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汗青堂丛书025·冲击与回应:从历史文献看近代中国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汗青堂丛书025·冲击与回应:从历史文献看近代中国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36.36 5.1折 72 全新

库存2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邓嗣禹、[美]费正清,译者:陈少卿 后浪

出版社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ISBN9787513922470

出版时间2019-08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72元

货号27865769

上书时间2024-10-31

兴文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20多年前本书刚出版时相比,相关主题的文献已经扩充数倍。北京、上海和台北出版了大量的史料和专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的一系列研究尤其引人注目。此外,大量日文、西文(尤其是英文)的研究成果也层出不穷。这个主题的文献目录已经今非昔比了。

1839—1923)代表性的文献选集,本书关注的人物和文献仍具有头等的重要性。

1923年之后才崭露头角。再大胆些讲,激进的新思潮从1923年起逐渐壮大,以新思潮为指导的新的文献编纂标准建立了起来,但这一新标准并未使本书收录的文献过时。例如,民间信仰的历史、农民抗争的历史、妇女解放的历史、现代白话文学的历史、中国法律的历史以及海外华人的历史,都从尘封的记录中被发掘出来,并被摆上了研究的前沿。我们通过再编一套文献选集来反映史学研究的新进展,这种补充使得近代中国的广阔图景变得更加完整,但不会让本书的材料显得没用或者无关紧要。

“中国回应西方”的概念意味着对“刺激(或挑战)/回应”观点的接受。阿诺德·汤因比(Arnold Toynbee)在其12卷的《历史研究》(1934—1961)中使这一生物社会学概念广为人知;这一观点似乎低估了中国自身的传统和创造力—似乎中国人只能被动接受外来影响,他们积极地投身变革也只是为外来影响所驱动。我们承认,“刺激/回应”概念确有其局限,因为“刺激”和“挑战”是暧昧而模糊的表述,它们既可以表示主观感受到的刺激,也可以表示自觉认识到的挑战,甚至可以表示客观条件的变化—以历史学家的后见之明看来,似乎它在“刺激”或“挑战”。

“‘刺激’(或‘冲击’)和‘回应’的表述并不严谨。我们斗胆假设‘西方冲击’曾发生在前,仅仅是因为我们所谓的‘中国回应’的行为发生在后。这种‘中国回应’正是我们要研究的,但它显然是中国整体行为的一个部分。换言之,‘西方冲击’仅仅是中国多样图景中的元素之一。要解读这种回应是困难的,我们必须把它放在中国的总体历史中考察。”所以,我们在编写本书时,将“中国思想传统的若干因素”作为首要的主题。

1923年。但是,外来影响(来自苏联、日本、美国以及其他国家)继续影响着中国历史。历史学家的解释任务与日俱增。我们仍然必须研究中国人对外部世界的观念及其应对方法,但这只是近代中国伟大革命的线索之一。

1954,以下简称《研究指南》)中应有尽有。

30多位学者的汗水。他们在一个相当狭小且同质化的领域里,共同代表着当时的汉学研究水准。初在1950年传阅的版本是一份篇幅巨大的稿本,得到了太平洋国际学会和洛克菲勒基金会人文学部的支持。所幸的是,太平洋国际学会未被20世纪50年代初的麦卡锡狂热所断送,而当时洛克菲勒基金会在美国提倡和鼓励中国研究已经有20年了。此番对1961年版进行重印,或许可以看作对三个人的远见的致敬,他们是太平洋国际学会的威廉·L. 霍兰德(William L. Holland)、洛克菲勒基金会的大卫·H.史蒂文斯(David H. Stevens)和美国学术团体协会(ACLS)的莫蒂默·格雷福斯(Mortimer Graves)。土生土长的美国学者还会说,本书是美国汉学深深受惠于华人学者的又一例证。

 

  

1979



导语摘要

“冲击-回应”模式的框架下,试图分析中国近代历史上一条重要的线索:面对西方的强势扩张,中国精英阶层如何理解这个陌生的文明,以及如何存续本国的文化、政治和社会体制。本书通过选取近代历史文献中的部分核心史料和经典篇章,全景式地展现了近代中国几代先锋人物对现代化道路的探索。



作者简介

John K. Fairbank, 1907—1991)



1905—1988)



 




目录

1979 年版前言



  


1章 导 论


2章 中国思想传统的若干因素


“民族主义”思想家




   1839—1860


3章 林则徐应对英国之策


4章 抚夷之策


5章 自强说的滥觞





   1861—1870


6章 曾国藩对西洋人和西洋机器的态度


7章 李鸿章与西式武器的应用


8章 同文馆的创设


9章 左宗棠与福州船政局


   1871—1896


10章 权力问题:人事与制度




11章 派遣留学生




12章 外交使团


13章 自强运动的问题


“官督商办”制度



14章 积极外交政策的尝试





  1900 年开始的改革运动


15章 维新派




16章 康有为及“康党”


17章 张之洞的改革计划


18章 1898 年的失败




19章 义和团


   1901—1912


20章 保守主义的改革运动






21章 经济发展


22章 梁启超与民族主义


23章 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方略


  1912—1923


24章 寻找新主义




25章 早期马克思主义者


26章 胡适与中国的实用主义


27章 孙中山调整革命的方向


28章 梁启超对中国进步的回顾





内容摘要

“冲击-回应”模式的框架下,试图分析中国近代历史上一条重要的线索:面对西方的强势扩张,中国精英阶层如何理解这个陌生的文明,以及如何存续本国的文化、政治和社会体制。本书通过选取近代历史文献中的部分核心史料和经典篇章,全景式地展现了近代中国几代先锋人物对现代化道路的探索。



主编推荐

John K. Fairbank, 1907—1991)

1905—1988)

 



精彩内容



媒体评论

——欧阳哲生,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美国历史评论》 

——《美国政治与社会科学院年鉴》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