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瓯风(第十六集)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瓯风(第十六集)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22.79 4.7折 48 全新

库存7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方韶毅 编

出版社文汇出版社

ISBN9787549627387

出版时间2018-10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8元

货号25578929

上书时间2024-11-01

兴文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一代一代

 

    本期特稿一组是为纪念郑张尚芳先生。五月十九日,郑张先生在温去世,我们即向沈克成、陈增杰、潘悟云等几位了解郑张先生生平的前辈约稿。郑张先生一生痴迷语言研究,自学成才,学术上卓有成就,从这几篇文章可见一斑。这几年来,与《瓯风》有交往的几位老先生一个接一个走了,心中不免惋惜。数下,起码有张乘健先生、胡珠生先生,还有陈霖先生、吴景文先生。前不久到台湾办事,听到了黄静嘉先生去世消息,又吃了一惊。他们都是《瓯风》的朋友,赐稿,传播,怎不感激、铭记。张乘健先生有篇稿子发来,未及登出,人就走了。同样,本集蔡克骄先生一文也是,惠稿之时,上集《瓯风》已付梓在即,来不及编上,要排到这一集,想不到文章刊发,先生已归道山。

    世事难料,但合乎新陈代谢之常情。又想起一句悲观的话,一代不如一代。比起郑张尚芳、张乘健先生这一代,我们真是一代不如一代。但他们与夏承焘、夏鼐先生这一代相比,也是一代不如一代。这话讲得或许不中听,不严谨,但事实似乎就是如此。每一代有每一代的环境和机遇,各有各的使命与职责。每一代也总有佼佼者,所以这话也不。但比我晚十年出生的那一代,必将胜过我们这一代。相信在这年轻一代当中,将来不乏在中国传统文化传承方面非凡者,不乏在学术研究领域杰出者,这一点上我是不悲观的。

 

编者



目录

专题       


高山流水知音难觅


 ——悼语言学家郑张尚芳先生   沈克成     


追怀郑张尚芳兄             陈增杰    


悼尚芳                  潘悟云   


 


回忆


风范长存的胡今虚先生         裘士雄     


城西礼拜堂的次婚礼和丧礼


 ——兼忆我的父母亲         郑可麟  


回忆我的父亲兆熊先生         王宁生   


回忆在中山大学的温籍老师和同学  蔡克骄     


我的大学老师蔡克骄           黄益友    


在等待毕业分配的日子里        沈宗文  


 


档案       


 张珍怀致施蛰存四札          罗 逊     


 赵超构复堂妹的三封信        沙开胜  


 


人物 


 潘鉴宗的身后事             吴绍林


 


口述          


我与四位版画家的友情   张侯权口述   孟雨  张志杰整理     


 


编后 一代一代                 编 者



精彩内容
悼尚芳

 

潘悟云

 

    郑张尚芳永远地离开了我们。连日来,从欧美到东瀛,从北疆到南国,人们对他的吊唁、缅怀、追思、赞美,纷至沓来,这在中国语言学界是少有的。这些评价不仅是由于他对汉语言学所作出的杰出贡献,更是由于他的学术精神与学术品格。人们对郑张尚芳评价中多、普遍的语词是:“纯粹的学者。”

    一个人能够做到“纯粹”,谈何容易。“纯粹”,是学人的境界。

    因为纯粹,胸无纤尘,才能包容万物,装着民族,系着责任,走向世界。

    “文革”期间,我跟他研读《中国音韵学研究》。高本汉,一个瑞典人,居然成为汉语史的奠基者,我们由衷地佩服和尊敬。但是,汉语是我们的母语,我们中国人为什么不能作出更突出的贡献呢?汉语语音史的研究,高本汉迈出了步,更艰难的工作,其实还在后头。在那个特殊的年代,艰苦闭塞,郑张尚芳通过卓越的努力,提出了上古汉语的六元音系统,奠定了他在汉语史领域的领先地位。那一年,是一九六九年,他三十六岁。正是有了六元音系统,上古汉语的研究才有了坚实的出发点;正是有了上古汉语,我们才能从高山之巅,俯瞰整个东亚语言的演变脉络,才能从语言角度切入,着手探索东亚文明的起源与传播。在他之后,七十年代美国的包拟古、白一平,八十年代俄罗斯的斯塔罗斯金,都得出了同样的六元音系统。于是,上古汉语的研究,终于结束了多年的徘徊,柳暗花明,生机盎然。“文革”之后,我们终于有机会接触到国外的研究成果,在复辅音的构拟方面,在三等字、鼻流音、塞擦音、喉音的来源方面,都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形成了国际通称的郑张-潘系统(Zhengzhang-Pan System)。回想当年,傅斯年创办中研院史语所,曾在集刊发刊词中大声疾呼,争东方学之正统在中国。郑张尚芳的历史功绩,就是使汉语史研究迈过了高本汉时代,向“东方学之正统”的中国回归。这种历史性的跨越谈何容易,只有纯粹的人,才能引领时代。我们给郑张尚芳鼓掌,因为他在世界学术之林中给祖国增添了光彩。

    只有内心纯粹,无芥无蒂,无牵无碍,才会无欲则刚。

    郑张尚芳的成功,经历了常人无法想象的艰辛。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他不仅缺乏经费,缺乏资料,甚至没有体面的工作,没有起码的尊严。现在还留存的“文革”时期手稿,许多是各处革委会的信笺,是当年我们从一个个单位讨要得来的;一叠叠手抄本,无言地诉说着那个无书年代的痛苦与坚忍。咬紧牙关,克服困难,并不稀罕,很多学人都是这样过来的。但是,我们的尚芳,是以郑张式的憨笑,一路上笑过来的。“文革”那些年,他常常跑到我家,气喘吁吁告知他的发现,之后一阵哈哈憨笑,满脸惬意,旋即离开。不可思议的是,他在临终昏迷之际,依然享受发现之乐。五月十七日我正在南宁讲学,一位友人给我发来微信,尚芳在昏迷中一直喃喃:“老潘来了没有,老潘来了没有,我有重要的发现要告诉他。”尚芳的一生,缺少常人的世情俗念,若说他有什么欲望,那便是学术的满足。无欲,方有刚强意志,正是这种坚不可摧的意志,使得他在方言学、上古音、中古音、近代音、藏缅语、苗瑶语、侗台语、汉藏比较、文献考订、西夏学等诸多领域,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纯粹学者”,这个无尚的称呼,郑张尚芳,他当得起!我们纪念他,不仅纪念他的学术,他的贡献,更要纪念他留给我们的郑张精神。在物欲横流的年代,让我们的后辈,学习郑张尚芳的纯粹,我们的民族才有希望。

    郑张尚芳走了,但是他留下丰厚的学术财富与无私无欲的学术精神,让我们永远怀念。天人两隔,生死茫茫,揾泪赋诗,以志永伤:

桑麻无复话黄昏,

泪烛阑干哭郑君。

南郭添灯频换盏,

京门订韵细论文。

经年陋室千秋月,

浪迹輶轩万里云。

是芳华春到处,

庭蹊立雪有新?。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