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凤龙深山找好茶
  • 凤龙深山找好茶
  • 凤龙深山找好茶
  • 凤龙深山找好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凤龙深山找好茶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33.75 6.8折 49.9 全新

库存5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徐凤龙

出版社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38485387

出版时间2015-0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9.9元

货号23642812

上书时间2024-10-31

兴文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徐凤龙,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美术系,读书期间勤奋刻苦,长于国画,喜寄情于山水。改革开放后,创办装饰公司,屡创佳绩。但先生始终不能忘怀自己的文化情节,于1999年创建了吉林省第一家以古典传统风格为主调的雅贤楼茶艺馆,兢兢业业,开始了对茶的探讨和研究。并且在2003年5月完成了《茶艺师》这样的经典茶艺教材的编写。2006年以后,陆续建立了数家“万和圣”茶庄。雅贤楼主徐凤龙、张鹏燕在经营雅贤楼茶艺馆的同时,注重于茶文化的研究,先后出版了多部有关茶文化方面的专著。
这本由其创作的《凤龙深山找好茶(附光盘图说中国茶文化雅贤楼茶文化)》研究了雅贤楼茶文化。

作者简介
    徐凤龙先生,1964年12月生,吉林榆树人。工商硕士研究生,国家茶艺师高级考评员,吉林省茶文化研究会会

长,北京联合大学特约研究员,其求学期间,长于国画,喜寄情于山水。改革开放后,凤龙先生个人创办的公司屡创佳绩,但其却难忘怀自己的文化情节,于1999年创建了吉林省家以古典传统风格为主调的雅贤楼茶艺馆,开始了对茶的探讨和研究,2006年以后,开始注重于茶文化的研究,多次以步当尺,原始山林,古马茶道,均留下了凤龙先生的足迹。

目录
  站 曲水尽头与源头

原始森林寻野茶…………21

水上茶路坝溜渡…………32

曲水边寨土卡河…………42

中越边境访界碑…………56

63 第二站 勐烈传承

江城再访古老街…………65

茶业龙头牛洛河…………71

茶山朗朗读书声…………80

哈尼歌舞赶马寨…………83

91 第三站 整董融合

曼井曼贺曼贺井…………93

茶马古道响铃声…………100

傣族风俗有传说…………105

踏古寻幽访曼滩…………111

129 第四站 宝藏行走

宝藏万亩茶飘香…………121

芒果树下驻马帮…………127

解放初期的故事…………132

137 第五站 嘉禾心路

雨润嘉禾茶山翠…………139

瑶人尖山探野茶…………144

心中敬仰开山人…………156

161 第六站 康平乐作

康平首访营盘山…………163

山民梦里闻茶香…………171

平生体验赶马帮…………174

181 第七站 国庆重逢

重访田房古茶园…………183

再访茶农白师傅…………191

彝族小院话团圆…………197

205 第八站 雅贤楼归零

雅贤楼普洱茶艺…………207

雅贤楼茶产业链…………210

雅贤楼茶艺馆总号………211

雅贤楼茶艺馆东北亚分号…214

雅贤楼志…………………215

雅贤楼茶文化……………216

吉林省茶文化研究会……218

雅贤楼茶艺师学校………219

雅贤楼茶艺表演队………221

万和圣茶庄的由来………222

万和圣茶庄分号…………224

雅贤楼精品紫砂艺术馆…225

首届(中国·吉林)当代紫砂名师名壶邀请展……226

第二届(中国·吉林)当代紫砂名师名壶邀请展……229

第三届(中国·吉林)当代紫砂名师名壶邀请展……232

首届(中国·东北)紫砂群英会………………234

雅贤楼与澜沧古茶………236

雅贤楼的……………238

雅贤楼编著的茶文化书籍…239

我与《周易》之缘………241

特别推荐——私家藏茶…245

主编推荐
    徐凤龙先生,1964年12月生,吉林榆树人。工商硕士研究生,国家茶艺师高级考评员,吉林省茶文化研究会会
长,北京联合大学特约研究员,其求学期间,长于国画,喜寄情于山水。改革开放后,凤龙先生个人创办的公司屡创佳绩,但其却难忘怀自己的文化情节,于1999年创建了吉林省家以古典传统风格为主调的雅贤楼茶艺馆,开始了对茶的探讨和研究,2006年以后,开始注重于茶文化的研究,多次以步当尺,原始山林,古马茶道,均留下了凤龙先生的足迹。

精彩内容
江城再访古老街
2014 / 03 / 18 天微阴

勐烈镇位于江城县城内,这里有一条近200年历史的老街,风貌古朴,曾经是江城著名的茶市。
2014年3月18日下午,来到老街考察,已是我第二次到访了。老街的路比去年来时平整了许多,抬头望去,一排排错落有致的老楼屋里仍然活跃着人们忙碌的身影,斑驳的泥墙显得岁月沧桑,黑灰色的老青砖承载着几代人的梦想,黛青且残破的屋瓦还在努力地为人们遮着风挡着雨,黝黑的雕刻垂花柱下那些散发着古木气息的老木门,还在迎来送往远近的访客。
刚刚走进老街,就碰到了我去年采访过的朱天祥老人,老人看到我非常高兴,还热情地邀我有时间去他家里坐坐。
再往前走,一座老屋的门前传来叮叮当当的敲击声,去年就看到过这位铁匠铺的手艺老人,只是没有深入接触。与老人家打过招呼后,得知他名字叫朱添禄,75岁了,汉族人。小时候就从景东一带搬过来了,做了一辈子铁匠,舍不下了,老了也闲不住,就当锻炼身体,还能有些收入添补家用,日子过得也不错。
我向老人家询问在他小的时候,这条老街上有没有做茶叶生意的。
朱添禄老人说当年这条街非常繁华,是江城有人气的地方,街两旁都是商铺,南来北往的客商多得数不过来,每天马帮牛帮一队接一队,听说有时连牲畜吃的草都不好买。在他的印象中,这条街上的茶叶商铺是敬昌号,老板叫李发相。他们把宁洱、墨江等地的茶叶用马帮驮过来,再从这里驮到曲水的坝溜渡口,在那儿装船运到东南亚的一些国家。
告别老人再往前走,就是敬昌号原址了,只是这里早已没有了敬昌号往日的味道。
在敬昌号原址对面,有一扇低矮的木门,走进木门,里面黑洞洞阴森森的感觉,紧走几步穿过窄窄的过道,来到一个略显局促的院子,男主人疑惑地看着我们这群陌生人。
当地的陪同人员向主人说明了来意,主人善意地请我坐下。通过攀谈得知,男主人叫吴应,60岁,汉族人,爷爷在清朝时是当地的团总,所以积攒了一些家底,才买了现在这个院子。他听爷爷说,当初整条街都是草苫的房子,后来,有些人经营茶叶赚到了钱,各家有了积蓄,才逐渐盖成了瓦房。这个院子在爸爸那辈儿就已经买下来了,听说这个房子当时也是敬昌号的房产。小时候院子里还有一些压茶叶用的老石模,后来,被他爸爸以每个两块五毛钱卖掉了。现在还剩下两个,眼前一个,还有一个在后院猪圈旁当垫脚石。
吴应特意领我到后院猪圈旁查看了一下那块老石模,从状态上看,确实有些岁月。
从阴暗潮湿的老院子里走出来,人仿佛一下子穿越了时空,心情也阳光了很多。来到对面的敬昌号原址,吴应说,早先这里是县供销社,当时这条街是江城繁华的商业中心。供销社在三十多年前,把老房子拆掉盖成了这个小楼。要说街上的这些老邻居们,也都知道这是文物,是江城历史的见证,可这些老房子阴暗潮湿,老鼠又多,没办法家家都得多养几只猫。
从那里走后的几天,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古街上的每个细节都仿佛在诉说古老茶市的故事,吴应家的那两块老石模会不会因为不重视而在未来的某个时间丢弃?
于是3月22日晚些时候,我又一次来到那条散发着古老气息的老街,走进那个散发着霉味的老屋。在院子里和吴应拉着家常,当我提出想收藏那两块老石模时,吴应一脸真诚地说:“对不起了徐老师,我想把祖宗留下的这些老东西传给子女,也许将来他们也能喜欢茶文化,况且现在日子也过得下去,可能让你失望了。”
听着吴应真诚的解释,我非常欣慰,真心祝福吴应一家在这个老屋子里生活得悠闲自在,这些老物件能在老人的子孙当中一辈一辈传承下去,这里的历史就能传承下来。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