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47.01 7.8折 ¥ 60 全新
库存53件
作者[美]约翰·杜威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7590403
出版时间2019-09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60元
货号27931714
上书时间2024-10-31
主编序
在杜威诞辰160周年暨杜威访华100周年之际,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推出《杜威著作精选》,具有十分重要的纪念意义。
一百年来,纵观西方思想学术发展史,杜威的影响不仅没有成为过去,相反,随着20世纪后半叶的实用主义复兴,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瞩目。诚如胡适先生所言:“杜威先生虽去,他的影响永远存在,将来还要开更灿烂的花,结更丰盛的果。”
在中国,杜威的命运可谓一波三折。只是在不远的过去,国人才终于摆脱了非学术的干扰,抱持认真严肃的态度,正视杜威的学术价值。于是,才有了对于杜威著作的深入研究和全面翻译。
华东师大出版社历来重视对于杜威著作的迻译出版,此前已推出了《杜威全集》(39卷)、《杜威选集》(6卷)的中文版,这次又在原先出版的《全集》的基础上,推出《杜威著作精选》(12种)。如此重视,如此专注,在国内外出版界都是罕见的,也是令人赞佩的。
或许读者会问,既有《全集》、《选集》的问世,为何还要推出《精选》?我们的考虑是:《全集》体量过大,对于普通读者来说,不论是购买的费用还是空间的占用,均难以承受。而《选集》由于篇幅所限,又无法将一些重要的著作全本收入。《精选》的出版,正可以弥补《全集》和《选集》的这些缺憾。
翻译是一种无止境的不断完善的过程,借这次《精选》出版的机会,我们对原先的译本做了新的校读、修正,力图使其更加可靠。但我们知道,尽管做了努力,由于种种原因,一定还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恳切地希望各位方家不吝赐教,以使杜威著作的翻译臻于完美。
后,我们要特别感谢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王焰社长,感谢朱华华编辑。杜威著作中文版本的翻译出版,得到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一如既往的大力支持,朱华华编辑为此付出了很多的心血。没有这种支持和付出,就没有摆在读者面前的这套《杜威著作精选》。
刘放桐 陈亚军
2019年1月28日于复旦大学杜威中心
《经验与自然》是杜威的代表作,也是整个实用主义流派重要的著作之一。在书中,杜威提出他的实用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并把它称为“经验的自然主义”或“自然主义的经验论”。这种观点反对把人与经验同自然截然分开,主张确立“经验与自然”之间的连续性,由此建立一个“统一的经验整体”。
作者 约翰·杜威(John Dewey,1859—1952),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实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之一,功能心理学的先驱,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代表。19世纪流行的是殖民时期沿袭下来的旧教育,再加上19世纪后期从德国传入的赫尔巴特教学方法逐渐刻板化,使得当时的学校陈陈相因,缺乏生气。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1859--1952)是当时传统教育的改造者,是新教育的拓荒者,他提倡从儿童的天性出发,促进儿童的个性发展。
马荣,男,哲学博士,毕业于复旦大学哲学学院,现任教于盐城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学术上关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美国实用主义和政治哲学等研究方向,近来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物质”概念、“实践”概念以及“文化自信”概念。 主要学术著作为《杜威的实用主义真理论》。
主编序
原序
章 经验与哲学方法
第二章 存在是动荡的和稳定的
第三章 自然、目的和历史
第四章 自然、手段和知识
第五章 自然、沟通和意义
第六章 自然、心灵和主观
第七章 自然、生命和身心
第八章 存在、观念和意识
第九章 经验、自然和技艺
第十章 存在、价值和批评
附录
1. 未完成的导言
2. 经验与哲学方法
校后记
《经验与自然》是杜威的代表作,也是整个实用主义流派重要的著作之一。在书中,杜威提出他的实用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并把它称为“经验的自然主义”或“自然主义的经验论”。这种观点反对把人与经验同自然截然分开,主张确立“经验与自然”之间的连续性,由此建立一个“统一的经验整体”。
作者 约翰·杜威(John Dewey,1859—1952),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实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之一,功能心理学的先驱,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代表。19世纪流行的是殖民时期沿袭下来的旧教育,再加上19世纪后期从德国传入的赫尔巴特教学方法逐渐刻板化,使得当时的学校陈陈相因,缺乏生气。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1859--1952)是当时传统教育的改造者,是新教育的拓荒者,他提倡从儿童的天性出发,促进儿童的个性发展。
马荣,男,哲学博士,毕业于复旦大学哲学学院,现任教于盐城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学术上关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美国实用主义和政治哲学等研究方向,近来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物质”概念、“实践”概念以及“文化自信”概念。 主要学术著作为《杜威的实用主义真理论》。
校后记
一、 关于校订底本与校订原则的说明
本次校订《经验与自然》,底本是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于2015年出版的中文版《杜威全集·晚期著作》卷,译自博伊兹顿(Jo Ann Boydston)编辑的英文版《杜威晚期著作·第1卷》(John Dewey, The Later Works, Vol.1, Carbondale and Edwardsville: Sou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 Press, 1981)。为了凝练内容和主题,在本次校订中,我们只保留了《经验与自然》的序言、正文以及附录1“未完成的导言”和附录2版章“经验与哲学方法”,删除了底本中胡克所作的“导言”以及附录3和原英文编者所添加的各种编辑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2015年出版的《杜威全集·晚期著作》卷中文版中的主体部分,即《经验与自然》的序言和正文,原本就是校本,以傅统先先生翻译、商务印书馆1960年出版的《经验与自然》中文译本为底本。这个译本是《经验与自然》早的也是当时的中文译本,此后,商务印书馆、江苏教育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译本都是以此版本为基础的。这个早的中文译本中包含了杜威写于1929年的序言,章内容也是杜威于1929年改写过的,显然,它所依据的英文原本应该是1929年诺顿公司的伦敦版《经验与自然》。杜威于1949年为本书的再版而写作的“未完成的导言”,以及本书版的章原文,并未体现在傅统先的译本中。为了更好地把握杜威在本书中的思想,这两个部分的内容显然是不可缺少的,因而,我们将它们作为附录1、附录2呈现在本书中。
傅统先的《经验与自然》中文译本是一本比较经典的译本,当然,这个译本中也有不少需要完善和校正的地方。2015年出版的《杜威全集·晚期著作》卷,也是由我作为校者。那时我初涉译校之事,虽然觉得《经验与自然》有些艰涩难懂,但还是凭着一股冲劲,抱着学习的心态,努力地在中文译本中“找茬”,用了两年多的时间完成了校订工作。这一次再校,虽然比上次要轻松一些,但仍不敢松懈。严复曾讲道,译事三难:信、达、雅。我希望自己力争做到,每一次校阅,在译文的“信”上要更有保证,在“达”上要更进一层,至于“雅”,虽现在力所难及,但仍视之为值得期盼之事。我相信,随着杜威研究的深入开展,随着中国学界学术自信力的不断增长,我们在翻译的追求和层次上也会不断向前进展。校订中不确切的地方也渴盼得到方家们的指正。
二、 关于《经验与自然》成书和演变的过程
杜威一生著作等身,尤其是在他的晚年,更是涌现了许多有代表性的著作。《经验与自然》,就是其中之一,在本书初版时,他已经六十六岁了。
1922年,“美国哲学协会分支委员会”( committees appointed from the Divisions of the American Philosophical Association)邀请杜威在保罗·卡鲁斯基金会上作期系列演讲。杜威共作了三次演讲。以这三次演讲的内容为基础,杜威花了两年时间,将它们扩展到十章内容(也就是本书中的后九章以及后来被改写的现在作为附录2出现的章),于1925年在公开法庭(Open Court)出版社以《经验与自然》为名出版。
该书发行之后,引起人们的热烈关注,在1925年就有25篇相关评论发表,1926、1927、1928年也发表了10篇相关评论。《杜威全集·晚期著作》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第334页。 这些评论激起了杜威进一步的思考,其中出现的误解也促使杜威想要对本书的相关内容进行修正。但就在《经验与自然》的修订版快要完成之时,公开法庭公司与W.W.诺顿公司展开了谈判,诺顿公司获得了新一版的版权,于1929年在伦敦发行《经验与自然》第二版虽然准确说来,这可能应该算是第三版。因为在本书初版发行的同一年,存在着另外一个说不清来源的版权登记。见《杜威全集·晚期著作》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第338页。 。
在这第二版中,为了更好地表达自己书中的思想,杜威增加了序言,并重写了章。博伊兹顿编辑的《杜威晚期著作·第1卷》就是以这第二版的内容为基础的。1948年,灯塔出版社(Beacon Press)建议杜威再出一个有导言的新版本,杜威答应了。从1949年到1951年,杜威断断续续地写作导言,但终却没有成功,后,他撇开未完成的导言,新写了6页稿子。这个未完成的导言以及后来新写的6页稿子,被《杜威晚期著作·第1卷》作为附录1收录进来。
三、 关于《经验与自然》基本内容的理解
《经验与自然》被不少评论者看作杜威的主要代表作,某些评论者甚至将它视为杜威表达形而上学思想的主要著作。《杜威全集·晚期著作》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导言第1页。
从形而上学的角度来解读杜威,这对当前中国学界来说还是新鲜之事。虽然《经验与自然》在20世纪60年代就已经出版,但国内学界对此书的关注度远远比不上对杜威另一本著作即《哲学的改造》一书的关注度,近些年来,国内学界越来越重视杜威的经验概念,但在这些研究中具有明确的形而上学意识的还不多。
目前国内学者对杜威的理解,主流趋势是将杜威的实用主义与形而上学对立起来,理查德·罗蒂的杜威解读之流行更是加强了这个趋势。这既不利于我们深入把握实用主义,也不利于我们深入把握西方形而上学的精神内核。而在当前的中国学界中,对西方形而上学的理解把握、综合判摄已成为一个重要任务。借助于本书的译校和出版,我们希望能引导学界重新思考实用主义和西方传统形而上学的关系,并通过这种思考进一步把握西方形而上学的本质。
实际上,在这本《经验与自然》中,杜威表达了自己对西方传统形而上学以及近代形而上学一系列论题的思考。这些思考有一个贯穿的线索,这就是书名中的关键概念:经验与自然。它以“经验方法”作为起点,以对“哲学之价值”的回答作为终落脚之处。全书除去序言,一共有十章内容。章属于总论,是杜威思考形而上学问题一个总的态度和方法,也可以说,这部分内容其精神贯穿于全书。从第二章到第九章,可以看作是分论,第二、三章讨论的是世界存在的一般本性问题,第四章讨论知识问题,第五章讨论语言和意义问题,第六、七、八章则分别讨论心灵、灵魂和意识问题,第九章讨论技艺问题。虽然这八章内容,在逻辑上似乎并没有呈现出明显的体系性,但显然可以看出,它们是对传统形而上学和近代形而上学一系列重大问题的回应,甚至还包括了形而上学研究的崭新话题:技艺问题。书中后一章研究价值问题,实际上是杜威对自己的哲学和形而上学思想一个总的概括。
形而上学并不是杜威所喜欢的词,《杜威全集·晚期著作》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导言第2页。 而且在本书中,杜威也没有刻意去建构一种形而上学,那么,我们在什么意义上把杜威在本书中所阐述的思想称作为形而上学呢?从“形而上学”一词的本意来说,它指的是“物理学之后”,包含了“超出物理学”的意思,在今天的学术语境之中,我们可以把这个意思解释成“超出于专门科学之外”。有了专门科学之后,我们还需要哲学或者说形而上学吗?杜威对此的回答是肯定的。尽管杜威是科学研究的积极提倡者,在他的思想中,甚至有某种科学乐观主义的味道,但这并不意味着,对他来说,科学回答了一切问题,不再需要哲学或形而上学了。在《经验与自然》中,杜威试图阐述的东西正是超出于一般科学的东西。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杜威的《经验与自然》表达了一种形而上学思想。
但是,这种形而上学与传统的形而上学之间有什么不同呢?在杜威不同的著作中,我们可以看到,他激烈反对传统形而上学尤其是近代以来的形而上学。这种反对集中到一点上,就是反对一切形式的二元论:在传统形而上学那里是现象与理念、质料和形式的二元论,而在近代哲学中则是心身、主客、本体现象、经验理性、理论实践、事实价值的二元论。通过反对二元论,杜威所要倡导的是,回到二元对立从其中产生的那个起点上,即本书题目中那个关键概念:经验。这个词明显是从经验主义传统中借用过来的,但杜威却要赋予它新的含义。我们可以看到,由于这个词所负载的强烈的主观性意义,迫使杜威不得不试图更换这个词,用“文化”来代替它,尽管这一设想终没有得以实行。见《杜威全集·晚期著作》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第302页。
概而言之,杜威为这个概念所赋予的新含义就是,它要承担双方面的内涵,即包纳传统二元论中的“二元”。这正是杜威经验概念的费解之处,也正是引起众多研究者的兴趣的地方。
考虑到这一概念对理解杜威实用主义形而上学的重要性,这里需要指出的是:
,这个概念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它与实践、行动、生存等概念是有内在呼应关系的,在很多情况下,杜威对它们甚至并不作严格的区分。“动态”意味着什么?这里可以与海德格尔的相关概念作个比较。海德格尔用“生存”概括此在的特点,把生存描述为 “在世之中”,这成为他整个此在形而上学的基础。同样,在杜威眼里,经验也不是一个具体的什么东西,它就是这个存在的过程,而且必然是脱离不开环境和世界的过程。当然,当海德格尔强调此在的“向来我属性”,由此区分此在的“本真存在”和“非本真存在”时,杜威对此倒是并没有怎么强调,如果说,这里的经验总是人的经验,杜威对此恐怕也不会反对,但他要强调的是,是人的经验,并不表明它是主观的,所以,“向来我属性”,对杜威来说,可能就有点意味太重了。正因为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我们就不可能用下定义的办法去研究“经验”,用杜威的话来说,就是用“直指法”。
第二,我们还要注意,杜威所谓的“经验”概念包含了非常广泛的内容,可以说,举凡人与自然打交道的方方面面都在其中,甚至思辨的哲学、宗教等活动也是在这个经验之中。这也就是为什么通过对这一概念的阐述,杜威能将传统形而上学的种种议题收纳其中,甚至包括技艺问题。这一点可以与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生产”概念相媲美。马克思正是通过这个概念来解释整个人类生活的,它是决定性的。杜威也有这样的取向。这个取向包含了一种整体性视角。杜威具有强烈的整体性情怀。他反对二元论,实际上就是反对一种分离性,而强调整体性、连续性。但值得注意的是,杜威并不因此而赞成一元论或决定论,倒更倾向于詹姆斯的多元论。他如何做到既是一个整体论者,又同时是多元论者呢?这恐怕得助于他的经验概念所具有的动态性、广泛性。当然,他眼中的所谓多元,不是指向分离分立的存在,而是指向多元一体的状态。
第三,我们还要特别注意经验和自然之间的关系。这本书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经验,我们对此作了重点阐述,另一个是自然概念,它虽然好像是在幕后,但又时时就在幕前。这一点,我们翻开本书的目录,就能一目了然。杜威在本书章一开始,就开宗明义,提出经验的自然主义,而在后一章,在表达一个积极的哲学概念之前,恰好也正是以对自然的描述作为终结的,这其中包含了令人深思的意味。经验与自然当然是分离不开的,但是,经验等同于自然吗?如果等同,又何必并立?我们可以看到,杜威的自然主义与近代科学中流行的自然主义有一个重大差异:它包含着对价值的认同,反对事实和价值的分离。杜威所积极构建的哲学概念,是一种价值批评,是对善的追求。这一善的概念与他的自然概念有密切的联系。自然,可以从的层面说,也可以从的层面说。正像经验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一样,自然也是一个未完成之物,这个未完成之物恰好正是人的经验时刻朝向的东西。这是杜威形而上学的层面,也可以说,是古今形而上学思考所给予我们的的东西。
马荣
2019年1月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