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尸变图鉴 自然环境下的尸体变化
  • 尸变图鉴 自然环境下的尸体变化
  • 尸变图鉴 自然环境下的尸体变化
  • 尸变图鉴 自然环境下的尸体变化
  • 尸变图鉴 自然环境下的尸体变化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尸变图鉴 自然环境下的尸体变化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99.33 5.9折 168 全新

库存42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陈禄仕

出版社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36984080

出版时间2022-07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168元

货号29437927

上书时间2024-10-31

兴文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勘查命案现场,法医的首要任务是确定命案中的人是伤还是死亡。如果确定人已死亡,随后要解决的问题是死亡经过了多少时间。死亡经过时间一直是法医学领域研究的主题和难题。在法医检案中,常用的方法就是根据死后尸体变化来推测,为案件调查提供依据。尸体变化是指人死后在内外因素的作用下发生一系列有规律的变化所呈现出来的现象,简称为尸体现象。法医学将尸体现象分为早期尸体现象、晩期尸体现象,晩期尸体现象又分为腐败型尸体现象和保存型尸体现象。在法医学中,对晩期尸体现象的研究和记述较少,法医对处于晩期尸体现象的案例推测死亡经过时间难度较大。国内外法医界均存在此种现象。

 1977 年,美国堪萨斯大学的巴斯教授因鉴定一具保存完好的尸体酿成大错:尸体头部有枪弹创伤,他认为该尸体死亡经过时间在 1 年左右。因为肌肉保持完好,而且还显现出健康的粉红色,所以巴斯断定那具尸体死亡时间不会太长。可是调查发现,该尸体是威廉姆·夏伊陆军上校的,美国内战时期死于战场,后来被用密封的铅制棺材埋葬了,是 1864 年的尸体,与巴斯尸检初推测死亡经过时间相差 113 年。这次事件使巴斯意识到,当时法医学对死后尸体变化的无知,他认为的办法就是对腐败的尸体继续观察。从那以后,巴斯在美国的田纳西州建立了“尸体农场”,并用研究的成果破获了好多大案。

1994 年 9 月 7 日,贵州某市一出租屋内发现 3 具女尸(室温常年不超过 15℃),编号为 1 号、2 号和 3 号。1 号位于床下,被纤维布和农用塑料薄膜包裹,两端用尼龙绳结扎;2 号被装于空的汽油桶内,桶盖接口处用封口胶密封;3 号被肢解为十二块置于塑料桶内,后又套装于镀锌铁皮桶内,桶盖接口处用封口胶密封。法医根据尸体现象推测出,1号死亡经过时间为1 个月左右,2 号为 6 个月左右,3 号为 10 个月左右。经破案查明,1 号死亡经过时间为 1 年,2 号为 1 年零 25 天,3 号为 11 个月零 28 天。实际误差,1 号为 11 个月,2 号为 6 个月零 25 天,3 号为 1 个月零 28 天。尤其是 1 号尸和 2 号尸,误差极大。该案的负责人对法医推测的时间非常不满,他说“这些问题法医值不值得研究一下”。这是司法实践中对法医学提出的要求,而司法实践的需要就是法医学要研究的内容。

当前法医学及相关刊物也有些个案记载及报道,如 59 天全部白骨化,174 天全身形成尸蜡等。这些尸体现象是发现尸体时看到的现象,可能在未发现时它们早以白骨化或者形成尸蜡了,所以法医学必须进行相关实验研究。这类研究除美国早外,近 10 多年来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也建立了类似的“尸体农场”,对尸体腐败分解过程进行研究。

为了初探这方面的研究,我们申报了“尸体软组织分解与死亡时间的研究”项目(编号:200408)。在自然环境下,从早期尸体到晚期尸体,直至全部白骨化为止,每一时段的尸体现象均拍照固定,同时也收集一些比较特殊现场的尸体现象的案例图片,以提高推测死亡时间的精确度。我们将研究的成果以图鉴方式展现出来,供法医检案参考。

在对尸体变化研究和案例收集的过程中,贵州警官职业学院提供了良好的研究平台,同时也得到了贵州省公安厅刑侦总队原总队长战必成和现任刑侦总队政委主任法医师沙征凯、贵州法医学会理事长主任法医师屈剑平、毕节地区公安处刑侦支队主任法医师赵鹏、贵阳市公安局南明分局刑侦大队技术室、贵州空管分局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诚挚的感谢。

由于水平有艰,图鉴中难免存在疏漏和错误,敬请批评指正,不吝赐教 !

 

 

 陈禄仕

初稿:2019 年 8 月 15 日

定稿:2022 年 2 月 17 日



导语摘要

《尸变图鉴:自然环境下的尸体变化》一书,由 2 具实验持续观察到的死后尸体变化现象与死后经过时间的实时拍照图片,以及 25 个案例现场出现的尸体变化现象与死后经过时间的图片组成。共有彩色图片 600 多张,每张图下均有简要的文字说明和死后经过时间,体现出在不同季节、不同时段尸体变化现象与死后经过时间的关系,同时也体现出尸体软组织的分解速度与有无尸食性蝇类幼虫孳生的关系。

本图鉴反映了中国法医学对死后尸体变化的研究状况,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应用价值,为公安司法部门的法医工作者和各级院校的法医教师等技术人员提供了宝贵的推测晚期尸体死后经过时间的参考价值。



商品简介

《尸变图鉴:自然环境下的尸体变化》一书,由 2 具实验持续观察到的死后尸体变化现象与死后经过时间的实时拍照图片,以及 25 个案例现场出现的尸体变化现象与死后经过时间的图片组成。共有彩色图片 600 多张,每张图下均有简要的文字说明和死后经过时间,体现出在不同季节、不同时段尸体变化现象与死后经过时间的关系,同时也体现出尸体软组织的分解速度与有无尸食性蝇类幼虫孳生的关系。

 

本图鉴反映了中国法医学对死后尸体变化的研究状况,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应用价值,为公安司法部门的法医工作者和各级院校的法医教师等技术人员提供了宝贵的推测晚期尸体死后经过时间的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陈禄仕


1973年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军医系。1978年在贵州警察学院任法医学教师,1988年任该学院法医学讲师,1995年任该学院法医学副教授,2001年任该学院法医学教授。在从事法医学教学和实践中发现在法医教学和法医检案中缺乏相关尸体变化和法医昆虫学的参考资料,随之申报了省部级相关课题开展研究,分别发表专业论文数十篇,由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和贵州省出版传媒事业发展专项资金资助出版《中国尸食性蝇类》《中国尸食性蝇类图鉴》《尸体变化图鉴》等,另任副主编编写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供法医学类专业用《法医昆虫学》。



目录


实验观察到的尸体变化与死后经过时间


节  1 号尸体变化与死后经过时间 003


死后第 1 天(平均气温 25.10℃) 003


死后第 8 天(平均气温 23.40℃) 005


死后第 9 天(平均气温 24.85℃) 005


死后第 10 天(平均气温 26.25℃) 007


死后第 11 天(平均气温 26.55℃) 008


死后第 12 天(平均气温 24.25℃) 010


死后第 13 天(平均气温 21.00℃) 012


死后第 14 天(平均气温 22.55℃) 013


死后第 15 天(平均气温 23.85℃) 014


死后第 16 天(平均气温 23.80℃) 015


死后第 18 天(平均气温 24.25℃) 015


死后第 19 天(平均气温 24.80℃) 015


死后第 20 天(平均气温 25.35℃) 016


死后第 24 天(平均气温 26.70℃) 016


死后第 27 天(平均气温 22.50℃) 016


死后第 32 天(平均气温 21.90℃) 017


死后第 36 天(平均气温 25.15℃) 017


死后第 38 天(平均气温 26.80℃) 018


死后第 41 天(平均气温 26.15℃) 019


死后第 46 天(平均气温 25.70℃) 020


死后第 65 天(平均气温 23.10℃) 021


死后第 83 天(平均气温 22.55℃) 021


第二节  2 号尸体变化与死后经过时间 023


死后第 1 天(平均气温 10.90℃) 023


死后第 2 天(平均气温 13.90℃) 026


死后第 3 天(平均气温 16.00℃) 028


死后第 4 天(平均气温 19.00℃) 029


死后第 5 天(平均气温 21.50℃) 031


死后第 6 天(平均气温 20.75℃) 034


死后第 7 天(平均气温 19.90℃) 037


死后第 8 天(平均气温 4.25℃) 041


死后第 9 天(平均气温 1.75℃) 045


死后第 10 天(平均气温 3.90℃) 047


死后第 11 天(平均气温 8.25℃) 050


死后第 12 天(平均气温 8.00℃) 055


死后第 13 天(平均气温 4.65℃) 059


死后第 14 天(平均气温 8.25℃) 063


死后第 15 天(平均气温 7.60℃) 066


死后第 16 天(平均气温 11.85℃) 068


死后第 17 天(平均气温 13.50℃) 072


死后第 18 天(平均气温 14.50℃) 074


死后第 21 天(平均气温 17.25℃) 076


死后第 31 天(平均气温 10.00℃) 078


死后第 43 天(平均气温 16.25℃) 080


死后第 55 天(平均气温 19.25℃) 082


死后第 62 天(平均气温 18.00℃) 084


死后第 77 天(平均气温 16.75℃) 086


死后第 87 天(平均气温 23.50℃) 088


死后第 116 天(平均气温 24.00℃) 089


死后第 140 天(平均气温 22.25℃) 091


死后第 204 天(气温缺失) 092


死后第 247 天(气温缺失) 093


 


第二章


不同尸体现场的案例尸体变化与死后经过时间


案例 1 097


案例 2 101


案例 3 108


案例 4 115


案例 5 121


案例 6 123


案例 7 127


案例 8 131


案例 9 138


案例 10 146


案例 11 153


案例 12 156


案例 13 164


案例 14 169


案例 15 177


案例 16 183


案例 17 193


案例 18 206


案例 19 215


案例 20 222


案例 21 226


案例 22 239


案例 23 250


案例 24 256


案例 25 262


参考文献 276


后 记 277



内容摘要

《尸变图鉴:自然环境下的尸体变化》一书,由 2 具实验持续观察到的死后尸体变化现象与死后经过时间的实时拍照图片,以及 25 个案例现场出现的尸体变化现象与死后经过时间的图片组成。共有彩色图片 600 多张,每张图下均有简要的文字说明和死后经过时间,体现出在不同季节、不同时段尸体变化现象与死后经过时间的关系,同时也体现出尸体软组织的分解速度与有无尸食性蝇类幼虫孳生的关系。


本图鉴反映了中国法医学对死后尸体变化的研究状况,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应用价值,为公安司法部门的法医工作者和各级院校的法医教师等技术人员提供了宝贵的推测晚期尸体死后经过时间的参考价值。



主编推荐

陈禄仕

1973年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军医系。1978年在贵州警察学院任法医学教师,1988年任该学院法医学讲师,1995年任该学院法医学副教授,2001年任该学院法医学教授。在从事法医学教学和实践中发现在法医教学和法医检案中缺乏相关尸体变化和法医昆虫学的参考资料,随之申报了省部级相关课题开展研究,分别发表专业论文数十篇,由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和贵州省出版传媒事业发展专项资金资助出版《中国尸食性蝇类》《中国尸食性蝇类图鉴》《尸体变化图鉴》等,另任副主编编写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供法医学类专业用《法医昆虫学》。



媒体评论

陈禄仕教授从法医实际案件出发,数十年如一日,坚持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相结合,多年来笔耕不辍,倾注精力致力于法医学尸体研究,默默无闻地为我国法医学发展奉献自己的力量。《尸变图鉴:自然环境下的尸体变化》是陈禄仕教授及其团队对法医学尸体变化研究的又一力作。本书内容主要在自然环境下,对早期尸体到晚期尸体,直至全部白骨化进行连续观察、拍照、记录,为提高推测死亡时间的精确度提供了有力证据。作为一名法医工作者,能受邀为本书作序倍感荣幸。

在实际案件应用中,死亡时间推断对确定嫌疑人有无作案时间,进而划定侦查范围、提供侦查线索、阐明作案过程及案件性质等意义重大,一直是法医学实践中的难点,同时也是法医科学研究的热点。近年来,广大法医同行已为此从多角度、多学科的融合等方面展开了相关研究,但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立足于根本,为直接的尸体观察研究依然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陈禄仕教授前作《尸体变化图鉴》一书,内容翔实,得到业内人士的一致好评,而此次他再次执笔,对多年来有关尸体变化的研究进行整理、汇总,尤其是对晚期尸体现象变化进行观察、记录,同时也收集了一些特殊现场的尸体现象图集,以全新的视角、全新的内容再次编写了《尸变图鉴:自然环境下的尸体变化》一书。

本书既为广大法医工作者在实际案件的应用中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同时也为本领域的研究积累了宝贵的素材。该书内容丰富,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及实用性。该工具书的出版,再次为法医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郭亚东

(中南大学法医系主任、教授 / 主任法医师、博士生导师)

2021 年 1 月于长沙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