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编辑说明
《北京物资学院年鉴(2014)》(以下简称《2014年鉴》),是北京物资学院建校以来的第九本年鉴,也是正式出版的第四本年鉴。《2014年鉴》汇集2014年学校事业发展及重大活动的基本情况,重点反映北京物资学院在教学科研、学科建设、人才培养、队伍建设、管理服务、对外交流与合作、校园文化、党的建设等方面的重要活动和经验成果,是学校发展概况的历史记载。《2014年鉴》为全校各单位和师生员工提供学校的基本文献、基本数据、科研成果和工作经验,为各级领导提供决策参考,为兄弟院校和社会各界利用北京物资学院信息资源提供指南。《2014年鉴》设置学校概况、特载与专文、党政会议与文件、机构与队伍、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对外交流与合作、管理与服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学院与教学部、人物、表彰与奖励、毕业生名单、学校事业发展统计数据、媒体报道选辑、大事记共十六篇。以文章和条目为基本体裁,以条目为主。和《2013年鉴》相比,增加了“校友理事会名单”“部分教授简介”等内容。《2014年鉴》选题的时间范围为2014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根据实际情况,部分内容在时限上略有延伸。收录的统计数据由学校各单位提供。由于北京物资学院于2006年成立了二级学院,因此在正文中称北京物资学院为学校,二级学院称学院。凡北京物资学院校级行政领导正文中一律称校长,二级学院行政领导称院长。引证的上级批复和下发文件除外。为表述方便,学校二级单位使用规范简称:国际合作与交流处简称国交处,劳动科学与法律学院简称劳法学院,外国语言与文化学院简称外语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研究部简称思政部,继续教育学院简称继教学院,现代物流产业研究院简称产业研究院,现代物流创新园简称创新园。在科研项目组成员、学术论文作者、专利发明人的标注中,括号内标注的“外”“学”,分别表示校外人员和学生。《2014年鉴》在学校年鉴编委会主持下编辑。编辑部由学校办公室、党委宣传部、档案馆和外语学院人员组成,负责年鉴的编辑、翻译、校对和联系出版等工作。特约编辑负责本单位的撰稿和组稿。《2014年鉴》撰稿人由各单位确定,审稿人为各单位负责人。文章或条目后按撰稿人和审稿人顺序署名;多个条目由同一撰稿人撰写的,只在后条目署名。领导讲话、会议报告等只注明供稿单位。《2014年鉴》的编辑出版工作得到了学校领导的支持和全校各单位的大力协助,在此谨表深深的谢意。年鉴涉及面广,内容多,加上编辑人员水平有限、经验不足,因此年鉴中存在的问题和疏漏敬请读者给予指正。今后我们将不断探索和改进,把年鉴的编辑出版工作做得更好。
《北京物资学院年鉴》编辑部
导语摘要
《北京物资学院年鉴(2014)》(以下简称《2014年鉴》),是北京物资学院建校以来的第九本年鉴,也是正式出版的第四本年鉴。《2014年鉴》汇集2014年学校事业发展及重大活动的基本情况,重点反映北京物资学院在教学科研、学科建设、人才培养、队伍建设、管理服务、对外交流与合作、校园文化、党的建设等方面的重要活动和经验成果,是学校发展概况的历史记载。《2014年鉴》为全校各单位和师生员工提供学校的基本文献、基本数据、科研成果和*工作经验,为各级领导提供决策参考,为兄弟院校和社会各界利用北京物资学院信息资源提供指南。《2014年鉴》设置学校概况、特载与专文、党政会议与文件、机构与队伍、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对外交流与合作、管理与服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学院与教学部、人物、表彰与奖励、毕业生名单、学校事业发展统计数据、媒体报道选辑、大事记共十六篇。以文章和条目为基本体裁,以条目为主。和《2013年鉴》相比,增加了“校友理事会名单”“部分教授简介”等内容。
作者简介
《2013年鉴》在学校年鉴编委会主持下编辑。编辑部以学校办公室、党委宣传部、档案馆人员为主,联合学校各单位有关同志共同组成。主要撰稿人为各单位熟悉情况的教职工,审稿人为各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一个分目只有一名撰稿人时,在后条目之后署名;一个分目有多名撰稿人时,分别在相应条目之后署名。编辑部具体负责年鉴的编辑和校对工作。学校办公室和档案馆负责具体工作。
目录
目录
篇 学校概况
第二篇 特载与专文
第三篇 党政会议与文件常委会主要议题校长办公会主要议题党发文件校发文件
第四篇 机构与队伍党政领导校级各委员会及领导小组组织机构及负责人名单校友会第二届理事会名单
第五篇 教育教学本科生教育教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第六篇 科学研究科研管理中国流通经济杂志北京现代物流研究基地北京高校物流技术工程中心
第七篇 对外交流与合作外事工作珠海物流学院现代物流产业研究院
第八篇 管理与服务校务管理发展规划人事管理财务管理资产管理后勤管理基本建设审计工作离退休服务管理信息网络图书馆校友联络机关党建和工会工作
第九篇 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组织工作统战工作宣传思想工作纪检监察工作学生工作保卫工作工会和教代会共青团和学生会
第十篇 学院与教学部经济学院物流学院信息学院商学院劳动科学与法律学院外国语言与文化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研究部体育教学部继续教育学院第
十一篇 人物学校领导简介部分教授简介北京市教学名师名单北京市“高创计划”教学名师名单北京物资学院正教授名单北京物资学院副教授名单硕士研究生导师一览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负责人一览表第
十二篇 表彰与奖励获市级以上奖项名单教师节表彰先进个人名单年终考核优秀名单
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名单“创想杯”多媒体课件制作与微课程大奖赛获奖名单
第十四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获奖名单
2013-2014学年课程综合改革项目获奖名单
2013年校级教改优秀项目获奖名单学科竞赛获奖名单研究生获奖名单共青团系统市级奖项名单共青团表彰名单
(一)共青团表彰名单
(二)共青团表彰名单
(三)首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获奖名单文体比赛获奖名单优秀毕业生名单国家奖学金励志奖学金名单企业奖学金名单
一等奖学金名单
校级三好生名单
二等奖学金名单优良学风班名单
第十三篇 毕业生名单
2014届毕业研究生名单
2014届毕业研究生获硕士学位名单
2014届本科毕业生名单
2014年往届学生获毕业证书名单
2014届本科毕业生获学士学位名单
2014年往届毕业生获学士学位名单
2014届成人高等教育毕业生名单
2014届成人高等教育毕业生获学士学位名单
第十四篇 媒体报道选辑
第十五篇 大事记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
第十六篇 学校事业发展统计数据
北京物资学院2014年学生情况
北京物资学院2014年教职工情况教职工、专任教师及外聘教师职称、学历结构北京物资学院
2014年办学条件索引
内容摘要
《北京物资学院年鉴(2014)》(以下简称《2014年鉴》),是北京物资学院建校以来的第九本年鉴,也是正式出版的第四本年鉴。《2014年鉴》汇集2014年学校事业发展及重大活动的基本情况,重点反映北京物资学院在教学科研、学科建设、人才培养、队伍建设、管理服务、对外交流与合作、校园文化、党的建设等方面的重要活动和经验成果,是学校发展概况的历史记载。《2014年鉴》为全校各单位和师生员工提供学校的基本文献、基本数据、科研成果和*工作经验,为各级领导提供决策参考,为兄弟院校和社会各界利用北京物资学院信息资源提供指南。《2014年鉴》设置学校概况、特载与专文、党政会议与文件、机构与队伍、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对外交流与合作、管理与服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学院与教学部、人物、表彰与奖励、毕业生名单、学校事业发展统计数据、媒体报道选辑、大事记共十六篇。以文章和条目为基本体裁,以条目为主。和《2013年鉴》相比,增加了“校友理事会名单”“部分教授简介”等内容。
主编推荐
《2013年鉴》在学校年鉴编委会主持下编辑。编辑部以学校办公室、党委宣传部、档案馆人员为主,联合学校各单位有关同志共同组成。主要撰稿人为各单位熟悉情况的教职工,审稿人为各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一个分目只有一名撰稿人时,在后条目之后署名;一个分目有多名撰稿人时,分别在相应条目之后署名。编辑部具体负责年鉴的编辑和校对工作。学校办公室和档案馆负责具体工作。
精彩内容
第五篇 教育教学
本科生教育教学
【概况】2014年,学校深入贯彻中国共产党北京物资学院第二次代表大会精神,稳步实施《北京物资学院“十二五”人才培养规划》,紧密依托物流和流通行业,立足北京、服务全国、面向世界,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实践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按照“优化结构,活化机制,因材施教,按需培养”的指导思想,坚持稳步发展和提高质量相结合的原则,努力建设以物流和流通为特色,以经济学科为基础,以管理学科为主干,以理工文法等相关学科为支撑的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学校进一步推动本科教学质量提高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启动“本科教学工程”,继续强化本科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优化专业设置,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健全运行管理机制,整合教育资源,促进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的有效提升,确保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学校在校本科生共6017人。共有1380名应届本科毕业生修满教学计划规定的学分、完成毕业论文并通过论文答辩,准予毕业。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通过评定和投票表决,授予1369名2014届应届毕业生和67名往届学生学士学位。(梁晨 常静 郭键)【招生工作】2014年,学校在全国28个省(海南、青海、西藏、港澳台除外)、自治区、直辖市计划招收本科生1522人。其中北京普通类生源计划853人(文科190人,理科663人);外地普通类生源计划620人;2013级少数民族预科生转入计划24人;内地西藏班、内地新疆高中班计划25人。招生专业包括26个本科专业(方向),与2013年相比,新增质量管理工程(商品质量检验与管理)专业。学校在内蒙古自治区、河北省、河南省全部为批次录取,在黑龙江省、江西省、贵州省部分专业为批次录取,在全国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为第二批次录取,其中在江西省、贵州省部分专业首次按批次录取。学校2014年本科招生录取工作从7月12日开始至8月7日结束,共招收本科生1548人。其中包括2014年录取的1524名本科生和24名2013级少数民族预科生(2013年招收,已在东北师范大学学习一年,2014年9月入校)。2014年在四川、贵州、云南、新疆、重庆、湖北、内蒙古七省市招收少数民族预科生24人,预科生年仍将在东北师范大学学习。2014年,多数省市均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学校在全国录取分数达到或超过当地一批本科控制线的省市有15个:内蒙古(一批招生)、河北(一批招生)、河南(一批招生)、黑龙江(文/理,文理一批、二批专业均超一本线)、江西(一批招生专业)、贵州(部分专业一批招生,理科二批专业录取分也超过当地一本线)、山西(理)、辽宁(文/理)、安徽(文)、福建(理)、山东(文/理)、湖南(理)、四川(理)、宁夏(文)、新疆(文/理)。新生中北京生源学生875人,占新生总人数的57%;外地生源学生673人,占新生总人数的43%。男生554人,占新生总人数的36%;女生994人,占新生总人数的64%。文科生422人,理科生1126人。中共预备党员2人,共青团员1463人,群众83人。新生中年龄小的15岁,的24岁。汉族学生1386人,占新生总人数的90%;其他少数民族学生162人,占新生总人数的10%。城镇学生1073人,占新生总人数的69%;农村学生475人,占新生总人数的31%。有各类特长的学生580人,占新生总人数的37%;受过各级各类奖励的学生427人,占新生总人数的28%。(么贵永 孙静 郭键)【质量工程】2014年继续实施“本科教学工程”项目建设和评审工作,全年共立项138项。其中专业群综合改革项目6项,本科专业建设专项26项,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点项目15项,实践教学项目58项,校级精品开放课程建设2项,教学管理创新项目31项。2014春季学期课程综合改革项目立项70项。其中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类项目48项,核心及公共课课组建设类项目6项,订单式课程建设类项目3项,实践课程建设类项目9项,新开课基本建设和自选类项目4项。2014年秋季课程综合改革立项50项。其中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类项目39项,核心及公共课课组建设类项目5项,实践课程建设类项目5项,新开课基本建设和自选类项目1项。完成学校2013年秋季课程综合改革结项工作。64项立项项目终共结项61项。其中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类项目38项,核心及公共课课组建设类项目6项,订单式课程建设类项目4项,实践课程建设类项目10项,新开课基本建设和自选类项目3项。开展春季学期课程综合改革项目结项工作,70项立项项目终结项67项。其中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类项目46项,核心及公共课课组建设类项目5项,订单式课程建设类项目3项,实践课程建设类项目9项,新开课基本建设和自选类项目4项。(李小庆 郭键)【课程与教材建设】学校坚持开展课程建设工作,依托本科教学工程,重点推进课程综合改革,鼓励并引导教师加大教学领域投入,开展教学改革创新,年度课程综合改革共立项120项。2014年度共开设课程728门,与2013年相比,2014年新增课程125门,其中必修课56门,选修课69门;取消或暂停课程110门;调整课程17门,其中1门调整课程名称,16门调整学分设置。继续建设基于网络的数字化学习中心,积极整合校外资源,丰富素质拓展课程,引进通识课平台,充实学校自然科学类课程资源,同时覆盖国学、美学、社交等社会科学领域,初步建成网络课程资源体系,为学生提供优质通识课供学生在线学习。进一步强化优势和突出特色,学校遴选《物流学》《中级会计》《非洲社会与文化》《高等数学》等四门优质课程,启动校内精品开放课程建设工作,试点学校MOOC方式改革的示范性建设工作。学校鼓励教师编写高质量教材,推荐3部教材参加第二批“十二五”本科高等教育规划教材遴选,《物流学概论》、《微积分》2部教材入选。至此,学校共有“十二五”本科高等教育规划教材3部,北京市精品教材6部。(陈义彬 郭键)【专业设置与建设】结合办学定位、学科特色和服务面向,学校不断优化专业布局,共设置26个本科专业方向,涵盖经济学、管理学、理学、工学、文学、法学等多个学科。学校重视专业建设工作,不断推进专业内涵建设,共有2个特色专业,3个北京市特色专业,7个校级特色专业。依托本科教学工程,学校广泛开展专业建设研究,2014年专业建设相关立项30余项。稳步推进专业综合改革,我校“物流管理”专业完成阶段性总结工作,通过北京市*组织的中期检查。新办专业“质量管理工程(商品质量检验与管理)”开始招生。(陈义彬 郭键)【教学引导经费预算】2014年,学校教学引导经费预算262.7万元。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基本出发点,突出学校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定位,加强专业和课程建设,深化教学综合改革,重点解决教学计划修订、课程综合改革、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等突出问题。项目计划共七大类,包括本科教学奖励、本科教学工程、教改项目立项资助、课程综合改革、实验室建设、教材经费、外聘专家讲学。学校人才培养项目预算总额共计2410万元。该项经费归口教务处申报和管理。经费的分配原则包括重点扶持能够体现学校特色发展的重点优势专业和学科;重点投入用于教学条件改善和实验室建设领域;重点支持学校教师发展和国际化人才建设;重点用于惠及学生的海外交流、奖励等项目。(梁晨 郭键)【双语教学】为持续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及体验不同的教学模式,学校重视双语教学工作,鼓励各专业开设双语教学课程,2014年共开设双语课程37门,其中必修22门,选修课15门。(陈义彬 郭键)【教学计划运行】全校各专业教学计划执行正常,顺利完成排课、选课、补退选课等工作,积极开拓网络课程资源。2014年春季学期排课工作涉及开课单位11个,课程数量为535门。排课过程中拆分教学班1154个,选课过后停开教学班55个。2014年秋季学期排课工作涉及开课单位11个,课程数量540门(包含10门网络课程)。排课过程中拆分教学班1158个,选课过后停开教学班47个。 (王鹭飞 郭键)【考务与成绩管理】2014年,校内考试主要包括学期初补缓考(两次)、期末考试(两次)、毕业前清考、数学课月考(三次)、军事理论考试及新生英语分级考试。其中,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科目共433门,考生67568人次,安排笔试考场403场次,监考教师约800人次。2014-2015学年学期期末考试涉及考试科目417门,考生56065人次,安排笔试考场505场次,监考人员约1000人次。考试期间设立学校和二级学院巡视组,负责全校考场的巡视工作。 (郝文英 郭键)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