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54.69 7.6折 ¥ 72 全新
库存4件
作者李娜(主编)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8200622
出版时间2020-06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72元
货号28558027
上书时间2024-10-31
今天的中国,历史似乎无处不在:公众以怀旧的情感倾听往昔的声音,述说身边的历史;以主人翁的态度用人称与历史直接对话;相信直觉,将“过去”生动地植入“现在”。当亲历者的声音在历史解读中显得日益重要,当历史的场景得以生动地再现,当普通人开始质疑曾经理所当然的历史叙事、解释或论断,开始发掘那些隐藏的或未曾被讲述的故事,开始关心宏大历史所不屑于关注的种种细节,历史便不再被垄断,不再是专家学者的专利,不再是对权力精英的背书;历史开始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公众史学——一门新兴学科,一种新型史观,一场知识自组织运动,一种大众文化——应时代而生。
公众史学是突出受众的问题、关注点和需求的史学实践;促进历史以多种或多元方式满足现实世界的需求;促成史家与公众共同将“过去”建构为历史。其基本旨趣,亦是其新颖之处,在于多样性与包容性。
媒体的变革意味着获取知识的途径更多元、更平等、更活跃,意味着历史发现、解释与传播的空间日益扩大,也意味着人人都可能成为史家。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人人都能够成为史家。史学的方法和技能依然不可替代:对信息或知识的审辨、分析、比较和应用,对历史的深度体验,对历史真实性的求证,对历史环境的解读与保护等,均需要长期严格的专业训练。换言之,历史的严谨、客观与公正没有也不应该因为公众的参与或新媒体的介入变成消遣,变得容易。
历史的“公众转向”标志着另一种史学的可能性,成为开创新形态历史研究的契机。公众史学的发展既要上升到学科高度,成为专门之学,学理清晰、构架完整、自成体系,又要突破专门之学的种种弊端,不断探索、鼓励创新、敢于纠错、勇于实践、侧重具体、无意排他。
《公众史学》坚持开放的视域、启蒙的精神、独立清正的学术追求;通过平实易懂、流畅亲切的语言,通过细节,构建历史的丰富性;通过情景再现,返回历史现场,发掘复杂甚至矛盾的历史事实,并为之提供论辩的空间;书写民间的历史情感和具体的伦理诉求;建构一种民间记忆的多元图景。
《公众史学》是公众史学的研究者、实践者和教育者与公众交流的平台。《公众史学》鼓励跨学科、多领域、学院内外的交叉与合作,鼓励学者与研究受众之间“共享权威”;期待积极、活跃的公众参与;强调就具体问题、具体人物的微观互动。
求真的勇气与实践、学识服务于公众的谦卑是《公众史学》的原动力。史学,或任何学科之进取,当有一股力量、一种精神、一番创新。“路漫漫其修远兮”,愿同人共同努力!
李娜(主编):浙江大学历史学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公众史学中心研究员,加拿大康科迪亚大学口述历史与叙事中心国际研究员。曾任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2013—2017年)。她是美国公众史学委员会(National Council on Public History)理事会成员之一,担任《公众史学家》(The Public Historian) 国际编辑,主要专业领域是公众史学和城市历史保护。著有 Kensington Market: Collective Memory, Public History and Toronto’s Urban Landscape(《集体记忆、公众历史与城市景观:多伦多市肯辛顿街区的世纪变迁》)、《公众史学研究入门》。 研究成果刊登于 Oxford Handbook of Urban Planning, History Workshop Journal, Journal of Family History, The Public Historian, Public History Review, Public History Weekly等。
目录
理论探索、前沿与反思
热情的历史学:“外行”历史制造者
本杰明·法林 . . . . . . . . .3
文化 冲突:关于实践型历史学家和学术型历史学家之间“共同点”的
争议
杰克·M. 霍尔 . . . . . . . . .29
公众史学与环境
地域、记忆与气候变化
戴维·格拉斯贝格 . . . . . . . . .57
面向公众的动物历史叙事
曹志红 聂传平 . . . . . . . . .73
发掘生态文明传人——谈马来西亚“绿火”的传承与传播
李达华 刘黛军 . . . . . . . . .90
历史与记忆
“记忆之场”:二战后德国城市景观与战争记忆
花琦 李超 . . . . . . . . .111
美国的二战记忆之争:以“十字路口”展为中心的探讨
陆英浩 . . . . . . . . .135
历史与媒体
新媒 体环境下的主旋律叙事——以“得到”App“中国史纲50 讲”
为例浅谈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知识付费”类内容产品的生产运营
滕乐 . . . . . . . . .161
开拓者
韦斯利·约翰逊口述访谈
菲利普·斯卡尔皮诺
芭芭拉·豪
丽贝卡·康纳德 . . . . . . . . .180
评论
书评
核心素养范式的一个文本阐释——《公共历史教育手册》
税光华 夏仁贵 . . . . . . . . .203
走向作为日常生活实践的历史——《公众史学手册》
徐凌 . . . . . . . . .215
会议述评
多文化视角下的公众史学——第二届全国公众历史会议综述
王婕珊 . . . . . . . . .221
共建 共享生态家园——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绿色世界公众史学研究中心”
成立大会综述
梅雪芹 陈林博 颜蕾 . . . . . . . . .231
李娜(主编):浙江大学历史学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公众史学中心研究员,加拿大康科迪亚大学口述历史与叙事中心国际研究员。曾任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2013—2017年)。她是美国公众史学委员会(National Council on Public History)理事会成员之一,担任《公众史学家》(The Public Historian) 国际编辑,主要专业领域是公众史学和城市历史保护。著有 Kensington Market: Collective Memory, Public History and Toronto’s Urban Landscape(《集体记忆、公众历史与城市景观:多伦多市肯辛顿街区的世纪变迁》)、《公众史学研究入门》。 研究成果刊登于 Oxford Handbook of Urban Planning, History Workshop Journal, Journal of Family History, The Public Historian, Public History Review, Public History Weekly等。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