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中国建筑文化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59.56
7.6折
¥
78
全新
库存3件
作者李世芬 于璨宁等
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ISBN9787521809282
出版时间2020-01
四部分类子部>艺术>书画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78元
货号28528538
上书时间2024-11-01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章 绪论………………………………………………………… 3一、建筑,作为一种文化 /3二、传统营造:中国传统建筑之形与意 /11三、现代探求:走向新建筑 /28四、概念、缘起与特点 /39第二章 改革开放中的文化变异……………………………………44一、千古奇遇:市场诉求与环境软化 /44二、文化变奏:多元思潮的碰撞与融合 /48三、创新时代:特色建设与民族复兴 /57四、整体提升:建筑创作观念的变异与拓展 /62第三章 中国建筑理论创新与突破…………………………………69一、现代建筑理论的探求之路 /69二、建筑设计观念与方法的拓展 /75三、可持续建筑探求之路 /79四、传统建筑文化精髓的发掘与传承 /92五、新中国建筑文化的探索 /106六、建筑遗产保护之路 /110第四章 中国建筑师的地域性探索…………………………………122一、新中国建筑师的代际传承/122二、新时期建筑创作的多元倾向/126三、优秀建筑作品选录/132第五章 外籍建筑师在中国的实践 ………………………………198一、发展历程/198二、域外建筑师作品特征/202三、域外优秀作品选录/208第六章 走向世界的中国建筑………………………………………219一、现状与问题/220二、把握契机,实现突破/226
作者简介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绿色建筑评价专家;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民居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大连市规划局方案评审专家;大连市建委招投标评审专家; 《建筑细部》(中德合办)杂志编委;《建筑与文化》杂志编委。研究针对国情、地区的具体问题展开,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地域文化与住居形态;新有机建筑形态生成方法;建筑设计的观念与方法;建筑遗产保护与更新。注重理论的前沿性与本土化,以及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及其良性循环。
目录
章绪论
一、古典营建:中国传统建筑之形与意
二、现代探求:走向新建筑
三、概念、缘起与特点
第二章改革开放中的文化变异
一、千古奇遇:市场诉求与环境软化
二、文化变奏:多元思潮的碰撞与融合
三、创新时代:特色建设与民族复兴
四、整体提升:建筑创作观念的变异与拓展
第三章中国建筑理论创新与突破
一、现代建筑理论的引进与创新性发展
二、建筑设计观念与方法的拓展
三、可持续建筑理论与方法探求
四、传统建筑文化精髓的发掘与传承
五、文化交融中的新中国建筑文化探索
六、文化传承中的建筑遗产保护之路
第四章中国建筑师的地域性探索
一、新中国建筑师的代际传承
二、新时期建筑创作的多元倾向
三、优秀建筑作品示例(部分)
第五章外籍建筑师在中国的实践
一、发展历程
二、外籍建筑师作品特征
三、优秀建筑作品示例(部分)
第六章走向世界的中国建筑
一、现状与问题
二、把握契机,实现突破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章 绪论………………………………………………………… 3
一、建筑,作为一种文化 /3
二、传统营造:中国传统建筑之形与意 /11
三、现代探求:走向新建筑 /28
四、概念、缘起与特点 /39
第二章 改革开放中的文化变异……………………………………44
一、千古奇遇:市场诉求与环境软化 /44
二、文化变奏:多元思潮的碰撞与融合 /48
三、创新时代:特色建设与民族复兴 /57
四、整体提升:建筑创作观念的变异与拓展 /62
第三章 中国建筑理论创新与突破…………………………………69
一、现代建筑理论的探求之路 /69
二、建筑设计观念与方法的拓展 /75
三、可持续建筑探求之路 /79
四、传统建筑文化精髓的发掘与传承 /92
五、新中国建筑文化的探索 /106
六、建筑遗产保护之路 /110
第四章 中国建筑师的地域性探索…………………………………122
一、新中国建筑师的代际传承/122
二、新时期建筑创作的多元倾向/126
三、优秀建筑作品选录/132
第五章 外籍建筑师在中国的实践 ………………………………198
一、发展历程/198
二、域外建筑师作品特征/202
三、域外优秀作品选录/208
第六章 走向世界的中国建筑………………………………………219
一、现状与问题/220
二、把握契机,实现突破/226
主编推荐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绿色建筑评价专家;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民居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大连市规划局方案评审专家;大连市建委招投标评审专家; 《建筑细部》(中德合办)杂志编委;《建筑与文化》杂志编委。研究针对国情、地区的具体问题展开,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地域文化与住居形态;新有机建筑形态生成方法;建筑设计的观念与方法;建筑遗产保护与更新。注重理论的前沿性与本土化,以及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及其良性循环。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