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旧梦难去,重温在心
时间无情,带走诸多往事,人们还来不及细细打量,早已烟消云散,消弭于无形。该忘记的总会忘掉,人的一生,哪能带着那么多的往事压在身上负重前行?
有的往事,如果一旦与人的命运密切相关,却很难被历史遗忘。岁月中走过,多少人历经坎坷与磨难,对他们是刻骨铭心的记忆,对后人是审视历史的参照。
写作三十余年,结识不同领域的前辈,听他们的故事,读他们的文字,在字里行间走进时间深处。选入此书的随笔,从胡风、冯雪峰、巴金、萧乾、赵树理,到丁聪、吴冠中、王世襄、黄苗子、郁风等,所写人物的界别不同,遭际不同,但在一个大的时代格局里,各自命运的起伏跌宕与悲欢离合,相互映衬,让我在写作时,总是感到历史如此沉重。
所谓旧梦,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人们不能忘却的噩梦。书中所写的这些人物,个别人被“文革”浩劫所吞噬,大部分则乐观、坚韧甚至委曲求全地挺了过来,从而他们才在人生的后阶段,更加珍惜生命,珍惜文化创造的可能。
今天八月二十四日,五十年前,同一个日子,受尽屈辱的
老舍,在北京太平湖度过了漫长的一天。他走进湖水之中,再也没有醒来。谁能想到,他的人生后一页,竟会以这种方式惨然翻过。
又是许多年过去。书中我所熟悉的不少前辈,如今都已离我们远去。于是,我们只能在他们的往事中看历史如何艰难行进,同时,在一个容易淡忘的年代,我们反省,我们沉思。
旧梦难去,重温在心。
这是我们这代人注定的宿命。
二〇一六年八月二十四日,匆匆于北京
导语摘要
所谓旧梦,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人们不能忘却的噩梦。书中所写的这些人物,从胡风、冯雪峰、巴金、萧乾、赵树理,到丁聪、吴冠中、王世襄、黄苗子、郁风等,个别人在大时代中被吞噬,大部分则乐观、坚韧甚至委曲求全地挺了过来,从而他们才在人生的后阶段,更加珍惜生命,珍惜文化创造的可能。
作者简介
李辉,1956年出生于湖北随县(今随州市)。主要作品有《胡风集团冤案始末》、《沧桑看云》等。1998年散文集《秋白茫茫》获首届鲁迅文学奖。2007年因在《收获》专栏“封面中国”获第五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散文家”奖项。2014年因《绝响》一书再获第十二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散文家”奖项。
目录
自序:旧梦难去,重温在心
旧梦重温时——“五七干校”的历史回望
巴金:思想史,如江水奔腾
胡风:风雨中的雕像
冯雪峰:凝望雪峰
赵树理:清明时节
萧乾:难以重叠的重叠
戴乃迭:嫁给中国
黄苗子与郁风:微笑着面对
丁聪:画卷就这样展开
王世襄:自己的天地
吴冠中:在黑白灰的世界里
冯亦代与郑安娜:陪都迷离处
静听教堂回声
内容摘要
所谓旧梦,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人们不能忘却的噩梦。书中所写的这些人物,从胡风、冯雪峰、巴金、萧乾、赵树理,到丁聪、吴冠中、王世襄、黄苗子、郁风等,个别人在大时代中被吞噬,大部分则乐观、坚韧甚至委曲求全地挺了过来,从而他们才在人生的后阶段,更加珍惜生命,珍惜文化创造的可能。
主编推荐
李辉,1956年出生于湖北随县(今随州市)。主要作品有《胡风集团冤案始末》、《沧桑看云》等。1998年散文集《秋白茫茫》获首届鲁迅文学奖。2007年因在《收获》专栏“封面中国”获第五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散文家”奖项。2014年因《绝响》一书再获第十二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散文家”奖项。
精彩内容
旧梦重温时——“五七干校”的历史回望一
我曾有过一次难忘的黑龙江之行。
从佳木斯出发,沿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而行,直至兴凯湖。那是秋天收获的季节,三江平原上的北大荒一望无际,延伸着红的、黄的色彩,煞是壮观。比起在云贵高原,或者在江南水乡看到的大一块小一块的色彩分割,似乎这里才显出了大自然的恢宏气势。行走在这样的一片土地上,我强烈地感到了人可能永远只是大自然的一种点缀。
那次到北大荒是去采访农垦系统。大概和同行人的兴趣有所不同,从踏上那块人们早已熟悉的土地之日起,在感慨拓荒者的艰辛、伟大的同时,我就无法摆脱一种历史的追寻。我不能不一次又一次想象着我所认识的一些老前辈,他们当年作为“右派分子”被发配到这里之后如何度过难熬的时光。聂绀弩、刘尊棋、丁聪、吴祖光……从他们那里,我早已听到过不少发生在这里的各种各样的故事,但只有当自己呼吸到这里的空气,踩着他们流过汗水和泪水的土壤,历史的感受才会更为深切。
最让我震动的是在兴凯湖农场。
在去北大荒之前,我听歌唱家张权讲过,她的丈夫莫桂新在被打为北京音乐界的“大右派”之后,被发配至兴凯湖,很快就在那里死了。她不清楚真正的死因,即便都是“北大荒人”的朋友们,说法也不一
致。我在兴凯湖农场住下之后,借来场志翻阅,只在上面看到一句简单的记载:1958年9月,因一种流行性传染病,大约有十多人去世。
我去那里还是在七八年前,场志中所讲的具体是什么病我已记不清,但所说的时间,正是莫桂新去世的时间,想必所记的十多人中就包括了他。可是,我从当地一位老农垦那里,又听到了另外一种说法。当莫桂新一行“右派”被发配到这里之后,负责管理他们伙食的管理员,从中克扣贪污,把他们的粮食拿去倒卖,使他们一直处于饥饿状态。后来这件事被在北京的家属反映上去,北京方面要派调查团来了解。于是,场方在调查团到来那天,立即改善伙食。这些长期饥饿难耐的人们,忘记了自己的肠胃已经变得十分脆弱,不能一下子承受过多的食物和油腻。他们拼命地吃。结果,几乎所有人都立即腹泻不止,直到肠胃病蔓延,不少人相继死去。莫桂新是他们中的一个。
作为一个留学归来报效祖国的著名音乐指挥家,就在那样的环境中竟以这样一种方式走完了他的人生。
听了这个故事,我的心情久久被一种难以名状的沉郁和悲凉充溢。我想,回到北京之后,最好不将这样的传闻告诉张权,尽管它极可能就是事实的真相。
事情已经过去三十年了,何必再以这样的传闻来刺痛她的心。
我把它一直埋在心底。最终我也不清楚张权生前是否知道了这个故事。
P1-2
媒体评论
李辉的散文一直分享着有重量的话题:文学与政治,个体与时代,以及知识分子的精神形变。沧桑岁月之中,历史话语或隐或显,虚实明暗,人性纠葛,尽在那些细节和碎片之中。李辉赋予了散文这种自由随性的文体以沉实和痛感,既探求历史本真,亦饱含理解之同情。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