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杉讲透《孟子》
  • 华杉讲透《孟子》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华杉讲透《孟子》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40.58 6.8折 59.9 全新

库存16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华杉 著,读客图书 出品

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59400994

出版时间2018-0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59.9元

货号25168520

上书时间2024-11-01

兴文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孟子,被后世尊称为“亚圣”。他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进一步把儒学完整化、系统化。他提出的“王道”的治国理想、“性善论”的道德价值、“不动心”的人生境界,都成为了中国文化的思想瑰宝。他的思想与孔子一起,被并称为“孔孟之道”,成为中国儒家道统的源头。

  本书作者华杉,研究儒学30多年。他吃透了《孟子》本义,并忠于朱熹、张居正、王阳明等先贤对于《孟子》的经典阐释,用现代人容易理解的语言,深入浅出地为我们进行孟子思想的“正宗”讲解。全书融会古今,通俗有趣,无需半点古文基础,就能把《孟子》读得明明白白、亲切有味。

 

  翻开本书,逐字逐句读懂《孟子》原意,直抵2500年儒学源头!



商品简介

  孟子,被后世尊称为“亚圣”。他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进一步把儒学完整化、系统化。他提出的“王道”的治国理想、“性善论”的道德价值、“不动心”的人生境界,都成为了中国文化的思想瑰宝。他的思想与孔子一起,被并称为“孔孟之道”,成为中国儒家道统的源头。

 

  本书作者华杉,研究儒学30多年。他吃透了《孟子》本义,并忠于朱熹、张居正、王阳明等先贤对于《孟子》的经典阐释,用现代人容易理解的语言,深入浅出地为我们进行孟子思想的“正宗”讲解。全书融会古今,通俗有趣,无需半点古文基础,就能把《孟子》读得明明白白、亲切有味。

 

 

 

  翻开本书,逐字逐句读懂《孟子》原意,直抵2500年儒学源头!



作者简介

  华杉,1971年生于贵州省遵义市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上坝土家族乡新田坝村。现居上海。


  中国知名广告人、企业家、兵法家、超级畅销书作家。


  华杉先生自幼熟读经史,兵书战策、儒学经典烂熟于心,又广泛涉猎西方哲学,融会贯通,观点自成一家。每晚九点半睡觉,清晨五点起床,用每天早上五点到七点的时间写作,日日不断,即便出差出国住酒店,进医院住病房也是一样,十年来出版了十余部传统文化和品牌营销著作。


  华杉与弟弟华楠共同创办了两家在广告业和出版业声名远扬的公司:上海华与华营销咨询有限公司和读客文化股份有限公司。两家公司均在各自领域享有国际声誉。



目录
自序:为往圣继绝学 


 


篇 梁惠王章句 上


第二篇 梁惠王章句 下


第三篇 公孙丑章句 上 


第四篇 公孙丑章句 下


第五篇 滕文公章句 上 


第六篇 滕文公章句 下 


第七篇 离娄章句 上 


第八篇 离娄章句 下 


第九篇 万章章句 上 


第十篇 万章章句 下 


第十一篇 告子章句 上


第十二篇 告子章句 下 


第十三篇 尽心章句 上 


第十四篇 尽心章句 下



内容摘要

  孟子,被后世尊称为“亚圣”。他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进一步把儒学完整化、系统化。他提出的“王道”的治国理想、“性善论”的道德价值、“不动心”的人生境界,都成为了中国文化的思想瑰宝。他的思想与孔子一起,被并称为“孔孟之道”,成为中国儒家道统的源头。


  本书作者华杉,研究儒学30多年。他吃透了《孟子》本义,并忠于朱熹、张居正、王阳明等先贤对于《孟子》的经典阐释,用现代人容易理解的语言,深入浅出地为我们进行孟子思想的“正宗”讲解。全书融会古今,通俗有趣,无需半点古文基础,就能把《孟子》读得明明白白、亲切有味。


 


  翻开本书,逐字逐句读懂《孟子》原意,直抵2500年儒学源头!



主编推荐

  华杉,1971年生于贵州省遵义市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上坝土家族乡新田坝村。现居上海。

  中国知名广告人、企业家、兵法家、超级畅销书作家。

  华杉先生自幼熟读经史,兵书战策、儒学经典烂熟于心,又广泛涉猎西方哲学,融会贯通,观点自成一家。每晚九点半睡觉,清晨五点起床,用每天早上五点到七点的时间写作,日日不断,即便出差出国住酒店,进医院住病房也是一样,十年来出版了十余部传统文化和品牌营销著作。

  华杉与弟弟华楠共同创办了两家在广告业和出版业声名远扬的公司:上海华与华营销咨询有限公司和读客文化股份有限公司。两家公司均在各自领域享有国际声誉。



精彩内容
自序:为往圣继绝学 

 

 

  注古书,立志承担“为往圣继绝学”的历史使命,关键就是自己不要随意发挥,老想搞出点“自己的东西”,而是老老实实做学生,记笔记。这本书就是这样的学习笔记。

  这本书,全名应该叫《华杉同学讲透朱熹、张居正、王阳明、焦循四位老师讲〈孟子〉》,简称《华杉讲透〈孟子〉》。本书的特点,就是忠实整理往圣先贤的思想,不妄自点评,不擅自添加,忠心耿耿,为往圣继绝学,传承孟子思想的“正宗”讲解。

  个正宗是朱熹。因为《孟子》作为四书之一,就是朱熹圈定的,是他选了《孟子》这本书,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是我们学习的基础。

  第二个正宗是张居正。张居正因为给神宗小皇帝做老师,写了一套四书的讲义,详细讲解了《大学》《论语》《孟子》《中庸》。因为是内阁首辅给皇上讲课,所以讲得高屋建瓴,颇有超越朱熹之处;因为是给小孩子讲,所以又讲得浅显易懂,亲切有味。张居正的这套讲义,是传世国宝,本书也几乎收录了他的全部精彩思想。

  第三个正宗是王阳明。介绍王阳明和孟子的“对话”,是本书的一个特色。王阳明没有专门注解过《孟子》,但是王阳明和孟子有直接的继承关系。孔子梦见周公,王阳明梦见孟子。《皇明大儒王阳明先生出身靖乱录》记载:

 

  忽一夕梦谒见孟夫子,孟夫子下阶迎之,先生鞠躬请教。孟夫子为讲良知一章,千言万语指正亲切。梦中不觉叫呼,仆从伴睡者惧惊醒。自是胸中豁然大悟,叹曰:“圣贤左右逢源,只取用此‘良知’二字。”

 

  良知良能,都是孟子提出来的。孟子说:“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所以说,心学的根在孟子。

  孟子还提出了四端论:“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所谓人都有恻隐之心,就比如一个逃犯,到了一个村子,看见一个小孩子在水井旁,就要掉下去,他一定心里一惊,不假思索,赶紧出手一把把孩子拉开。他这样做,不是为了别人说他好,也不是为了跟那孩子的父母交朋友,而是出自人本性的善,也就是恻隐之心。孟子说,只要存养你的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把它扩充放大,就能成为圣人。“凡有四端于我者,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四端论,是良知论,也是扩充论。四端就是良知,而存养、扩充、放大四端,就是致良知。王阳明每次讲良知,都会引用孟子说的水井边的小孩这个故事。

  孟子的四端论,就是王阳明良知之学的源头。在王阳明的《传习录》中,有多篇讨论《孟子》的内容,本书也收录了其中的思想。

  第四个正宗,是清代焦循的《孟子正义》。清代是训诂学的,把前人的经典都考据得清楚明白,一个死角都没有。在写《华杉讲透〈论语〉》时,我参考了刘宝楠的《论语正义》,因为刘宝楠是研究《论语》的首席学者。而训诂《孟子》的首席学者,就是焦循。所以,焦循的注解,又给本书提供了学术保障。

  这四位老师一路讲下来,这本书就变得这么厚了。读客图书的编辑跟我说,太厚了!让人望而生畏,能不能删减得薄一点?我说,厚有厚的好处——彻底读懂《孟子》,这一本就够!

 

    华杉

    2017年6月7日于上海

 

 

 

如果你一心逐利,跟你的人也逐你的利 

 

原文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华杉详解 

  梁惠王,就是魏惠王魏罃(yīng)。魏国原来都城在安邑,因秦国的压力,魏惠王迁都大梁,故魏也被称为梁,魏惠王就成了梁惠王。

  战国时期,各国竞争激烈,梁惠王四处派出使者,访求大贤,《史记》说他“卑礼厚币以招贤者,而孟轲至梁”,也就是请来了孟子。

  两人见面,梁惠王问:“老人家!不远千里而来,您一定能给我的国家带来很大利益吧?”

  孟子一句话就顶回去了:“大王何必说利益,我这里只有仁义而已!您也只需要仁义,不需要利益。如果大王说:‘怎样才对我的国家有利?’大夫也会说:‘怎样才对我的家族有利?’一般士子百姓也会说:‘怎样对我自身有利?’上上下下,你想从我这儿取利,我想从你那儿取利,那国家就危险了。

  “在拥有一万辆兵车的大国,杀掉国君的,必然是有一千辆兵车的大夫;在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小国,杀掉国君的,必然是有一百辆兵车的大夫。

  “国家有一万辆兵车,那大夫就有一千辆;国家有一千辆兵车,那大夫就有一百辆。这都不算少了吧!但如果先利后义,那大夫不把国君的产业全夺去,他是不会满足的!

  “从来没有仁者遗弃自己的父母,也从来没有讲‘义’的人怠慢自己的君主。大王只讲仁义就行了,为什么要讲利益呢!”

  孟子讲的道理,其实非常简单,也非常清楚。你琢磨别人的利,你手下的人也琢磨你的利。在《论语?季氏篇》里我们学过,季孙氏图谋攻打颛臾(zhuān yú),冉有和季路来告诉孔子。孔子说:“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意思就是,季孙氏想得到颛臾城,就找了个理由说颛臾对他有威胁,其实他要担心的不该是颛臾,而是他自己的那些所谓心腹才是!后来呢,果然被孔子说中,季孙氏家臣阳虎作乱,胁迫季孙氏,攫取了鲁国的摄政权。当然,阳虎的权势也没能保持下去,很快也倒台流亡了。

  不管干什么事,你一个人干不了,总得有人跟你干。如果你仁义,跟你的人也仁义;如果你逐利,跟你的人也逐你的利。所以你的所谓心腹,也不可靠。你选的接班人,正是颠覆你、杀得你的后人片甲不留的人。所以逐利者重要的,是防着萧墙之内的自己人。

  防不防得住呢?

  防不胜防。

  三千年的历史结论很清楚——防不住!

  梁惠王的先祖是魏国的建立者。当时韩赵魏三家分晋,三个大夫联手灭了他们的主君,把晋国分了。

  所以梁惠王和孟子不是一个逻辑的人,遵守的游戏规则也不一样,鸡同鸭讲,说不到一块儿去。战国七雄都依靠谋利,而终获胜的就是无底线的秦国。但秦国的胜利很短暂,二世而亡。人人逐利,天下就这么来回折腾。

  程颐把义利之辨的逻辑说得很清楚:“君子未尝不欲利,但专以利为心则有害,唯仁义则不求利而未尝不利也。当是之时,天下之人唯利是求,而不复知有仁义。故孟子言仁义而不言利,所以拔本塞源而救其弊,此圣贤之心也。”

  君子未尝不想得到利益。但是如果你一心想着利益,眼里只盯着利益,那就对你有害。而行仁义的人,虽然不追求利益,却无往不利。在当时,天下之人都利欲熏心,所以孟子只讲仁义,不讲利益,拔本塞源,以救时弊,这是孟子的圣贤之心。

  我们今天也是一样。如果一个公司,成天开会研究“怎么能挣钱”,那真不知道这钱从哪儿挣!所有的生意都能挣钱,你都去做吗?你到底是干啥的?你对社会有什么用?你准备贡献什么出来?讲利益不讲仁义的人,无论入到哪一行,他都觉得入错行了,因为都没有别的行业赚钱。所以他老转行,后一辈子什么也干不成,饭都吃不上。

  如果一个老板在公司会议室谈及顾客的时候,言语轻佻,没有尊重,光跟大家研究怎么挣顾客的钱,而不是如何行仁义,让客户得到超值的回报,那他的员工也会研究怎么侵占公司利益,不会好好干活。

  敬神,如神在。敬顾客,要像顾客就坐在我们公司的会议室。

  在公司开会讨论客户项目,就像客户也在我们公司一样,非常尊敬;到客户公司开会讨论,就像在自己公司内部讨论一样,直来直去,没有差别。这,就是仁义。在公司会议室骂客户,到客户会议室装孙子,这就是逐利。

  一心逐利,就是心术不正。作为领导者,你的心术不正,上上下下,你的国家,你的公司,没有一个地方正得了!

  《大学》里讲,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孟子希望先给梁惠王正心,心不正,一切无从谈起。



媒体评论
☆  2016年,华杉位列企业家作家榜第九,是榜单上少有的“超越具体的商业领域,而对传统文化经典进行解读的作者”。——《华西都市报》

 

☆  华杉真是个大牛,高手中的高手。这样的人,在现实生活中,不牛逼都难。——豆瓣读者Hammer_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