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思新闻教育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三思新闻教育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45.07 4.6折 98 全新

库存3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昆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8033121

出版时间2017-08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98元

货号25154298

上书时间2024-11-01

兴文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Preface

 

08

“文革”以前,国内仅有两所大学设有新闻系,即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和复旦大学新闻系,那时学新闻专业的学生堪为“稀有元素”。

(

1983

武汉大学成立新闻系,也是我准备拓展新兴学科,把武汉大学办成一所多学科综合性大学的一个步骤。为了办好我校新闻系,我们采取了以下三个措施。

(

(3

1984

1986

2006

“改革论”三个字抓住了。新闻媒体历来是比较敏感的,对“改革”二字也常常是回避的。但是,他敢为人先,奉献了体现改革精神的一部专著。该书共分三编,即人才培养论、教学改革论和学科建设论,在每编中,都有许多闪光的思想。当我浏览了书稿,特别是进一步与张昆教授交流以后,我认为这部专著名副其实,书中确实在诸多方面体现了改革和创新精神。

“应当是培养能够独立思考、具有批判精神的报道者。传媒工作者是作为社会哨兵和引领社会前行的力量,必须具备批判精神。”同时,他进一步指出:“批判的必要条件是批判者思想、人格和精神的独立,一个思想贫瘠者,不可能萌生挑战传统的思想火花……”在我国大学精神虚脱的今天,他提出的这个目标,的确是大胆而开明的。在教学改革论中,他以自己讲授的外国新闻传播史为试点,提出了把原来的新闻事业史拓展为“新闻事业、新闻制度、新闻观念”三位一体的新闻传播史体系。在新闻传播教学中,他还提出了三个转变:由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由传统的“流水线培养模式”向“订单式”的模式转变,由教师以科研为中心向以教学为中心转变。在学科建设论中,他认为新闻传播学本身就是学科交叉的结果,据此提出了“抓交叉、促融合、求创新”的学科建设方向。总之,《新闻教育改革论》一书,是教学改革的产物,是值得的一部佳作。

“当前中国新闻传播教育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了。”为什么张昆教授有如此强烈的改革情结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20

另一方面,张昆教授是一个思考型的学者,他无时无刻不在思考我国新闻传播教育中的问题,可以说他满脑子装的都是问题。例如,他曾提出:新闻传播教育应当坚持什么样的培养模式?应当构建什么样的课程体系?应当怎样认识和理解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应当如何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我国新闻传播教育中存在诸多问题的症结何在?如此等等。科学和教育的实践都证明,一切研究始于问题,一切新的发明始于问题,一切改革也始于问题。一个人如果脑子里没有了问题,思考就会停止,创造力就会枯竭。张昆教授之所以具有旺盛的创造力,正是因为他是一个理想主义学者,追求完美的新闻传播教育。

“天命”之年,正处在精力充沛的黄金年龄。因此,我希望他再接再厉,继续发扬改革精神,撰写出更富有创意的学术著作,为我国新闻传播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读张昆教授《新闻教育改革论》有感,特写出以上心得。是以为序。

 

刘道玉二零一一年十一月二十四日于寒宬斋

Preface

 

 

 

 

2006

(24

“新闻教育应坚持人文精神的主基调”一文中,他强调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所谓独立人格,是指依据个人自己的观察、判断和意愿去行动而不受环境和他人影响的个性特征。”他认为独立人格需要批判性思维:“媒介及其从业者批判思维的主要指向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对现实的批判。当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屡屡遭受苦难而无法改变现实的时候,当这个国家、民族的人民陷于灾难的深渊而无法自拔的时候,社会大众要么变得麻木,要么一般民众因为威权的高压而噤若寒蝉;或者是另一种情况,即一个国家、社会经过多年的励精图治,经济繁荣,民生富足,歌舞升平,人民醉心于社会的繁荣,没有意识到繁荣背后酝酿的社会危机。在这个时候,历史和现实都强烈地需要批判精神,需要有振聋发聩的狮子吼。”

“即便是作为政党的宣传工具,也要本着价值中立的原则,摆脱现实的利益纠葛,超越国家、民族的利益界限。”“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报刊的公信力来源于报道的真实与公正。……要始终对新闻报道的真实性负责。即便是为了正当的目的,也不能使用谎言。用谎言来证明真理是对真理的莫大侮辱。”

“把评论作为一个专业特色的新闻方向班进行培养,全国还是家。之所以这么做,就是因为看到了当下社会对于意见、观点,以及民众对于媒体引领功能的需求。”

“传统的新闻专业、广播电视专业必须顺应网络传播发展的需要,改革课程体系,增加经济、法律、多媒体技术、网络采访编辑等新课程,改革教学内容和人才培养模式。”

“进入城市的农村人口要融入城市,化身为城市市民,需要一个再社会化过程。于是传播媒介成为新入城市者社会化的重要渠道,借助于各种传播媒体,这些新市民接受城市文化,适应城市生活的各种规则,寻觅事业发展的空间。所以,城市化进程与新闻传媒的扩张实际是统一过程的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应该说他从城市化的变局中所看到的与新闻传媒相关的视角是非常独特的。至于当今世界的信息化程度空前提高,他认为“新闻传媒在大数据、云计算时代,承担着更重要的责任”。

“现代社会是媒介化社会,传播渗透了社会的‘毛细血管’,而社会的发展又影响媒介的发展,二者水乳交融”。

“可是目前的实际情况,与我们的想象和期待有相当大的距离。在当今中国的新闻教育界,几乎所有的新闻传播院系,无论是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过程,还是教材讲义,其基本的价值导向却是现实主义,以体制接纳作为人才评价的基本准则,以认同现实和合理性论证作为其职业使命。”“目前新闻院系所看重并且致力于满足的恐怕是现实的需要、上面的需要、政治的需要、内部的需要。正是这些需要正在压缩理想主义的空间,挫伤了独立思考的自由精神。”

“秉中持正,求新博闻”就是他提出的,情怀与文采共现!

原谅我在此序言中只是大段地摘引他的话,一方面因为我不懂新闻专业,对于新闻教育自然没有见解;另一方面实乃因为书中精彩纷呈。此序算是天天关注新闻、时时目睹中国新闻之现实的我读了此书后的朴实感受,唯恐我因愚陋未能摘引到书中的精华,遮蔽了张昆教授思想的光辉。

还望读者细读,方能领悟书中更多的精彩。

 

李培根二零一六年十月十六日醉于云中

 

 



导语摘要
   在信息化时代,新闻教育不仅关系到媒介系统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承,更是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和谐与人的全面发展。本书是一个资深传播学者与新闻教育工作者关于新闻教育的文集,收录了作者论述传媒教育的论文、讲话、报告及媒体专访数十篇。内容涉及新闻人才培养、新闻教学改革、新闻学科建设,既有对实际新闻教育工作的经验总结,也有对人才培养一般规律的理性探讨。作者张昆教授曾先后担任过武汉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和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院长,在新闻教育领域苦心经营三十多年,其独到的教育理念及其在人才培养、教学改革及学科建设方面的探索和思考,对于新闻教育界、学术界同行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作者简介
   张昆     1962年生,湖北云梦人,法学博士。先后求学于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日本创价大学。曾任武汉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新闻与传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新闻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新闻史学会副会长、中国传播学会副会长、中国新闻教育学会副理事长。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课题“跨文化传播中的国家形象建构研究”首席专家。1999年入选*跨世纪优秀人才。长期以来一直从事政治传播学、新闻传播史研究。其主讲的本科生专业基础课“外国新闻传播史”于2009年被评为*精品课程;2011年,其主讲的“传播的历程”入选*2011年度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规划。独自出版学术专著9部,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40多篇。曾获*教学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成果奖、宝钢基金优秀教师奖、湖北省社会科学成果奖多项。

目录

上编人才培养论


 


/3


/7


/11


18


/22


/24


/27


/31


/34


/37


/37


/39


/49


/59


/65


/78


/84


/90


/96


/99


/106


/111


/115


/118


/121


 


中编教学改革论


 


/135


/140


/145


/152


/159


“三维空间”


/165


/170


/174


/190


/197


/204


/213


——新闻传播教育的天职


/224


/229


/238


/245


/254


/260


“秉中持正,求新博闻”


/269


/280


/287


 


下编学科建设论


 


/295


/301


/308


/311


/313


/315


/317


/320


/323


/326


/328


/337


/341


/357


/370


/384


/393


/398


2007


2009


2014


2015


2016


/460


/466


2016


/479


/483


/490


 



内容摘要
   在信息化时代,新闻教育不仅关系到媒介系统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承,更是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和谐与人的全面发展。本书是一个资深传播学者与新闻教育工作者关于新闻教育的文集,收录了作者论述传媒教育的论文、讲话、报告及媒体专访数十篇。内容涉及新闻人才培养、新闻教学改革、新闻学科建设,既有对实际新闻教育工作的经验总结,也有对人才培养一般规律的理性探讨。作者张昆教授曾先后担任过武汉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和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院长,在新闻教育领域苦心经营三十多年,其独到的教育理念及其在人才培养、教学改革及学科建设方面的探索和思考,对于新闻教育界、学术界同行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主编推荐
   张昆     1962年生,湖北云梦人,法学博士。先后求学于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日本创价大学。曾任武汉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新闻与传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新闻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新闻史学会副会长、中国传播学会副会长、中国新闻教育学会副理事长。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课题“跨文化传播中的国家形象建构研究”首席专家。1999年入选*跨世纪优秀人才。长期以来一直从事政治传播学、新闻传播史研究。其主讲的本科生专业基础课“外国新闻传播史”于2009年被评为*精品课程;2011年,其主讲的“传播的历程”入选*2011年度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规划。独自出版学术专著9部,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40多篇。曾获*教学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成果奖、宝钢基金优秀教师奖、湖北省社会科学成果奖多项。

精彩内容
    培养什么样的人永远是教育的基本问题。在“新闻教育应坚持人文精神的主基调”一文中,他强调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所谓独立人格,是指依据个人自己的观察、判断和意愿去行动而不受环境和他人影响的个性特征。”他认为独立人格需要批判性思维:“媒介及其从业者批判思维的主要指向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对现实的批判。当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屡屡遭受苦难而无法改变现实的时候,当这个国家、民族的人民陷于灾难的深渊而无法自拔的时候,社会大众要么变得麻木,要么一般民众因为威权的高压而噤若寒蝉;或者是另一种情况,即一个国家、社会经过多年的励精图治,经济繁荣,民生富足,歌舞升平,人民醉心于社会的繁荣,没有意识到繁荣背后酝酿的社会危机。在这个时候,历史和现实都强烈地需要批判精神,需要有振聋发聩的狮子吼。”(“媒介化时代传媒工作者的综合素养”)“一个社会可怕的是批判精神的缺失。一个没有批判精神的民族、国家,将会只有一种按统一标准制定的思想、观念,统一的行为模式,划一的制度设施。单调、沉闷、万马齐喑。”(“新闻传播教育的理想与困惑”)他心目中的新闻人:“在报道事实的过程中,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要坚持自己独立的判断能力,既不依附于外在的精神权威,也不依附于现实的权力。”(“中国新闻传播教育的两大困境”)张昆教授强调“要培养有思想、有判断力、有洞察力的新闻工作者”。在他们办的评论班(那时还没有其他学校有新闻评论班)中,重视对学生思想深度、高度、宽度的培养。(“依托《华中评论》,培养杰出的评论人才”)我们由此联想到自己遇到过的某些年轻的新闻记者,其提问不仅缺乏深度,有时甚至令受访者啼笑皆非,追溯到他们所受到的教育,可能也是缺少独立判断和批判性思维之训练所致。

媒体评论

    20

    2006

    “改革”二字也常常是回避的。但是,他敢为人先,奉献了体现改革精神的一部专著。该书共分三编,即人才培养论、教学改革论和学科建设论,在每编中,都有许多闪光的思想。当我浏览了书稿,特别是进一步与张昆教授交流以后,我认为这部专著名副其实,书中确实在诸多方面体现了改革和创新精神。

    “应当是培养能够独立思考、具有批判精神的报道者。传媒工作者是作为社会哨兵和引领社会前行的力量,必须具备批判精神。”同时,他进一步指出:“批判的必要条件是批判者思想、人格和精神的独立,一个思想贫瘠者,不可能萌生挑战传统的思想火花……”在我国大学精神虚脱的今天,他提出的这个目标,的确是大胆而开明的。在教学改革论中,他以自己讲授的外国新闻传播史为试点,提出了把原来的新闻事业史拓展为“新闻事业、新闻制度、新闻观念”三位一体的新闻传播史体系。在新闻传播教学中,他还提出了三个转变:由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由传统的“流水线培养模式”向“订单式”的模式转变,由教师以科研为中心向以教学为中心转变。在学科建设论中,他认为新闻传播学本身就是学科交叉的结果,据此提出了“抓交叉、促融合、求创新”的学科建设方向。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