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案公开征求意见制度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法案公开征求意见制度研究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72.9 7.9折 92 全新

库存5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汪全胜

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

ISBN9787513072724

出版时间2021-10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92元

货号29369779

上书时间2024-10-31

兴文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法案公开征求意见制度,是法案起草或审议机关将其所起草或审议的法案向社会公布,广泛征求公众意见的制度。实施法案公开征求意见制度可以畅通民意表达,帮助立法机关获取更多信息,让不同的利益在立法中得以协调,促进民意与立法的对接,使立法更具有“合法性”与“可接受性”。现代社会立法注重民主化、科学化,多采用不同的方式征求社会公众意见,方式的选择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法案公开征求意见制度的实施效果。国外如美国、加拿大、英国都实施法案公开征求意见或公众咨询制度,通常也注重法案公开征求意见方式的选择,注重多元化征求意见方式的结合。我国早在1954年宪法制定过程中采用了公开征求意见的制度,广泛地采用与实施是在2000年立法法制定之后。实践中,我国法案公开征求意见方式存在不足:一是方式种类少,常用的方式只有五种,即开展调查研究、召开座谈会、书面征求意见、邀请专家咨询或论证、立法听证会;二是没有注重不同方式的选择,即不能考虑法案的性质、法案的专业性等作出合理的公开征求意见方式的选择。我国应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进一步完善法案公开征求意见制度,以提高立法质量,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



作者简介

汪全胜 1968年生,安徽桐城人,法学博士,山东大学法学院(威海)教授,山东大学法律方法论专业立法学研究方向博士研究生导师,曾任山东大学法学院(威海)院长,现为山东大学法学院(威海)党委书记。主要学术兼职有:中国法学会立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理事、山东省法理学会副会长、山东大学(威海)政府法制研究中心主任等。曾先后获得安徽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山东省教学名师、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学术骨干、山东省十大中青年法学家、*新世纪人才、山东省齐鲁文化英才、山东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等荣誉称号。 主要研究方向为法理学、立法学、宪政理论。近几年独立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课题子项目1项,国家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3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1项,其他省部级项目10余项;获得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3项、三等奖3项,其他各种科研奖励1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7部,在《法制与社会发展》《现代法学》《法商研究》《法律科学》《政法论坛》《政治与法律》《中国行政管理》等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部分论文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等转载或摘录。



目录

目 录
章 法案公开征求意见制度的基础理论
节 法案公开征求意见制度的概念界定
一、 法案的内涵
二、 法案公开征求意见的界定
三、法案公开征求意见的结构要素
第二节 法案公开征求意见制度的法理基础
一、正当法律程序原则
二、人民主权理论
三、参与民主理论
四、立法科学化理论
第三节 我国法案公开征求意见制度的价值
一、有利于增强立法的合理性
二、有利于立法预期目标的实现
三、有利于从形式上完善我国法律制度
四、有利于从源头上保障民主法治
五、有利于建设法治政府
第二章 域外法案公开征求意见制度考察
节 美国行政立法的公众评议制度
一、美国行政立法公众评议制度的源起与发展
二、美国行政立法公众评议制度的设立目的与价值
三、美国行政立法公众评议制度适用的程序范围
四、美国行政立法公众评议制度适用的规章及事项范围
五、美国行政立法公众评议制度的司法保障
第二节 英国立法的公众咨询制度
一、英国立法公众咨询制度的兴起过程
二、英国立法公众咨询的基本标准
三、英国立法公众咨询的基本程序
四、英国立法公众咨询的基本方法
五、英国立法公众咨询制度的简要评价与启示
第三节 加拿大立法过程中的公众咨询制度
一、加拿大立法过程中公众咨询制度的探索过程
二、加拿大立法过程中公众咨询的基本程序
三、加拿大立法过程中公众咨询的多元方式
四、加拿大立法过程中公众咨询制度的价值及面临的挑战
五、加拿大立法过程中公众咨询制度的发展趋势
第四节 日本行政立法过程中的意见公募程序
一、日本行政立法过程中的意见公募程序的确立
二、日本行政立法过程中的意见公募程序的适用
三、日本行政立法过程中的意见公募程序适用的例外
四、日本行政立法过程中的意见公募程序实施效果评价及启示
第三章 法案公开征求意见的程序运作机制
节 我国法案公开征求意见的程序建构
一、现行法案公开征求意见的程序制度缺失
二、立法实践中的法案公开征求意见程序的探索
三、域外法案公开征求意见程序的经验及借鉴
四、法案公开征求意见程序设计应确立的基本理念
五、我国现行法案公开征求意见程序存在的不足及其根源
六、我国法案公开征求意见程序完善的对策与措施
第二节 行政立法公开征求意见程序适用的范围
一、问题的提出
二、行政立法公开征求意见程序适用范围的逻辑基础
三、我国关于行政立法公开征求意见程序适用范围的探索
四、美国、日本行政立法公开征求意见程序适用范围
五、我国行政立法公开征求意见程序适用范围的构想
第三节 建立我国法案公开征求意见的回应机制
一、我国法案公开征求意见回应机制的缺失
二、建立法案公开征求意见回应机制的必要性与价值
三、法案公开征求意见回应机制的模式结构
四、关于建立健全我国法案公开征求意见回应机制的构想
第四章 法案公开征求意见的方式选择
节 法案公开征求意见方式的兴起
第二节 我国法案公开征求意见方式的探索实践
一、我国现行法律文本中的法案公开征求意见方式
二、 现行法案公开征求意见方式的比较
三、我国法案公开征求意见方式的发展趋势
第三节 域外法案公开征求意见的方式简要考察
一、美国的法案公开征求意见方式
二、加拿大法案公开征求意见方式
三、英国法案公开征求意见方式
第四节 我国现行法案公开征求意见方式的不足与完善
一、法案公开征求意见方式设计的功能
二、现行法案公开征求意见方式的不足
三、我国法案公开征求意见方式的完善
第五章 法案公开征求意见制度的实施效果评估及其完善
节 法案公开征求意见的制度建设及其实施效果
一、 我国法案公开征求意见的制度建设
二、 我国现行法案公开征求意见制度的实施效果状况
三、我国法案公开征求意见制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四、改进我国法案公开征求意见制度实施效果的措施
第二节 建立我国法案公开征求意见的“利益相关者”模式
一、问题的提出
二、法案公开征求意见“利益相关者”模式的确立
三、法案公开征求意见“利益相关者”模式的价值及意义
四、法案公开征求意见“利益相关者”范围的确定
五、法案公开征求意见“利益相关者”模式的操作规程
结 语
附 录
一、甘肃省公众参与制定地方性法规办法
二、宿迁市公众参与制定地方性法规办法
三、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
四、广州市规章制定公众参与办法
五、玉林市人民政府立法工作社会公众参与制度
六、证券期货规章草案公开征求意见试行规则
七、关于法规草案公开征求意见和公众意见采纳情况反馈的工作规范
八、桂林市政府立法听证办法
九、桂林市政府立法征求意见工作程序规定
十、桂林市政府立法论证工作程序规定
后 记



内容摘要

法案公开征求意见制度,是法案起草或审议机关将其所起草或审议的法案向社会公布,广泛征求公众意见的制度。实施法案公开征求意见制度可以畅通民意表达,帮助立法机关获取更多信息,让不同的利益在立法中得以协调,促进民意与立法的对接,使立法更具有“合法性”与“可接受性”。现代社会立法注重民主化、科学化,多采用不同的方式征求社会公众意见,方式的选择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法案公开征求意见制度的实施效果。国外如美国、加拿大、英国都实施法案公开征求意见或公众咨询制度,通常也注重法案公开征求意见方式的选择,注重多元化征求意见方式的结合。我国早在1954年宪法制定过程中采用了公开征求意见的制度,广泛地采用与实施是在2000年立法法制定之后。实践中,我国法案公开征求意见方式存在不足:一是方式种类少,常用的方式只有五种,即开展调查研究、召开座谈会、书面征求意见、邀请专家咨询或论证、立法听证会;二是没有注重不同方式的选择,即不能考虑法案的性质、法案的专业性等作出合理的公开征求意见方式的选择。我国应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进一步完善法案公开征求意见制度,以提高立法质量,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



主编推荐

汪全胜 1968年生,安徽桐城人,法学博士,山东大学法学院(威海)教授,山东大学法律方法论专业立法学研究方向博士研究生导师,曾任山东大学法学院(威海)院长,现为山东大学法学院(威海)党委书记。主要学术兼职有:中国法学会立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理事、山东省法理学会副会长、山东大学(威海)政府法制研究中心主任等。曾先后获得安徽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山东省教学名师、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学术骨干、山东省十大中青年法学家、*新世纪人才、山东省齐鲁文化英才、山东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等荣誉称号。 主要研究方向为法理学、立法学、宪政理论。近几年独立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课题子项目1项,国家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3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1项,其他省部级项目10余项;获得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3项、三等奖3项,其他各种科研奖励1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7部,在《法制与社会发展》《现代法学》《法商研究》《法律科学》《政法论坛》《政治与法律》《中国行政管理》等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部分论文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等转载或摘录。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