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总论卷/中国史学思想会通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总论卷/中国史学思想会通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32.78 4.8折 68 全新

库存17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吴怀祺

出版社福建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11078325

出版时间2018-09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68元

货号25345917

上书时间2024-11-01

兴文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出版说明 

 

  中国是个具有重史传统的国家,史学思想博大精深。纵观史学思想的内涵,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对客观历史的认识,二是对史学本身的认识。对客观历史的认识是指历史观,其认识主体主要是史学家和思想家;对史学本身的认识是指史学观,其认识主体主要是史学家。对客观历史的认识主要考察历史的变易过程,以及历史变易的动因;对史学本身的认识则主要包括对于历史理论、历史教育、历史文献学、历史编纂学和历史文学观等的认识,以及对于史学价值论和史学社会功能的认识。

  史学思想的发生与发展并不是孤立进行的,史学思想的研究也必须是多维度、多层次的。探讨史学思想,必须要与社会现实相联结,必须考察其与时代哲学思潮的关系,必须考察史学思想本身的渊源流变,必须考察史学思想各部分之间的辩证关系。从学术史的角度而言,史学与经学、玄学、理学、事功之学、经世之学、实学等有着密切的联系,需要具有四部思维意识去进行史学思想的研究,重视探讨经史、子史、文史之间的关系。研究近代史学时,我们还要努力把握近代史学思潮的发展与走向,关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对近代史学与史学思想发展的影响。

“《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司马迁讲“通古今之变”,重视对于历史盛衰之理的探究;《通志·总序》说:“百川异趋,必会于海,然后九州无浸淫之患;万国殊途,必通诸夏,然后八荒无壅滞之忧,会通之义大矣哉!”突显了郑樵对历史与文化会通思考所具有的大视野。

10卷本《中国史学思想通史》和6卷本《中国史学思想通论》,前者时间上跨越了从先秦时期到1949年的漫长历史,后者内容上涵盖了历史思维、经史关系、历史盛衰、历史文献学思想与历史编纂学思想等方面专题。

10卷本《中国史学思想通史》是从纵向对中国史学思想展开的研究,而6卷本《中国史学思想通论》则是从横向来专论中国史学思想的相关问题,这种多维研究恰恰体现了会通的思想与方法。从两套系列著作的整体布局来看,前者作为对史学思想史的贯通研究,主要体现“通”的意识;后者作为对史学思想各类专题的研究,则主要彰显了“会”的思想。然而,这种“会”与“通”又是相互包含的,“会”中有“通”,“通”中有“会”。10卷本《中国史学思想通史》关于每一阶段史学思想的论述,既是中国史学思想通史的重要一环,又有对这一阶段史学思想多维度的探究,体现了“会”的意识;同样,6卷本《中国史学思想通论》虽然是专题式的研究,而其中每一专题的研究,又都是采取贯通的方法,重视溯源探流,重视发展过程,体现了“通”的意识。

“中国史学思想会通”为总书名,进行再版。

?我们不能只是简单地去展示中国传统史学,而是要把历时性的研究和共时性的研究结合起来,从理论的高度上,概括出中国传统史学思想的特点与要义,并且结合时代的变化,从振兴中华文化的总目标出发,讨论传统史学如何走向世界,思考传统史学思想在当代的价值。

  其次是把握中国史学优良传统与时代性的需要。传统史学有很多精华需要我们去总结,如历史运动的通变观、天人相关的思想、见盛观衰思想、民为邦本与民贵君轻思想、传统历史编纂理论与方法论等。史学的时代性同样不可忽视。当前我们正处在全球化的时代,全球化要求我们必须把中国史学与世界史学联系起来进行思考,讨论中国史学的进程,认识中国史学的发展大趋势,讨论历史学科建设问题。

  当然,合编与再版不是简单的重印,而是有内容的提升与结构的整合。从内容来讲,各卷作者对原有内容普遍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修订和补充,有些卷补充的内容较多,有些卷调整了篇章。从结构来讲,原来两套书各自的总论部分,被整合成一卷新的《总论卷》,起到了对全书的统领作用。

16卷本《中国史学思想会通》大型学术著作的出版,既表达了学人们对于中国史学会通思想的继承,也充分体现了该书纵横论说中国史学思想的会通特点。传承历史文化,建设时代文化,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和任务。我们希望这套著作的推出,有助于加强人们对于中国传统史学的认识,深入挖掘中华传统史学所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有助于学界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推动当代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有助于当前的文化传承与时代文化建设,树立文化自信,推动文化大发展。



导语摘要

《总论卷》为《中国史学思想会通》总纲,在总结各卷成果的基础上,对中国史学思想的全貌、成绩及发展趋势、走向与特点等作出了论述,讨论了中国民族史学思想在当代史学理论上的贡献,瞻望历史学的前景,思考未来中国史学发展走向。主要论述的内容包括史家修史的主体意识与修史理论、史学二重性与史书的编纂、四部文化与史学的关系、博学传统与史学思想、历史学的属性与功能、民族史学思想的时代价值和全球化趋势与民族史学等。



作者简介

“双一流”特聘教授。长期从事中国史学史研究,发表学术论文数百篇,主要代表著作有《宋代史学思想史》、《中国史学思想史》、《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易学与史学》、《郑樵文集》、《郑樵评传》等,主编



目录
导言
  第一节  引言
    一、弘扬传统史学的追求
    二、对西方学人扭曲中国传统史学的直接回应
    三、关于中国民族史学的进一步讨论
  第二节  史学的近代化
    一、史学近代化
    二、史学近代化之途径
    三、史学近代化之启示
  第三节  史学的民族性
第一章  世界范围的史学诸家争鸣
  第一节  争鸣概说
  第二节  中国史家求索举例(一)
  第三节  中国史家求索举例(二)
第二章  几个重大史学理论问题的初步思考
  第一节  从《易》之三义论历史是什么
    一、问题的提起
    二、从《易》之三义论历史是什么
  第二节  从通变思想,谈历史学是盛衰之学
    一、历史变化的两种形态
    二、历史盛衰变动观
    三、盛衰变动的内在原因的思考
    四、承敝易变的历史变革观
    五、借鉴历史的通变思想
  第三节  从两种科学,谈历史学的属性
    一、经验科学与实验科学
    二、历史学是科学
  第四节  史学二重性与史书的编修
    一、史学二重性
    二、史学二重性的多维思考
  第五节  历史学功能:以史为鉴与经世致用
    一、历史借鉴观
    二、史学经世致用思想
第三章  中国史学思想变迁与走向
  第一节  古代史学思想的变迁与走向
  第二节  学术转型与近代史学思想
    一、中学、西学与近代中国史家的认识
    二、“五四”后的中国近代史学思潮
  第三节  关于史学思想的研究
第四章  史家修史的主体意识与治史论
  第一节  史家修史的主体意识
    一、史家修史的追求
    二、良史忧世的情怀
  第二节  史家的治史论
    一、史事、史文与史义的整体要求
    二、兼综融会以成一家之言
第五章  四部文化形态与博学传统
  第一节  四部文化与史的因缘
    一、四部文化中的“史
    二、文献的多重意蕴

内容摘要

《总论卷》为《中国史学思想会通》总纲,在总结各卷成果的基础上,对中国史学思想的全貌、成绩及发展趋势、走向与特点等作出了论述,讨论了中国民族史学思想在当代史学理论上的贡献,瞻望历史学的前景,思考未来中国史学发展走向。主要论述的内容包括史家修史的主体意识与修史理论、史学二重性与史书的编纂、四部文化与史学的关系、博学传统与史学思想、历史学的属性与功能、民族史学思想的时代价值和全球化趋势与民族史学等。



主编推荐

“双一流”特聘教授。长期从事中国史学史研究,发表学术论文数百篇,主要代表著作有《宋代史学思想史》、《中国史学思想史》、《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易学与史学》、《郑樵文集》、《郑樵评传》等,主编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