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国霸权 5000年世界海陆空争霸
  • 大国霸权 5000年世界海陆空争霸
  • 大国霸权 5000年世界海陆空争霸
  • 大国霸权 5000年世界海陆空争霸
  • 大国霸权 5000年世界海陆空争霸
  • 大国霸权 5000年世界海陆空争霸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大国霸权 5000年世界海陆空争霸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39.08 5.0折 78 全新

库存2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日)宫崎正胜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13097539

出版时间2020-07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78元

货号28985460

上书时间2024-10-30

兴文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 三国志·吴书·吕蒙传》中有一句话:“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

曹操的儿子曹丕撰写的《典论》中也有一句话:“上雅好诗书文籍,虽在军旅,手不释卷”。自三国始,“手不释卷”作为“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的成语解释,开始广泛流传。但是,我却认为如此解释“手不释卷”,有以偏概全之嫌。

我们知道,每个人读书的目的虽不尽相同,但概括而言无非两种:一是出于功利,二是因为嗜好。如果出于功利,即如我读康德的《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一般,尽管感到晦涩难懂,也经常“手不释卷”。原因很简单,作为历史学教授,我除了历史学知识,还必须用哲学思想,而不是用金庸武侠小说、琼瑶言情小说来填充自己的头脑。如果出于嗜好,“手不释卷”则显然难以被认定为“勤奋好学”。这是因为有些书对我们有强大吸引力甚至到了令人废寝忘食的程度。按鲁迅在《而已集·读书杂谈》中的说法,“凡嗜好的读书,能够手不释卷的原因也就是这样。”我从小喜欢看书,经常“手不释卷 ”,但却经常为此而挨骂 。因为,在我父母看来,那是“看闲书”,是不好好学习,浪费时间。所以说他们会认为我“手不释卷”是“勤奋好学”才怪。

但宫崎正胜写的书,却能够令人因为“嗜好”而“手不释卷”。按照我的评价,他是属于教师中“舌头”和“笔头”双全的学者。说宫崎正胜“舌头”好,是因为他原先在北海道教育大学任教,专攻古代和现代的国际交流史、世界教育史。后他又担任日本广播协会(NHK)“世界史”节目的全职讲师。他在论述中,往往能纵论天下,深入浅出,让观众如醉如痴。说宫崎正胜“笔头好”,是因为他写了《世界史图解》《从地名与地图看世界史》《航海图的世界史:海上道路改变历史》等关于世界史的书。这些书每一本都显示出他观察世界史的独特视角。另外他还写了《酒杯里的世界史》《舌尖上的世界史 》,这两本书通过25种酒的解读和人类对食品的嗜好,思索和探寻历史变迁和文化差异。另外,特别值得宫崎正胜自豪的是,他写的书都是畅销书。

当然,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大家各有所爱。我作为世界史教授,当然清楚畅销书未必真正具有学术价值。我所以喜欢并愿意推荐宫崎正胜的《大国霸 》,不仅因为这本书具有让喜欢历史、嗜好读书的朋友“手不释卷”的基本要素,而且因为这本书展现了作者俯瞰世界的独特视角。

记得被誉为“指导未来历史研究的制宪人”的爱德华·卡尔,在《历史是什么》一书中写道:“历史是历史学家与历史事实之间连续不断的、互为作用的过程,也可说是现在与过去永无休止的对话。”为什么是“永无休止的对话”?因为,历史研究有三要素:史实、史料、史家。史家是通过史料认识史实的。前辈史家有意的筛选和无意的疏漏,使后辈始终有理由质疑,他或她的论述是否真实?而后辈史家能否以新的视角和视野,对世界历史重新进行考察又将是一个问题。就这个意义而言,历史研究也是不断求“真”的过程,尽管这种“真”或许永难寻求。正所谓“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宫崎正胜的这本书是以新的方式,与过去进行对话。

什么是历史?在汉语中,历史指“过去的事”和“记载和解释过去的事的学科”。在西方语言中,无论是英语的history、法语的histoire,还是瑞典语的história、西班牙语的historia,均源于希腊语Ιστορíα,意为“对过去事实的记载”。也就是说,中西方对“历史”的释义,并没有差别。自从“史学之父”希罗多德撰写《历史》,使历史学成为一门学科以来,人类研究和撰述历史的方法虽历经演变 ,但或以“事件”为中心的历史叙述体、或以“人物”为中心的历史传记体、或以“年代”为中心的历史编纂体,一直是3种传统的方法。现在,“全球史”方兴未艾,宫崎正胜的《大国霸权》,似应归入全球史范畴。但是,这本书和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无论在哪方面都趣旨迥异。

当然,如何记述“过去的事实”,即便是史学家也迥异其趣。

概括而言,史学家的记述方法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直线型”记述历史,把历史分为古代史、中世纪史、近代史、现代史。这是为正统的叙史方式。例如,吴于廑、齐世荣主编的《世界史》(六卷本),就是遵循这种体例。还有一种是“区域型”记述历史,即将世界各国,分别划入不同的文化或文明区域进行研究。例如,德国历史学家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在《西方的没落--世界史的形态学概论》中,将世界历史划分为8个发展各异的文化,接着逐个细致考察其各个时期的不同现象,揭示不同文化产生、发展、衰亡及毁灭的逻辑规律。如果按照复旦大学历史系张广智教授在《西方史学史》中的评价,我们也可得出:“在20世纪的德国乃至西方史学中,斯宾格勒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他是影响深远的文化形态史的创立者。”

但是,宫崎正胜的《大国霸权》,既不是按时段,将世界历史划分为古代至现代,也不是按区域,将世界历史划分为不同文化,而是明确提出“世界史可以分为陆、海、空三个阶段”。按照他的观点,“陆地是指亚洲和欧洲大陆,海洋是指连接大陆的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空间则由飞机飞翔的天空和因特网的网络空间组成。蒙古、英国、美国是分别于世界史的陆、海、空三个阶段相对应的三个霸权国家。”阿拉伯裔美国学者、世界体系理论代表人物珍妮特·L.阿布·卢格霍特1989年发表的《欧洲霸权之前:1250-1350年间的世界体系》一书中,曾提出在16世纪现代世界出现之前,就已经存在一个先进的“13世纪世界体系”,这个体系覆盖了从西北欧到中国的广袤地区,由西欧、中东和远东三个中心地区组成。三者均衡发展,不存在统辖整个世界体系的霸权势力。但是,宫崎正胜以《大国霸权》这本书表明,他并不认为“三者均衡发展,不存在统辖整个世界的霸权势力。”他对世界霸权史有自己的解读。这种解读,不仅标新立异,而且通俗易懂。总之,我认为宫崎正胜的《大国霸权》是一本既能为欣赏“阳春白雪”者提供专业启示,又能为喜欢“下里巴人”者提供知识营养的好书,值得每个人都来一读。

 

冯玮 2020年3月 31日



导语摘要

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中华帝国和蒙古帝国,他们都有什么共同点?

曾经弱小的英国为何能从海洋上异军突起,拔得大航海时代以及工业革命的头筹?

两次世界大战后的美国霸权支配着海陆空,并以空中为主?

5G时代的转换,将在中国和美国之间展开的可能性有多大?

人类从出现开始,一共经历了两次霸权交替,从一维的陆地帝国转变为二维的海洋帝国;从二维的海洋帝国转变为三维的空中帝国。今天,我们正处于三维到四维转变的大门口上,试看鹿死谁手?



作者简介

【日】宫崎正胜


1942年出生,日本人气历史学者、畅销书作家。毕业于东京教育大学文学部史学科,曾任筑波大学讲师、北海道教育大学教授、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社会·地理历史·公民部会专门委员。现在NHK文化中心等机构担任讲师。他专攻东西文明交流史、世界经济史,致力于提高大众的历史人文素养,在日本NHK电视台播出的世界史讲座因简洁、生动、有趣而广受赞誉。著有多部世界史普及读物。


 


译者


米彦军


1970年出生,广东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副教授、硕导。研究方向为日本史。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历史学博士。曾在东京学艺大学、日本国际基督教大学、立命馆大学做访问学者。发表论文20多篇,出版的专著和译作有《日本新地方财政调整制度概论》《过劳时代》《早稻田大学日本史》等。



目录

导读  霸权从陆地向海洋、空域的转移


陆海空的历史年表


霸权从陆地向海洋、空域的转移


对陆地和海洋的概观


对陆地、海洋、空域这三个霸权进行比较


 



陆地霸权和蒙古帝国


 


章 陆地世界是经过长年累月形成的


干燥地带产生了农业


四大文明都发祥于干燥地带


商人是连接农民和草原牧民的桥梁


地中海是干燥之海与交易之海


陆地世界的成熟引起的精神革命


马背上的游牧民主导着陆地世界


陆地世界向湿润大地扩张


 


第二章 波斯、罗马、秦等在陆地世界建立的地区霸权


波斯帝国和罗马帝国


东亚的“飞地帝国”?秦和汉


 


第三章 欧亚大陆经济一体化始于阿拔斯王朝


伊斯兰教诞生于不毛之地的阿拉伯沙漠


阿拔斯王朝通过商业统一了的伊斯兰世界


 


第四章 蒙古帝国是如何掌握欧亚大陆霸权的


陆地世界的重组始于大草原


通向和平的蒙古帝国之路


忽必烈连接欧亚


北京将草原之路和海路连在一起


 


第二编


海洋霸权和大英帝国


 


第五章 欧洲人发现海洋,进入大航海时代


亚欧大陆是大洋中的岛屿


陆地世界依然如故


人们了解了大西洋、太平洋的大致情况


移民扩大了殖民地,海洋产生了资本主义


从海路也能到亚洲


 


第六章 在小国荷兰、英国主导下向海洋世界转型


从寒冷的海洋掀起的世界重组大潮


荷兰因为鲱鱼而成为海上马车夫


英国是如何取代荷兰的


大西洋三角贸易迎来鼎盛时期


 


第七章 工业革命和信息革命为英国的霸权打下了基础


机械制造的棉布让陆地世界的经济崩溃了


铁路、蒸汽轮船、电信改变了世界面貌


 


第八章 英国确立海洋霸权是否太顺利了


没有进行战争而扩大势力的新模式


各陆地帝国崩溃的过程


海洋世界通过贸易、经济、阴谋对陆地世界


进行重组


 


第三编


空域霸权和美国


 


第九章 移民大国美国在新大陆发展迅速


欧洲的扩张改变了新大陆


美国向移民大国、海洋帝国转化


 


第十章 欧洲各国衰落了,美国经济一枝独秀


对次世界大战的反思


美国发明了飞机、汽车和收音机


 


第十一章 美国掌握的空域霸权及中国的和平崛起


美国掌握霸权是从亚洲开始的


真正意义上的空域霸权始于互联网


“霸权企业”GAFA 以及中国的应对措施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中华帝国和蒙古帝国,他们都有什么共同点?


曾经弱小的英国为何能从海洋上异军突起,拔得大航海时代以及工业革命的头筹?


两次世界大战后的美国霸权支配着海陆空,并以空中为主?


5G时代的转换,将在中国和美国之间展开的可能性有多大?


人类从出现开始,一共经历了两次霸权交替,从一维的陆地帝国转变为二维的海洋帝国;从二维的海洋帝国转变为三维的空中帝国。今天,我们正处于三维到四维转变的大门口上,试看鹿死谁手?



主编推荐

【日】宫崎正胜

1942年出生,日本人气历史学者、畅销书作家。毕业于东京教育大学文学部史学科,曾任筑波大学讲师、北海道教育大学教授、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社会·地理历史·公民部会专门委员。现在NHK文化中心等机构担任讲师。他专攻东西文明交流史、世界经济史,致力于提高大众的历史人文素养,在日本NHK电视台播出的世界史讲座因简洁、生动、有趣而广受赞誉。著有多部世界史普及读物。

 

译者

米彦军

1970年出生,广东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副教授、硕导。研究方向为日本史。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历史学博士。曾在东京学艺大学、日本国际基督教大学、立命馆大学做访问学者。发表论文20多篇,出版的专著和译作有《日本新地方财政调整制度概论》《过劳时代》《早稻田大学日本史》等。



精彩内容

霸权从陆地向海洋、空域的转移

陆地和海洋关系密切

我们生活在地球上,陆、海、空是我们主要生活的空间。为了对陆地、海洋与天空的关系有个整体印象,我首先从水循环的角度就海洋和大气循环支撑着陆地生活这一点进行说明。

地表的七成是海洋,也就是说水有的是,要多少有多少。然而,世界史的大部分篇章却是在沙漠、草原这类干燥的大地上展开的。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

首先我们知道,地球上的水的97.5% 是海水、湖泊和地下咸水,淡水只不过占2.5%。海水不能饮用,也不能用来灌溉麦类和水稻。而饮用水和农业用水使用的几乎都是海水经蒸发之后降下的淡水,都源于大海。在赤道附近海水大量蒸发,每天将大量的淡水送往世界各地,形成在全球范围内的循环。在赤道地带一整年高温持续,海水蒸发,不断产生巨大的积乱云。积乱云在上升过程中,一边带来大量的雨水,一边跟随地球的自转而移动,就这样,它变得越来越干燥,后停留在南北回归线附近。

结果,亚欧大陆上形成了广阔的干燥地带,干燥的大地成为世界史的主要舞台。就是说,如果没有海洋的话,我们的陆地世界史是不能成立的。

以前,人类是无法想象水循环全貌的,而今情况完全不同了。我们通过气象卫星可以观测到全球的云的移动,在互联网的网站上也能够实时看到大气的循环。我们就像大魔术师用魔镜确认全球范围内水的移动一样,能居高临下地观测全世界的情况。相信很快,我们对世界史的理解也会发生变化。

历史开始于干燥地带

世界史的大部分是在亚欧大陆东西向的带状干燥地带展开的,因此亚欧大陆的历史悠久。与此相对,日本等所属的温带湿润地区的文明历史较短。为什么历史会开始于条件较为恶劣的干燥环境呢?

众所周知,人类诞生并初进化的地方是东非大裂谷。在东非大裂谷,类人猿开始用两条腿直立行走,继而进化为智人(Homo sapiens)。然而,由于冰河期的到来,智人的生活条件持续恶化,不得不移居到其他地方。智人离开东非大裂谷后向东迁徙,逐渐来到了气候干燥地带。

在多年前,我写了一本书,名叫《风改变了世界史——季风、偏西风、沙漠》。在这本书中,我就智人的迁徙进行了论述。东非大裂谷基本上是干燥地带,不过智人迁徙到的地方生存环境更恶劣。智人来到了与东非大裂谷相邻的北非、地中海、西亚,乃至中亚、黄河中游等干燥地带。他们从此进入长期忍受干燥和饥饿的历史时期。

从干燥地带的人类在约旦种植麦类开始算,至今已约1 万年;从文明在大河流域产生开始算,已有约5000 年;从波斯帝国建立开始算,已有约2500 年;从阿拉伯帝国建立开始算,已有约1350年;从蒙古帝国建立开始算,已有约800 年。干燥地带的历史不仅包含着干燥这层含义,还包含着由干燥而带来的人类与饥饿的斗争、围绕着水和粮食的斗争,在中东、中亚、中国、印度、俄罗斯的部分地区,时至今日这些斗争还一直持续着。概观气候干燥地带的历史,可以从中发现一个清晰的脉络,即气候干燥地带那些创造历史的人们从约3000 年前开始,不断向较为肥沃的温带湿润地区扩张。4 世纪至5 世纪,东亚地区不断对气候湿润的地带进行开发。在这一时期,日本列岛进入了农耕社会。在11 世纪左右(相当于十字军东征开始的时期),欧洲的农业生产获得了长足的进步。但相比较而言,日本在湿润地带进行农业生产的历史要比欧洲长。古代中国,人口占全球人口的20%,与其说是一个国家,不如说是一个世界。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中国既有气候干燥地带的农民和畜牧民,也有气候湿润地带的农民,还有在近代、现代产业社会中出生、长大的市民与商人。也就是说,中国的居民结构复杂,造成中国社会的层次更多、更复杂。

15 世纪发现的规模宏大的海洋

占地表面积七成的海洋把大陆作为岛屿分隔开来。古代的波利尼西亚人属于海洋民族,创造了灿烂的海洋历史。在公元前的一千几百年,波利尼西亚人从东南亚沿着一个个岛屿辗转来到东太平洋并在这里定居。在9 世纪之前,波利尼西亚人已经发展出庞大的生活区域和居住区域。

波利尼西亚人制造了帆船,上面有一种叫作“浮子”的装置,可以防止翻船。波利尼西亚人乘着帆船,利用星星、风和海流,进行航海活动。在1000 年左右,波利尼西亚人在占地球表面积1/3的太平洋上开辟了属于自己的领地,具体包括夏威夷群岛、新西兰、智利的复活节岛,这片海域大致呈三角形,因此被称作波利尼西亚三角地带。时至今日,新西兰原住民毛利人的语言在夏威夷依然能够通用。这一点真令人惊叹不已。

尽管波利尼西亚人进行了大规模的航海活动,但是这一活动并未能将世界史从陆地时代转变为海洋时代。这是因为波利尼西亚人的海洋世界是孤立的,并未跟世界史的主流——干燥大地的历史连为一体。

8 世纪,在阿拔斯王朝的统治下,印度洋被纳入世界史——这是亚洲的大航海时代。可以认为这是陆地的阿拉伯帝国让海洋处于从属地位的一个历史事件,但这并非是以海洋为中心对世界进行了重组。

从15 世纪中叶开始,世界进入了大航海时代。亚洲的大航海时代与世界范围内的大航海时代有所不同。这是因为大西洋远离亚洲,必须通过欧洲才能到亚洲。在开发大西洋过程中,人们发现大西洋的面积要超过亚欧大陆,以陆地为中心的世界开始向以海洋为中心的世界过渡。该过渡阶段的主角是伊比利亚半岛的葡萄牙和西班牙,第二阶段的主角则是寒冷北海地区的海盗后裔荷兰、英国。与此同时,在哥伦布等人前赴后继不断航海的探索下,地球的形象在人们脑海中形成了,而后,哥白尼又将其进行了系统化和理论化。人们这才意识到地表的大部分是海洋,曾几何时,欧洲人认为亚欧大陆是“的世界”,而今欧洲人意识到事实上亚欧大陆只不过是一个大型的岛屿而已。这可以看作欧洲人通过大西洋而认识了世界。

世界进入陆地从属海洋的时代

海洋世界对陆地世界进行了重组,其中17 世纪至18 世纪属于重组的准备时期,19 世纪属于重组的完成时期。与长达5000 年的陆地世界史相比,海洋世界史包括过渡期才有500 年,时间非常短。

从世界范围看,海洋统治陆地这一现象发生在日本明治维新到日俄战争这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铁制的大型船只实现了量产,连接陆地的蒸汽轮船航线被开辟,使得海洋统治陆地成为可能。英国抓住这个机遇,掌握了世界霸权。当海洋将各大陆连在一起时,就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世界,这样一来世界史就变得非常简单。



媒体评论

宫崎正胜的《大国霸权》是一本既能为欣赏“阳春白雪”者提供专业启示,又能为喜欢“下里巴人”者提供知识营养的好书,值得每个人都来一读。

                                             ——复旦大学教授;日本研究中心的研究员冯玮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