诸子思想、历史文献文本本身 ,再向上探究根源、深究文明之美本源的研究。简单一句话 ,是寻根。从这个角度出发 ,将于四部文献中深入浅出 ,非有数十年工夫不可 ,而一旦打通 ,
① 2017年 8月 6日下午 ,中国《文心雕龙》研究学会第十四次年会在内蒙古师范大学举行闭幕式,李建中教授在专题发言中作了题为 “龙学研究四通 ”的学术报告 ,其中提到本段文字所述的内容。
则一定会成为一个文化学者 ,一个思想家 ,一个汇通各家各派的深渊式学者。
相比较而言 ,陶礼天教授主张的 “文学地理学视野 ”则带有思路创新、阵地转移的意味。《文心雕龙》确确实实包含着极为丰富的文学地理学因素,除了《神思》《体性》《养气》等抽象性、普适度极高的专题 ,其余各篇是文学史上少有的文学地理学素材宝库。陶老师以独到的眼光 ,开启了这方面的研究之门。
简单地说 :李老师的主张能够多出成果 ,但是难度大 ;陶老师的主张能够新出成果 ,因为视野新。
三
本书现在做的 ,是从地域文化视野角度切入的研究 ,这与陶老师提倡的文学地理学批评视野非常近似 ,具有一定程度的内容交叉。这根源于国家民族复兴、文化自信的国策 ,是地域文化研究兴盛发展的历史机遇造成的 ,直接的动因就是川大古籍所舒大刚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四川省重大文化工程《巴蜀全书》获得立项 ,我们在四川大学做研究 ,可以直接在前人艰苦论证的基础上 ,从巴蜀地域文化角度展开本课题的研究。
也就是说 ,前人栽树 ,后人乘凉 ,我们是直接摘桃子的人。感谢舒老师 !
从纯文学的角度来看 ,汉代巴蜀著名辞赋大家司马相如、王褒、扬雄、李尤 ,是《文心雕龙》论述到的巴蜀名人中的重中之重。从司马相如开创汉大赋体裁以来 ,巴蜀辞赋作家在这一领域深耕细作 ,居于整个汉代辞赋创作、艺术理论、历史影响的位置。司马相如开创了汉大赋体裁 ,创造了后代人竞相模拟的狩猎、园林、山川、君臣内容 ,他被称为赋圣、辞宗。王褒独开生面,《四子讲德论》以纵横家的气魄畅谈国是 ,是难得的长篇政论赋;他创作的《洞箫赋》被誉为 “历代音乐赋之祖 ”,对后代同类题材影响巨大 ,实现了汉赋从长篇铺叙到抒情描写的手法转变。扬雄博及群书、博通经纶 ,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文字学家 ,他以雄厚的学术修养和高妙的才华为基础 ,不仅模拟司马相如写作四大赋 ,而且独创 京都大赋题材 ,写出的《蜀都赋》被誉为 “历代京都大赋之祖 ”,影响千年。李尤才华虽然比不上前三人 ,但在边塞、宫殿、建筑辞赋题材的开拓和创作上独具特色,《函谷关赋》被誉为 “历代边塞赋之祖”。
巴蜀汉代四大辞赋名家 ,不仅是巴蜀文学、巴蜀文学家的典范 ,也是整个汉代文学、中国文学的杰出代表 ,他们以奇思纵意的才华、卓越独特的艺术想象、独具个性的语言传达、恢宏博大的篇章构思、题材多变的描写内容,开启了中国文学在汉代以辞赋成为独特断代标志的创作现象。他们 ,是伟大的 !研究他们 ,是幸福的 !
四
拜昆芬、康扎西两位学友是川大文新学院培养的博士研究生 ,他们在各自研究领域中已经取得了较多创新成果 ,而且具有学习、思考、研究《文心雕龙》的扎实功底 ,在两位学友提出本选题的研究思路和具体构思之后 ,我的师兄王万洪博士当即决定展开合作研究 ,并让我来写这一篇颇有难度的序言。世人皆知 :杨明照先生开创《文心雕龙》研究具有世界声誉 !本书涉及巴蜀文化、历史文献、儒学文献、音乐文献、辞赋作品及其相关版本、文字、查证等工作 ,没有相关的基础 ,难以完成。稍感欣慰的是 :三位志同道合的学友都是杨先生往下的第四代弟子 ,他们同心协力 ,合作研究 ,写成本书 ,虽然遇到很多困难 ,如经费严重不足等 ,但过程还是比较顺利的。期待他们下一步有更多合作 ,有更好的成果 !
是为序。
且志宇 ① 2020年 5月 20日
① 且志宇 ,男, 1983年出生于四川大邑 ,文学博士 ,四川大学博士后 ,主要从事文献学和巴蜀文化研究 ,已出版专著 3部,发表论文 10余篇。本书序言曾发表于《文心学林》 2018年 02期,纳入本书时有部分改动。
本书主要运用新兴的文学地理学研究方法,以成都这一历史文化名城及其杰出文学作家为例,*次对文学批评名著《文心雕龙》中的城市文学作家群体进行了创造性的深入研究。
在结构上,本书首先简述文学地理学视野下《文心雕龙》当前研究的现状;其次根据丰富的历史文献记载,简述了与巴蜀文学区系密切相关的伏羲、五帝系列人物、大禹、夏代文学名家名作,以及汉司马相如、王褒、扬雄、李尤,三国诸葛亮,西晋陈寿等杰出人物;再将写作重点指向成都文学作家这一特定对象,展开深入研究。
王万洪,男,汉族,1979年9月生,四川简阳人。教育学硕士,文学博士,历史学博士后。1998年7月参加工作,曾在中学从事语文教学工作8年。现为西华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国《文心雕龙》学会、中国写作学会、四川省写作学会理事、四川省扬雄研究学会理事。研究方向:文论与文化。
拜昆芬,女,汉族,1990年2月生,山西省侯马市人。现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文艺学专业2017级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论。硕士学位论文《刘勰〈文心雕龙〉有关宋玉赋的批评探微》,创新研究宋玉赋,并发表《先秦诗赋中的美女形象流变——以“色相”描写为中心》等论文多篇,主研科研课题多项。
康扎西,男,藏族,1980年4月生,四川省乡城县人。现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专业2017级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明清文学,已发表《晚唐诗人李山甫研究》等论文多篇,主研科研课题多项。
目 录
绪 论…………………………………………………………………………… 1
章《文心雕龙》中的巴蜀名家……………………………………… 14
节 巴、蜀与巴蜀文化……………………………………………… 16
第二节 上古名家: 为政致用的各类写作者…………………………… 26
第三节 汉代名家: 巴蜀文学作家的代表……………………………… 38
结 语……………………………………………………………………… 55
第二章 成都文学人——— “赋圣” 司马相如………………………… 56
节生平简介………………………………………………………… 58
第二节《文心雕龙》文学作家的代表人物…………………………… 65
第三节各体皆能的杰出成就…………………………………………… 68
第四节“致名辞宗”, 一代赋圣: 杰出的辞赋创作(上) …………… 79
第五节“致名辞宗”, 一代赋圣: 杰出的辞赋创作(下) …………… 90
第六节 杰出的辞赋理论家……………………………………………… 105
第七节 对《文心雕龙》体系建构的突出贡献……………………… 108
结 语……………………………………………………………………… 127
第三章 成都文学奇才——— “乐赋之祖” 王褒………………………… 129
节 王褒及其作品简介……………………………………………… 130
第二节《文心雕龙》文学作家的经典代表…………………………… 136
第三节 杰出的文学创作与文献价值…………………………………… 140
第四节《洞箫》抒情, 乐赋之祖……………………………………… 146
结 语……………………………………………………………………… 153
第四章 巴蜀文宗——— “西道孔子” 扬雄………………………… 155
节 生平简介………………………………………………………… 157
第二节《文心》论宗经, 扬雄倡“含文” …………………………… 160
第三节《文心雕龙》文体论的多产榜样……………………………… 172
第四节 骚体之名赋, 对问之新篇……………………………………… 181
第五节 模拟相如, 独创四赋…………………………………………… 193
第六节《蜀都》开创鸿篇, 京都大赋之祖…………………………… 208
第七节 著名的辞赋理论批评家………………………………………… 217
第八节 对《文心雕龙》理论体系的突出贡献……………………… 223
结 语……………………………………………………………………… 237
参考文献……………………………………………………………………… 239
后记…………………………………………………………………………… 243
本书主要运用新兴的文学地理学研究方法,以成都这一历史文化名城及其杰出文学作家为例,*次对文学批评名著《文心雕龙》中的城市文学作家群体进行了创造性的深入研究。
在结构上,本书首先简述文学地理学视野下《文心雕龙》当前研究的现状;其次根据丰富的历史文献记载,简述了与巴蜀文学区系密切相关的伏羲、五帝系列人物、大禹、夏代文学名家名作,以及汉司马相如、王褒、扬雄、李尤,三国诸葛亮,西晋陈寿等杰出人物;再将写作重点指向成都文学作家这一特定对象,展开深入研究。
王万洪,男,汉族,1979年9月生,四川简阳人。教育学硕士,文学博士,历史学博士后。1998年7月参加工作,曾在中学从事语文教学工作8年。现为西华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国《文心雕龙》学会、中国写作学会、四川省写作学会理事、四川省扬雄研究学会理事。研究方向:文论与文化。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