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54.17 6.9折 ¥ 78 全新
库存11件
作者(加)法利·莫厄特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59853899
出版时间2022-10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78元
货号29473680
上书时间2024-10-31
序言(1975年版)
1952年,《鹿之民》(People of the Deer)出版。但在那时,我根本找不到官方文件来佐证大部分的故事内容。本书严厉抨击了“古老北方帝国”的一些机构 —— 传教使团、加拿大皇家骑警队(Royal Canadian Mounted Police, RCMP)、贸易公司和联邦政府部门。他们手握全部的官方“证据”,却拒绝承认自己的疏漏,也没有向我提供委托证明。因此,我不得不谨慎行事,为部分人物用了化名,就连一些已经确认的事件,我也不得不写下虚构的时间和地点。
1959年,我的写作条件发生了巨变。这一年,在创作《绝望者》(The Desperate People)时,我获得了一些必要的资料——有关真相的书面“证据”。因此,在《绝望者》一书中,所有人名都是真的,对所有事件的呈现也都保留了它们真实的时空背景。读者倘若在这两本书里发现了明显的内容出入,那么以《绝望者》的相关表述为准即可。
1959年出版的《绝望者》是我为《鹿之民》而书写的续集。我在序言中写道:“加拿大极地地区阴沉的地平线上,多次出现了闪电的迹象,迟到的终归来了,然而,这可能仅仅只是冬季里极地虚假日出的幻影……”
这些话是在十五年前说的,而我们今天已经证实了极地日出确实只是幻象。20世纪的前半叶,我们的社会对因纽特人的生活,尤其是他们的身体造成了一定破坏。这一情况在今天已有所好转,至少可以说,很少再有因纽特人因为社会的忽视而死于身体疾病。
从1960年前后至今,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来保障他们基本的物质生活条件。但与此同时,我们奉行的政策又足以摧毁他们的精神世界。我们强迫他们放弃他们民族自古以来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去适应现代社会的生活模式。在这一点上,我们冷酷无情,不遗余力。同化他们是我们的目标……但终带来的是深重的灾难。
1974年,加拿大的因纽特人几乎全部被迫远离家园(其实那里也早已不再是他们的家园),居住在现代社会的贫民区—— 生活条件大都比黑人居住区还要糟糕。这些人造的因纽特人定居点,位于加拿大北部边缘,总数不超过二十个。在那里,他们主要依赖各种名目的福利金养家糊口,不再像从前一样从土地和大海中获取食物了。
实际上,他们生活在没有安全保障的集中管制区,彻底失去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方式去生活的自由,只能依靠基本的生活物资苟延残喘。我们确保他们不再死于饥饿,这为我们的民族良知找到了些许安慰;却强行剥夺了他们满足自己内在需求的生活权利—— 只有这种以自己的意愿和能力讨生活的权利,才能让他们作为有生命的人类而存在。
种族灭绝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啊!
《绝望者》写于1952年至1959年间,可“绝望者”至今仍然没有希望。不同的是,现在的绝望者几乎包括所有的加拿大原住民—— 印第安人、因纽特人和混血种人。我们的社会永远不会接受他们,除非他们甘愿成为二等公民,永远生活在西方人的影子之下。为了脱离这样的社会而生存,他们做出了后的拼死一搏。这是一场终极决战,只为按照自己认同的生活方式立足于世界;这是一场终极决战,只为赢得自由,活出自己的精彩。
一直以来,我们以生于民主国家而自豪,甘愿为自由献祭自己的一生。可这是哪些人的自由呢?如果我们追求的自由,是以牺牲他人的自由来满足的,那么,我们虔诚坚守的立场,甚至比公然实行专制的暴君更令人憎恶—— 我们的自由建立在虚伪之上,这是何其卑鄙啊!
为了拥有自由,我们必须给予他人自由。让我们大肆夸耀的自由信念接受检验吧!我们夺走了原住民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自由,现在还给他们吧!倘若我们连这一点都做不到,那么,厄运不仅会降临到他们头上,也会降临到我们自己头上。
人生苦短,韶华易逝,我们唯有把握现在。我将此书再版,希望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并承认我们自己的罪恶——在这里,在这个国家,我们曾经在自由民主的庇护下犯下反人类的罪行;如今,我们打着更微妙的幌子还在继续犯着这样的罪行……
法利·莫厄特于加拿大安大略省霍普港
1974年3月
本书是法利·莫厄特的长篇纪实作品,完整记录了一个古老族群——伊哈米特人的消亡过程。伊哈米特人是世世代代生活在加拿大北极酷寒之地的一支因纽特人,作者曾两度深入极地荒原探访他们,了解到这些靠驯鹿为生、一度人丁兴旺的“鹿之民”,在半个多世纪内从7000余人急剧缩减至40人。结合实地考察及族人的口述,作者真实还原了这一原住民与鹿共存的美好生活图景,展现了他们与大自然相处的智慧,深刻揭示了这片荒原怎样因为殖民贸易的入侵而改变了生态,进而使这一族群失去生存的依托和平衡,终走向灭绝。
该书于1953年获得阿尼斯菲尔德-伍尔夫图书奖,先后被译成20多种语言,在40多个国家出版。
本书是法利·莫厄特的首部长篇纪实作品,完整记录了一个古老族群——伊哈米特人的消亡过程。伊哈米特人是世世代代生活在加拿大北极酷寒之地的一支因纽特人,作者曾两度深入极地荒原探访他们,了解到这些靠驯鹿为生、一度人丁兴旺的“鹿之民”,在半个多世纪内从7000余人急剧缩减至40人。结合实地考察及族人的口述,作者真实还原了这一原住民与鹿共存的美好生活图景,展现了他们与大自然相处的智慧,深刻揭示了这片荒原怎样因为殖民贸易的入侵而改变了生态,进而使这一族群失去生存的依托和平衡,最终走向灭绝。
该书于1953年获得阿尼斯菲尔德-伍尔夫图书奖,先后被译成20多种语言,在40多个国家出版。
作者
法利·莫厄特(1921—2014),加拿大guo宝级作家,坚定的环保主义者,一生出版著作44本,有2500多万册远销世界60多个国家。代表作有《与狼共度》《鲸之殇》《鹿之民》《屠海》等。1981年,他被授予加拿大国家二等官佐勋章——加拿大的*高荣誉之一,旨在表彰他对全人类的贡献。
译者
舒兰,绵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教师,主题研究方向为英汉语言对比与翻译,曾参与四川李白文化研究中心课题“李白传说故事”汉英翻译工作,主持四川省翻译协会课题“平武白马藏族文化外译问题与对策探究”等科研课题。
骆海辉,绵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教授、四川省翻译协会常务理事、西南科技大学MTI(翻译硕士)教育中心兼职硕士生导师。绵阳师范学院首届“教学良师”。已出版译著《欧洲民族思想变迁:一部文化史》等。
序言 1
序言(1975年版)3
故事的由来 7
一、进入荒原 25
二、外来人 44
三、孩子们 57
四、这片土地的命根子 81
五、“小山”脚下 105
六、肉宴与饥荒 125
七、关于语言与房屋 146
八、因纽特人之春 167
九、他们的悠然生活 187
十、男孩与黑羽精灵 206
十一、荒原人的法规 226
十二、迷失的卡库米 245
十三、卡库米与恶魔 266
十四、石人与死人 283
十五、闯入无人之境 305
十六、鬼怪、恶魔与精灵 319
十七、奥霍托的奇幻经历 343
十八、父辈的岁月 358
十九、“鹿之民”拯救计划 379
二十、来日方长 400
专有名词对照表 405
参考文献 417
本书是法利·莫厄特的长篇纪实作品,完整记录了一个古老族群——伊哈米特人的消亡过程。伊哈米特人是世世代代生活在加拿大北极酷寒之地的一支因纽特人,作者曾两度深入极地荒原探访他们,了解到这些靠驯鹿为生、一度人丁兴旺的“鹿之民”,在半个多世纪内从7000余人急剧缩减至40人。结合实地考察及族人的口述,作者真实还原了这一原住民与鹿共存的美好生活图景,展现了他们与大自然相处的智慧,深刻揭示了这片荒原怎样因为殖民贸易的入侵而改变了生态,进而使这一族群失去生存的依托和平衡,终走向灭绝。
该书于1953年获得阿尼斯菲尔德-伍尔夫图书奖,先后被译成20多种语言,在40多个国家出版。
作者
法利·莫厄特(1921—2014),加拿大guo宝级作家,坚定的环保主义者,一生出版著作44本,有2500多万册远销世界60多个国家。代表作有《与狼共度》《鲸之殇》《鹿之民》《屠海》等。1981年,他被授予加拿大国家二等官佐勋章——加拿大的*高荣誉之一,旨在表彰他对全人类的贡献。
译者
舒兰,绵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教师,主题研究方向为英汉语言对比与翻译,曾参与四川李白文化研究中心课题“李白传说故事”汉英翻译工作,主持四川省翻译协会课题“平武白马藏族文化外译问题与对策探究”等科研课题。
骆海辉,绵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教授、四川省翻译协会常务理事、西南科技大学MTI(翻译硕士)教育中心兼职硕士生导师。绵阳师范学院首届“教学良师”。已出版译著《欧洲民族思想变迁:一部文化史》等。
也许这些文字能帮我们以一种崭新的诚实态度,去审视那些居住在隐秘河流、冰封海岸和森林深处的人们的生活。如果真能这样的话,我也算是报答了自己所受到的恩惠。——《鹿之民》
在这片仍由森林主宰的土地上,这条蜿蜒曲折的河流,从东南向西北,迅猛地荡平了河道里的皑皑积雪——这不是一条自然的河流,而是一条生命的河流!
——《鹿之民·故事的由来》
足足一个小时,我们完全困在那里;足足一个小时,宽达半英里的驯鹿洪流,慢慢悠悠地向北流淌。这支游行队伍,规模如此之庞大,气势如此之恢宏,我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突然地,河水的流量越来越小,没多久就断流了,而雪地里则多出一条宽阔的大路来。——《鹿之民·故事的由来》
这段记忆长存脑海,栩栩如生,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越发深刻。我对北极的渴望是无形的,却深深地植根于我的心底,无论岁月如何变换,这种渴望从未冷却。——《鹿之民·故事的由来》
我有过几次短暂的休假,到过英格兰的几个大城市,但所到之处,总在残垣断壁之下看见破碎支离的尸体,惨烈的景象让我对战争的意义产生怀疑。我心生恐惧,它腐蚀了我的心灵,害得我病病歪歪。但我知道,这种恐惧是理性所战胜不了的,它源于对人类自身行为的惊骇与反感——世间万物,唯有人类惯于用毫无意义的杀戮来摧毁世界。——《鹿之民·故事的由来》
鹿的形象深深地印刻在我的脑海里,犹如一道精神上的护身符。我带着这一法宝,回到城市过冬,内心比六年来的任何时候都更加平静。我重返大学校园,选修动物学课程,一心要让自己成为研究驯鹿的学者。
——《鹿之民·故事的由来》
读了些书才知道,在北极的世界里,河流湖泽冻结成冰,但冰面下同样流淌着生命;河湖的水,深如龙潭,但在那蔚蓝的深处,同样生机盎然;河湖的两岸,同样有绚烂夏花随风摇曳,同样有青青草地连绵数里。
——《鹿之民·故事的由来》
我透过心灵之眼,就能看见那片荒原,广袤无边,神秘无限。……荒原大地,是波浪起伏的大平原,一眼望不到地平线。荒原大地,有绵延不断的群山。原本低矮的山丘,屈服于威力巨大的冰川,被夷为平地,毫无特色可言。荒原大地,没有泥土,只有粗细不一的沙砾和破碎不堪的灰岩。荒原大地,蕴藏着丰富的淡水资源,被水覆盖的面积几近一半,那里的湖泊星罗棋布,那里的河流不计其数。这就是我要去探索的大地,这就是驯鹿的家园。——《鹿之民·故事的由来》
批白人来到那片土地,发现那里一望无垠,渺无人烟,那种荒凉着实让人不寒而栗,便将这里称为“荒原”;然后转身离去,根本不知道在那荒原的深处,还有生命的河流舒缓地流淌着。——《鹿之民·故事的由来》
我们的飞行成了一场白色的梦魇。眼前的白色并不刺眼,却在大地上蜿蜒起伏,延绵不绝,单调地掩盖了一切。所有物体都没有形状,没有颜色,这里原本应该随处可见的矮山、湖泊和河流,似乎全都不存在。——《鹿之民·进入荒原》
我们身下白色的地面开始出现裂缝,黑色的山脊渐渐从白雪下面冒出来,地面的起伏变得越来越大,犹如风暴来临之前海上翻涌的波涛,一浪高过一浪。
——《鹿之民·进入荒原》
孤独感已经远去,但我与这片土地上的所有生物一样,在等待着——可在等待什么,我又说不清。或许,在等待万物的苏醒吧。触摸不到的复苏,才是荒原的特质。——《鹿之民·进入荒原》
沉默终于被打破了,就像冰雪被春天的缕阳光晒化了,不受约束地汩汩流淌。——《鹿之民·外来人》
我和弗朗茨一起度过的个夜晚,真是无比美妙的回忆。我只管聚精会神地听,就像从来没有听过别人说话一样;他只管专心致志地讲,就像从小就被剥夺了说话的权利一样。——《鹿之民·外来人》
他的故事,就是闯入这片土地的外来人的故事,就是这些外来人如何占有这片土地的故事,以及他们如何利用这片土地生存的故事。他的故事,让我心生恐惧,也让我陷入深深的思索—— 这一片荒原之地,要以怎样的方式才能免遭我们的破坏?——《鹿之民·外来人》
在遥远的外部世界,战争的车轮隆隆驶向其注定的终点;但是,在那一片静寂的荒原,连枪炮的回响都没有入侵过。多少年悄无声息地过去了,直到1947年我“从天而降”,温迪河湾才有外人闯进来。——《鹿之民·外来人》
弗朗茨怀里的女孩儿,叽叽喳喳,扭来扭去,完全抑制不住见到这个男人的喜悦。……她走到男孩身旁,这才次注意到我。几乎在同一刻,刚刚还洋溢在她身上的热情消失了,她冰冷得有如山上的一尊石雕神像。
——《鹿之民·孩子们》
他的眼睛空洞无物,仿佛深不见底,只匆匆瞥了我一眼便移开了,犹如一只落入陷阱的狐狸,不敢直视逼近的劲敌。——《鹿之民·孩子们》
几个小时过去了,就像只过了几分钟。源源不断的鹿群继续向前流动,一直到太阳静静地悬在地平线上才停息。我内心慢慢充溢一种强烈的冷漠——生命,我的生命,弗朗茨的生命,我所知道的世间一切生命,似乎已经变得毫无意义。
——《鹿之民·这片土地的命根子》
在这里,生命的规模如此宏大,完全超乎想象。这让我思想麻木,让我仿佛感觉到,这了无生气的世界充斥着一种不顾后果的浪费—— 对生命这一神圣宝贵之物的浪费。——《鹿之民·这片土地的命根子》
灭绝了驯鹿的步枪,终也灭绝了手握步枪的印第安人,好像人类掉转枪口对准了自己。即使驯鹿的数量再多,也顶不住如此肆无忌惮的杀戮。驯鹿大军不断减员,伊德森印第安人同样不断减少——因为缺少肉食而饥饿至死。这就是大肆杀戮的后果。——《鹿之民·这片土地的命根子》
我忘了告诉你们灭绝驯鹿的“真凶”,那就是人类历古老的替罪羊——狼。白人商人、白人猎人和在北方的其他白人,几乎一致认为驯鹿数量之所以急剧减少,的根源就是北极狼,因为它们嗜血成性,贪得无厌。……对恶狼的一致声讨,转移了公众的视线,真正的罪恶却被深深地掩盖起来。——《鹿之民·这片土地的命根子》
他们在自己与荒原之间架起了通行的桥梁,而不是非要在荒原上开出一条平整的路来——这是我们才会去干的事情;他们会让自己顺应荒原,遇水蹚水、遇山爬山——而这是我们不愿去干的事情。——《鹿之民·“小山”脚下》
在机械本能的驱使下,白人的生活方式总是与自然环境格格不入,就如一艘机动船,如果不借助良好运转的精密仪器,就没法成功地迎风破浪向前行进。而荒原人恰恰与此相反,他们已成为自己所处环境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好比一条小帆船,顺着风、顺着水,借助自然之力就能轻松达成自己的目标。——《鹿之民·“小山”脚下》
眺望广袤大地,眼看到的是一片绵延起伏的世界,浅浅的棕色渐渐地淡出视线,植物的黄、绿镶嵌其间,有条状的,有团状的,不断闪动变化;定睛细看时,花花绿绿又合而为一。这便是荒原的景色。然而,在白晃晃的阳光照耀下,其荒凉外表下隐藏的美丽又何止万千?泥塘的巧克力色颇为厚重,小溪、水塘全都染成了深褐色,宽阔的洼地里高大的草丛又是片片翠绿。墨绿草地上起伏的斜坡长满低矮的桦树,簇簇深绿色的灌木丛,远远看去就像浅黑的斑点,没有固定的形状,却异常醒目,充满了勃勃生机。能让无垠旷野鲜亮起来的,定是那千千万万娇艳的小花,而花间飞舞的蝴蝶,其美丽绝不亚于任何其他地方的。就连乱石占据的山脊,也是五彩斑斓——灰色的岩石上爬满了蔓生的地衣,一团团猩红、金黑、玫瑰红……为岩石涂上了淡而柔和的缤纷色彩。——《鹿之民·“小山”脚下》
在这里,并不缺少鲜活的颜色——但我们只注意到这里没有遮雨的屋顶,没有挡风的墙壁;万紫千红在我们眼前汇流,却无法抵达我们的眼底。于是我们看到的只是这样一幅景象:无边无际的大地有如海绵,吸尽了千里缤纷,留下了旷野悠悠。——《鹿之民·“小山”脚下》
我们脚下的小湖数不胜数,杂乱无章,看起来就像一面打碎的大镜子,碎片散落各处。在金光闪闪的碎片之间,便是那些“小山”—— 低矮而形状不定的山脊,曲折起伏的山坡。远远望去,灰绿的地衣铺满山坡,黑色的岩石杂乱地立于山巅。在北边的地平线上,阳光照耀下的小湖泛起点点微光,时隐时现,就像棕色草叶上反光的露珠。——《鹿之民·“小山”脚下》
从某种程度上说,伊哈米特人的营地凸显了极地平原的荒凉与贫瘠。然而,又恰恰是这些地处荒原中心的帐篷,在人类生活的真空地带形成了小块的生命之地。——《鹿之民·“小山”脚下》
……奥泰克把这种“贵重物品”装满烟斗以后,便把烟管递给了他的妻子,首先让她品尝。等她再把烟管还给奥泰克时,烟斗里的烟叶就只剩一点了。从这一微小的举动中,我大胆猜测——后来我也的确发现——伊哈米特族男人一向对自己的妻子体贴入微,柔情蜜意。——《鹿之民·“小山”脚下》
如果你见过赤身裸体的伊哈米特人——作为外来者的我每天晚上都可以见到—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