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熊永翔,又名奔厦?泽米,普米族,云南宁蒗人,教授,四川大学宗教哲学博士,云南大学民族学博士后。通普米、彝、纳西、摩梭、藏、傈僳等多种少数民族语言及英语,为我国**位在靠前贯通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学习的普米人。现为云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委员会、研究生导师,兼云南省普米研究会副会长。主持和承担《中国普米族宗教研究》、《中国普米人族别识异与民族认同建构研究》、《普米族韩规古籍译注》、《普米族哲学思想史》、《中国节日志?吾昔》、《民族识别对民族认同国家认同影Ⅱ向的理论与实证研究》等中国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特别资助基金、中国文化部项目10余项,在公开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CSSCI级论文20余篇,编、著、合编各类学术著作10余部。获有云南师范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云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很好成果三等奖、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结项“很好”。
目录
导论:中国普米族宗教研究的学术史与理论方法
一 选题缘由及意义
二 “普米族宗教”内涵简释
三 文献与资料来源
章 普米族历史源流考察
节 现实困境:普米族群的不同族称
第二节 语言学上的民族溯源研究
一 黄帝的姻亲
二 先蚕的传人
三 夏人的邻友
四 商周时期的戎人
五 秦汉的白狼王
六 唐宋元明清的西番
七 新中国的普米族
第二章 普米族宗教的祭司与经籍
节 普米族宗教的祭司
一 祭司的称谓与类别
二 祭司的职能及地位
三 祭祀仪式传统的习得和传承
四 祭司的服饰与法器
第二节 普米族宗教的经籍
一 普米族宗教的经籍写本
二 普米族宗教经籍的内容分类
三 普米族宗教经籍蕴含的文化内涵及价值
第三章 普米族宗教仪式的微观考察
节 普米族“释毕戎肯”仪式的来历
一 经籍记载
二 民间传说
第二节 普米族“释毕戎肯”仪式的程式结构
一 洁身持明
二 超度安魂
第三节 普米族“释毕戎肯”场域的社会关联
一 “释毕戎肯”场域保存了族群迁徙的历史记忆
二 “释毕戎肯”场域体现了不同宗教文化的交融并存
三 “释毕戎肯”场域折射了死亡价值上的伦理精神
四 “释毕戎肯”场域强化了氏族一致的集体意识
第四章 普米族宗教的哲学思想
节 普米族宗教的宇宙观
一 原始宗教神话有关宇宙起源的认识
二 普米族“天地如屋”的宇宙结构观
第二节 普米族宗教的生命观
一 原始思维下的生命起源观
二 “人神遇合”的生命存在观
三 “天地冥游”的生命去向观
第三节 普米族韩规教的自然观
一 韩规教中的人与自然
二 韩规教自然审美的特点
三 韩规教自然观的意义
第五章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普米族宗教
节 中原儒、道文化对普米族宗教的影响
……
参考文献
附录 田野调查手记
后记
内容摘要
普米族宗教的构成比较复杂,既有浓厚原始宗教成分的释毕(雅毕)教,也有高度人文化的藏传佛教,还有原始宗教与藏传佛教杂糅遇合的韩规教。在普米族民间社会,实际存在韩规教、藏传佛教、释比教并存的局面。熊永翔著的《中国普米族宗教研究》为国内第一部系统研究普米族宗教的成果,在吸取国内外普米族(含普米藏族)宗教研究最新成果基础上,并结合充分的实地田野调查,着重对滇西北(云南境内)普米族人的社会历史环境、普米族宗教文化现象、普米族宗教祭司与经籍、普米族宗教价值取向的本土文化根基、多元文化的适应与变迁中的普米族宗教文化等,包括“释毕戎肯”仪式场域在内的各种宗教实践活动,及受儒道及“藏彝走廊”民族文化影Ⅱ向的历史演变脉络予以系统的阐述和研究。本书还以普米族宗教为蓝本,对普米族的哲学思想进行了总结与分析,开启了普米族宗教哲学思想的系统研究,为更加全面和深入地认识普米族文化开辟了新的方向。
主编推荐
普米族宗教的构成比较复杂,既有浓厚原始宗教成分的释毕(雅毕)教,也有高度人文化的藏传佛教,还有原始宗教与藏传佛教杂糅遇合的韩规教。在普米族民间社会,实际存在韩规教、藏传佛教、释比教并存的局面。本论文为国内**部系统研究普米族宗教的成果,论文在吸取国内外普米族(含普米藏族)宗教研究**新成果基础上,并结合充分的实地田野调查,着重对滇西北(云南境内)普米族人的社会历史环境、普米族宗教文化现象、普米族宗教祭司与经籍、普米族宗教价值取向的本土文化根基、多元文化的适应与变迁中的普米族宗教文化等,包括“释毕戎肯”仪式场域在内的各种宗教实践活动,及受儒道及“藏彝走廊”民族文化影响的历史演变脉络予以系统的阐述和研究。论文还以普米族宗教为蓝本,对普米族的哲学思想进行了总结与分析,开启了普米族宗教哲学思想的系统研究,为更加全面和深入地认识普米族文化开辟了新的视野。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