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职业道德与法治:微课版

    释放查看图文详情

临时通知 :春节期间正常发货!!!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职业道德与法治:微课版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29.14 7.9折 36.8 全新

库存6件

广东广州

送至北京市朝阳区

运费快递 ¥5.90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刘克生 杜光辉 蒙正炀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0293417

出版时间2021-06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36.8元

货号29286621

上书时间2024-10-31

评价14324好评率 99.94%

  • 物流很快 323
  • 发货速度快 294
  • 包装仔细 288
  • 品相不错 282
  • 非常满意 243
  • 值得信赖 217
  • 价格实惠 207
  • 服务态度好 207
  • 物超所值 196
  • 品相超预期 186
  • 包装简陋 3
  • 发货太慢 2
  • 物流太差 2
  • 发货有点慢 1
  • 品相未达预期 1
  • 包装损坏 1
  • 服务态度差 1
  • 没收到货 1
查看全部评价

兴文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为贯彻落实中职学校课改要求,配合学校思想政治课程的开展,作者依据“职业道德与法律”要求,着眼于提高中职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和法治教育,编写了本教材。全书依据新大纲要求,共分六个单元,分别是:感悟道德力量、 践行职业道德基本规范、提升职业道德境界、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维护宪法尊严、遵循法律规范。通过本书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了解我国新时代加强公民道德建设、践行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及其重要意义;能够根据社会发展需要、结合自身实际,以道德和法律的要求规范自己的言行,做恪守道德规范、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好公民。本教材具有以下特点:1.根据、新大纲要求编写。 2.内容丰富,语言生动,通俗易懂。 3.避免理论堆积,编写形式灵活多样,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4.立足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内容贴近现实生活。5. 对内容组织和资料引用努力体现权威性、前沿性,注重理论与实际结合、学习知识与发展能力结合,力求达到知识传递与思想深化的双重。



作者简介

刘克生,西安高陵职教中心副校长,高级教师。曾荣获全国优秀教师、陕西省中等职业学校知名教师、西安市十佳美教师、高陵区学科带头人等荣誉称号。主要教授“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安全教育”等课程。



目录

目录

单元感悟道德力量
课道德及其历史发展2
第二课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和社会主义道德
第三课感受道德之美.........

第二单元践行职业道德基本规范
课职业道德的特征与作用
第二课职业道德行为规范是职业成功的保证
第三课弘扬劳动精神......

第三单元提升职业道德境界
课职业礼仪
第二课职业道德修养.

第四单元坚持全 面依法治国
课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第二课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第五单元维 护宪法尊严
课维护宪法权威,当好国家公民
第二课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

第六单元遵循法律规范
课法律概述
第二课民法
第四课诉讼的基本程序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为贯彻落实中职学校课改要求,配合学校思想政治课程的开展,作者依据“职业道德与法律”要求,着眼于提高中职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和法治教育,编写了本教材。全书依据新大纲要求,共分六个单元,分别是:感悟道德力量、 践行职业道德基本规范、提升职业道德境界、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维护宪法尊严、遵循法律规范。通过本书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了解我国新时代加强公民道德建设、践行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及其重要意义;能够根据社会发展需要、结合自身实际,以道德和法律的要求规范自己的言行,做恪守道德规范、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好公民。本教材具有以下特点:1.根据、新大纲要求编写。 2.内容丰富,语言生动,通俗易懂。 3.避免理论堆积,编写形式灵活多样,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4.立足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内容贴近现实生活。5. 对内容组织和资料引用努力体现权威性、前沿性,注重理论与实际结合、学习知识与发展能力结合,力求达到知识传递与思想深化的双重。



主编推荐

刘克生,西安高陵职教中心副校长,高级教师。曾荣获全国优秀教师、陕西省中等职业学校知名教师、西安市十佳美教师、高陵区学科带头人等荣誉称号。主要教授“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安全教育”等课程。



精彩内容

道德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产生有多方面的条件,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首先,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道德是社会关系的产物,只有形成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才会产生道德。其次,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当人们意识到自己作为社会成员与其他动物的根本区别,意识到自己与他人或集体的不同利益关系以及产生了调解利益矛盾的迫切要求时,道德才得以产生。可见,道德产生所需要的主客观条件是统一于生产实践的。 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它是人类道德起源的一个历史前提。人们在劳动中结成生产关系,需要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这就产生了对道德的需要,提供了道德产生和发展的动力。
人类的道德起初是以风俗习惯等形式表现出来的。随着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提高和社会的日益复杂多样,特别是随着人类文明时代的到来,道德逐渐从风俗习惯中分化出来,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意识形式。



   为你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微信扫码逛孔网

无需下载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