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107.85 5.4折 ¥ 199 全新
库存52件
作者[日] 岸见一郎 古贺史健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704706
出版时间2022-08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199元
货号29455477
上书时间2024-10-30
《被讨厌的勇气》引言
从前,在被誉为千年之都的古都郊外住着一位哲人,他主张:世界极其简单,人们随时可以获得幸福。有一位青年无法接受这种观点,于是他去拜访这位哲人一探究竟。在这位被诸多烦恼缠绕的青年眼里,世界是矛盾丛生的一片混沌,根本无幸福可言。
青年:那么,我就重新向您发问了。先生主张世界极其简单,对吧?
哲人:是的。世界简单得令人难以置信,人生也是一样。
青年:您这种主张是基于现实而并非仅仅是理想论吗?也就是说,您认为横亘在你我人生中的种种问题也是简单的吗?
哲人:当然。
青年:好吧。在开始辩论之前,请允许我先说明一下此次造访的目的。首先,我冒昧造访的首要缘故就是要和先生充分辩论,以见分晓;其次,如果可能的话,我希望能让先生您收回自己的主张。
哲人:呵呵呵……
青年:久闻先生大名。据说此地住着一位与众不同的哲人,提倡不容小觑的理想论——人可以改变、世界极其简单、人人能获得幸福。对我来说,先生的这些论调我都无法接受。
所以,我想用自己的眼睛去确认,哪怕是微小的不当之处也要给您纠正过来。不知是否打搅您了?
哲人:没有,欢迎之至。我自己也正期待着倾听像你这样的年轻人的心声以丰富学问呢。
青年:非常感谢。其实我也并非想要不分青红皂白地否定先生。首先,假定先生的说法成立,我们从这种可能性开始思考。
世界是简单的,人生也是如此。假若这种命题中含有几分真理,那也是对于孩子的世界而言。孩子的世界没有劳动或纳税之类的现实义务,他们每天都在父母或社会的呵护下自由自在地生活,认为未来充满无限希望,自己也似乎无所不能。孩子们的眼睛被遮盖了,不必去面对丑恶的现实。
的确,孩子眼中的世界呈现出简单的姿态。
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世界便逐渐露出真面目。人们不得不接受“我只不过如此”之类的现实,原以为等候在人生路上的一切“可能”都会变成“不可能”。幸福的浪漫主义季节转瞬即逝,残酷的现实主义时代终将到来。
哲人:你的话的确很有趣。
青年:不仅如此。人一旦长大,就会被复杂的人际关系所困扰,被诸多的责任所牵绊。工作、家庭或者社会责任,一切都是。当然,孩提时代无法理解的歧视、战争或阶级之类的各种社会问题也会摆在你眼前,不容忽视。这些都没错吧?
哲人:是啊。请你继续说下去。
青年:如果是在宗教盛行的时代,人们也还有救。那时,神的旨意就是真理、就是世界、就是一切,只要遵从神的旨意,需要思考的课题也就很少。但现在宗教失去了力量,人们对神的信仰也趋于形式化。没有任何可以信赖的东西,人人都充满了不安和猜忌,大家都只为自己而活,这就是所谓的现代社会。
那么,请先生回答我。在这样的现实面前,您依然要说世界是简单的吗?
哲人:我的答案依然不变。世界是简单的,人生也是简单的。
青年:为什么?世界是矛盾横生的一片混沌,这难道不是有目共睹的吗?
哲人:那并非“世界”本身复杂,完全是“你”把世界看得复杂。
青年:我吗?
哲人:人并不是住在客观的世界,而是住在自己营造的主观世界里。你所看到的世界不同于我所看到的世界,而且恐怕是不可能与任何人共有的世界。
青年:那是怎么回事呢?先生和我不是都生活在同一个时代、同一个国家、看着相同的事物吗?
哲人:是啊。看上去你很年轻,不知道你有没有喝过刚汲上来的井水。
青年:井水?啊,那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位于乡下的祖母家有一口井。炎炎夏日里在祖母家喝清凉的井水可是那时的一大乐趣啊!
哲人:或许你也知道,井水的温度是恒定的,长年在18度左右。这是一个客观数字,无论谁测都一样。但是,夏天喝到井水时会感觉凉爽,而冬天饮用时就感觉温润。虽然温度恒定在18度,但夏天和冬天饮用的感觉却大不相同。
青年:这是环境变化造成的错觉。
哲人:不,这并不是错觉。对那时的“你”来说,井水的冷暖是不容否定的事实。所谓住在主观的世界中就是这个道理。“如何看待”这一主观就是全部,并且我们无法摆脱自己的主观。
现在,你眼中的世界呈现出复杂怪异的一片混沌。但是,如果你自身发生了变化,世界就会恢复其简单姿态。因为,问题不在于世界如何,而在于你自己怎样。
青年:在于我自己怎样?
哲人:是的。也许你是在透过墨镜看世界,这样看到的世界理所当然就会变暗。如果真是如此,你需要做的是摘掉墨镜,而不是感叹世界的黑暗。
摘掉墨镜之后看到的世界也许会太过耀眼,而使你禁不住闭上眼睛。或许你又会想念墨镜。即便如此,你依然能够摘掉墨镜吗?你能正视这个世界吗?你有这种“勇气”吗?问题就在这里。
青年:勇气?
哲人:是的,这就是“勇气”的问题。
青年:哎呀,好啦!反驳的言辞我有很多,但这些好像应该暂且放一放再说。我要确认一下,先生说“人可以改变”,对吧?您认为只要自身发生变化,世界就会恢复其简单姿态,是这样吗?
哲人:当然,人可以改变。不仅如此,人还可以获得幸福。
青年:所有的人都不例外吗?
哲人:无一例外,而且是随时可以。
青年:哈哈哈,先生您口气可真大呀!这不是很有趣吗,先生?现在我马上就要驳倒您!
哲人:我乐意迎战。那咱们就好好辩论一番吧。你的立场是“人无法改变”,对吧?
青年:无法改变。目前,我自己就在为不能改变而苦恼。
哲人:但是,同时你自己又期待改变。
青年:那是当然。如果可以改变,如果人生可以重新来过,我甘愿跪倒在先生面前。不过,也许先生会输给我。
哲人:好吧。这真是很有意思的事情。看着你,让我想起了学生时代的自己。想起了年轻时为探求真理而去寻访哲人的血气方刚的自己。
青年:是的,就是那样。我也是正在探求真理,人生的真理。
哲人:之前我从未收过弟子,而且也一直感觉没那种必要。但是,自从成了希腊哲学信徒之后,特别是邂逅“另一种哲学”以来,我感觉自己内心的某个角落一直在等待着像你这样的年轻人的出现。
青年:另一种哲学?那是什么呀?
哲人:来,请去那边的书房。就要进入漫长的深夜了,我给你准备一杯咖啡什么的吧。
《幸福的勇气》引言
自那之后的再次登门本该是更加愉快而友好的访问。那天临别之际,青年也确实有这样的话脱口而出:“今后我一定还会再来拜访!是的,作为一名无可替代的朋友!绝不会再提什么驳倒之类的事情!”但是,时光流转,三年之后的今天,他怀着截然不同的目的再次来到这个男人的书房。
哲人:那么,开始咱们今天的谈话吧?
青年:好的。首先,我为什么再次来到这个书房呢?遗憾的是我并非来与先生悠然自得地叙旧。先生您很忙,我也不是无事可做的闲人。所以,再次造访自然是因为事情紧急。
哲人:那是自然。
青年:我也思考过了。极其充分地苦苦思考过。苦思冥想之后我下定了重大决心,今天就是专程来告诉您这件事。我知道您很忙,但请务必给我这一个晚上的时间。因为,这恐怕将会成为我后的拜访。
哲人:是怎么回事呢?
青年:……该结束了吧?一直令我苦恼不已的课题。那就是“是否抛弃阿德勒思想”。
哲人:哦。
青年:我的结论就是——阿德勒思想是一场骗局。彻头彻尾的大骗局!不,不得不说它是一种影响恶劣的危险思想。先生自己信奉这种思想是您的自由,但是,如果可以的话希望您保持沉默。怀着这种想法,同时也为了当着您的面彻底抛弃阿德勒思想,我下定决心进行今晚这次后的访问。
哲人:你产生这种想法一定有什么缘由吧?
青年:我这就给您从头道来。您还记得三年前咱们分别的后一天的事情吧?
哲人:当然记得。那是一个白雪皑皑的冬日。
青年:是的。那是一个皓月当空的美妙夜晚。受到阿德勒思想感化的我自那天起便踏出了重大的一步。也就是,辞去之前大学图书馆的工作,在我的初中母校谋得一份教师的职业。我决意践行基于阿德勒思想的教育,尽己所能为孩子们带来阳光和温暖。
哲人:这不是一个很了不起的决定吗?
青年:是的。当时的我满怀理想。如此可以改变世界的伟大思想决不能一人独享,必须传播给更多的人。那么,传播给谁呢?……结论只有一个。适合了解阿德勒思想的人并不是复杂的成人。只有传播给将要创造下一个时代的孩子们,这种思想才会向前发展。这就是我被赋予的使命……就这样,我的心中激情澎湃,不能自已。
哲人:果然不错。但你一直用“过去时”来叙述这件事啊?
青年:正是如此,这已经完全是过去的事情了。不,请不要误解。我并不是对学生们失望,也不是对教育本身失望灰心。我只是对阿德勒思想失望,也就是对您失望。
哲人:为什么呢?
青年:哈!其中的原因您也可以摸着胸口问问自己啊!阿德勒思想只不过是纸上谈兵,在现实社会中根本发挥不了任何作用!特别是其提倡的“不可以表扬也不可以批评”的教育方针。事先声明一下,我可是严格按照阿德勒的主张去做,既没有表扬也没有批评。考试得了满分不表扬,卫生打扫得好也不表扬。忘了做作业不批评,课堂上捣乱也不批评。您认为结果会怎样呢?
哲人:……教室里应该会一片混乱吧?
青年:正是。唉,现在想来,那也是很自然的事情。都是我的错,不应该被恶俗的骗局所蒙蔽。
哲人:那么,你接下来又是怎么做的呢?
青年:自不必说,我选择了严厉批评那些表现不好的学生。当然,先生您肯定会轻轻松松地断定这是个愚蠢的对策。但是,我并不是那种一味醉心于哲学、沉溺于空想的人。我是一名时刻生活在现实中必须对自己的职业以及学生们的生命和人生负责的教育工作者。并且,眼前的“现实”在一刻不停地发展变化着!情况实在是刻不容缓!
哲人:效果如何?
青年:当然,事情发展到这般地步,即使批评也无济于事了。因为学生们已经认定我是一个软弱可欺的人……老实说,我有时甚至羡慕以前允许体罚时代的老师们。
哲人:你有些不平静啊。
青年:为了避免误会,我还要补充一句,我这并不是冲动之下的“发怒”。这种“发怒”仅仅是基于理性的教育终手段,可以说是在开一种名为“斥责”的抗生素。
哲人:所以,你就想要抛弃阿德勒思想?
青年:哎呀,这只不过是简单易懂的一个例子。阿德勒思想的确很棒。它大大颠覆传统价值观,让我们感觉人生似乎豁然开朗,看上去简直是无可非议的世界真理……但是,它只有在这个“书房”里才行得通!一旦走出这扇房门进入现实世界,阿德勒思想就显得过于天真。它只是一种空洞的理想论,毫无实用性。您也仅仅是在这个书房里虚构了一个自以为是的世界,整日沉溺于空想之中。您根本不了解外面那个乱象丛生的真实世界!
哲人:的确有些道理……然后呢?
青年:既不表扬也不批评的教育,借着自主性的名义对学生们放任自流的教育,这些只不过是在放弃教育者的职责!我今后要以完全不同于阿德勒思想的方式来面对孩子们。这种方式是否“正确”都无所谓。但是,我必须这么做。既要表扬也要批评。当然,必要的时候也必须得给予严厉的惩罚。
哲人:我确认一下,你不打算辞去教育工作吧?
青年:那是当然。我不可能放弃教育事业。因为这是我自己选择的道路,对我来说它不是职业而是“生活方式”。
哲人:听你这么说我就放心了。
青年:难道您还认为这没什么吗?!假如要继续从事教育事业,我今天就必须在这里抛弃阿德勒思想!否则就等于是放弃教育者的责任,对学生弃而不顾……看呀,这就是一个非常急迫的问题。您要如何解答呢?!
人们误解了阿德勒思想
哲人:首先,我要更正一点。刚才你用到了“真理”一词。但是,我并没有把阿德勒思想说成是不变的真理。这就好比是在配眼镜。很多人通过镜片可以开阔视野,也有些人戴上眼镜之后视线更加模糊了。我并不想把阿德勒思想这副“镜片”强加给这些人。
青年:等等,您这是在回避问题吧?!
哲人:不是。我这么来回答你。阿德勒心理学是一种容易被误解也是难理解的思想。那些声称“了解阿德勒”的人大半都误解了他的教导。他们既没有拿出真正去理解的勇气,也不想正视阿德勒思想背后更广阔的风景。
青年:人们误解了阿德勒?
哲人:是的。假如有人一接触阿德勒思想便立即感激地说“活得更加轻松了”,那么这个人一定是大大误解了阿德勒。因为,如果真正理解了阿德勒对我们提出的要求,那就一定会震惊于他的严厉。
青年:您是说我也误解了阿德勒?
哲人:就你目前所说过的话来看,是这样。当然,也并不是只有你这样。很多阿德勒信徒(阿德勒心理学的实践者)都是从误解开始慢慢踏上理解的阶梯,你肯定是还没有找到应该继续攀登的阶梯。年轻时候的我也并不是轻而易举地就找到了方向。
青年:哦,先生是说您也有过一段迷茫的时期?
哲人:是的,有过。
青年:那么,我向您请教一下。通往理解的阶梯在哪里呢?所谓的阶梯究竟是什么?先生又是在哪里寻找到的呢?
哲人:我很幸运。了解阿德勒的时候,我正作为“主夫”在家里照看幼小的孩子。
青年:怎么回事呢?
哲人:通过照看孩子学习阿德勒,与孩子一起实践阿德勒思想,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加深理解得以确证。
青年:所以,我想知道您学到了什么又得到了什么样的确证!
哲人:一言以蔽之,那就是“爱”。
青年:您说什么?
哲人:……没必要再重复了吧?
青年:哈哈哈,这真是笑话!您是说“爱”?要了解真正的阿德勒思想就必须了解爱?
哲人:之所以认为这话可笑是因为你还没有了解爱。阿德勒所说的爱是一个严肃也能考验人们勇气的课题。
青年:哎?!总归就是说教式的“邻人爱”吧?我根本不想听这个!
哲人:这恰恰说明你现在对教育已经无计可施,对阿德勒思想充满了不信任感。不仅如此,你甚至想大声地喊出“放弃阿德勒思想,你也不要再说了”。你为什么如此气愤呢?原本你一定感觉阿德勒思想是魔法一样的东西,挥一挥魔杖,所有的愿望瞬间实现。
假如是这样的话,那你真该早些放弃阿德勒思想。你应该抛弃之前对阿德勒的误解,去了解真正的阿德勒。
青年:不是的!,我原本也没有期待阿德勒思想会是什么魔法。第二,您以前应该也这么说过,也就是“任何人都随时可以获得幸福”。
哲人:是的,我的确说过。
青年:您这话本身不就像是一种魔法吗?!您这好比是一边忠告人们“不要被所骗”,一边又让人们持有。这是典型的欺诈模式!
哲人:人人都随时可以获得幸福。这并不是什么魔法,而是非常严肃的事实。你也好,其他什么人也好,都可以踏出幸福的步。但是,幸福并非一劳永逸的事情,必须在幸福之路上坚持不懈地努力向前。这一点我有必要指出。
你已经踏出了初的一步,踏出了重要的一大步。但是,你不但勇气受挫止步不前,现在甚至想要半路返回。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青年:您是说我耐力不够吧?
哲人:不,你尚未做出“人生的选择”。仅此而已。
青年:人生的选择?!您让我选择什么呢?
哲人:我刚才已经说过了,是“爱”。
青年:哎呀,这种话怎么能让人明白呢?!请您不要用抽象的说辞来回避话题!!
哲人:我是认真的。你现在所烦恼的一切都可以归结为爱的问题。无论是教育问题还是你自己人生方向的问题都是如此。
青年:……好吧。这一点似乎有些反驳的价值。那么,在进入正式辩论之前,我就先说说这个问题。先生,我认为您完全就是“当代苏格拉底”。不过,并不是在思想方面,而是在“罪责”方面。
哲人:罪责?
青年:据说苏格拉底是因为有教唆古希腊城邦雅典的年轻人堕落之嫌才获判死罪的吧?并且,他制止了要助其越狱的弟子们,服毒自尽……这岂不是很有意思?依我看,在这座古都宣扬阿德勒思想的您也犯了同样的罪过。也就是巧言迷惑不谙世事的年轻人,教唆他们堕落!
哲人:你是说自己被阿德勒思想蒙蔽而堕落了?
青年:所以我才要再次造访做一个了断。并且,我不想再有更多的受害者,这次一定要从思想上打败您。
哲人:……夜已经深了。
青年:但是,黎明之前一定要做一个了结。也没有必要反复来访了。究竟是我登上理解的阶梯?抑或是击碎你十分珍视的所谓阶梯,彻底抛弃阿德勒思想?两者之中必择其一,没有折中的结果。
哲人:明白了。这将会是后的对话吧?不……好像你势必要让其成为后的对话。
“勇气”两部曲是一个上下两篇的故事。
如果说《被讨厌的勇气》是地图,《幸福的勇气》就是行动指南。
《被讨厌的勇气》探究“该怎么做,人才能获得自由”。
《幸福的勇气》探究“该怎么做,人才能变得幸福”。
个故事发端于一个晚上。
一名深陷自卑、感到无能与不幸福的青年,听到了一名哲人主张的“世界无比单纯,人人都能幸福”,便去拜访哲人,展开了你来我往的思考和辩论。一夜一夜过去,青年开始思考,为什么“所谓的自由,就是被别人讨厌”?
“猛药”级的哲学对谈,于此开始……
第二个故事发生于上次对谈的三年之后。
当时的青年已经成为一名小学老师,生活和工作实践中的挫败,让他对阿德勒思想感到绝望。日常生活中究竟要如何实践阿德勒思想?为什么“去爱的勇气,就是变得幸福的勇气”?
“猛药”级的哲学对谈,再次开始……
“勇气”两部曲是一个上下两篇的故事。
如果说《被讨厌的勇气》是地图,《幸福的勇气》就是行动指南。
《被讨厌的勇气》探究“该怎么做,人才能获得自由”。
《幸福的勇气》探究“该怎么做,人才能变得幸福”。
第一个故事发端于一个晚上。
一名深陷自卑、感到无能与不幸福的青年,听到了一名哲人主张的“世界无比单纯,人人都能幸福”,便去拜访哲人,展开了你来我往的思考和辩论。一夜一夜过去,青年开始思考,为什么“所谓的自由,就是被别人讨厌”?
“猛药”级的哲学对谈,于此开始……
第二个故事发生于上次对谈的三年之后。
当时的青年已经成为一名小学老师,生活和工作实践中的挫败,让他对阿德勒思想感到绝望。日常生活中究竟要如何实践阿德勒思想?为什么“去爱的勇气,就是变得幸福的勇气”?
“猛药”级的哲学对谈,再次开始……
作者简介
岸见一郎
哲学家。1956年生于京都,现居京都。京都大学研究生院文学研究系博士课程满期退学。与专业哲学(西方古代哲学、特别是柏拉图哲学)一起,1989年起致力于研究阿德勒心理学。日本阿德勒心理学会认定心理咨询师、顾问。在畅销世界各国的阿德勒心理学新古典巨作《被讨厌的勇气》出版后,像阿德勒生前一样,为了让世界更加美好,在国内外针对众多“青年”大力进行演讲和心理咨询活动。译著有阿德勒的《人生意义心理学》《个体心理学讲义》,著作有《阿德勒心理学入门》等。本书由其负责原案。
古贺史健
株式会社顾问代表,作家。1973年生于福冈。以书籍的对话创作(问答体裁的执笔)为专长,出版过许多商务或纪实文学方面的畅销书。2014年获商务书大奖2014审查员特别奖,获奖理由是“为商务书作者增光并大大提高了其地位”。上一部作品《被讨厌的勇气》出版后,在阿德勒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方面产生很多困惑,于是再次访问了京都的岸见一郎氏。在长达数十小时的探讨之后,整理出了这部“勇气两部曲”完结篇。独著有《想要让20岁的自己接受的文章讲义》等。
译者简介
渠海霞
女,1981年出生,日语语言文学硕士,现任教于山东省聊城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曾公开发表学术论文多篇,翻译出版《被讨厌的勇气》等多部作品。
《被讨厌的勇气》目录
纪念套装·作者寄语
本书的赞誉
推荐序一 勇气的心理学
推荐序二 自我的枷锁和解放
推荐序三 人唯有在能够感觉自己有价值时,才有勇气
译者序
引言
夜 我们的不幸是谁的错
不为人知的心理学“第三巨头” / 3
再怎么“找原因”,也没法改变一个人 / 6
心理创伤并不存在 / 10
愤怒都是捏造出来的 / 14
弗洛伊德说错了 / 17
苏格拉底和阿德勒 &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