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摘要
不完全统计,全球华人华侨的数量介于5000万~6000万之间,这是一个庞大的数字。这些华人华侨虽然定居或长期居住在国外,但却心系祖国的发展和未来,其文化背景也和中华文化息息相连。由于海外华人华侨与中华文化这种剪不断的固有联系,针对华人华侨的汉语言文化教育——华文教育曾被形象地誉为中华民族在海外的“留根工程”与“希望工程”。当前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国力增强及国际地位的提高,海外华文教育正遍地开花且不断升温,然而早期移民海外的华侨华人的第二代、第三代已经基本不会甚至完全不懂中文,渐有成为所谓“香蕉人”(皮肤是黄的,心却是白的)的趋势。如何通过文化浸濡继续维系华人华侨与中华文化的密切联系,以汉语言教学带动文化教学,是当前华文教育的大课题。值得关注的是,与整个国际汉语教学大背景类似,基于华文教育的华文教学也面临教师、教材和教法的“三荒”这一制约事业发展的瓶颈问题。本书内容主要涵盖基于华文教学的汉语本体个案研究、华文教学的基本理念和方法、国际华文教师的专业化与职业化建设、华文教材的练习设计及学习词典编纂、汉语国际推广背景下华文教育的定位等,这些内容经过整理归纳自成系统,目标在于尝试化解华文教学面临的上述难题。*章为华文本体研究热点与思考,内容主要涉及“以后”和“后来”的三个平面区分、汉语分裂结构“是……的”的句法语义特征以及其中焦点的指派规则、网络语言“被时代”和“水蛇腰”的语义考察。这些内容与华文教学息息相关,要么是学习者学习的重点难点,要么是容易造成理解障碍的新兴网络语言,本章的研究分析结果可为具体教学提供借鉴。第二章为华文教学的理念与方法,内容主要涉及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华文教学中语言学理论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华文教学中进行修辞教学。第三章为华文教师的职业化与专业化研究,主要在回顾与前瞻对外汉语教师资格制度的基础上,分析对外汉语教师资格制度认证的必要性,并对两个版本的《国际汉语教师标准》进行了解析,这些阐述对推动华文教师的职业化与专业化具有直接借鉴意义。第四章为华文教学媒介的微观考察,内容主要涉及华文教材的练习设计和汉语学习词典的编纂,练习设计和词典内容作为一种教学介质具有“输出性”和“输入性”特征,是检验学习者学习效果的重要凭借,有效的练习设计和可理解的词典内容均可为学习者搭建脚手架,提高学习效果、化解学习难点。第五章为汉语国际推广背景下的华文教育,内容涉及如何理解“汉语国际推广”、如何设置基于通识教育的汉语言专业课程及加强汉语国际推广背景下的留学生管理、孔子学院运营模式个案分析,以及新版《国际汉语教师标准》对未来华文教师教育的启示。汉语国际教育,抑或汉语国际推广,面向的对象都是汉语言文化水平远未达到汉语母语水平的学习者,在全球近1亿人的汉语学习者当中,既有外国人也有华侨华人,他们对汉语言文化学习的特点既有共性又有差异。然而不容否认的是,基于教师、教材和教法的“三荒”问题确是整个汉语国际教育系统的共同难题,基于化解“三荒”难题的多角度研究成果应该也可以实现共享。<<<*章华文本体研究热点与思考*章
商品简介
不完全统计,全球华人华侨的数量介于5000万~6000万之间,这是一个庞大的数字。这些华人华侨虽然定居或长期居住在国外,但却心系祖国的发展和未来,其文化背景也和中华文化息息相连。由于海外华人华侨与中华文化这种剪不断的固有联系,针对华人华侨的汉语言文化教育——华文教育曾被形象地誉为中华民族在海外的“留根工程”与“希望工程”。当前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国力增强及国际地位的提高,海外华文教育正遍地开花且不断升温,然而早期移民海外的华侨华人的第二代、第三代已经基本不会甚至完全不懂中文,渐有成为所谓“香蕉人”(皮肤是黄的,心却是白的)的趋势。如何通过文化浸濡继续维系华人华侨与中华文化的密切联系,以汉语言教学带动文化教学,是当前华文教育的大课题。值得关注的是,与整个国际汉语教学大背景类似,基于华文教育的华文教学也面临教师、教材和教法的“三荒”这一制约事业发展的瓶颈问题。本书内容主要涵盖基于华文教学的汉语本体个案研究、华文教学的基本理念和方法、国际华文教师的专业化与职业化建设、华文教材的练习设计及学习词典编纂、汉语国际推广背景下华文教育的定位等,这些内容经过整理归纳自成系统,目标在于尝试化解华文教学面临的上述难题。*章为华文本体研究热点与思考,内容主要涉及“以后”和“后来”的三个平面区分、汉语分裂结构“是……的”的句法语义特征以及其中焦点的指派规则、网络语言“被时代”和“水蛇腰”的语义考察。这些内容与华文教学息息相关,要么是学习者学习的重点难点,要么是容易造成理解障碍的新兴网络语言,本章的研究分析结果可为具体教学提供借鉴。第二章为华文教学的理念与方法,内容主要涉及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华文教学中语言学理论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华文教学中进行修辞教学。第三章为华文教师的职业化与专业化研究,主要在回顾与前瞻对外汉语教师资格制度的基础上,分析对外汉语教师资格制度认证的必要性,并对两个版本的《国际汉语教师标准》进行了解析,这些阐述对推动华文教师的职业化与专业化具有直接借鉴意义。第四章为华文教学媒介的微观考察,内容主要涉及华文教材的练习设计和汉语学习词典的编纂,练习设计和词典内容作为一种教学介质具有“输出性”和“输入性”特征,是检验学习者学习效果的重要凭借,有效的练习设计和可理解的词典内容均可为学习者搭建脚手架,提高学习效果、化解学习难点。第五章为汉语国际推广背景下的华文教育,内容涉及如何理解“汉语国际推广”、如何设置基于通识教育的汉语言专业课程及加强汉语国际推广背景下的留学生管理、孔子学院运营模式个案分析,以及新版《国际汉语教师标准》对未来华文教师教育的启示。汉语国际教育,抑或汉语国际推广,面向的对象都是汉语言文化水平远未达到汉语母语水平的学习者,在全球近1亿人的汉语学习者当中,既有外国人也有华侨华人,他们对汉语言文化学习的特点既有共性又有差异。然而不容否认的是,基于教师、教材和教法的“三荒”问题确是整个汉语国际教育系统的共同难题,基于化解“三荒”难题的多角度研究成果应该也可以实现共享。<<<*章华文本体研究热点与思考*章
作者简介
1978—,女,北京市人,北京华文学院讲师,硕士,普通话测试员。1997—2001年就读于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获学士学位;2001—2004年就读于北京语言大学,获汉语言文字学硕士学位。2010年10月,曾由国务院侨办和北京华文学院外派泰国“华文教师普通话正音与测试”班讲学。主要研究领域为华文教育,在《语言教学与研究》《汉语学习》《辞书研究》等重要专业学术期刊及其他综合类学术刊物上发表本领域研究论文20余篇,合作出版汉语教材《汉语阶梯快速阅读》(第四级),曾主持和参与国务院侨办及*科研项目。
目录
章华文本体研究热点与思考
节“以后”和“后来”的句法、语义和语用考察
第二节“是……的”结构的句法特征
第三节“是……的”结构的语义类型
第四节浅析“是……的”结构句的宾语
第五节汉语分裂结构句的及物性考量
第六节汉语分裂句的焦点及其指派规律
第七节网络语言追踪:“被时代”的语言学解读
第八节网络语言追踪:“水蛇腰”到底是什么“腰”
第二章华文教学的理念与方法
节语言学理论在华文教学中的作用
第二节任务型教学法简评
第三节任务型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第四节汉语国际教育中的修辞教学
第三章华文教师的职业化与专业化
节对外汉语教师资格制度的回顾与前瞻
第二节试论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认证的必要性
第三节国际汉语教师标准解读
第四节新国际汉语教师标准试说
第四章搭建脚手架——华文教材练习设计与词典编纂
节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练习设计三题
第二节问题与思路:华语文教材之练习设计的多维考量
第三节对外汉语学习词典的编纂的问题与思路
第四节《当代汉语学习词典》瑕疵举隅
第五章汉语国际推广背景下的华文教育
节从内涵定位看“汉语国际推广”的英译
第二节留学生汉语言专业及其课程设置的通识教育考量
第三节汉语国际推广背景下的高校留学生教育管理模式探索
第四节日本孔子学院发展及运营的共性与个性
第五节由修订版《国际汉语教师标准》看未来华文教师教育
附录不同技能教材之练习题型统计与归类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不完全统计,全球华人华侨的数量介于5000万~6000万之间,这是一个庞大的数字。这些华人华侨虽然定居或长期居住在国外,但却心系祖国的发展和未来,其文化背景也和中华文化息息相连。由于海外华人华侨与中华文化这种剪不断的固有联系,针对华人华侨的汉语言文化教育——华文教育曾被形象地誉为中华民族在海外的“留根工程”与“希望工程”。当前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国力增强及国际地位的提高,海外华文教育正遍地开花且不断升温,然而早期移民海外的华侨华人的第二代、第三代已经基本不会甚至完全不懂中文,渐有成为所谓“香蕉人”(皮肤是黄的,心却是白的)的趋势。如何通过文化浸濡继续维系华人华侨与中华文化的密切联系,以汉语言教学带动文化教学,是当前华文教育的大课题。值得关注的是,与整个国际汉语教学大背景类似,基于华文教育的华文教学也面临教师、教材和教法的“三荒”这一制约事业发展的瓶颈问题。本书内容主要涵盖基于华文教学的汉语本体个案研究、华文教学的基本理念和方法、国际华文教师的专业化与职业化建设、华文教材的练习设计及学习词典编纂、汉语国际推广背景下华文教育的定位等,这些内容经过整理归纳自成系统,目标在于尝试化解华文教学面临的上述难题。*章为华文本体研究热点与思考,内容主要涉及“以后”和“后来”的三个平面区分、汉语分裂结构“是……的”的句法语义特征以及其中焦点的指派规则、网络语言“被时代”和“水蛇腰”的语义考察。这些内容与华文教学息息相关,要么是学习者学习的重点难点,要么是容易造成理解障碍的新兴网络语言,本章的研究分析结果可为具体教学提供借鉴。第二章为华文教学的理念与方法,内容主要涉及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华文教学中语言学理论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华文教学中进行修辞教学。第三章为华文教师的职业化与专业化研究,主要在回顾与前瞻对外汉语教师资格制度的基础上,分析对外汉语教师资格制度认证的必要性,并对两个版本的《国际汉语教师标准》进行了解析,这些阐述对推动华文教师的职业化与专业化具有直接借鉴意义。第四章为华文教学媒介的微观考察,内容主要涉及华文教材的练习设计和汉语学习词典的编纂,练习设计和词典内容作为一种教学介质具有“输出性”和“输入性”特征,是检验学习者学习效果的重要凭借,有效的练习设计和可理解的词典内容均可为学习者搭建脚手架,提高学习效果、化解学习难点。第五章为汉语国际推广背景下的华文教育,内容涉及如何理解“汉语国际推广”、如何设置基于通识教育的汉语言专业课程及加强汉语国际推广背景下的留学生管理、孔子学院运营模式个案分析,以及新版《国际汉语教师标准》对未来华文教师教育的启示。汉语国际教育,抑或汉语国际推广,面向的对象都是汉语言文化水平远未达到汉语母语水平的学习者,在全球近1亿人的汉语学习者当中,既有外国人也有华侨华人,他们对汉语言文化学习的特点既有共性又有差异。然而不容否认的是,基于教师、教材和教法的“三荒”问题确是整个汉语国际教育系统的共同难题,基于化解“三荒”难题的多角度研究成果应该也可以实现共享。<<<*章华文本体研究热点与思考*章
主编推荐
1978—,女,北京市人,北京华文学院讲师,硕士,普通话测试员。1997—2001年就读于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获学士学位;2001—2004年就读于北京语言大学,获汉语言文字学硕士学位。2010年10月,曾由国务院侨办和北京华文学院外派泰国“华文教师普通话正音与测试”班讲学。主要研究领域为华文教育,在《语言教学与研究》《汉语学习》《辞书研究》等重要专业学术期刊及其他综合类学术刊物上发表本领域研究论文20余篇,合作出版汉语教材《汉语阶梯快速阅读》(第四级),曾主持和参与国务院侨办及*科研项目。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