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命”如何转移 : 清朝“大一统”观的形成与实践
  • “天命”如何转移 : 清朝“大一统”观的形成与实践
  • “天命”如何转移 : 清朝“大一统”观的形成与实践
  • “天命”如何转移 : 清朝“大一统”观的形成与实践
  • “天命”如何转移 : 清朝“大一统”观的形成与实践
  • “天命”如何转移 : 清朝“大一统”观的形成与实践
  • “天命”如何转移 : 清朝“大一统”观的形成与实践
  • “天命”如何转移 : 清朝“大一统”观的形成与实践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天命”如何转移 : 清朝“大一统”观的形成与实践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66.37 5.2折 128 全新

库存1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杨念群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8172906

出版时间2022-09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128元

货号29464368

上书时间2024-10-31

兴文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本书指出,清朝创造出了一种新型“正统观”。清朝以前的“正统论”基本上依赖单一的儒家道德教化观念,清朝则建立起了另一种对前朝正统观的补充性诠释框架,与其“二元理政”的治理模式相互配合。而“大一统”正是正统观的首义,是王者获取“正统性”的思想与实践基础。

本书围绕“大一统”在“观念”与“实践”两个方面的表现展开具体讨论。一方面探究“大一统”观的产生与演变过程及其在清代展现出的独特历史形态,另一方面探讨“大一统”观在清代政治、社会与文化实践过程中到底如何发挥其作用和影响力。



商品简介

本书指出,清朝创造出了一种新型“正统观”。清朝以前的“正统论”基本上依赖单一的儒家道德教化观念,清朝则建立起了另一种对前朝正统观的补充性诠释框架,与其“二元理政”的治理模式相互配合。而“大一统”正是正统观的首义,是王者获取“正统性”的思想与实践基础。

 

本书围绕“大一统”在“观念”与“实践”两个方面的表现展开具体讨论。一方面探究“大一统”观的产生与演变过程及其在清代展现出的独特历史形态,另一方面探讨“大一统”观在清代政治、社会与文化实践过程中到底如何发挥其作用和影响力。



作者简介

杨念群,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主要著作有:《儒学地域化的近代形态:三大知识群体互动的比较研究》(1997)、《杨念群自选集》(2000)、《中层理论:东西方思想会通下的中国史研究》(2001)、《雪域求法记:一个汉人喇嘛的口述史》(合编,2003)、《再造“病人”:中西医冲突下的空间政治(1832—1985)》(2006)、《何处是“江南”?:清朝正统观的确立与士林精神世界的变异》(2010)、《五四的另一面:“社会”观念的形成与新型组织的诞生》(2019)等,主持《新史学》丛刊(中华书局版)及“新史学&多元对话系列”丛书。主要学术兴趣是中国政治史、社会史研究,并长期致力于从跨学科、跨领域的角度探究中国史研究的新途径。



目录

绪论:“中国”“天下”与“大一统”比较论纲 


章 清朝以前的“正统论”及其与“大一统”之关系 


第二章 清朝“大一统”观再诠释 


第三章 “正统观”形成的内在张力:清朝“二元理政模式”与 “大一统”思想 


第四章 清帝的“教养观”与“学者型官僚”的基层治理模式 


第五章 基层教化的转型:乡约、宗族与清代治道之变迁 


第六章 “大一统”观在近代中国的变异 


第七章 清帝逊位与民初统治合法性的阙失 


余论:政治史研究与中国传统核心观念的当代价值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本书指出,清朝创造出了一种新型“正统观”。清朝以前的“正统论”基本上依赖单一的儒家道德教化观念,清朝则建立起了另一种对前朝正统观的补充性诠释框架,与其“二元理政”的治理模式相互配合。而“大一统”正是正统观的首义,是王者获取“正统性”的思想与实践基础。


本书围绕“大一统”在“观念”与“实践”两个方面的表现展开具体讨论。一方面探究“大一统”观的产生与演变过程及其在清代展现出的独特历史形态,另一方面探讨“大一统”观在清代政治、社会与文化实践过程中到底如何发挥其作用和影响力。



主编推荐

杨念群,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主要著作有:《儒学地域化的近代形态:三大知识群体互动的比较研究》(1997)、《杨念群自选集》(2000)、《中层理论:东西方思想会通下的中国史研究》(2001)、《雪域求法记:一个汉人喇嘛的口述史》(合编,2003)、《再造“病人”:中西医冲突下的空间政治(1832—1985)》(2006)、《何处是“江南”?:清朝正统观的确立与士林精神世界的变异》(2010)、《五四的另一面:“社会”观念的形成与新型组织的诞生》(2019)等,主持《新史学》丛刊(中华书局版)及“新史学&多元对话系列”丛书。主要学术兴趣是中国政治史、社会史研究,并长期致力于从跨学科、跨领域的角度探究中国史研究的新途径。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