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135.04 8.0折 ¥ 168 全新
库存12件
作者【美】【美】罗伯特·S.纳尔逊、【美】理查德·希夫 主编,郑从容 译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5252051
出版时间2022-06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168元
货号29445878
上书时间2024-10-31
1 / 运作
3 / 一、再现 大卫·萨默斯
19 / 二、符号 亚历克斯·波茨
32 / 三、拟像 迈克尔·卡米尔
47 / 沟通
49 / 四、语词与图像 W.J.T.米歇尔
60 / 五、叙事 沃尔夫冈·肯普
73 / 六、表演 克里斯汀·斯泰尔斯
97 / 七、风格 贾斯·埃尔斯纳
109 / 八、语境 小保罗·马迪克
127 / 九、意义/解释 史蒂芬·巴恩
141 / 历史
143 / 十、原创性 理查德·希夫
157 / 十一、挪用 罗伯特·S.纳尔逊
171 / 十二、艺术史 戴维·卡里尔
185 / 十三、现代主义 查尔斯·哈里森
198 / 十四、先锋派 安·吉布森
214 / 十五、原始派 马克·安特利夫、帕特丽夏·雷顿
231 / 十六、记忆/纪念碑 詹姆斯·E.杨
243 / 社会关系
245 / 十七、身体 阿米莉亚·琼斯
261 / 十八、美 伊万·卡斯克尔
275 / 十九、丑 尼娜·阿塔那索格罗-卡尔迈尔
291 / 二十、仪式 苏珊娜·普莱斯顿·布莉尔
301 / 二十一、物神 威廉·彼茨
313 / 二十二、凝视 玛格丽特·奥林
325 / 二十三、性别 惠特尼·戴维斯
339 / 二十四、身份认同 理查德·迈耶
353 / 社会
355 / 二十五、生产 特里·史密斯
377 / 二十六、商品 保罗·伍德
400 / 二十七、收藏/博物馆 唐纳德·普雷齐奥西
413 / 二十八、价值 约瑟夫·利奥·科尔纳、李斯特·劳辛
429 / 二十九、后现代主义/后殖民主义 霍米·K.巴巴
446 / 三十、视觉文化/视觉研究 詹姆斯·D.赫伯特
458 / 三十一、艺术社会史 柯律格
471 / 结语 形象化表达 理查德·希夫
477 / 作者简介
作为一部在世纪之交再版的艺术史重要文集,本书旨在将新近的理论成果带入艺术史的一切领域,打通艺术史与哲学、语言学、心理学、社会学、文化学等其他学科领域的界限,重新评估艺术史研究方法和术语,并紧跟全球化和当下社会政治问题的辩论步伐,建立起一种开放、包容、多元的艺术史批评话语。全书共31篇文章,从基础概念到实践运用,每篇都围绕着一个重要的艺术史批评术语展开讨论,构成了一个精彩而环环相扣的整体。同时,本书既是一本涉及领域广泛、内容丰富的艺术史学科工具书,又是“一本小说集、散文集、故事集”,其中包含优美的插图和翔实的引文,能够为读者带来有趣的阅读体验,并激发对艺术史相关理论问题的思考。
作为一部在世纪之交再版的艺术史重要文集,本书旨在将新近的理论成果带入艺术史的一切领域,打通艺术史与哲学、语言学、心理学、社会学、文化学等其他学科领域的界限,重新评估艺术史研究方法和术语,并紧跟全球化和当下社会政治问题的辩论步伐,建立起一种开放、包容、多元的艺术史批评话语。全书共31篇文章,从基础概念到实践运用,每篇都围绕着一个重要的艺术史批评术语展开讨论,构成了一个精彩而环环相扣的整体。同时,本书既是一本涉及领域广泛、内容丰富的艺术史学科工具书,又是“一本小说集、散文集、故事集”,其中包含优美的插图和翔实的引文,能够为读者带来有趣的阅读体验,并激发对艺术史相关理论问题的思考。
关于作者
罗伯特·S.纳尔逊 耶鲁大学艺术史名誉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拜占庭和中世纪艺术、文艺复兴艺术及艺术史。著作包括《文艺复兴前后的视觉性:像别人那样去看》(Visuality Before and Beyond the Renaissance: Seeing as Others Saw)等。
理查德·希夫 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现代主义研究中心主任、埃菲·玛丽·凯恩(Effie Marie Cain)艺术学院主席,主要研究方向为艺术史、现当代艺术和艺术理论,著有《塞尚与印象派的终结:现代艺术的理论、技巧和批判性评估》(Cézanne and the End of Impressionism: A Study of the Theory, Technique, and Critical Evaluation of Modern Art)等。
关于译者
郑从容 南京大学文学院博士、大学外语部副教授,主要从事英语教学、英美文学、西方文艺理论方面的翻译和研究,曾出版专著《阿诺德文学思想研究》、译著《美的六种命名》,参译《今日艺术理论》,并发表过16篇论文或译文。
目录
i / 中介化 罗伯特·S.纳尔逊
vii / 前言:观看、阅读和写作之人 罗伯特·S.纳尔逊
1 / 运作
3 / 一、再现 大卫·萨默斯
19 / 二、符号 亚历克斯·波茨
32 / 三、拟像 迈克尔·卡米尔
47 / 沟通
49 / 四、语词与图像 W.J.T.米歇尔
60 / 五、叙事 沃尔夫冈·肯普
73 / 六、表演 克里斯汀·斯泰尔斯
97 / 七、风格 贾斯·埃尔斯纳
109 / 八、语境 小保罗·马迪克
127 / 九、意义/解释 史蒂芬·巴恩
141 / 历史
143 / 十、原创性 理查德·希夫
157 / 十一、挪用 罗伯特·S.纳尔逊
171 / 十二、艺术史 戴维·卡里尔
185 / 十三、现代主义 查尔斯·哈里森
198 / 十四、先锋派 安·吉布森
214 / 十五、原始派 马克·安特利夫、帕特丽夏·雷顿
231 / 十六、记忆/纪念碑 詹姆斯·E.杨
243 / 社会关系
245 / 十七、身体 阿米莉亚·琼斯
261 / 十八、美 伊万·卡斯克尔
275 / 十九、丑 尼娜·阿塔那索格罗-卡尔迈尔
291 / 二十、仪式 苏珊娜·普莱斯顿·布莉尔
301 / 二十一、物神 威廉·彼茨
313 / 二十二、凝视 玛格丽特·奥林
325 / 二十三、性别 惠特尼·戴维斯
339 / 二十四、身份认同 理查德·迈耶
353 / 社会
355 / 二十五、生产 特里·史密斯
377 / 二十六、商品 保罗·伍德
400 / 二十七、收藏/博物馆 唐纳德·普雷齐奥西
413 / 二十八、价值 约瑟夫·利奥·科尔纳、李斯特·劳辛
429 / 二十九、后现代主义/后殖民主义 霍米·K.巴巴
446 / 三十、视觉文化/视觉研究 詹姆斯·D.赫伯特
458 / 三十一、艺术社会史 柯律格
471 / 结语 形象化表达 理查德·希夫
477 / 作者简介
485 / 索引
作为一部在世纪之交再版的艺术史重要文集,本书旨在将新近的理论成果带入艺术史的一切领域,打通艺术史与哲学、语言学、心理学、社会学、文化学等其他学科领域的界限,重新评估艺术史研究方法和术语,并紧跟全球化和当下社会政治问题的辩论步伐,建立起一种开放、包容、多元的艺术史批评话语。全书共31篇文章,从基础概念到实践运用,每篇都围绕着一个重要的艺术史批评术语展开讨论,构成了一个精彩而环环相扣的整体。同时,本书既是一本涉及领域广泛、内容丰富的艺术史学科工具书,又是“一本小说集、散文集、故事集”,其中包含优美的插图和翔实的引文,能够为读者带来有趣的阅读体验,并激发对艺术史相关理论问题的思考。
关于作者
罗伯特·S.纳尔逊 耶鲁大学艺术史名誉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拜占庭和中世纪艺术、文艺复兴艺术及艺术史。著作包括《文艺复兴前后的视觉性:像别人那样去看》(Visuality Before and Beyond the Renaissance: Seeing as Others Saw)等。
理查德·希夫 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现代主义研究中心主任、埃菲·玛丽·凯恩(Effie Marie Cain)艺术学院主席,主要研究方向为艺术史、现当代艺术和艺术理论,著有《塞尚与印象派的终结:现代艺术的理论、技巧和批判性评估》(Cézanne and the End of Impressionism: A Study of the Theory, Technique, and Critical Evaluation of Modern Art)等。
关于译者
郑从容 南京大学文学院博士、大学外语部副教授,主要从事英语教学、英美文学、西方文艺理论方面的翻译和研究,曾出版专著《阿诺德文学思想研究》、译著《美的六种命名》,参译《今日艺术理论》,并发表过16篇论文或译文。
十二、艺术史
戴维·卡里尔
1848年2月22日,在巴黎协和广场(Place de la Concorde)附近,刚好在夜幕降临之前,一名士兵受到人群怂恿,将其刺刀刺向了一位非武装人员的胸口。这是1848年革命制造的起流血事件,它导致了路易斯·菲利普(Louis Philippe)的倒台。新闻记者查尔斯·图宾(Charles Toubin)记下了这一场景。两天后,2月24日,有人发现一位目睹了这一事件的男子携带一支从某家商店抢劫来的枪大声喊道:“我们必须去杀了奥皮克将军(General Aupick)!”奥皮克是巴黎综合理工学院(Ecole Polytechnique)的院长(director),他当时正忙着劝说他的学生不要参加革命;而他便是上述这位男子——诗人、艺术批评家查尔斯·波德莱尔(Charles Baudelaire)——的继父。
1881年1月,乔治·珍妮(Georges Jeanniot)参观了波德莱尔一位朋友的工作室,看到了一幅尚未完成的绘画。珍妮在1907年发表了一篇解释性文章,描述了该艺术家对模特儿姿势的安排、该作品的风格以及该工作室的其他参观者。像波德莱尔一样,那位艺术家可能也相信自己得了梅毒。他告诉珍妮他需要一直坐着,并乐观地谈到他期望早日康复。他也许是过于乐观了,因为两年零三个月之后,这位名叫爱德华·马奈(Edouard Manet)的艺术家便离开了人世。珍妮看到的那幅画,《女神游乐厅的吧台》(A Bar at the Folies Bergère)(图12.1)成了他的后一件作品。
像图宾一样,珍妮也记录下了一个让历史学家颇感兴趣的事件,因为这是一位成名男性生活中的一个插曲。在其1846年的沙龙中,波德莱尔也记下了一种乐观得有些让人吃惊的政治观点;但在后来的文字中,他谈及政治时便不无痛苦了。在波德莱尔1867年去世后不久,他便出名了,因此任何关于他的文献证据都变得弥足珍贵。上述图宾所记录的故事即便没有波德莱尔的参与,也会十分有趣,因为它提供了一个亚历西斯·德·托克维尔(Alexis de Tocqueville)和卡尔·马克思 (Karl Marx)都讨论过的事件的信息。但是,如今让人对波德莱尔1848年的那次行动特别感兴趣的,则是瓦尔特·本雅明(Walter Benjamin)的那篇影响颇大的马克思主义评论。任何有关波德莱尔在1848年革命期间的行动证据都极受欢迎。到19世纪80年代,马奈已经获得了实质性的认可。《女神游乐厅的吧台》被转手多次,价格不断攀升,后于1931年落到了科尔陶德艺术研究中心(Courtauld Institute)的手里。1965年,克莱门特·格林伯格(Clement Greenberg)将马奈形容为位现代主义画家;更新近的评论家则将他视同于一位用作品发表政治声明的艺术家。因为马奈不善言辞,任何有关他绘画的早期记录都弥足珍贵。
上述关于这些记下奇闻轶事之人的描述,也许说明历史学家和艺术史家的工作方法本质上是相似的。他们的原材料便是这些故事,他们采用某种叙事来讲述这些故事,提供了关于过去的信息。历史的目标是为了鉴定、描述和解释值得关注的事件;它以一种非常宽泛的方式做了艺术史在较窄范围内所做的事。博物馆里保存的有关工艺品制作的故事是某个更宽泛历史中的一部分。历史学家研究法国19世纪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历史;艺术史家的专业兴趣则只集中在该文化产出的工艺品的一个很小的子集——艺术品——之上。
历史学家和艺术史家一样,关心的主要是如何解释变化。图宾的故事具有揭露性,是因为它有助于确认路易斯·菲利普的政府是何时失去让人们效忠的能力的。然后,要创造历史,还要添加一些东西进去,即背景信息:这件事如何会发生?为何权威机构很快便失去了控制局势的能力?与此类似,艺术史家也要用珍妮那样的故事,来解释一件个别艺术品在艺术家的全部作品中占什么地位。在一篇1859年开始撰写的文章中,波德莱尔提出了现代生活绘画的理想,这恰好发生在马奈创作其首幅独立作品之前。他主张,当代艺术家无需重复以往大师们的主题;现代生活也提供了英雄主义主题。《女神游乐厅的吧台》看上去显然像是这个预言的一次实现,是马奈二十多年来探索此类主题所达到的顶点。
我们理解变化,是通过把事件放到一个更大的历史框架下去看。将1848年革命与第二帝国的终结和1871年的巴黎公社相联系,一位政治历史学家将能解释:君主制,一个古老政权的遗迹,后是如何被废除的。波德莱尔所目睹的街景也是这种更广大历史进程的一部分。与此类似,一个大规模的艺术史叙事也会去研究一位画家的艺术,这便是波德莱尔所赞赏的,也是马奈曾经模仿过的德拉克洛瓦(Delacroix)的艺术。1983年马奈回顾展的幅作品便是《但丁和维吉尔共渡冥河,仿德拉克洛瓦》(The Barque of Dante, after Delacroix, 1854?),它挂在展厅入口处,而后将展会推向高潮的一幅作品便是《女神游乐厅的吧台》。对波德莱尔时代的法国做完整的政治史研究,可能要回溯到1830年以前,去发现那时路易十四在哪些方面已经对权力集中表示出了忧虑,这种忧虑部分是17世纪的一次叛乱(投石党运动[The Fronde])所引起的反应。同样,要对马奈绘画的源头做充分解释,也要去看一些更远的艺术影响,如威尼斯油画。
这样一个故事的终点有某种任意之处(arbitrariness);历史,像艺术史一样,自然而然地将我们引向了当下。正如包含着图宾故事的某种大规模历史(叙事)(a large scale history)会延伸到20世纪那样,某种以珍妮所述轶事为基础的解释也可能会导向关于马奈如何影响了后现代艺术这样的讨论。1848年革命和失败的1968年学生工人骚乱之间明显的相似性,也许影响了那些经历过1968年骚乱的现代历史学家对19世纪政治变化的思考方式。与此相似,马奈的形象挪用及其所玩的性别角色游戏,也影响到了观看辛迪·舍曼(Cindy Sherman)的1978年作品《无题电影剧照》(Untitled Film Stills)的人。所有画中可见的马奈就酒吧女招待身份所提出的问题,当现在有了(这样)一位忙于给性别角色扮演的自己(herself)拍照的艺术家时,便产生了新的重要意义。像历史学家一样,艺术史家本质上也是一位讲故事的人。每位历史学家在为其叙事寻找起源和结论、为其故事寻找一种讲述方式时所面临的一切概念性问题,也同样是艺术史家要关心的问题。
然而,仍然可以提出争议,说艺术史本质上是与历史不同的一个类别。将图宾的故事等同于珍妮的趣闻轶事可能会掩盖这种区别。历史是一个关于重大事件的故事,由某位有专业技能的见证者所讲述。一部文字历史展现出的是读者本不可能目睹的事件。托克维尔的《回忆录》(Recollections)和马克思的《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The Eighteenth Brumaire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