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利治访谈录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徐利治访谈录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22.48 4.9折 45.5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徐利治 口述,袁向东,郭金海 访问整理

出版社湖南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35558121

出版时间2009-0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5.5元

货号20476102

上书时间2024-10-30

兴文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徐利治,人称“徐天真”,一位自20世纪30年代起亲历我国数学发展的数学家,谈他80多年起伏跌宕的学术人生:“书包翻身”,逃亡跋涉,奋读联大,秘密入党,留学英伦,支援东北,“追加”右派,转战大连,环球之旅。
  告诉你——当年在学术重镇西南联大和清华大学的读书、教学与日常生活,亲聆华罗庚、陈省身、许宝鸷三位著名数学家的教诲,还有他人生旅途中相知、相识或相遇、相闻的钟开莱、段学复、杨武之、闵嗣鹤、王湘浩、关肇直、苏步青、陈建功、屈伯川、朱九思、吴有训、周培源、茅以升、何东昌、吴征镒、唐敖庆、邹承鲁、李约瑟、王铃、陆家羲……
  专章追忆华罗庚与陈省身,他们的治学风格和学术之外的故事。书末附有与华罗庚、陈省身、段学复、钟开莱等私人通信30封,多为首次公开发表。
  徐利治的数学研究领域广泛,得意的三项工作是:高维渐近积分定理、Gould—Hsu反演公式和大范围收敛迭代法。1958年在东北人民大学数学系创建计算数学专业。1981年创办全国性数学期刊《数学研究与评论》。
  徐利治说:“数学使我快乐,数学使我健康,数学使我长寿。”

作者简介
徐利治(1920- )籍贯江苏常熟沙洲(今张家港市)。大连理工大学数学科学研究所教授。1945年自西南联合大学数学系毕业后在清华大学任教,其后曾入英国阿伯丁大学和剑桥大学进修访问。1951年回国后任清华大学副教授。1952年到东北人民大学参与创建数学系。1981年任大连工

目录
序言
引言
章 木匠之子,“书包翻身”
 长江“改道”,家族迁徙
 木匠父亲和裁缝母亲
 从私塾到洋学堂
 “算术大王”的小学生活
第二章 求学路漫漫:从无锡洛社乡村师范到贵州铜仁三中
 洛社乡村师范:自学的乐园
 《大代数学》陪伴流亡:从无锡到武汉
 在贵州铜仁国立第三中学高中师范部
第三章 在西南联合大学
 从唐山工程学院转入西南联大
 联大杂忆:“生活上不得了,精神上了不得”
 数学“三高”,人文课程和教学风格
 华罗庚、许宝骤、陈省身、钟开莱的影响
 华罗庚组织的小型数学讨论班
 教与研,学与思,不同的价值观
第四章 执教清华园,留学英伦岛
 清华数学系:从“风雨飘零”中复苏
 小助教两年升教员
 秘密加入共产党
 北平解放后的首批出国留学生
 英国留学记:从阿伯丁到剑桥
 与腊维茨、王铃及李约瑟的交往
 重返清华
第五章 支援东北人大,“开拓一个新天地”
 报名到东北
 初创东北人民大学数学系
 创办计算数学专业
 从“徐天真”到“反党集团”成员
第六章 主持大连工学院数学研究所
 花甲之年走大连 
 再次创业:只当研究所长,不当系主任
 创办《数学研究与评论》,提倡哥本哈根精神
 为计算组合数学开辟一个新阵地
 国际交流与环球“学术之旅”
第七章 在数学与哲学领域中探索
 得意的三项数学工作
 从哲学到数学方法论
第八章 追忆华罗庚也陈省身
附录
人名索引
后记

内容摘要
徐利治,人称“徐天真”,一位自20世纪30年代起亲历我国数学发展的数学家,谈他80多年起伏跌宕的学术人生:“书包翻身”,逃亡跋涉,奋读联大,秘密入党,留学英伦,支援东北,“追加”右派,转战大连,环球之旅。
  告诉你——当年在学术重镇西南联大和清华大学的读书、教学与日常生活,亲聆华罗庚、陈省身、许宝鸷三位著名数学家的教诲,还有他人生旅途中相知、相识或相遇、相闻的钟开莱、段学复、杨武之、闵嗣鹤、王湘浩、关肇直、苏步青、陈建功、屈伯川、朱九思、吴有训、周培源、茅以升、何东昌、吴征镒、唐敖庆、邹承鲁、李约瑟、王铃、陆家羲……
  专章追忆华罗庚与陈省身,他们的治学风格和学术之外的故事。书末附有与华罗庚、陈省身、段学复、钟开莱等私人通信30封,多为首次公开发表。
  徐利治的数学研究领域广泛,得意的三项工作是:高维渐近积分定理、Gould—Hsu反演公式和大范围收敛迭代法。1958年在东北人民大学数学系创建计算数学专业。1981年创办全国性数学期刊《数学研究与评论》。
  徐利治说:“数学使我快乐,数学使我健康,数学使我长寿。”

主编推荐
徐利治(1920- )籍贯江苏常熟沙洲(今张家港市)。大连理工大学数学科学研究所教授。1945年自西南联合大学数学系毕业后在清华大学任教,其后曾入英国阿伯丁大学和剑桥大学进修访问。1951年回国后任清华大学副教授。1952年到东北人民大学参与创建数学系。1981年任大连工

精彩内容
章 木匠之子,“书包翻身”
  长江“改道”,家族迁徙
  访:您能够接受访谈,我们感到十分荣幸。听说,您小的时候家境贫寒,生活艰苦。是这样的吗?
  徐:1920年9月23日,我出生在江苏常熟沙洲(今张家港市)东莱乡的一个农民木匠家庭。我小的时候,家境是比较贫寒的。父亲做木匠活,挣的钱并不多。在我10岁那年,父亲因患伤寒而早逝。此,我们家的生活就更困难了。好在我母亲是一个裁缝,可以通过帮人家裁剪和缝制衣服勉强维持我们母子俩的生活。
  访:您的祖上一直住在沙洲吗?他们也都是农民吗?
  徐:我并不知道我曾祖父的名字,只知道我祖父叫徐雷。我祖父的上一代原先住在苏北泰州。听我母亲说,我曾祖父那一代可能是做地方官的。她说,我们老家有一个规矩,即祖先去世50年或100年后,他的后代要把他们的遗骨从坟地里捡起来,然后将遗骨团起来。我祖父那一代在捡我曾祖父的遗骨时,从坟里挖出了地方官的帽子与珠子等东西。到我祖父那一代,我们家就变成农民了,大概是中农。后来因为长江改道频繁发生,我祖父那一代迁移到了长江南边。
  访:以前只知道黄河改道,长江“改道”是怎么回事?
  徐:由于水的冲击,长江北边的地塌下去,南边的地涨出很多沙田来,这个就叫“改道”。由于长江改道频繁发生,使长江下游的走向与长江沿岸的情况发生了变化,特别使居住在长江北边的人产生了恐慌。这样,苏北的一部分人就迁移到了江的南边。当时,我们整个家族都南迁了。迁移后,家族分为两部分:我祖父这一支的人迁到常熟的沙洲区;家族里的其他人,迁移到江阴。后来,迁移到江阴的这部分人有一两个做了官,有了钱,在那里修建了我们祖先的祠堂,还有人负责登记家族中哪家有男孩出生了、叫什么名字,等等。
  访:不登记女孩吗?
  徐:对,不登记女孩。当时是封建社会嘛!我父亲和我伯父小的时候,江阴那边家族的人还到沙洲来登记他们的名字。
  访:沙洲就是解放后的沙洲县吧?
  徐:没错。沙洲区在解放前是常熟县的第八区。它靠长江边,跟江阴相连,和南通隔江相望。解放后,沙洲区就变成沙洲县,并把江阴的杨舍与后塍这两个大镇划到其中。
  “文革”后,沙洲县的乡镇企业与现代企业发展起来,经济发达了,建成为长江边上的一个大型不冻港,就改名为张家港市。
  ……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