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23.1 4.7折 ¥ 49 全新
库存9件
作者格雷夫人
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18138749
出版时间2019-11
装帧精装
开本其他
定价49元
货号28487037
上书时间2024-10-31
格雷夫人1877年随丈夫广州沙面堂牧师格雷从英国来到广州,在广州居住的14个月期间,格雷夫人坚持写信描述她在广州的见闻和感想,给家乡的妈妈和其他有兴趣的亲友传阅。这种带有游记性质的信她一共写了44封,回英国后于1880年,取名为《在广州的十四个月》(Fourteen Months in Canton),增加了一篇自序,结集出版。翻译出版时名为《广州来信》。
格雷夫人跟着丈夫游广州,不单看名胜古迹,而且走街串巷,了解当地人的生活方式。她不但以文字记录,而且绘制了一幅幅有趣的图画,为我们留下了19世纪末广州社会生活的活泼直观的可贵记录。
《广州来信》是《遗落在西方的广州记忆》丛书之一。
《遗落在西方的广州记忆》丛书简介
广州曾是除澳门外西方人*可进入和从事贸易的中国口岸,承担着外交、外贸等管理职责。可以说,以广州代表中国,在西方曾经是很普遍的现象。
作为中国对外交往门户的广州,历史上接待过无数的西方人,其中有画家、商人、学者、传教士、外交官,也有来自底层的水手、工人等。他们在广州少则数月,多则数年,很多人甚至较深地融入了中国式的生活。他们以好奇的眼光欣赏广州,以独特的视角记载广州的风光、地理、人文等。虽然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和中国历史传统的博大,这些记载也难免有变形、疏漏的一面。他们实际上塑造和建构的是一个他们眼中的广州,映射到了西方读者的头脑中,逐渐构成了当时西方世界的中国形象。
近代中国天翻地覆,当年广州的山川风物和社会百态多已烟消云散,却被凝固在这些西方人的著述当中了,就像琥珀中的昆虫,历尽岁月,依然栩栩如生。现在的我们可以借此大致清晰直观地看清近代广州甚至中国在西方人眼中的形象。它们不但是研究中外关系和文化互动、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史的重要资料,即便是一般百姓,也可据以追怀老广州的街坊店铺、寺庙宫观、五行八作、花艇疍家,甚至琶洲砥柱、大通烟雨。
我们希望,通过这些遗落在西方的广州记忆,可以重温历史上作为中国对外交往门户的广州之风采,发扬其中的和平、对话、交流、发展等人类共同智慧和人文精神,摒弃曾经的愚昧、自大、保守、落后等鄙陋,在新的时代为推动中国走向世界和世界走向中国作出新的贡献。
格雷夫人(Mrs. Gray)原名茱莉亚·科克斯(Julia Cox,1838—1921),生于英格兰的布莱顿,1876年与在广州传教的牧师约翰·亨利·格雷(John Henry Gray,1823—1890)结婚,婚后跟随丈夫到广州生活,因而跟中国结缘。可惜只过了14个月,她就因病终止了长久居住的计划,回到英格兰,直到去世。
译者简介:
邹秀英 四川外国语大学英美文学硕士,美国匹兹堡大学政治学硕士、图书与信息管理学硕士。现任美国加州克莱蒙特学院联盟亚洲图书馆馆长。
李雯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学士,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博物馆研究硕士。现任职于美国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
王晓燕 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学士,美国南康州大学图书馆与信息管理科学硕士。现任纽约州立宾汉姆大学图书馆亚洲与亚裔研究馆员。
李国庆 北京大学中文系1978级,美国印第安纳大学东亚系硕士和图书信息学硕士。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教授、图书馆中韩文部主任。文学、文献学、图书馆学、中西交流史均有涉猎。《遗落在西方广州记忆》丛书主编。
Letter 1 沙面的家:开门遇见桃花源 / 001
香港——广州——拉客的船妇——沙面的家——临街商铺——招幌——跟店老板砍价——食品店——礼貌的路人
Letter 2 珠江两岸:水上人家的生活 / 009
大通古寺——黄埔——珠江上的居民
Letter 3 白云山:清明扫墓景象 / 012
华林寺——麻风村——白云山的墓地
Letter 4 三娘庙:看怨女如何唤回丈夫的心 / 021
北帝庙祭拜——北帝诞巡游——海幢寺——首次到富商伍家做客——三娘庙
Letter 5 裹小脚:渗血的“优雅” / 031
救济机构——看裹小脚——白霭亭——莲花山——南海神庙
Letter 6 广州贡院:科举考场的食宿 / 039
士绅家的葬礼——万寿宫——刑场的刽子手——科举考试的
贡院——停尸屋002 广州来信
Letter 7 粤菜馆:豪华大餐吃什么 / 047 _x0007_巫师请神术——拿回扣的潜规则——绅士的婚礼——秀才考场——中式宴席——20 多道菜的粤菜单
Letter 8 被蒙骗的早餐:三天吃下狗猫鼠肉 / 057
燕窝作坊——水钟——伍家葬礼——鸭子孵化场——养鸭场——被蒙骗的早餐
Letter 9 金花庙:送子女神金花娘娘 / 068
道观里对话神灵——金花庙
Letter 10 富商伍家做客:西式晚餐 / 076
富商家的西式宴席——对西洋服饰好奇的中国妇人
Letter 11 药王庙:边祈福边给药王像扇风 / 082
药王诞——焕香猫狗肉铺——南海监狱——贩卖女婴
Letter 12 龙母庙:母亲为女儿祈求乘龙快婿 / 090
龙舟节——龙母庙——水上婚礼——水上人家——城门和关卡——仲夏吃狗肉习俗
Letter 13 珠江赏花:夏日的荷塘粤色 / 098
珠江荷花园赏花——鲁班节
Letter 14 离不开保姆的富太太:吃靠喂行靠背 / 102
伍家朋友来访——不习惯西餐的中国太太——中国太太由保姆背着游沙面目 录 003
Letter 15 伍家的中式宴:开席 30 多道汤 / 107
看杂耍——浩官先生家吃中式大餐
Letter 16 地藏庵:哭天抢地的妇女 / 114
地藏庵祭祀景象——仓沮祖庙
Letter 17 城隍庙:万人空巷的夜祭 / 118
夜祭城隍庙
Letter 18 伍家的女人:富太太的穿衣打扮经 / 122
伍家做客——中国太太帮做绣花鞋——中国太太的穿衣打扮
Letter 19 上门推销:绣品商的谈价伎俩 / 130
大通古寺——珠江上祭奠孤魂野鬼——台风——绣品商
Letter 20 万寿宫:官员遥拜皇帝牌位 / 136
万寿宫地方官祝寿仪式
Letter 21 五仙观:神奇的大钟 / 142
爱育堂——鸦片烟馆——圣心大教堂——四牌楼——孔庙——贞节烈女祠——怀圣寺——花塔——观音娘娘庙——镇海楼
Letter 22 校场:武举考试考些啥 / 151
校场看武举考试——船妇带娃有招数
Letter 23 孔庙:隆重的官祭仪式 / 155
孔庙看官祭孔子
Letter 24 学政衙门:“武秀才”颁证记 / 159
武秀才的颁证仪式
Letter 25 伍家婚事:浩官先生的再婚宴 / 163
浩官先生的 16 岁新娘
Letter 26 当铺:碉楼的秘密机关 / 166
游顺德——桑蚕园——当铺——中秋夜——绅缙家过七夕节——盲女卖唱
Letter 27 华光诞:被彩灯点亮的街巷 / 175
十七甫——双门底——打铜街
Letter 28 白云山远足:流动剃头匠的行头 / 179
街头小吃摊——白云山上的墓地——郑仙翁祠——剃头匠
Letter 29 校场:军事检阅的大场面 / 185
校场士兵比武——骑兵射击马术表演
Letter 30 斗蟋蟀:大盘的赌局 / 191
逛早市——看斗蟋蟀——夜晚屋外乘凉
Letter 31 再观校场:三年一度的检阅及战利品 / 195
鞑靼男孩的射击表演——鞑靼武官的射击检阅
Letter 32 回娘家:新婚的礼数 / 198
新婚夫妇家
Letter 33 海盗出没:船民的武装 / 201
海盗——当铺取回毛皮大衣——吃牡蛎中毒——金丝雀被抓——上海港运来的蔬菜——街头剃头匠
Letter 34 盗贼入室:幸得爱犬叫醒躲过一劫 / 205
南方的冬天——家中入盗贼——尼姑庵——城隍庙里的塑像
Letter 35 沙面江边的噪音:礼炮、哭丧、争吵声 / 208
春节前的街市——沙面岛的噪音——船民的婚丧嫁娶
Letter 36 祭土地神:争抢土地爷的奖品 / 211
春节——远洋平底帆船——追击海盗的炮艇——祭土地神——谭氏宗祠——绅士家的私家烟火
Letter 37 祭农神:官员扶犁耕田的有趣画面 / 218
家中午餐会——茶叶种植园——茶厂——祭祀农神的庙宇
Letter 38 登山历险记:被劫匪盯上的惊魂一幕 / 224
游珠江——文塔——登山遇劫匪——回程遇海盗船
Letter 39 茶馆:舌尖上的广式茶点 / 231
染坊——烟草厂——木雕宝石店铺——长寿寺——丝织车间——水街——状元坊——茶馆——北帝游行——水果市场——花园漫步——文塔——敬文神的庙宇——牌坊
Letter 40 台风凶猛:城市仿佛被轰炸过一般 / 240
台风——翻倒的船只和遇难的人——火灾
Letter 41 台风过后:数千人遇难 废墟成片 / 247
台风后的西郊惨景——受损的天后庙湄洲庙——临时医疗站
Letter 42 高官的葬礼:庞大的送葬队伍 / 250
总督的葬礼
Letter 43 恩赐犯人的仪式:犹如闹剧般 / 256
寺庙享茶点——撞船事故——皇帝恩赐犯人仪式
Letter 44 方丈升座典礼:奇异而庄严的游行队伍
格雷夫人1877年随丈夫广州沙面堂牧师格雷从英国来到广州,在广州居住的14个月期间,格雷夫人坚持写信描述她在广州的见闻和感想,给家乡的妈妈和其他有兴趣的亲友传阅。这种带有游记性质的信她一共写了44封,回英国后于1880年,取名为《在广州的十四个月》(Fourteen Months in Canton),增加了一篇自序,结集出版。翻译出版时名为《广州来信》。
格雷夫人跟着丈夫游广州,不单看名胜古迹,而且走街串巷,了解当地人的生活方式。她不但以文字记录,而且绘制了一幅幅有趣的图画,为我们留下了19世纪末广州社会生活的活泼直观的可贵记录。
《广州来信》是《遗落在西方的广州记忆》丛书之一。
《遗落在西方的广州记忆》丛书简介
广州曾是除澳门外西方人*可进入和从事贸易的中国口岸,承担着外交、外贸等管理职责。可以说,以广州代表中国,在西方曾经是很普遍的现象。
作为中国对外交往门户的广州,历史上接待过无数的西方人,其中有画家、商人、学者、传教士、外交官,也有来自底层的水手、工人等。他们在广州少则数月,多则数年,很多人甚至较深地融入了中国式的生活。他们以好奇的眼光欣赏广州,以独特的视角记载广州的风光、地理、人文等。虽然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和中国历史传统的博大,这些记载也难免有变形、疏漏的一面。他们实际上塑造和建构的是一个他们眼中的广州,映射到了西方读者的头脑中,逐渐构成了当时西方世界的中国形象。
近代中国天翻地覆,当年广州的山川风物和社会百态多已烟消云散,却被凝固在这些西方人的著述当中了,就像琥珀中的昆虫,历尽岁月,依然栩栩如生。现在的我们可以借此大致清晰直观地看清近代广州甚至中国在西方人眼中的形象。它们不但是研究中外关系和文化互动、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史的重要资料,即便是一般百姓,也可据以追怀老广州的街坊店铺、寺庙宫观、五行八作、花艇疍家,甚至琶洲砥柱、大通烟雨。
我们希望,通过这些遗落在西方的广州记忆,可以重温历史上作为中国对外交往门户的广州之风采,发扬其中的和平、对话、交流、发展等人类共同智慧和人文精神,摒弃曾经的愚昧、自大、保守、落后等鄙陋,在新的时代为推动中国走向世界和世界走向中国作出新的贡献。
格雷夫人(Mrs. Gray)原名茱莉亚·科克斯(Julia Cox,1838—1921),生于英格兰的布莱顿,1876年与在广州传教的牧师约翰·亨利·格雷(John Henry Gray,1823—1890)结婚,婚后跟随丈夫到广州生活,因而跟中国结缘。可惜只过了14个月,她就因病终止了长久居住的计划,回到英格兰,直到去世。
译者简介:
邹秀英 四川外国语大学英美文学硕士,美国匹兹堡大学政治学硕士、图书与信息管理学硕士。现任美国加州克莱蒙特学院联盟亚洲图书馆馆长。
李雯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学士,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博物馆研究硕士。现任职于美国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
王晓燕 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学士,美国南康州大学图书馆与信息管理科学硕士。现任纽约州立宾汉姆大学图书馆亚洲与亚裔研究馆员。
李国庆 北京大学中文系1978级,美国印第安纳大学东亚系硕士和图书信息学硕士。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教授、图书馆中韩文部主任。文学、文献学、图书馆学、中西交流史均有涉猎。《遗落在西方广州记忆》丛书主编。
这本小书是由我在广州居住的14个月内写给亲友的 信件构成的。我在那里有很多机会目睹中国人的私密生活。谨以本书献给我的丈夫约翰·亨利·格雷,他长期在广州居住,跟当地人亲密交往,使我得以目睹和了解后者的礼仪和习俗。
我非常喜欢我们的家,这里是沙面小岛的尽头,几乎完全属于我们自己。我们有非常宽阔的视野,可以欣赏美丽的珠江。
一个保姆拿了一块小布丁放到手心里,把它揉碎,再喂到女主人的嘴里。同样的情况发生在吃水果的时候。中国太太一切都依赖保姆,自己什么都不动手。中国太太无法理解我们欧洲女士;她们说:“你们都跟男人一样啊。”
中国女人夏天有固定的一套装扮,冬天、秋天和春天也各有一套。在中国,没有任何服装店被要求引领时尚;一种新款会被中国女人怀疑和厌恶。习俗也以简朴为贵。
原来我们天吃的是狗肉,第二天上桌的是猫肉,第三天早上吃的则是鼠肉。这简直太不可思议了。如果我被事先告知那些碟子里面放的是什么,我半口也吃不下去。
广州来信/遗落在西方的广州记忆
全新广州
¥ 13.66
广州来信/遗落在西方的广州记忆
全新广州
¥ 15.71
广州来信/遗落在西方的广州记忆
全新无锡
¥ 33.32
广州来信/遗落在西方的广州记忆
全新太原
¥ 24.79
广州来信/遗落在西方的广州记忆
全新嘉兴
¥ 20.00
广州来信/遗落在西方的广州记忆
全新嘉兴
¥ 16.81
广州来信/遗落在西方的广州记忆
全新南京
¥ 33.32
广州来信/遗落在西方的广州记忆
全新天津
¥ 24.01
【正版】广州来信/遗落在西方的广州记忆
全新嘉兴
¥ 22.68
广州来信/遗落在西方的广州记忆9787218138749
全新广州
¥ 21.18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