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教育教学实践探索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语文教育教学实践探索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23.52 4.0折 59 全新

库存6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陈德收

出版社吉林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9233117

出版时间2018-09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59元

货号25574861

上书时间2024-10-31

兴文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爱”的老师

 

 

我的一生就三个爱好:读书、教书、思考。

——《陈伊玲的故事》《杨花似雪》,打开了我语文世界的大门;一位是教我高中语文的丁德志老师,他是个书迷,天天沉浸于书的海洋。因为丁老师住校,所以我们几位语文爱好者能有机会跑到他的书房,听他给我们讲书。

那时,青葱年少,特别神往这种躲进小楼成一统的读书生活,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像他们那样有一独居小室,闲来手把书卷,时而细嚼慢咽所读之物,时而摇头晃脑陶醉其中,仿佛整个世界无他,只有自己存在。

因为这两位老先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染,终我也成了一名语文世界的默默耕耘者。

“爱”教书是“被迫”的,中学时我的语文成绩并不好,我因为惧怕物理老师而在分科时被迫选择了文科;学文科时对历史感兴趣,是历史老师的得意小徒弟,可由于受“语文老师读书惬意”的诱惑而强迫自己转移学科爱好,曾在夜晚油灯下手抄过小说《赤橙黄绿青蓝紫》;高考报志愿时,因为自己的经商梦太高,报考的商务类学校没录取而被迫复读;第二年高考又因为语文分数稍高而被大学中文系录取,大学毕业后做了中学语文老师。

“问题”,这就需要班主任们思考、动脑、想办法……思考,成了我的必修的内容。

“思考”成了我的一种生活习惯。

“爱”,这是教师的职业道德,也是成为教师的必需特质,更是我教书育人的前提。

“育人”的事情打交道,所以在向学生施加爱、撒播爱的过程中可以锻炼自我的育人能力,并习得了育人的有关心得。

“育人”育什么?是育学生的道德,育学生的意志,育学生的心灵,育学生的品质,育学生的习惯。

“育人”方面的心得。时间久了,写的东西也有三四十万字了。这些东西有我的教育思考,有我的生活启发,也有我的待人接物的体会。

我一生没写过书,发表的文章也不多,因为个人的认识问题,总觉得自己写的东西达不到发表、出版的水平。

这次出书,没有其他目的,只是想把自己三十年来的教育思考沉淀下来。

我想把这本书献给我的同行,献给我的学生们。借此启迪他们多做实事,多做有益于他人的事。

做一个心中有爱的人,做一个心中有梦的人,做一个心中有使命的人,为你、为我、为学生、为后代、为祖国、为民族。

 



导语摘要

本书旨在探讨语文学科教与学的规律,进而思考该学科育人的规律、方法和科学性。从学理层面分析了学生学好语文的前提、过程、结果,以及教师应给予的相应激励和评价,力图在学习习惯养成和思维品质形成方面做出一定的探索和经验总结。



作者简介

陈德收


“高效课堂提问”的研究者、“生本课堂”教学的探索者、“有效作文”教学的实践者。



目录

目录


篇改变,先从教师自己开始


003  /  


004  /  


005  /  


006  /  


008  /  


009  /  


010  /  


011  /  


012  /  


014  /  


第二篇教书育人,育人为先


019  /  


020  /  


021  /  


022  /  


023  /  


024  /  


025  /  


026  /  


第三篇自主,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本质属性


031  /  


033  /  


034  /  


037  /  


038  /  


039  /  


040  /  


第四篇做教育,需要有一份情怀


045  /  


046  /  


047  /  


048  /  


——有感于李镇西“你自己是一摊烂泥,


‘恨铁不成钢’”


049  /  


051  /  


052  /  


053  /  


054  /  


055  /  


056  /  


057  /  


058  /  


058  /  


059  /  


060  /  


061  /  


061  /  


062  /  


063  /  


064  /  


065  /  


066  /  


069  /  


070  /  


第五篇语文教育,让我不断净化心灵


075  /  


076  /  


078  /  


079  /  


081  /  


082  /  


083  /  


——班刊《陈家村文摘》序


084  /  


——《高三一班日记选》(序言)


087  /  


089  /  


091  /  


第六篇一种不错的心灵成长方式


095  /  


103  /  


111  /  


115  /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任务群的教学思考


117  /  


122  /  


——课堂文化


129  /  


第七篇写作教学,教学生学会写作


143  /  


147  /  


152  /  


158  /  


164  /  


174  /  


179  /  


187  /  


192  /  


206  /  


“入模”,再“出模”,后“创模”


222  /  


228  /  


229  /  


230  /  


231  /  


232  /  


234  /  


第九篇评课是一门艺术


239  /  


240  /  


241  /  


243  /  


244  /  


245  /  


246  /  


第十篇阅读,成就语文教育人生


251  /  


253  /  


254  /  


——读叶圣陶《认真学习语文》一文有感


255  /  


——读《王栋生作文教学笔记》有感


261  /  


——学生在“名著阅读”开展活动中的成长情况


第十一篇随笔,当写出自己的所思所想


269  /  


270  /  


271  /  


271  /  


 


273  /  



内容摘要

本书旨在探讨语文学科教与学的规律,进而思考该学科育人的规律、方法和科学性。从学理层面分析了学生学好语文的前提、过程、结果,以及教师应给予的相应激励和评价,力图在学习习惯养成和思维品质形成方面做出一定的探索和经验总结。



主编推荐

陈德收

“高效课堂提问”的研究者、“生本课堂”教学的探索者、“有效作文”教学的实践者。



精彩内容

改变,先从教师自己开始

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改变。

……

为什么要改变?

世间万物是发展变化的,没有一成不变的东西。教育更是如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光是教材就改过几版了,更不用说课程改革、招生制度改革了。

2013

身置其中的每一位语文教师个体被形势逼着进行改革。

其实,有的时候被逼迫一下也挺好,毕竟人都有懒惰的时候,都有被习惯掌控的时候。我们老师被改革的形势推着走,有时候也是一件快乐、幸福的事情。

当然,我们渴望主动,渴望事由心生。

我们为师者终改变的是学生,但先改变的应是自我,因为我们是施教者,我们是教育教学的主导,我们理应首先行动起来,从改变自我开始,引领学生改变。

我们要改变我们的学生观,学生是主体,他们是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

我们要改变我们的教学观,教会学生求知,教会学生思考,教会学生生活。

我们要改变我们的课程观,生活处处皆课程,只要有助于教育学生。

……

改变,从自己开始

无论什么人,通常都有一个不好的习惯,那就是想改变别人。

“标准”评判外人。更有甚者,想方设法去改变别人,导致的结果就是没有时间和精力反观自我、改变自身。

当教师的更是如此,几乎用了全部的精力和时间去改变学生的学习、思想、行为、习惯,结果是不言而喻,没有效果,或收效甚微。

但凡在教育生涯中成功的教师,大都是首先改变自己的教师。

先改变自己,再改变他人,后改造世界。

一个连改变自我的意识都没有建立起来的教师,肯定是不成功的教师,哪怕是他在教育教学上如何努力。

2007

改变,从自己开始。恐怕这个道理无须怀疑,那么,到底该从改变什么做起呢?

作为教师,首先要自我改变和优化的是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认识自我内心世界的能力;改变为人处世的态度、方式,提高自我反省的能力;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学生观、教学观,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人生境界提高了,认识反省能力提高了,凡事多从自我找原因,内心也就不会郁闷了,对外部世界的心态也就平和了,对待学生的缺点和不足也就能包容了。自己内心强大了、本领提高了、思想境界提升了,凡事能从自我改变做起了,外界的一切也就随之发生变化了。

改变自己,你会觉得世界很可爱,学生很可爱,社会很可爱,你眼前的一切都亮堂起来了,你的内心也就平和了,做起事情也就更顺了。

每天,都要不断更新

人人都不愿一成不变,人人都希望今天和昨天不一样。

可是事实是今天和昨天没有什么两样,教室是一样的,学生是一样的,同事是一样的,工作是一样的,仿佛一切都在重复昨天的故事。

这种缺乏变化的生活容易令人生厌,这种呆板枯燥的工作也容易令人心烦。

怎么办?

更新。

“我”要和昨天不一样,要发现今天“我”的“新”,如新心境、新发现、新认识等,在“新”中寻求乐趣、寻找意义。

“新”变化、同事思想的“新”变化、工作氛围的“新”变化等,他人“新”了,世界就变“新”了,心态就和昨天不一样了。

之后是更新我们的工作方法,如今天的讲课和昨天相比有新突破,今天的语言比昨天更有吸引力,今天的师生关系比昨天更融洽,今天的板书比昨天更美观,今天的作业比昨天更有创意。

再者是更新自我修养的路径,如今天的读书比昨天有新收获,今天的写作比昨天有新提高,今天的学生工作比昨天有新成就,今天和老师们的交流比昨天更有新碰撞。今天观察事物的视角和昨天不一样了,今天的情绪和昨天相比更快乐了。

“无所谓”;我们要训练自己的眼睛,多观察事物的个性,多发现人情的不一,多看到生活中美的瞬间;要训练自己的心智,要学会从不变中看出变化,从常态中看出异态,从陈旧中看出新意,从常规中看出创新。

“新”是希望,“新”是生机;“新”是力量,“新”是信心。更新,给人带来智慧;创新,让人充满憧憬。

学会更新,学会每天更新,你我的世界会和昨天不一样。

时间很珍贵,关键在抓住

人生宝贵的东西有很多,时间就是其中之一。

人活一世几十载,用在工作上的时间也不过三四十年。

许多人都有拖拉的习惯,凡事能拖就拖,而且还能找到相应的借口,堂而皇之地荒废时间。

我就有这个毛病,明明今天能完成的事情,因为犯懒和年龄稍大的原因,总想着原谅自己,有得过且过的思想,因而无形当中让时间在自己的面前溜走。

“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沉默时,日子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正是因为拖沓和懒散,许多该做的事情荒废了,许多该拥有的东西溜走了,导致的直接恶果是失去了今天,也就丢失了明天;今天未能完成的事,明天照样完不成。

由此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要想拥有明天,必先抓住今天;要想珍惜今天,必须抓住现在,要想珍重现在,必先把握即刻。

珍惜时间,抓住现在,这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能力。我们每个人都应当好好修为这种态度和能力。

怎么训练呢?

用珍惜时间的座右铭时常提醒自己:今天很重要,要马上抓住。

凡事重在行动,重在即刻行动,不追求所谓的尽善尽美。如果凡事都是想好了再去行动,黄花菜就都凉了。

尊重大脑运动规律,做事、行动先从小事、易事做起,一旦大脑活跃起来了,再开始做大事、难事。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