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士精神与文论传统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文士精神与文论传统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50.64 4.7折 108 全新

库存9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周兴陆

出版社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17851158

出版时间2022-10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108元

货号29475517

上书时间2024-10-31

兴文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文士精神与文论传统》旨在探索如何接续文论传统,对优秀传统文论资源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当代中国文论的话语建设和理论建构,提供民族文化的有益的思想资源。围绕两大主要问题展开专题研究:上编阐述中国传统的文士精神及其现代意义。梳理从先秦游士、策士向汉代大一统政治结构中辞人、儒士的转变,文士阶层的形成,文士与辞人的分途,刘勰《文心雕龙》对“文士”精神的基本认知和定位。梳理传统“文士”精神的现代走向,阐论其存在的历史问题,探索如何激活传统“文士”精神的当代意义,发挥其当代的文化价值。下编阐论由传统文论向现代文论转型过程中的理论问题。通过中国文学史上的北游南归与文化认同、民国初年通俗教育研究会的小说审查、现代国文教育中的文学理论问题、“寒衣曲”的古今演变、当代旧体诗的理论历程等专题研究,对近现代转型时期产生的一些文学基本观念进行重新审理,提出建设贯通古今、本位而开放的“中国文论”。在古与今的问题上,打破现代文论与古代文论的疆界,实现贯通古今的文论研究;在中与西的问题上,坚持立足本土、视野开放、以我化人、以中化西的原则。站在中国文化本位的立场上,面对当代社会现实, 建设性地思考中国未来文化发展的需求,从中华文化的“天人之际”“家国情怀”“安心立命”“多元包容”的人文思想出发,对中国文论的性质特征和价值做出切实的阐释与评判,尊重中国文论政治性、伦理性和审美性相统一,经验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的特征,阐发中国文论的基本思想与理论观念。



作者简介

周兴陆,1971年生,安徽合肥人,文学博士,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文心雕龙》学会副会长、中国近代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常务理事等。主要从事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的教学与研究。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文学遗产》等刊物发表论文百余篇,出版专著《中国文论通史》《〈文心雕龙〉精读》《中国分体文学学史·诗学卷》《吴敬梓〈诗说〉研究》等。



目录
  
上编 《文心雕龙》与中古文论研究

第一章 汉魏六朝的“文士”论

第一节 汉魏时期“文士”观念的形成

第二节 文集编撰与《文苑传》的设立

第三节 才性与程器

第二章 班固《答宾戏》主旨的新解读

第一节 东方朔《答客难》、扬雄《解嘲》和班固《答宾戏》

第二节 西汉“宾客”之盛衰

第三节 东汉“崇儒抑侠”与《答宾戏》主旨

第三章 从汉魏思想到陆机的“诗缘情”

第一节 情性之辨与“诗缘情”

第二节 “发愤以抒情”与“诗缘情”

第四章 刘勰的“文德”论

第一节 岂日文士,必其玷欤

第二节 盖士之登庸,以成务为用

第三节 身挫凭乎道胜

第四节 名儒之与险士,固殊心焉

第五章 何谓“宰割辞调”

第一节 对“宰割辞调”的歧解

第二节 “宰割辞调”不是“乐府歌辞的拼凑和分割”

第三节 “宰割辞调”之所指

第六章 《文心雕龙·通变》辨正

第一节 关于“通变”有三说

第二节 “通变”兼顾“昭体”和“晓变”

第三节 “昭体”须师范“汉篇”

第四节 “循环相因”不是正确的“通变”

第七章 刘勰论“鸿都门学”

第一节 历史上的“鸿都门学”事件

第二节 刘勰论“鸿都门学”

第三节 鸿都门学的文学影响与再评价

第八章 刘勰“扬丕抑植”论探微

第一节 曹氏兄弟恩怨“旧谈”的建构

第二节 萧齐宗室争斗是刘勰论曹丕曹植的现实考量

第九章 六朝文论文献释读举例

第一节 五言是“俳谐倡乐多用之”吗

第二节 《文心雕龙》“宋画吴冶”考释

第三节 《文心雕龙》“不专缓颊,亦在刀笔”辨义

第四节 《文心雕龙》“思表纤旨,文外曲致”指什么

第五节 《文心雕龙》“逐物实难,凭性良易”之所本

第十章 现代“龙学”理论基础之反思

第一节 “纯文学”视野下的《文心雕龙》论

第二节 朱自清、罗根泽对“以西释中”模式的警觉

第三节 “纯文学”视野下现代“龙学”的理论偏见

下编 中国文论再审视

第十一章 文学目前的北游南归与文化认同

第一节 南北对峙形成的心理隔阂

第二节 天下一家时期文学中的南北问题

第三节 易代之际,南人对北方异族政权从抗拒到靠拢

结语

第十二章 “文学”概念的古今榫合

第一节 从骈体正宗论到纯文学观

第二节 审美超功利与“情的文学”

第三节 从“三分法”到“四分法”

第四节 “文以载道”的破与立

结语

第十三章 “文笔论”之重释与近现代纯杂文学论

第一节 阮元为骈文立基而曲解“文笔论”

第二节 “文笔论”的现代延伸与清算

第三节 郭绍虞以近代的纯杂文学论解释传统的“文笔”

第十四章 王国维与《人间词话》

第一节 忧生忧世在人间

第二节 审美超功利的文艺观

第三节 以“境界”说为核心的词学理论

第四节 深刻而片面的词学批评实践

第十五章 民初通俗教育研究会的小说审查

第一节 上海的通俗教育研究会

第二节 教育部通俗教育研究会小说股

第三节 通俗教育研究会小说股的小说审查

第四节 小说股的两次劝告

第十六章 现代国文教育中的文学理论问题

第一节 国文与国粹

第二节 美文与实用文

第三节 文体系统的探索与应用文的弱化

第四节 几点思考

第十七章 易君左“新民族诗”的实践与理论

第一节 名父之子

第二节 抗战时期的“新民族诗”

第三节 提倡建立“民国诗学”

第十八章 “非战”论与现代杜诗学

第一节 “欧游心影”与《情圣杜甫》

第二节 “非战运动”与杜甫“非战”诗论

第三节 不同政治背景下的杜诗论

结语

第十九章 “寒衣曲”的古今演变

第一节 南北朝“捣衣诗”主题之差异

第二节 府兵制下的唐代“寒衣曲”

第三节 现代诗歌中的“寒衣曲”

第二十章 当代旧体诗的理论历程

第一节 被压抑的旧体诗

第二节 当代旧体诗的复兴

第三节 旧体诗合法性的争取

第四节 旧体诗理论的两大议题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文士精神与文论传统》旨在探索如何接续文论传统,对优秀传统文论资源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当代中国文论的话语建设和理论建构,提供民族文化的有益的思想资源。围绕两大主要问题展开专题研究:上编阐述中国传统的文士精神及其现代意义。梳理从先秦游士、策士向汉代大一统政治结构中辞人、儒士的转变,文士阶层的形成,文士与辞人的分途,刘勰《文心雕龙》对“文士”精神的基本认知和定位。梳理传统“文士”精神的现代走向,阐论其存在的历史问题,探索如何激活传统“文士”精神的当代意义,发挥其当代的文化价值。下编阐论由传统文论向现代文论转型过程中的理论问题。通过中国文学史上的北游南归与文化认同、民国初年通俗教育研究会的小说审查、现代国文教育中的文学理论问题、“寒衣曲”的古今演变、当代旧体诗的理论历程等专题研究,对近现代转型时期产生的一些文学基本观念进行重新审理,提出建设贯通古今、本位而开放的“中国文论”。在古与今的问题上,打破现代文论与古代文论的疆界,实现贯通古今的文论研究;在中与西的问题上,坚持立足本土、视野开放、以我化人、以中化西的原则。站在中国文化本位的立场上,面对当代社会现实, 建设性地思考中国未来文化发展的需求,从中华文化的“天人之际”“家国情怀”“安心立命”“多元包容”的人文思想出发,对中国文论的性质特征和价值做出切实的阐释与评判,尊重中国文论政治性、伦理性和审美性相统一,经验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的特征,阐发中国文论的基本思想与理论观念。



主编推荐

周兴陆,1971年生,安徽合肥人,文学博士,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文心雕龙》学会副会长、中国近代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常务理事等。主要从事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的教学与研究。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文学遗产》等刊物发表论文百余篇,出版专著《中国文论通史》《〈文心雕龙〉精读》《中国分体文学学史·诗学卷》《吴敬梓〈诗说〉研究》等。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