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等测量学(第2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高等测量学(第2版)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31.63 8.3折 38 全新

库存8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姜晨光 主编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243393

出版时间2016-03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38元

货号23920095

上书时间2024-10-31

兴文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前言
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十八届四中全会对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了顶层设计和总体部署。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区各部门统一思想、扎实工作、积极推进,在生态文明建设上不断取得新的重大进展。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十八届四中全会要求各级、各部门按照党中央的决策部署,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应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应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应坚持把“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作为基本方针,应把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作为基本途径,应把深化改革和创新驱动作为基本动力,应把培育生态文化作为重要支撑,应把重点突破和整体推进作为工作方式,应切实把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抓紧抓好,应全面推动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优化、加快技术创新和结构调整、促进资源节约循环高效利用、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实现“中国梦”的物质基础,良好生态环境的构建需要现代测绘科学的支持,测绘科学必须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积极抢抓新机遇,普及测绘科学知识、加强测绘教材建设、提高测绘科学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测绘教材建设必须与时俱进、实时更新,因此,教材修订意义重大。沐浴着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十八届四中全会的春风,笔者闲暇之余重新审视了几年之前的作品《高等测量学》萌生了修编之念。承蒙大家抬爱,《高等测量学》面世4年重印了多次,但内心仍然非常惶恐,浏览着一封封读者、朋友和业内同仁热情洋溢的邮件颇感压力和责任,为此,决定修编第二版以谢大家。第二版的修编吸收了许多富有教学经验、生产经验且责任心强的教师及业内技术骨干参加并组成了新的编写班子,编写班子本着对读者负责、对我国高等教育教学质量负责的态度通力合作,较为圆满地完成了修编工作。
第二版的修编工作非常全面,以国家现行的各种规范、标准为依据大量删减和淘汰了与时代发展不合拍的知识、理论和技术,全面介绍了目前国际新的、流行的、成熟的、普及性的知识、理论和技术(比如新的电子全站仪和GNSS接收机)。以服务经济建设主战场为着眼点增加了专业工程测量的内容(比如铁路测量、管道测量、桥梁测量、地质测量、地球灾害监测、钻采工程测量等)。因篇幅所限,本教材不可能对所有的知识点面面俱到,疏漏之处在所难免,需要讲授本教材中未出现的知识点的高校可根据实际需要自己编印补充讲义(也可反馈给出版社,以便在再版时增补)。
全书由江南大学姜晨光主笔完成,福州大学彭桂翰、刘淑荣、范千、方绪华;烟台市规划信息中心庞平、刘洪春、李宝林;烟台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原嘉祥;烟台保利置业有限公司张丽萍;烟台大学王尤选;江南大学黄奇壁、姜勇、张大林、张祖兴、潘吉仁、姜忠平、周虹、任利军、孙毛南、陈普芳、缪文良、季文达、尤干兴、王炤文、潘月明、张翼、汪凯、蔡峰、沈建耘、王国平、吴平、赵伯侃、郁凯凯、陶林法、许庆增、王风芹等同志(排名不分先后)参与了相关章节的撰写工作。
限于水平、学识和时间关系,书中内容仍难免粗陋,谬误与欠妥之处敬请读者继续提出批评及宝贵意见。

姜晨光
2015年12月于江南大学

第1版前言
“测量学”是“测绘科学”的简称。测绘科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早期,是人类早创造的科学体系之一。测绘科学的发展时刻与人类的文明史同步,随着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一直发展到了今天,其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成为人类各种活动不可或缺的重要依靠和技术手段。
测绘科学是各类工程活动的“眼睛”和“指南针”。城乡规划和发展离不开测绘科学,资源勘察与开发离不开测绘科学,水利水电建设离不开测绘科学,各种交通建设离不开测绘科学,国土资源调查和土地利用与土壤改良离不开测绘科学,建设现代化农业也离不开测绘科学。总之,任何工程建设活动都离不开测绘科学工作,测绘科学是各种工程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保障。正因为测绘科学的上述重要作用,因此,世界各国的高等教育都将测绘科学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基础课程,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开设测绘类课程的专业有数十个(包括本科和高职高专)。测绘科学地位重要、内容浩繁,涉及多学科的知识,如何充分发挥测绘科学在人类进步事业中的作用,是一个值得人们永久认真思考的问题,只有不断地总结与积累经验、不断地推陈出新和与时俱进,才能使测绘科学得到健康发展。基于以上考虑,笔者不揣浅陋编写了本书。
本书是编者30余年测绘科学研究及相关实践活动的初步总结,也是作者在江南大学从事教学、科研和社会实践活动的经验积累与部分心得。本书的撰写以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为基本原则和出发点,对传统的测量理论、技术、方法进行了认真的总结与反思,吸收了当今新的科技成就和技术,接纳了许多前人及当代人的宝贵经验和认识。希望本书的出版能有助于测绘科学知识的普及、发展和进步,能有助于测绘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与进步,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高等教育事业有所帮助、有所贡献。
全书由江南大学姜晨光任主编,烟台大学王尤选;福州大学方绪华、范千;莱阳市规划建设管理局王世周、王秀峰、孙天龙、叶根深、马炜煜、吕振勇、迟万东、张晓勤、钟培良、薛涛涛、尉胜林、卞仁修;山东盛隆集团有限公司宋志波、严立明、任忠慧、于平波、张华强、张辉;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文登市支行李传阳;中共莱阳市委郭立众、于京良;青岛鑫江集团有限公司姜文波;无锡市新区房产管理局孙爱民;无锡市惠山区建设局王复元;莱阳市国土资源局姜祖彬、刘华、姜春妍、梁延兴、徐永成、姜霞、李光、李金洲、刘桂芳、陈明、于吉波;山东省莱阳市新华书店孙智诚、张海顺、李海波;江南大学姜勇、张大林、张祖兴、潘吉仁、姜忠平等同志(排名不分先后)参与了部分章节的撰写工作。初稿完成后,苏文磬、徐至善、李锦铭、王浩闻、黄建文五位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提出了不少改进意见,为本书的终定稿做出了重大的贡献,谨此致谢!
限于编者水平、学识和时间关系,书中浅陋之处难免,敬请读者多多提出批评与宝贵意见。

编者
2011年1月于江南大学

导语摘要
本书比较系统、全面地阐述了测绘科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内容涵盖了测绘科学的理论体系、测量误差基础、水准仪使用、距离测量、经纬仪使用、电子全站仪使用、控制测量基础、GPS技术、地形图测绘及应用、测量放样、土木建筑测量、铁路测量、管道测量、桥梁测量、地质测量、地球灾害监测、钻采工程测量等基本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在测绘基础理论的阐述上贯彻了“简明扼要、深浅适中”的写作原则,以实用化为目的强化了对实践环节的详细介绍,并全面介绍了目前国际新的、流行的、成熟的、普及性的知识、理论和技术。本书适用的专业主要包括本科土建类、水利类、地矿类、交通运输类、地理科学类、环境科学类、测绘类、环境与安全类、农林类、农业工程类的各个相关专业;本书不仅适用于普通全日制高等教育,也适用于高职高专、网络高等教育、电视大学、夜大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职业技能培训、企业在岗培训,还可作为国家执业资格考试用书使用,同时也是各类工程建设行业专业技术人员案头的工具书。

作者简介


目录
第1章测绘科学概论1
1.1测绘科学的历史与发展1
1.1.1测绘科学的定义、学科属性与主要分支学科1
1.1.2测绘科学的作用3
1.1.3测绘科学的过去、现在与未来3
1.2地球外表形态的描述方法5
1.2.1地球的物理形状5
1.2.2地球的数学形状6
1.3地球上点位的表示方法7
1.3.1大地坐标8
1.3.2天文坐标8
1.3.3高斯平面直角坐标9
1.3.4独立平面直角坐标12
1.3.5三维地心坐标12
1.3.6高程12
1.3.7高差13
1.4测量的基本工作与原则13
1.4.1水平面与水准面13
1.4.2普通测量的工作程序与原则15
1.4.3高等测量学课程的基本任务16
思考题与习题16
第2章测量误差18
2.1测量误差及特点18
2.1.1观测值与真值18
2.1.2观测条件18
2.1.3观测误差的来源19
2.1.4观测误差的分类19
2.1.5偶然误差的性质20
2.2测量精度21
2.2.1中误差21
2.2.2相对误差21
2.2.3允许误差22
2.3测量误差的影响规律22
2.4等精度观测数据处理23
2.5不等精度观测数据处理24
思考题与习题25
第3章水准仪的作用与使用方法26
3.1水准仪的测量原理26
3.2水准测量仪器与工具27
3.2.1微倾式水准仪的构造27
3.2.2水准尺29
3.2.3尺垫30
3.2.4三脚架31
3.3水准测量的常规作业过程31
3.4普通微倾式水准仪的使用32
3.4.1安放三脚架33
3.4.2连接水准仪33
3.4.3粗平33
3.4.4后尺测量33
3.4.5前尺测量35
3.5水准测量内业计算36
3.5.1水准路线的形式36
3.5.2水准测量内业计算37
3.5.3算例40
3.6自动安平水准仪40
3.7精密水准仪41
3.8电子水准仪43
3.8.1电子水准仪的主要特征及原理43
3.8.2电子水准仪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45
3.9激光水准仪46
3.10激光扫平仪46
3.10.1激光扫平仪的工作原理47
3.10.2典型的激光扫平仪47
3.10.3激光扫平仪应用示例47
3.11水准仪的检验和校正49
3.11.1微倾式水准仪的检验和校正49
3.11.2自动安平水准仪的检验和校正52
3.12水准仪测量注意事项53
思考题与习题55
第4章距离测量56
4.1钢尺检定与钢尺量距56
4.1.1钢尺量距设备与工具56
4.1.2钢尺的长度检定56
4.1.3钢尺量距的主要工序57
4.1.4钢尺丈量的误差分析60
4.2电磁波测距61
4.2.1光电测距仪的测距原理61
4.2.2光电测距仪测距成果的数据处理62
4.2.3光电测距仪的标称精度63
4.2.4光电测距气象改正的精密方法63
4.2.5光电测距仪测距值的归算64
4.2.6手持式激光测距仪64
4.3视距测量65
思考题与习题66
第5章经纬仪及电子全站仪的作用与使用67
5.1经纬仪分类、构造与测角原理67
5.1.1经纬仪水平角测量原理67
5.1.2经纬仪竖直角测量原理68
5.1.3经纬仪概貌69
5.1.4经纬仪的组成及读数方法69
5.2经纬仪及电子全站仪的安置方法73
5.2.1经纬仪安置的基本要求73
5.2.2垂球对中经纬仪的安置方法74
5.2.3光学对中经纬仪的安置方法75
5.3经纬仪角度测量76
5.3.1测回法测量水平角76
5.3.2全圆方向观测法(全圆法)测量水平角78
5.3.3水平角观测注意事项79
5.3.4竖直角测量的目的80
5.3.5三角高程测量原理80
5.3.6竖直角的观测方法82
5.3.7竖直角观测数据的处理82
5.3.8经纬仪竖盘指标自动补偿装置的特点83
5.4直线定向83
5.4.1定向基准方向线83
5.4.2三个定向基准方向线间的关系84
5.4.3直线方向的表示方法84
5.4.4方位角测量方法86
5.5测量平面直角坐标计算的基本法则86
5.5.1坐标正算86
5.5.2坐标反算87
5.5.3坐标方位角的连续推算87
5.6电子全站仪的构造与测量原理88
5.6.1电子全站仪的构造88
5.6.2电子全站仪的基本使用方法88
5.6.3电子全站仪的常规检校92
5.6.4电子全站仪的大气改正与软件的安装94
5.6.5电子全站仪使用注意事项95
思考题与习题96
第6章控制测量与GPS技术97
6.1控制测量概述97
6.2国家控制网97
6.3工程控制网99
6.4GPS测量技术100
6.4.1卫星测地技术(GNSS)概况100
6.4.2GPS技术的特点101
6.4.3GPS的坐标系基准和坐标系统104
6.4.4GPS静态定位方法106
6.4.5GPS测量技术设计的基本要求107
6.4.6GPS测量布网方法108
6.4.7GPS基线解算原理111
6.4.8GPS基线解算类型与质量控制112
6.4.9GPS基线解算应关注的问题113
6.4.10GPS基线解算的过程115
6.4.11GPS基线向量网平差的特点116
6.4.12GPS网平差的过程及注意事项117
6.4.13GPS高程的处理方法118
6.4.14GPS测量技术总结的撰写要求120
6.4.15GPS测量软件的特点121
6.4.16GPS测量中的常用术语及其含义122
6.5导线测量124
6.5.1导线测量外业125
6.5.2导线测量内业126
6.5.3算例(附合导线)129
6.6交会测量131
6.7高等水准测量133
6.7.1三、四等水准测量实施要点133
6.7.2三、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方法134
6.8跨河水准测量136
6.8.1GPS高精度跨河水准测量的基本要求136
6.8.2GPS高精度跨河水准测量的基本原理及作业过程138
思考题与习题139
第7章地形图测绘及应用141
7.1地图概论141
7.2地形图的基本架构142
7.2.1地形图的比例尺144
7.2.2地形图的分幅与编号144
7.2.3地物的表示方法146
7.2.4地貌的表示方法146
7.3地形图的测绘方法149
7.3.1测图前的准备工作149
7.3.2控制测量150
7.3.3碎部点的选择方法151
7.3.4碎部测量151
7.3.5地形图绘制155
7.4地形图的阅读与应用157
7.5地理信息系统160
思考题与习题161
第8章测量放样162
8.1点位放样162
8.2高程放样165
8.3坡度放样166
8.4曲线放样167
思考题与习题167
第9章土木建筑工程测量168
9.1土木建筑工程的特点168
9.2土木建筑工程测量的基本工作169
9.2.1建筑施工测量的准备工作169
9.2.2土木建筑施工平面控制测量170
9.2.3土木建筑施工的高程控制测量172
9.2.4建筑定位放线与基础施工测量173
9.2.5结构施工测量174
9.2.6工业建筑施工测量176
9.2.7建筑装饰施工及设备安装测量177
9.2.8特殊工程施工测量179
9.2.9建筑小区市政工程施工测量181
9.2.10变形测量183
9.2.11竣工测量及竣工图的编绘187
思考题与习题189
第10章铁路工程测量190
10.1铁路工程的特点190
10.2铁路工程测量的基本工作191
10.2.1铁路新线初测191
10.2.2铁路新线定测193
10.2.3铁路圆曲线放样195
10.2.4铁路缓和曲线的特性与放样196
10.2.5铁路线路施工测量197
10.2.6铁路既有线测量199
10.2.7铁路既有站场测量202
10.2.8铁路线路的归一化放样204
10.2.9高速铁路精准测量204
思考题与习题208
第11章管道工程测量209
11.1管道工程的特点209
11.2管道工程测量的基本工作210
11.2.1管道工程中线测量与纵横断面测量210
11.2.2管道工程施工测量211
思考题与习题214
第12章桥梁工程测量215
12.1桥梁工程的特点215
12.2桥梁工程测量的基本工作215
12.2.1桥梁施工测量的基本任务与要求215
12.2.2桥梁施工控制测量216
12.2.3桥梁墩、台中心放样217
12.2.4墩台纵、横轴线放样219
12.2.5桥梁施工测量与竣工测量219
12.2.6中、小桥梁施工控制测量221
思考题与习题222
第13章地质工程测量223
13.1地质工程的特点223
13.2地质工程测量的基本工作223
13.2.1地质测绘的野外实测工作224
13.2.2地质工程测量的基本要求225
13.2.3勘探坑道测量226
13.2.4竖井投点及连接测量227
13.2.5定位测量与地质填图229
13.2.6矿区勘界测量230
13.2.7地质测量成果的整理与编写231
思考题与习题231
第14章地球灾害监测232
14.1地球灾害的特点232
14.2测量在地球灾害监测中的作用及基本工作233
14.2.1滑坡、崩塌监测233
14.2.2地面沉降监测237
14.2.3地震监测242
思考题与习题243
第15章钻采工程测量244
15.1钻采工程的特点244
15.2钻采工程测量的基本工作245
15.2.1钻采工程测量的基本要求245
15.2.2井位测量的基本要求246
15.2.3预定井位测量247
15.2.4完钻井位置测量248
15.2.5海上采油平台定位与测量248
思考题与习题252
参考文献253

内容摘要
本书比较系统、全面地阐述了测绘科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内容涵盖了测绘科学的理论体系、测量误差基础、水准仪使用、距离测量、经纬仪使用、电子全站仪使用、控制测量基础、GPS技术、地形图测绘及应用、测量放样、土木建筑测量、铁路测量、管道测量、桥梁测量、地质测量、地球灾害监测、钻采工程测量等基本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在测绘基础理论的阐述上贯彻了“简明扼要、深浅适中”的写作原则,以实用化为目的强化了对实践环节的详细介绍,并全面介绍了目前国际新的、流行的、成熟的、普及性的知识、理论和技术。本书适用的专业主要包括本科土建类、水利类、地矿类、交通运输类、地理科学类、环境科学类、测绘类、环境与安全类、农林类、农业工程类的各个相关专业;本书不仅适用于普通全日制高等教育,也适用于高职高专、网络高等教育、电视大学、夜大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职业技能培训、企业在岗培训,还可作为国家执业资格考试用书使用,同时也是各类工程建设行业专业技术人员案头的工具书。

主编推荐
1 原理简单明了
2 内容实用实践性强

3 介绍仪器与技术新


精彩内容
第13章 地质工程测量13.1 地质工程的特点地质学是研究地球及其演变的一门自然科学。它主要研究地球的组成、构造、发展历史和演化规律。在当前阶段,地质学主要研究固体地球的外层,即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上部)。因这一部分既是与人类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的部分,同时也是容易直接观测和研究历史久的部分。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比如卫星、航天、深钻技术、海洋物探、高温高压实验、电子显微镜、计算机、遥感遥测、红外摄影、激光等新技术、新手段的不断应用)地质学的研究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从地球表层向深部发展出现了深部地质学,从大陆向海洋发展出现了海洋地质学,从地球向外层空间发展出现了月球地质学、行星地质学、宇宙地质学等。按研究内容和性质的不同地质学可以划分出许多独立的分科(见表13-1-1),实际上每一分科还可进一步划出许多分枝,比如古生物学可、分成古动物学、古植物学、微体古生物学、微体古生物学等,而古动物学又包括古无脊椎动物学、古脊椎动物学等。由此可见,地质学的研究内容是非常繁多而复杂。表13-1-1 地质科学的概略分科研究内容和性质主要分科地壳物质组成、分类、成因及转化规律结晶学、矿物学、岩石学等。地壳运动、地质构造及成因动力地质学、构造地质学、大地构造地质学等。地壳发展历史、生物及古地理演化规律古生物学、地层学、地史学、第四纪地质学、区域地质学、古地理学、古气候学等。地质学应用资源方面矿床学、找矿及勘探学、地球物理探矿、地球化学探矿等。能源方面煤田地质学、石油地质学、放射性矿产地质学、地热学等。环境、人类生活和灾害防护工程地质学、环境地质学、地震地质学等。其他水文地质学边缘学科、综合学科及新兴学科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地质力学、数学地质学、行星地质学、板块构造学、海洋地质学、实验岩石学、遥感地质学、深部地质学、同位素地质学等。地质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地球,属于地球科学(简称地学)范畴。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既不同于数学也不同于物理和化学,它有着自己的特殊性,因而也具有自己的研究方法。地质学的特点决定了地质学的研究方法是实践基础上的推理论证,推理的基本方法是演绎和归纳。野外调查是地质学的基本手段。为了认识地壳发展的客观规律,了解一个地区的地质构造和矿产分布情况,除了搜集和研究前人资料外必须进行野外调查研究,积累大量感性资料,通过分析对比、归纳分类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的形式,得出反映客观事物本质的结论。13.2 地质工程测量的基本工作地质测量的任务是测量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