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摘要
《关中农村研究(辑)》内容有:西部农村集镇环境问题与治理对策分析;村民委员会的法律地位探析;农村教学点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的作用、问题及对策;新生代农民工的逆城市化流动:转变的发生;代际差异视角下农民工通婚距离变迁研究等。
作者简介
付少平,现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院长、农村社会研究中心主任、社会学系教授。兼任中国社会学会理事、陕西省社会学会副会长。2002年入选*“优秀青年教师计划”。2009年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学名师”,陕西省农村社会发展教学团队负责人。科研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为农村社会学与技术社会学,先后主持完成多项国家和陕西省社科基金项目。先后在《农业技术经济》、《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出版《农业技术传播与农村社会管理研究》、《关中乡村精英研究》、《中国农业变革与发展研究》、《农民教育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研究》等著作,主编农业院校十一五规划教材《发展社会学》,参加编写《现代社会学》、《农村社会管理》等著作教材。
赵晓峰,男,博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社会学系主任,农村社会研究中心副主任。2015年入选“陕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青年英才支持计划”。主要研究领域:主要研究学科领域为农村社会学、政治社会学与农业经济学。
在CSSCI收录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转载10多篇;出版《公私定律:村庄视域中的国家政权建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新型农民合作社发展的社会机制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版)等专著;荣获2013年陕西省社会学年会优秀论文一等奖,2013年陕西省第十一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类)二等奖,2015年度陕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等奖项。
目录
序一打造农村社会研究关中学派的抱负应该肯定
序二关中农村研究的价值
关中农村研究
村庙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乡村表达
庙与庙会:作为关中农村区域社会秩序整合的中心
“建筑中的文化”与“文化中的建筑”:对关中一古村落建筑的文化社会学解析
“过日子”与农民的生活逻辑
精准扶贫重在生计空间的再塑造
陕南避灾移民搬迁中的社会排斥机制研究
关中学人看当代农村
“生态贫民”对国家生态保护政策认同度研究
西部农村集镇环境问题与治理对策分析
村民委员会的法律地位探析
群体性事件的链式演化与断链防控治理
农村教学点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的作用、问题及对策
新生代农民工的逆城市化流动:转变的发生
代际差异视角下农民工通婚距离变迁研究
婚姻挤压下当代中国农村男性的婚恋机会分析
精英俘获与财政扶贫项目的目标偏离
城镇化背景下的“合村并居”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与农业治理转型
社会保障资源安排中的逻辑与政治
内容摘要
《关中农村研究(辑)》内容有:西部农村集镇环境问题与治理对策分析;村民委员会的法律地位探析;农村教学点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的作用、问题及对策;新生代农民工的逆城市化流动:转变的发生;代际差异视角下农民工通婚距离变迁研究等。
主编推荐
付少平,现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院长、农村社会研究中心主任、社会学系教授。兼任中国社会学会理事、陕西省社会学会副会长。2002年入选*“优秀青年教师计划”。2009年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学名师”,陕西省农村社会发展教学团队负责人。科研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为农村社会学与技术社会学,先后主持完成多项国家和陕西省社科基金项目。先后在《农业技术经济》、《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出版《农业技术传播与农村社会管理研究》、《关中乡村精英研究》、《中国农业变革与发展研究》、《农民教育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研究》等著作,主编农业院校十一五规划教材《发展社会学》,参加编写《现代社会学》、《农村社会管理》等著作教材。
赵晓峰,男,博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社会学系主任,农村社会研究中心副主任。2015年入选“陕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青年英才支持计划”。主要研究领域:主要研究学科领域为农村社会学、政治社会学与农业经济学。
在CSSCI收录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转载10多篇;出版《公私定律:村庄视域中的国家政权建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新型农民合作社发展的社会机制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版)等专著;荣获2013年陕西省社会学年会优秀论文一等奖,2013年陕西省第十一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类)二等奖,2015年度陕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等奖项。
精彩内容
如今在村中居住的75岁高龄的党蒙后人曾说:“过去,到八月十五,还能按辈分,到祠堂里领烧馍子,比方说,你80岁了,你资格老,给你分8个烧馍子,他70岁了,给他分7个,后边的小孩一二十岁的娃,小娃每人两个,你家里有三个小孩,你领6个烧馍子,是按照年龄领馍,实际上就是把家族里家里边的人按辈分区分开来,为什么他要领8个,你领7个,把你俩区别开来,他年龄大,受到尊敬了,所以他可以领8个。”这正体现了党家村祠堂活动对于孝道的重视和对老人的尊敬,同时也体现了长幼有序这一思想,但是党家祠堂的这一分馍活动只给男丁分,而不给女丁分,也体现了其所遵循传统社会男女有别的思想。
党家村的祠堂文化其实是在儒家思想主导的传统社会之下产生的,故其秉持着长幼有序、男女有别的儒家传统思想,并重视族规、乡规民约对于族民、村民的约束与规范。党家村传统社会有着严密的祠堂系统,表现在数量众多的祠堂,并开展祭祖、议事等祠堂活动,族田收入与基金提供经济与物质支持,“公直、老人”制度管理村庄和宗族事务。这在无形之中使族民、村民的凝聚力得以形成并增强,宗族与乡村社会也被稳定地控制、管理与教化着,宗族与乡村社会才得以稳定发展。而这其中,祠堂所确立的长者权威使孝道至今仍在党家村得以持续传承。
2.“节孝碑”与“看家楼”作为教化村民的文化符号
在党家村众多建筑中,具有凄美历史典故的唯有节孝碑。节孝碑,位于村中大巷东侧。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